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天安门位于北京市区中心的,它是中国的象征,是全国各族人民向往的地方。天安门,原是明、清两朝的正门,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当时为三层楼式木牌坊,名叫承天门。清顺治八年(1651)年,改建为今天的样式,更名为天安门。 天安门建筑不但经过了多次重建,而且它的称谓在不同时代也是不同的。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天安门建成时,称“承天门”,但在黄瓦飞檐三层楼式五座木牌坊的承天门正中,挂的却是“承天之门”匾额。清顺治八年(1651年)那次大规模的重建,将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但天安门上悬挂的却是“天安之门”字样的匾额。
    据考证,天安门匾额在清初刻有满、汉、蒙三种文字,并按满语语法直译为“天安之门”。后来不知何故又将匾额上三种文字改为满汉两种文字,汉字改成用楷书书写的“天安门”三字,去掉了“之”字,字体也相应扩大。如汉文“天安门”中的“天”字,由原来的200毫米增加到380毫米,几乎增大了一倍。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后,匾额上的满文被除掉,只剩下“天安门”三字。1987年,在北京市房管一公司木材厂露天仓库中,发现一块有刀痕字迹与木质裂纹的“天安门”匾额。据考证,该匾可能是自清顺治八年(1651年)重建天安门时挂上至1949年北京解放,其间,匾额字体虽几经变化,但木匾并未更换。
    那么,清朝为什么要把“承天门”改称“天安门”呢?原来,满清封建贵族入主中原后,为了达到其长期统治目的,除采用其它措施外,还在城门的名称上大作文章。由于当时接连不断的反清斗争危及着满清封建贵族的统治,清代统治者特别注重“安”与“和”的策略,以求得清朝统治的“长治久安”。如清代紫禁城内“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改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即取内宫平稳之意。“承天门”更名为“天安门”,既涵盖了“承天启运”的命名意旨,又纳入了“安邦治国、国泰民安”的思想,还有皇城的“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三个门,都突出了一个“安”字,以示外安内和。但在清代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国,宫廷内外并不安定。可见,这种以更改城门名称来祈求长期统治的作法,只是封建统治者一种聊以自慰的愿望而已。

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609671/202728154.html

更多阅读

孙中山画像在天安门广场的官方新闻 孙中山的画像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11-04/27/c_121355604.htm【内容导读】4月27日一早,在天安门广场看升旗的游客又找到一处新的合影地点——广场中央树立起一幅6米高的孙中山画像,画像立于人民英雄纪念碑北侧,两个LED电子屏之间。据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 民族团结板报设计

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设计寻踪——综述自从9月14日天安门广场开始竖起第一根民族团结柱,作为建国六十周年庆典的背景景观,为本次国庆庆典营造出特别浓重喜庆的气氛,其精美的造型和宏伟的气势,深深赢得各族群众的喜爱,继而成为继人民英雄

孔子像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蒙羞后搬家图 陶瓷孔子像

孔子像在天安门广场东侧蒙羞后搬家文/陈锋2011年4月20日,天安门广场东侧的孔子像被搬家啦!被搬到了国家博物馆里面的雕塑园! 97天前,即2011年1月11日,一尊毛重17吨、总高9.5米的巨无霸式孔子雕像被树立在了天安门广场东侧!区区尚不到百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 毛主席为什么不进故宫

很早就想找个机会拍一下北京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本月6日抵达北京后,7号清晨四点我准时起床,因为我知道7号早晨升旗的时间在清晨5:18时,觉得四点向天安门广场进发应该没问题,没想到当我搭上出租车后,司机对我说我出发晚了,我想这么早还晚?

天安门广场的升旗时间 北京升旗仪式攻略

1、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仪式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批准后于1991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分为节日升旗仪式和平日升旗仪式。每年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和每月1日实施节日升旗仪式。节日升旗仪式由武警国旗护卫队38人、军乐

声明:《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为网友行星美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