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评价 如何评价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昨天晚上和一个资深的动画制片人蔡博同学聊天时候,蔡同学冷不丁来了一句:
联合出品方里的高路动画,山东做动画培训的,张路伟以前就是参与《魔比斯环》的,他是金融专业去深圳做《魔比斯环》后来北上了,多年后参投了十月数码的《大圣归来》 当时还不叫这个名字吧 听到《魔比斯环》这个名字,估计知道点国内动画的都会知道这部在中国动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意义的名字。

《魔比斯环》2006年上映的,耗资超过1.3亿人民币,400多名动画师,历时五年,精心打造而成的惊世之作却只收获600万票房。可以说是至今为止中国动画电影投资史上最惨痛的失败。

然后我去查高路动画张高路这个陌生的名字,发现了这么几篇文章:

想当初,梁定邦的《魔比斯环》团队仅仅希望从中国银行获得500万元贷款,因为一个简单的理由“我感兴趣”,张路伟开始精研整个3D动画的行业前景,分析上市团队构成。在阅读了几米高的上市案例资料之后,张路伟认定这笔投资“值得”。为此,他开始了一场长达10个月的行内游说,从支行到总行,一级级向上汇报,最终,贷款变成投资,额度增长6倍,《魔比斯环》获得中银深圳3000万元人民币项目资金。

  那一年,张路伟24岁,大学毕业刚一年,是中国银行深圳南头支行信贷部的一名最底层的客户经理。以《魔比斯环》为始,“3D动画”通过资本渠道,正式进入张路伟的视野。

(请原谅居然是人人空间的文章囧)

《大圣归来》的制作团队北京十月数码哪怕是对动画圈内人来说也是相当低调的一家公司。
十月数码(全称北京燕城十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也是中国最早最专业的角色动画制作公司。作为一家国内领先的数字视觉产品技术及服务供应商,多年以来一直坚持原创CG电影的创作,致力于用专业标准为客户提供从策划、创意、设计到制作的全方位数字视觉技术的相关服务。主营业务包括原创动画电影、电视片、影视特效片、广告、游戏等图形图像的创作。曾为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的动画提供服务。通过众多海外项目的加工制作沉淀出具有国际水准的原创孵化团队,有来自比利时,美国,德国,日本的造型和编剧专家的广泛支持。公司总经理于06年受日方邀请担任大阪亚洲艺术节评委,高层管理人员由中国数码艺术委员会委员等业内资深人士构成。
动画人讲究作品,十月数码诞生于1999年,在2015《大圣归来》诞生前这16年基本是做3D外包为主,并且磨练了整整16年。动画人讲究作品,十月数码诞生于1999年,在2015《大圣归来》诞生前这16年基本是做3D外包为主,并且磨练了整整16年。

导演田晓鹏呢?最近的大圣火后,访谈中资料开始比较多起来
原来早在1997年,田晓鹏导演就担任央视国产大型动画片【西游记】创作,并独立负责其中四集的生产监制,此后参与十月数码的建立并在18年内磨练了一次又一次的各种国内外3D动画项目。


美术总监齐帅网名是叫获铜,也是拥有十几年海内外各种动画项目经验的顶尖高手,长期在海外制作国际级项目。


影片分镜的其中一员也就是 (袁智超)同学,这个是我唯一很熟悉的,因为是我们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07级的同专业同学,外号淫荡袁,好吧,其实是个帅锅。他的作品有《海报狂想曲》以及绘制了去年也很火的《我的师傅姜子牙》的部分分镜和美术。(好吧,看看人家看看自己泪流满面T T)

然后,他们相遇了。
假如时间再往回退,会是这部电影的导演田晓鹏遇见出品人路伟的日子。那一天,只不过是田晓鹏和他的团队千迢万远的八年“取经路”上普通的一天。此前,他和他的团队帮好莱坞做动画外包很久了,就像那只住在花果山的猴子,也不缺少什么,除了梦想。如果不是儿子的出生,如果不是想和儿子拥有一个共同的Hero,这个一向骄傲的年轻动画导演绝不可能放下蒸蒸日上的事业去做什么个人作品,人生有几个八年?八年前,别说动画电影,连现在热得如火如荼的西游题材那时还几乎毫无迹象,怎奈动画电影就是这样一个任性不得的类型,浩繁的前期筹备与漫长的制作周期决定了他无法大干快上。“道不同不相与谋”,在动画电影领域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必须的要素——出品人堵上的不仅仅是金钱、眼光、口碑与梦想,还有他的职业生涯,路伟拥有金融领域的从业背景与投资环球数码等动画公司的经验。他所拥有的人脉资源和市场敏锐度,正是埋头创作的田晓鹏导演所欠缺的,他们两位在创作和运营方面的优势互补,再加上其他出品方的大力支持,终于使得这个在业界传说已久的项目走上了快车道,迎来的不仅仅是急需的制作经费,宽松的创作空间,广阔的市场前景,更是“走得更远”的可能性。

这些人都有一个特点:身经百战,历经沧桑,一直隐身舞台之后,等待站上聚光灯下的机会。


熊彼得的创新理论说:“创新是意志的结晶。”

看完大圣归来,对所有无论行业内外的人都很触动,对动画人尤其触动极为震撼,最后在微博写下了这句话:
其实最羡慕大圣的不是什么片子如何,而是能做这样片子团队绝对是磨合十年以上,这种经验和默契是再多钱短时间砸不出来的。所有内容最后拼的一定是团队的默契,这就是为啥盗墓钱多找的NB人拼的临时军做出来这么烂。一个团队至少磨合三年以上才能有默契。又有多少团队能在一起锻炼五到十年年以上呢大家看到的大圣,不是什么中国动画灵光乍现突然崛起、也不是神马导演8年苦心创作、更不是什么1亿投资媲美好莱坞特效。而是一个团队经过十几年的磨练,在不断磨合、修炼、试错中,竟然还保留了最初的赤子之心和原创力量,最后爆发出的一个璀璨的意志力的结晶!

动画真的是一个非常讲究磨练的行业,不仅磨练技术,更需要磨练意志。皮克斯创立将近20年后才能有一次微小的机会去孤注一掷去做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

宫崎骏是不世出的动画大帝,可是要在东映不断打磨子供TV动画,直到快40岁才有机会做第一部动画电影《鲁邦三世-卡斯特罗之城》,最后还票房惨败。

我最爱的动画导演布拉德·伯德(《美食总动员》、《超人总动员》导演),在加州艺术学院可谓天才少年,但是毕业后一路不顺,在40岁前算是个落魄的失败中年男人,第一次拍的口碑神作《铁巨人》最后还是票房惨败,连水花都没砸出来。(以后会有机会有空的话,给大家写他们的故事)

邪神痞子庵野秀明在31-35岁之间由于创作上极大的挫折,导致心灵创伤,直接变成了一个这4年宅家里一笔动画都没画的残废MADAO大叔。
等等等

动画导演,或者说导演和创作者这个行业,很多人的人生归结到底就是四个字:

少年成名、大器晚成

动画是个试错成本极其高昂的行业。电影创作时间3-5年之间,说到底,一个导演的创作时间是极其宝贵的,人生再量产,也不会超过10部。
并且当你开始做一部动画电影时候,赌博的就是3-5年后的世界。而动画相比真人,真的市场份额和受众算小的。

所以对所有动画电影创作者来说,他们的心中一直会有一句话:“我现在做的电影,真的是我内心愿意为之奉献宝贵的几年去做的吗?”

我所敬佩的一个人曾经和我说过:“不要想着第一次干一票大的能成功,不是因为才华,是因为时间和历练不够,第一次成功的机会微乎其微。但是如果你真的有才华,只要坚持做,失败一次、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出来的。”

《大圣归来》的团队就是这样,一个在业界最不花哨,“默默无闻”,看似最没存在感的团队,他们在无数次磨难之后,像孙猴子从石头缝里一样突然爆发出来,很多人会奇怪,为何这个团队取得了成功。可是他们已在暗冰之下汹涌澎湃沉淀了那么多年,不是他们又会是谁呢?

这对所有动画团队都是个大地惊雷,劈入内心,我有个师妹在我微博发表后回复:
如受暴击!!QAQ!!!!!曾经以为这样的情况如桃源一般,现在真的有人做到了给大家看QAQ,以前只知道种这棵树长得慢,很多都弃了甚至不相信在国内能结得出果子,现在有人结出来了QAQ!!!!
未来还有类似团队吗?肯定有的,这个圈子里还有很多人在默默生长,有的哪怕现在的项目曾经失败,但是我相信时间到了,机缘到了,又会有和《大圣归来》一样国产动画的骄傲作品出现。


结尾:
看这个问题,太多人写影评了。所以本来想写影评的,但是也觉得没啥必要啦。
所以只从动画专业角度谈谈我的个人第一感觉,请团队不要嫌弃我人微言轻

《大圣归来》这部片子好么?
好,当然好,最可怕的好是竟然有人能统筹如此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场景、动画表演、3D镜头运动、渲染、毛发等等。做一个“国产动画神作短片”很简单,但是时间拉长到做一个90分钟动画电影就很难很难,这不是什么几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工业的事情。

这部片子有缺点吗?我想导演比我们更清楚缺点在哪里:
(请导演原谅我的吐槽囧,54我吧)

剧情:
如果这个故事的外壳剥离掉【西游记】,把【大圣】改为一个【中年大叔】,【江流儿】不是唐僧,改成一个小孩子。整个故事变成一个【中年大叔护送小正太】的故事,这部片子就会暴露概念下隐藏的全部缺点。所有故事编剧上的漏洞和问题都会像没了皮的大楼一样散架。对比下同样题材的最棒的真人电影,例如《中央车站》和《菊次郎的夏天》甚至PS4游戏的《最后生还者》,《大圣归来》对于角色人物互动和剧情矛盾冲突的处理还是差距不小的。

《大圣归来》目前很多还是靠一个靠概念以及小点子,action角色动作驱动的故事。
只不过《西游记》这个概念,让观众脑补掉一半的剧情BUG。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每一个角色都在搞笑。它们每个人都有笑点动作,这样就比较凌乱了且平均,最好还是分清楚主次,有的角色负责搞笑有的不用,否则动的太多,观众会应接不暇的:)

造型设计
我非常喜欢,觉得非常棒,真的是中国自己的风格!
尤其是一种东方美学!告诉大家,2D时代中国传统动画以前和美国与日本美学上最大的一个区别是:
中国动画的角色,在静止、说话的时候,衣服和披风都是继续飘动的!就是镜头中永远不会有静止的时刻(大家回一下《哪吒闹海》、《宝莲灯》等),一直有种“东方流动”的美学。而美日很少这么处理。
这次大圣里面这一点延续传统中国动画美学做的特别特别好!这一点是最被观众忽视的,但是我绝对要拿出来重点表扬下!!!强烈夸奖下!
为什么大家觉得大圣很有中国的特色,和《功夫熊猫》的中国风不一样,有自己特色,就是因为这种你根本不会注意到的细节!

难能可贵的是最近看到美术设定,2D当然炫酷,但是2D变成3D估计就没这么容易了,但是大圣用一种很好的偏2D画风的3D感,处理的特别好。猪八戒和电龙以及山妖设计感觉不是一个次元,这个别人也提了,不多说啦~

场景上:
整个世界观的场景还比较模糊,一会是城市,一会是山,一会又是海,感觉这几个场景是断裂不在一个世界中。会有种,“哇塞,这里明明没海的啊!导演桑是不是觉得【夕阳下大家遥望远方】这个背影的镜头很好看,所以就硬造了这个不存在的场景啊!”,就是有这样的感觉……
这在猪八戒、大圣、江流儿找师傅这短短一场戏,尤其是汪峰大帝蒙太奇MV中更严重……会有种:他们到底往哪里去,哪里走……的感觉

镜头上:
很棒,尤其是国内团队不太敢用3D摄影机旋转镜头,更喜欢静态镜头,这点《大圣归来》非常了不起,国内团队很少用3D镜头主要还是因为建模材质方面不好,一个360°镜头见光死,所以不敢用,足见大圣归来硬性指标的过硬。

而且有些镜头非常惊艳有创意,比如猪八戒的鼻孔视角(好吧,我的点好奇怪)

缺点打斗的戏跳轴有点多(一抓抓一堆跳轴的...看打斗累了我甚至都在数跳轴玩儿),因为跳轴所以方位有些不清楚,切得太碎动的太多,有点看不清发生了什么,给人:虽然我看不清,但是觉得好多东西在飘来飘去好厉害的感觉……这点《功夫熊猫》就更厉害点,虽然是打斗,但是打斗的很清晰(《功夫熊猫1》那场吊桥系简直就是极品极品极品!动画打斗的至尊镜头!)

还有就是,我个人不喜欢如此大量的慢镜头使用,有点多的疲乏啦(都是《功夫熊猫》的错!!!)

角色表演:
可以说《大圣归来》是我看过国内,是最最关注和用心的动画表演的3D动画了!看得出来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当时看完给我的感觉:我靠!这导演疯了!竟然在动作表演上下了那么大功夫!!!
夸奖不说了,小瑕疵就是刚才提到的每一个角色都在搞笑。所以他们的表演节奏都差不多,都是“碰——啪——哦——挂了”这样的。尤其是最后被压死的江流儿最后的手……明明应该是缓慢垂下,但是居然是很搞笑的“啪叽”掉下来了……很悲伤的气氛变得很搞笑好囧。
动画表演这块 专攻动画表演,你来写吧哈。

嗯,对于《大圣归来》一些技术上的评价就这样,音乐声效我不懂,就不乱评啦,谢谢大家。   5/5   首页 上一页 3 4 5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470103/5514.html

更多阅读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评价 如何评价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谢邀这世上,有多少这样的快意,定海神针,一万三千六百斤,搅的满天神佛不得安宁。这世上,又有多少这样的不甘,七十二变,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整整五百寻。你说这金箍棒的主人是一只猴子。可我看见的,分明是我们自己。正文1作为一个写剧本的,我

声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评价 如何评价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为网友屌丝男士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