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4马年春节学生手抄报资料大全

   春节习俗团圆饭习俗:

  团圆饭是中国人最看重的企盼家人团聚过年、来年平安的盛宴。又叫“年夜饭”、“团年饭”。

  春节是中国民间历史最悠久、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汉族和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共同节日。汉族过春节,时间较长,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止。

  从南北朝到宋代,长江流域年节有饮“屠苏酒”、“柏叶酒”和“桃汤”的习俗。饮屠苏酒据说可以避瘟疫。柏叶酒,由柏树叶浸于酒中制成,柏为常青之树,柏叶后凋而耐久,饮柏叶酒即取其寿命长久之意。

爱华阅读配图

  明清以来,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为了讨吉利,北方人往往把硬币、 糖、花生加枣子和栗子等和肉馅一起包进新年的饺子里。放糖的,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放花生(或称长生果)的,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还有一只饺子中放一 枚硬币,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 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 极为普遍。

  春节习俗点天灯

  古代汉族节日风俗,流行于全国许多地区,旧时元旦夜晚,每家每户在屋楼上用长竿悬挂灯盏,通宵达旦,称“天灯”。在四川一带,农历正月初八、初九,人们多在屋子中堂挂一盏平安灯。民间认为,可以驱除不祥,保佑清静平安。

  点天灯是中国古代的汉族节日风俗,曾经盛行于全国许多地区.现在在石家庄仍很流行。在石家庄西部平山、获鹿、井径、赞皇等山区的村落还有一个专门负责点天灯的“天灯会”。

  每逢腊月三十的下午,天灯会就开始选择地点盗立天灯。地点一般选择在山岗上。选好地点后,便将一根木杆树起。人夜,会把预先制作好的花灯点亮. 然后通过滑轮将其徐徐升向顶端。此时,吃罢晚饭的村民就不约而同地纷纷带着供品、酒菜来到灯下焚香祭祀。祭祀完毕一家老小或亲朋好友才能聚在一起饮酒守岁。

  春节习俗祭灶习俗: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 又称为小年。民谚曰:“二十三,祭灶关。”旧俗农历腊月二十三为祭祀灶神的日子。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宋朝-祭灶

  时届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

  酒糟涂灶醉司命,男儿酌献女儿避。

  我国古代奉祀的灶神,即是火神祝融,《礼记·礼器疏》:『颛顼氏有子曰黎,为祝融,祀以为灶神。』认为灶王上天向玉皇大帝打报告的事,在晋代早 已有之。晋葛洪《抱朴子·微旨》:『月晦之夜,灶神亦上天白人罪状。』《东京梦华录》:『都人至除夜,备酒果送神,以酒糟涂灶门上,谓之醉司命。』后来祭 灶移至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又称『小年』。范成大《祭灶词》:『古传腊月二十四,灶君朝天欲言事。云车风马小留连,家中杯盘丰典祀。猪头烂熟双鱼鲜,豆 沙甘松粉饵团。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在灶王像前供糖果、清水、料豆和秣草,然后将旧像焚之,谓之送灶;除夕又买新灶王画像供上,谓之迎灶。 民间还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之风习,故祭灶仅限男子。

  由来

  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

  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欣)。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在周代已成习俗。“祭灶”最早叫“纪灶”,即纪念教人吃熟食的“先灶者”。由于火的发现,人们才由茹毛饮血开始过渡到吃熟食,喝开水。所以上自天子,下至庶民,对灶神的祭祀都是十分虔诚的。

  河南民间讲究“祭灶必祭在家”,有“祭灶不祭灶,全家都来到”的俗谚。祭灶时,凡在外的人都要赶回。豫东等地,选在祭灶节认了干亲的干儿、干女,也要携带灶糖、烧饼、鞭炮、香表和一只大公鸡来参加干娘家的祭灶仪式,表示自己已是干娘家的正式成员。

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4马年春节学生手抄报资料大全

  祭灶在中国起源甚早。在《礼记》「礼器」篇中就有祭灶的记载。不过,祭灶的日子随着寺、地而有不同。《后汉书》「阴兴传」记载南阳(河南境内) 阴子方于腊日以黄羊祭灶,受了灶神的祝福,因而发迹,三世繁昌,周处(二四○—约二九九)的《风土记》则说:「今吴以腊月廿四日夜记。其谓神翌日朝天日一 岁事,故前期祷之」。为恐灶神上天后,说了任何不利自宅的话,吴人祭灶时,会「以酒沃门、谓之醉司命」。宗懔(约四九八—五六五)的《荆楚岁时记》记荆楚 一带的祭灶习俗则是在腊日(十二月八日)「并以豚酒祭灶神」。由祭灶的供品看来,人们对这位会打小报告的灶神,敬畏的程度一直在降低。早先还用黄羊、豚酒 等牲醴慎重的祭拜,到后来干脆就酒将他灌醉。宋朝以降,灶神根本就成了被开玩笑的对象。宋人祭灶使用一种称为「胶牙饧」的灶糖,用意非是使灶神上天后说些 甜言蜜语。也有人说是要让灶神的齿牙被糖黏住,说不出话来。北方常见的灶糖有所谓的「糖瓜」,就是麦牙糖沾芝麻做成葫芦或瓜形。另一种「关东糖」,是以江 米磨粉加饴糖制成,又硬又脆,可以久存。

  习惯上,商家到岁末,就要清算全年的帐务。所以送灶同时也是催债、讨债者络绎不绝于途的时候。不过,讨债最多只到除夕。一等吃过年夜饭,就算没 收到债款,主客见面时,也得拱起手来互道恭喜。所以北方有句俗话说:「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饺子」(除夕夜吃饺子),就是形容这种情形。

  祭过灶,到年底之前,还要挑一个好日子来做大扫除,俗称「扫年」。扫年的风俗也有悠的历史。崔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078571/261535296.html

更多阅读

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4马年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2014马年春节英语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一、春节的英文介绍中文部分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

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4年春节手抄报文字资料大全

2014年春节手抄报文字资料大全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

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4年春节手抄报文字资料大全

   2014年春节手抄报文字资料大全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年(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即“年”),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元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

小学生春节手抄报大全 小学生2016年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小学生2016年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爱华配图  春节简介: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节日。一般指除夕和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

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4马年春节手抄报资料内容大全

   2014马年春节手抄报资料内容大全  马生肖的来历  马是一种非常有寓意的动物,马年即将到来,马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员,你知道关于马生肖的故事吗,我们来看看关于马生肖的来历,也希望能帮助制作马年手抄报的同学。  马是十

声明:《春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2014马年春节学生手抄报资料大全》为网友蓝色的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