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龙抬头历史(中国传统风俗)

  龙抬头历史

  农历二月初二日,俗称青龙节。 青龙节的渊源,与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有关。惊蛰过后,大地复苏,阳气上升。山西民谚就有“二月二,龙抬头”的说法。

  晋南地区认为这一天是青龙活动的日子,忌去河边、井上担水,以免带回龙卵。在河边、井旁走动与劳作时,很注意安静,尽可能不弄出声响,以免惊动了青龙,把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破坏了。

  晋北地区这一天,盛行“司钱龙”。早上太阳未出山,家家户户提一把茶壶,到河边或井上去汲水。按照这一年几龙治水的推算,在茶壶内放几枚铜钱或硬币。汲水以后,随走随倾地洒一条水迹回到家中,将余下的水与钱全部倒入水缸,钱龙就引回家来了,意喻一年发财。引钱龙时特别忌说话,以免惊跑了钱龙。

  晋东南地区的引钱龙,是用灶灰,洒一条弯弯曲曲的灰线,从门外一直通到厨房,围绕水缸一圈即可。

  俗话讲:“惊蛰过,百虫苏。”青龙节里,民间流行着许多驱毒的活动。《阳城县志》记载:“百蛰初惊,悬天师符以辟虫毒。”早上,人们起床时,忌说“起”字,恐怕一切毒虫也应声而起。晋南地区民俗喜煮蔓菁汤,遍洒屋内墙缝、墙角,炕席底、床下,谓之“禁百虫”。也有的集合村民,抬着神像,到各家门首,向院内洒米汤,意喻将瘟疫禳而散之。人家门前则围以石灰。晋东南地区民俗画一个药葫芦,内装蛇、蝎、蜈蚣、蚰蜒、蜘蛛等五毒虫害,贴于墙壁,谓之“辟百虫”。也有的用豆、麦面搓成灯捻形式,埋在土中,称之为“薰蚰蜒”。

  晋中地区民俗家家拍簸箕,童谣有“二月二,拍簸箕,跳蚤、壁虱不敢上炕哩”。用石灰在厕所及门前围上一条线,称作除瘟。吕梁地区习惯家家扫除房屋。晋北地区讲究“糊狼嘴”,用麻糖或黍米面团粘贴在二郎神哮天犬的嘴边。

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龙抬头历史(中国传统风俗)

  青龙节,在晋南一些地方称为“花潮”。人们携带酒肴,来到郊外,选地围坐,亦歌亦舞、尽情欢饮,也称作“游春”,“踏青”。晋东南地区习惯用秫粉制作煎饼,慰问妇女。晋中地区儿童习惯放风筝。一些县讲究此日打灰窖,祀土地神。

  晋北地区喜食面条、粉条,名为挑龙尾。并要吃糕糊狼嘴和吃梨败火、打脏气。吕梁地区喜食煎饼,称为“揭龙皮”。晋南这天则一定要吃麻花、馓子,谓之“啃龙骨”。晋西北地区讲究青龙节大闹社火秧歌,垒砌旺火,盛况酷似其他地方的元宵节。

  青龙节,晋北地区民间讲究吃灶王爷前的枣山。一家几口人,将枣山切成几块,人均一份,最上面的三尖部分归家长享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534171/697510265.html

更多阅读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习俗 二月二为什么要剪头

二月二为什么要剪头 二月二为什么只有男生剪头叫剪龙头?而女生却不是呢 二月二剪头,有啥来历二月二龙抬头在我国北方,广泛地流传着这样的一个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二月二龙抬头剪头发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龙抬头(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俗称青龙节,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老天佑保丰收。二月二龙抬头的来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来历及传说

关于二月二龙抬头来历及传说谚“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东海小龙前去播雨。小龙贪玩,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有个小伙子,到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小龙被击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风俗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吃什么

三联阅读配图农历二月二,又叫龙抬头。那么你知道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吗?二月二的食俗有哪些?事实上全国各地每个地方的习俗都不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地二月二吃什么!普通人家在这一天要吃面条、春饼、爆玉米花、猪头肉等,不同地域有

二月二龙抬头各地风俗 全国各地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

二月二,龙抬头,中国人最讲究吃,每到节日,吃点什么就更是讲究。那么龙抬头吃什么呢?二月二龙抬头,吃的东西都是和龙有关的。下面我们来看看二月二龙抬头吃什么,为什么要吃这些东西,都有些什么习俗。自打“春打六九头”那会儿起,人们可就时常

声明:《二月二龙抬头的风俗 龙抬头历史(中国传统风俗)》为网友死忠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