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威格三作家 斯・茨威格 斯・茨威格-【作家简介】,斯・茨威格-【作品总汇】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

斯蒂芬・茨威格


【其他译名】斯台芬・茨威格,斯台凡・茨威格,简称斯・茨威格或茨威格。

茨威格简介_斯・茨威格 -【作家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比如骄傲,虚荣,妒忌,仇恨,等朴素情感著称,煽情功力十足。


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伟大的悲剧》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


其代表作有小说《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感觉的混乱》、《人的命运转折点》(又译《人生转折点》)、《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又译《一个陌生女子的来信》)、《象棋的故事》、《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纪》、《断头王后》、《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又译有《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三位大师》、《同精灵的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等。


[编辑本段]

茨威格简介_斯・茨威格 -【作品总汇】

小说部分


《夜色朦胧》一个少年在夜色朦胧中和一个神秘少女度过了一个销魂荡魄的夜晚,但始终不知道她是谁。他一直以为是他的二表姐,为了看她一眼以至于从树上摔下折断腿骨,在他卧病养伤时,神秘少女才露出真面目,原来她不是自己的二表姐,而是自己想也没想过的自己的三表姐。作者用印象主义手法描绘出朦胧夜色中的花园和令人目迷神眩的幽会。


《贵妇失宠》法国大革命,政妓没落的命运


《普拉斯特的春天》一个政妓因为参加赛马会的新衣服没有做好,担心自己不能成为焦点,于是赌气不去,事后又后悔,于是伪装成农家女,偷偷赶往现场,结果引诱了一个穷学生,并与之发生关系的故事。


《相同又不同的姐妹》两个虚荣好斗的贫家双胞胎姐妹,姐姐做了政妓,风光无限,大家都爱她。妹妹见被抢了风头,大怒,赌气做了修女。政妓妒忌修女妹妹吸引了她的情夫,于是找人诱奸了妹妹,把她也变成政妓。为了面子,妹妹只好装得很高兴的样子,和姐姐一起生活,当她们老了,失去情夫也失去权利时,妹妹怂恿姐姐一起回去做修女。两人一起在苦修的生活中结束。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对爱情忠贞不二的痴情少女的绝笔,一个十三岁的少女喜欢上了邻居青年作家R,因为母亲的结婚不得不离开这里。五年后她重返维也纳,每天到他窗下等候,一心只想委身于他,被他误认为卖笑女郎,一个人默默忍受着一切,直到他俩的爱情结晶得病夭折,她自己也身患重病即将辞世,才写下这封没有具名的长信。


高尔基曾在给茨威格的信里写到,这篇小说“以其动人的诚挚语调、对女人超人的温存、主题的独创性以及只有真正的艺术家才具有的奇异的表现力,使我深为震动。读着这篇短篇小说我高兴地笑了起来――您写得真好!由于对您的女主人公的同情,由于她的形象,以及她悲痛的心曲,使我激动得难以自制。我竟然毫不羞耻地哭了起来”。


《月光小巷》一个水手重新遇见被自己玩弄后抛弃的女子堕落成贫民窟的妓女,并忍受她诅咒辱骂的故事。


《看不见的珍藏》德国通货膨胀时期,不懂经济规律的盲眼老收藏家的画,被家人卖掉,换了面包,而画商出于同情,与其家人一起,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哄骗老收藏家那些画还在的故事,煽情功力十足。


《马来狂人》一个德国医生,因为偶然的过失,流落到了亚洲的一个热带丛林里苦熬生活,突然有一天,一个美丽的贵妇人闯进他的生活,求他帮她堕胎,他同意干这违法的事,但条件是她要委身于他,这个生性高傲的女人对他轻蔑的一笑,转身离开,而他像马来狂人似的对她穷追不舍,她是个商人妇,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不幸怀孕,在求救时又遇见了一个乘人之危的医生,无奈,她铤而走险,让一个无知的老妪为她堕胎,最后血流身亡,弥留之际,她只希望自己的名声不会受到玷污。医生跟踪找到了她,不是为了自己的欲望,而是为了给她提供帮助,后来他成了她遗嘱的执行者,为捍卫她的名誉,他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而这个女人的棺材就在船上,最终,这个女人和医生一同落入水中。


《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一个有两个女儿的少妇突然和一个陌生人私奔,引起群众的争论,主角一直为那少妇辩护,认为大家不该谴责这个无辜的少妇。然后一个严谨的英国老太太找主角讲述她年轻时越轨的故事,她当时儿子们都已经长大,当了兵,她流窜到东南亚,发现一个赌输了钱想自杀的年轻人,出于好心就救了他,结果被他强奸了的故事。


《里昂的婚礼》一个女人为了爱自己的被判死刑的政治犯丈夫,与其一起共赴黄泉的故事。


《无形的压力》一个追求自由的反战主义画家,出于恐惧,最终遗弃妻子,去参加二战的故事。


《偿还旧债》一个家庭主妇度假期间,发现自己年轻时的偶像(一个名动一时的话剧演员)堕落成一个乡村酒吧遭人唾弃的可怜的酒鬼,她想起演员不但为她展示了古典文学的魅力,还在她一时冲动,想以身相许的情况下理智的拒绝并保全她的名誉的往事,于是,她故意装作对偶像非常痴迷的样子,并捏造说他在首都非常有名,连亲王都曾接见过他,于是乡下人立即开始尊敬他的故事。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一个俄罗斯士兵莫名其妙地被卷入与自己无关他也不明白的战争,因为陌生的语言、国界和前线家园还在持续着的战争,而无法重返家园,最终自杀的一个故事。一个反战的小说,以一个俄罗斯士兵在瑞士的遭遇来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违背人性。


《火烧火燎的秘密》一个色狼和少妇10岁的孤独儿子埃德加套近乎,并利用埃德加的友谊得到他的少妇母亲,埃德加很生气,就跟踪他们,结果撞破他们的奸情,母亲生气的谴责埃德加,埃德加离家出走,坐火车回到父亲家,一家人都非常担心,母亲怕他说出真相,赶紧追回去,企图灭口,而埃德加最终选择了替母亲隐瞒的故事。


《家庭女教师》两个女孩的家庭女教师被她们的表哥强奸,并怀孕,结果被她们的母亲以不贞洁的罪名解雇,姐妹俩忿忿不平的故事。


《女仆勒波雷拉》


《偶识此道》


《旧书贩门德尔》


《是他吗?》


《变形的陶醉》


《情感的迷惘》


《奇妙之夜》


《雷泼莱拉》


《一颗心的沦亡》


《巧识新艺》


《旧书商门德尔》


《桎梏》


《恐惧》通过描写一个上流社会少妇(艾瑞尼)婚外情后,害怕被丈夫发现而失去高贵地位的恐惧,以及女主人公对其命运和生活的重新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当时上流社会的虚浮和糜烂的看法和嗤笑。故事最后的皆大欢喜是作者为我们铺设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该文以深刻详细而又引人入胜的心理描写著称。


《感觉的混乱》


《人的命运转折点》


《象棋的故事》


《危险的怜悯》


《最初的经历》


回忆录


《昨日的世界》


传记


《异端的权利》


《麦哲伦航海纪》


《滑铁卢之战》


《巴尔扎克》


《断头王后》


《玛丽・斯图亚特》相传是伪造的。因为措辞和政治观点都与作者有很大出入


《约瑟夫・富歇》法国大革命时期,利用共产主义为借口,争夺权利,剥削压迫人民的政治家们的丑恶嘴脸,政治观点和巴尔扎克一样


《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三位大师》


《同精灵的斗争》


《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

茨威格简介_斯・茨威格 -【人生经历】

斯蒂芬・茨威格1881年12月28日出生于奥匈帝国首都维也纳一个富裕的犹太工厂主家庭。父亲经营纺织业发家致富,与大多数的同行相比,父亲要体面的多、很有教养、钢琴弹的非常出色,书法清丽,会说法语和英语。母亲出身于意大利的一个金融世家,从小就说意大利语(这些对于茨威格的语言和文学上的天赋的形成,无疑具有重大的影响),他们都属于奥地利上层社会,茨威格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资产阶级上流社会的文艺熏陶。在这样一个上流的幸福家庭中,优裕的环境为茨威格童年的成长、受教育、文化艺术上的熏陶,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茨威格十六岁便在维也纳《社会》杂志上发表诗作。


1899年,茨威格中学毕业,后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和法国文学期间,茨威格接触了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研究和翻译过法国波德莱尔和魏尔伦、比利时凡尔哈伦的诗歌。1900年曾去柏林学习过一个学期。他有意识地深入社会底层,了解一些遭人唾弃的卑贱者的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1903年获博士学位。


1901年第一部诗集《银弦》出版。1904年后任《新自由报》编辑。后去西欧、北非、印度、美洲等地游历。在法国结识了维尔哈伦、罗曼・罗兰、罗丹等人,受到他们的影响。1911年出版的小说集《初次经历》写少男少女青春期萌动的心理。当然,《夜色朦胧》是最有趣的。此外,他还喜欢写宫廷蜚闻,比如玛丽・斯图亚特,还有他的公主们玛丽・安托内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从事外国文学(主要是诗歌)的翻译工作。战争爆发后流亡瑞士,与罗曼・罗兰等人一起从事反战活动,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他的第一部反战剧《耶利米》也在瑞士首演。1919年后长期隐居在萨尔茨堡 ,埋头写作。1928年应邀赴前苏联,与高尔基结识。战后他目睹人民的灾难和社会道德沦丧,用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法深入探索人的灵魂。他的作品匠心独具,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社会批判的成分也增加了,尤其是“以罕见的温存和同情”(高尔基语)塑造了不少令人难忘的女性形象。《马来狂人》(1922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1922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年)、《感情的紊乱》(1927年)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1933年希特勒上台,茨威格于次年移居英国。1938年入英国籍。不久离英赴美。1940年到巴西,时值法西斯势力猖獗,作家目睹他的“精神故乡欧洲”的沉沦而感到绝望,遂于1942年2月22日同他的第二位夫人伊丽莎白・奥特曼(33岁)在里约热内卢近郊的佩特罗波利斯小镇的寓所内双双服毒自杀。病理学家认定他们是在中午到下午的4点钟之间死去的,服用了巴比妥,警察发现时,茨威格与妻子拥躺在床上,一瓶矿泉水放在床边的桌子上。一代文豪就这样离开了这个世界。


茨威格在遗书中写道:“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任务殛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她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意在此地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重新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常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文学大师举行国葬。


茨威格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1942年)、小说《象棋的故事》(1941年)以及未完成的长篇传记作品《巴尔扎克》都在作者死后先后出版。1982年在作者的遗稿中又发现了一部长篇小说的手稿《富贵梦》。其他作品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 《看不见的珍藏》 ,《月光小巷》,《里昂的婚礼》,《无形的压力》 ,《偿还旧债》,《女仆勒波雷拉》, 《偶识此道》,《旧书贩门德尔》, 《既相同又不同的两姐妹》,《是他吗?》, 《变形的陶醉》,《象棋的故事》 ,《情感的迷惘》,《奇妙之夜》, 《雷泼莱拉》,《一颗心的沦亡》, 《巧识新艺》,《旧书商门德尔》, 《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桎梏》 等。


《伟大的悲剧》《从罗丹得到的启示》《列夫・托尔斯泰》选入中学课本.

茨威格简介_斯・茨威格 -【文学历程】

茨威格三作家 斯・茨威格 斯・茨威格-【作家简介】,斯・茨威格-【作品总汇】

茨威格早期的诗集《银弦》(1901年)和《早年的花冠》(1906年)、小说集《埃利卡・艾瓦尔德之恋》(1904年)等,受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影响,缺乏内容和新意。


从1907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创作上渐趋成熟。除了《泰西特斯》(1907年)、《海滨之屋》(1912年)和《化身戏子》(1913年)等剧本外,他还发表了小说集《最初的经历》(1911年),由有声望的莱比锡岛屿出版社出版。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茨威格在《柏林日报》(9月19日)上发表《致外国友人》一文,表明自己忠于同他们的友谊,以及来日和他们携手重建欧洲文化的愿望。第一次大战期间,欧洲许多知名作家都未能摆脱狭隘民族主义和沙文主义的影响,唯有少数人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反战立场,茨威格便是其中之一。


茨威格经历了战后的灾难:饥馑、寒冷和通货膨胀;对他触动最深的是社会道德的沦丧。此后的二十余年是他的创造力最旺盛的时期,他的主要作品,大多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一方面是传记著作。他的《三大师》(1920年)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斯陀耶夫斯基。接着,他撰写了《罗曼・罗兰》(1921年)。其他的传记著作有:《同魔鬼作斗争》(1923,记述三个患精神病的作家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自画像的名手》(1928,记述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精神疗法》(1931,记述发明催眠术的奥地利医生墨斯墨尔、所谓“基督教科学”创始人玛丽・贝克和著名精神病学者弗洛伊德),《玛丽亚・安托万内特》(1932年)和《玛丽亚・斯图亚特》(1933年)等。这些著作表达了他对于以自由精神和人道主义为中心的西欧文化的尊崇。


另一方面是小说。《心的焦躁》是他唯一的长篇小说,作于1938年。这一时期的中短篇包括:《恐惧》(1920;1925年改写)、《马来狂人》 (1922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22年)和《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1922年)、《月光胡同》(1922年)、《看不见的珍藏》 (1927年)等等。他作品的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他最擅长的手法是细腻的心理描写。他尤其着重选取资产阶级社会中妇女的不幸遭遇的题材,揭露 “文明人”圈子的生活空虚和道德败坏,谴责对女性的不尊重和对人的善良品质的残害,赞美同情、了解、仁爱和宽恕。他努力探索人物的精神世界,描写道德败坏给人带来的情感上的痛苦,揭示个人心灵中种种抽象的美德,甚至让已经堕落的人身上闪耀出道义的火花,他的目的是要改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人们的精神面貌。


1933年希特勒上台,1934年发生维也纳事件,奥地利的法西斯分子要求德、奥合并,茨威格不得已迁居英国。1938年,奥地利并入德国后,他便加入英国籍,不久又离英赴美,1940年经纽约去巴西。


1942年2月23日,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巴西服毒自杀。他在去世之前,完成了《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这是他一生的历史,也是他那一代人的历史;这是对昨日的世界,亦即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沉沦的资产阶级世界的回忆。他死后发表的《象棋的故事》(1941年),是他的最后一篇小说,沉痛地诉说了一个心灵和才智遭到纳粹摧残的人的经历。


茨威格一生写过、同情过许多人的不幸遭遇,他的不幸遭遇自然也得到一切反法西斯的人们的同情。

茨威格简介_斯・茨威格 -【死因解释】

1942年2月23日突然传出茨威格和他的妻子在南美巴西服毒自杀的消息。近四十年来,德国文学的研究者纷纷探讨这位作家的死因,提出种种疑问,作出种种解释。为什么茨威格会走上这条绝路?莫非他流亡国外,生计无着,穷愁潦倒?抑或看不见前途,悲观绝望?


希特勒上台前,茨威格便看出法西斯包藏祸心,绝非善类。1933年法西斯分子上台不久,便制造了国会纵火案,企图向全世界证明,国际共产主义,也就是世界犹太主义,阴谋颠覆德国政府,是德国人民的死敌。可是法西斯弄巧成拙,明眼人全都看清了这次大火的秘密。柏林当时正在上演茨威格的小说改编成的电影《火烧火燎的秘密》。人们站在广告牌前,相视而笑,心照不宣。这微笑激怒了做贼心虚的法西斯匪徒。这些真正的纵火犯终于撕掉了广告,电影被禁止上映。接着,柏林狂热的纳粹大学生在广场上焚烧进步作家和犹太作家的书籍,以表示对法西斯主义的信仰,对元首的忠诚。包括海涅、托马斯・曼和茨威格的作品在内的大批书籍被焚,这些作家的作品统统被禁。大批进步人士,犹太血统的知识分子和科学家、作家受到迫害,关进集中营,或被迫流亡国外,德国国内一片白色恐怖。


对许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过深刻分析的茨威格,根据《我的奋斗》和法西斯上台前后希特勒的言行,对此人也进行了分析,希特勒青年时代作为一个落魄的艺术家,流落在维也纳街头,衣食无着、走投无路;为此他绝不会宽恕维也纳,放过奥地利。有朝一日时来运转,他一定要以胜利者的姿态,随着凯旋的行列,进入维也纳,看到这座曾经使他蒙受耻辱的城市匍匐在他的脚下。因此,当大部分欧洲人士,包括张伯伦这样老练的政治家在内,都对希特勒抱着幻想,以为绥靖政策可使法西斯餍足的时候,茨威格却看清了法西斯的罪恶本质。1934年他被抄家,这是奥国当局所采取的一次难以自圆其说的行动。于是茨威格离开萨尔茨堡前往英国,1938年,奥地利被法西斯并吞。从1934年到1940年,除了两度访问美洲之外,茨威格一直侨居英国。1940年取得英国国籍,前往美洲,最后住在巴西。在这期间,他集中力量写作他的自传《昨日的世界》,并且创作了他生前发表的最后一篇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茨威格在物质方面没有任何匮乏,而且也绝不缺乏荣誉。他在美洲的演讲旅行,总是一次次凯旋的进军;他在巴西举行作品朗诵会,总是万人空巷,深受欢迎。他有英国国籍,不像一些流亡的犹太人处处受到歧视,在饥饿线上挣扎;他拥有巴西的长年签证,是受到特殊礼遇的共和国的贵宾。那么,他为什么自杀?


我们不妨看看他在自杀当天写的绝命书:“在我自觉自愿、完全清醒地与人生诀别之前,还有最后一项义务亟需我去履行,那就是衷心感谢这个奇妙的国度巴西,它如此友善、好客地给我和我的工作以憩息的场所。我对这个国家的热爱与日俱增。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罗巴亦已自我毁灭,从此以后,我更愿在此地开始重建我的生活。但是一个年逾六旬的人再度从头开始是需要特殊的力量的,而我的力量却因长年无家可归、浪迹天涯而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我的生命为好。对我来说,脑力劳动是最纯粹的快乐,个人自由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财富。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茨威格在自杀之前写的自传《昨日的世界》实际上是一份更详细的绝命书。他在回顾一生时描写了那个昨日的世界,他自己就属于这个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他作为作家可以影响人们的思想,触动人们的感情。而在这现实世界里,他感到无能为力。于是他回忆起罗曼・罗兰对他说过的话:“它(艺术)可以给我们,我们个别的人以慰藉,但是它对于现实却是无能为力的。”因此,他写了《象棋的故事》之后便就此搁笔,他那长达三十二年之久的巴尔扎克研究也就此中辍。其实,《象棋的故事》是揭露法西斯十分有力的武器,但这个武器的效用是内在的、缓慢的。而茨威格却急不可待,失去耐心了。脑力劳动之所以是他最高的乐趣,乃是因为他通过脑力劳动可以影响人们。如今既然无从影响人们,也就生不如死了。我们前面提到他在流亡期间物质上的优越条件,然而物质毕竟不是决定一个人幸福还是不幸的主要原因和条件。精神上的折磨往往甚于肉体上的酷刑,对于思想敏锐、感情细腻的人,更是如此。这点,他在《象棋的故事》里写得十分深刻而个人信服。在各式各样的法西斯的牢房里,有多少优秀之士不堪这种折磨,终于精神崩溃;又有多少人,因为忍受不了这种无声无形的酷刑,内心极度痛苦,终于在自杀中寻找解脱痛苦的途径。茨威格身在国外,没有受到他的亲友们遭到的厄运,但他去国离家,成为四海飘零的流亡者,内心同样各受折磨。他那敏感的心灵,既承担着自己的痛苦,也分担着在祖国受迫害的亲友、同胞的忧患。于是,他感到心力交瘁。这不是肉体的疲劳,而是心灵的疲惫。就像他在《富歇》一书中描写的“百日”期间拿破仑的精神状态一样:对命运的打击已失去抵抗力。这位心理分析的大师,自己也是感情细腻、极其敏感的人。


再加上他为人正直,不是仅仅考虑个人的安危荣辱。他的人道主义理想、对人类未来的设想被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所摧毁。连天烽火,遍地尸骨,人性泯灭,道德沦丧,人类堕落成自相残杀的野兽,使他理想破灭,万念俱灰。在他自杀前几天,传来新加坡沦陷的消息,此时此刻,他进一步感到心力交瘁,生不如死。他相信人们总有一天可以看到“旭日东升”,但这需要等待,需要经过长期的善与恶的搏斗,而这场搏斗中他只能等待,只能忍受,这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这种等待便是折磨。为了摆脱这种折磨,他决定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他感到死亡乃是返回故里。他不是战士,他没有一颗坚强的心,不能指望他战斗到最后一息。他是一个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作家,他曾为别人的苦难,笔尖蘸满了同情,写下了一篇篇催人落泪、动人心弦的作品,让我们也为他的死一掬同情之泪,为这样一个天才作家的殒落而谴责那罪恶的法西斯主义。


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这位大师举行国葬。成千上万的民众,不久前曾踊跃参加这位作家的朗诵会,这时怀着悲痛的心情跟在灵车后面为他送葬。巴西政府决定把茨威格生前最后几天住过的那幢坐落在彼特罗波利斯的别墅买下来,作为博物馆供人参观。


法西斯上台前,茨威格的创作如日中天,在德国作家中拥有读者之众,很少有人能超过他。他的作品雅俗共赏,销售量直线上升,他思想深邃而不流于晦涩,文字平易而不流于肤浅,情节动人而无斧凿的痕迹。他没有德国作家故弄玄虚的通病,没有玩深沉的“哲理思考”,也没有为卖弄渊博而故意生造出来的古怪词句。茨威格这种纯正真切平易近人的风格,是他赢得读者的主要原因。在广大读者心目中,茨成格既是个杰出的艺术家,又是个能给人以慰藉、启迪的朋友。然而,这样一位优秀的作家却长期为文学史家和评论家所忽略。


1933年以前,反映迟钝的文学评论家还来不及对他的作品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1933年茨威格的作品被焚遭禁,从此这位犹太作家几乎从德国学者的视野中完全消失。


1945年以后,茨威格的作品首先在美国和日本,接着在苏联引起强烈反响,惟独在德语国家似乎为人所遗忘。直到1981年,茨威格诞生一百周年,联邦德国S・费歇尔出版社重版了茨威格的作品,他的中短篇名篇《奇妙的一夜》、《感情的混乱》,他的作家传记《三大师》、《与妖魔搏斗》,他的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富歇》、《玛丽・安东奈特》以及他惟一的长篇小说《爱与同情》先后出版,并且一再重版。读者似乎发现了一颗文坛新星,从此茨威格名声大振,不仅他生前已经发表过的名篇逐一再版,便是他生前从未发表过的遗稿也被克鲁特・贝克整理付印。于是读者得以欣赏茨威格的另外两部长篇小说《变形的陶醉》和《克拉丽莎》以及其他第一次问世的中短篇。从1981年掀起的茨威格热,至今持续不衰。这至少说明,他被人遗忘,并非他自己的过错。五十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可一世的“元首帮”葬身在瓦砾堆里,遭到千古唾骂,茨威格却在他那遍布全世界的读者心里得到永生。


我们深信,这位优秀的维也纳大师不仅会以他杰出的作品感动中国读者,还会以他崇高的精神赢得中国人民的同情、尊敬和热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8103500103/117541.html

更多阅读

人类群星闪耀时滑铁卢的一分钟 滑铁卢的一分钟谁赢了

政商阅读注:《滑铁卢的一分钟》是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人类群星闪耀时》中的一篇,茨威格的文字精致有气韵,节律感强,煽情功力十足。赶紧看看他是怎么写那场决定拿破仑命运的战役的吧,你会越读越激动的!斯蒂芬·茨威格(Stefa

贾斯汀·比伯专题(三):贾斯汀·比伯与赛琳娜爱如火焰

  早前Bieber偕女友到夏威夷嬉水,又揽又惜结果激嬲粉丝,甚至向Selena发出死亡恐吓。不过,Bieber似乎懒理警告,据英国Now杂志报道,Bieber惊闻好友兼饶舌歌手SeanKingston早前玩水上电单车发生严重意外。  有感生命无常,突然决

《阿斯伯格综合征完全指南》阅读感想三 阿斯伯格综合征儿童

第四章。对付霸凌(bully),美国中学一贯相当重视,各种研究、策略和实施,但效果远不尽人意。对谱系来说,高功能的孩子比低功能的孩子更容易受到霸凌,特别是功课好个子小体育差情绪敏感的。Tony的专长不是教育,他可能参与过给澳洲学校提建议。

声明:《茨威格三作家 斯・茨威格 斯・茨威格-【作家简介】,斯・茨威格-【作品总汇】》为网友小兄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