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文章:他发了朋友圈,可为什么又删除了

   哲理文章:他发了朋友圈,可为什么又删除了

  01

  上周末想饕餮一顿,想起有个哥们在朋友圈分享过一家餐厅,想去尝试却一时间记不起名字,遂急忙翻朋友圈,没有找到。咦?是我记错了吗?他的朋友圈里不但没有这一条,近期我有印象点过赞的几条都消失不见了。

  情急之下找他问餐厅的名字,顺便也证实一下是不是我记错了,他说没记错,发过但是删除了。

  这句听起来特别像,爱过又分手了。

爱华配图

  他说会定期清理朋友圈,也说不上为什么,就是删掉一些内容感觉很舒服。他还问我,你说我是不是有整理癖啊?我说没有,要是真有的话早请你来我家把你的癖好发扬光大了。

  你身边有这样会经常删除掉社交软件状态的朋友吗?或者你是不是也做过类似的事?我的好奇心在作祟,随机选取了列表里互动比较多的朋友,点开查看发现都有被删除的痕迹。

  这是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毕竟很多心思敏感的人会时不时地去看看自己关注的人最近有什么新动态,那些删掉的朋友圈、撤回的信息其实都是一种无声的表达。

  02

  每一条社交软件状态都是我们人格的延伸,它在诉说着你是怎么样的人,至少是你想让别人认为你是怎样的人。

哲理文章:他发了朋友圈,可为什么又删除了

  所以,发朋友圈就相当于在给我们自己不停的打标签并当众展示,刚结识一位朋友的时候或许你也会把他的社交状态作为判断的途径之一,虽然它并不总是精准无误的,但依然往往比他的自我表达更有说服力。

  分享了很多旅行、书籍、音乐,是想表达他是一个热爱生活、文艺的人;经常分享行业动态信息,是想说明自己是个看重工作且关注热点的人;要是经常晒娃,这个我想就不必多说了……但这些标签并不总是不变或者单一的,可能今天说要坚持运动,明晚就发了胡吃海塞的照片,可能刚发完温柔的抱着猫咪的自拍,第二天就在朋友圈爆了粗口。

  人的确是多面的,就像很多人说过,有时候很冲动、有时候很冷静,有时候很懒,有时候很勤奋,我是不是人格分裂了?这不是分裂,只是不同面的自我。

  但总有部分自我,是我们不愿意展现在人前的,却又会在不经意间流露。

  在即时性的那时那刻,在朋友圈分享的欲望更强烈,往往掩盖了对自我的觉察。等到时过境迁,重新拿起手机自我审视,“哎?我怎么发过这样的内容啊!这不符合我的个人形象啊?”这一瞬间你的冷静自持,受不了那一瞬间的矫情和善感。遂删之!

  你不能接纳这种自我认知的冲突,所以只保留那些让你看得惯的、能带来安全感的内容,以此来保护认知平衡。

  与此同时,这还说明,其实你非常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所以会担心这种自我表现层面的波动会不会影响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515671/851907499.html

更多阅读

做什么生意发财 血淋淋的生意让他发了大财

话说老家某村,有一个叫做“阿象”的人。他天生就是一个“活土匪”,从小就喜欢惹事生非、打架闹事。因为曾经学过几招拳脚功夫,普通人近不了他的身,所以,很早他就出了名,在十里八乡中成了一霸。但阿象却是村里最早致富的几个人之一,这又是

不要在朋友圈晒孩子 不要让自己被划到圈外

  读最近一期《商界》中的《奸商的愿望》一文,文中讲述了作者入行之初是如何被其它公司所“屏蔽”的——“采购条件中这样注明:参加招标的企业注册资金不能低于500万元,必须有生产厂家对产品的经营授权......那一条我都不靠谱。”读

厌倦了朋友圈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厌倦朋友圈的?

一、我最近明白过来,为什么当下的言情剧越来越不写实,因为在真实生活里,太多的麻烦都起源于朋友圈,而电视剧没法拍。不然微信也植入得太疯狂了。F小姐突兀地宣布要分手,问她原因,只丢给我一张截图。里面有两条动态,一条是她好友发布的

哲理文章:他发了朋友圈,可为什么又删除了(2)

  因为我们内心不愿意接受表现矛盾的自我,所以同样希望给人相对一致、协调的印象。  当某一条朋友圈引起你的怀疑:别人看了是不是不太好?你内心的坚定就被动摇,为了不再冒风险,你决定尽快删除。毕竟你也跟看这条朋友圈的人有着相似

手机丢了朋友圈咋写 到头来,朋友圈弄丢了朋友

  一直以来,我觉得比起微博,微信更为可怕得多。在现在这个见面说了没几句,就会热络的说:“你有微信吗?”的世界,交换微信都成了一个基本礼节。有时候哪怕你不想,但是对方只要有了手机号,加你的微信易如反掌,那么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呢?爱

声明:《哲理文章:他发了朋友圈,可为什么又删除了》为网友重拾旧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