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甘肃光伏扶贫名单 2017甘肃扶贫养殖政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对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也不断加大。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甘肃扶贫养殖政策,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甘肃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

  甘肃省精准扶贫实施方案【1】

  为了把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x]25号)和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关于印发<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开办发[201x]30号)的具体要求,结合我省扶贫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就是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改“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扶真贫、真扶贫,确保如期稳定脱贫。

  主要包括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

  精准识别是指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并建档立卡。

  精准帮扶是指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村和贫困户,深入分析致贫原因,落实帮扶责任人,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精准管理是指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精准考核是指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帮扶、管理的成效,以及对贫困县开展扶贫工作情况的量化考核,奖优罚劣,保证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二、基本内容

  1、范围精准。

  以六盘山片区、秦巴山片区和藏区“三大片区”58个集中连片特困县区为主战场,统筹17个插花型贫困县区。

  各市(州)、县(市、区)要根据贫困人口分布情况,确定扶贫攻坚重点区域(片、带、村)。

  2、对象精准。

  按照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的《甘肃省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要求,2013年底全省6220个贫困村、552万贫困人口,是扶贫攻坚的主要对象。

  3、任务精准。

  按照全省和各市(州)、县(市、区)制定的五年基本消除贫困实施方案,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表细化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4、目标精准。

  各地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围绕“一个核心”和“两不愁、三保障”,把实现“六大突破”的攻坚任务,落实到每一个贫困村、每一个贫困户。

  5、措施精准。

  各项扶贫措施要与建档立卡挂钩,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计划,集中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

  每个贫困村都要有扶贫规划、脱贫计划、工作台帐;要有省、市、县领导联系、有驻村扶贫工作队帮扶、有龙头企业带动、有科技人员指导、有金融网点覆盖。

  每个贫困户都要有基础台帐、帮扶计划、脱贫措施;要有增收项目、有资金扶持(包括财政资金、金融资金和其它帮扶资金)、有干部联系帮扶。

  6、责任精准。

  要紧紧依托“双联”工作平台,深入推进扶贫攻坚与“双联”行动的深度融合;片区县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各级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所有承担扶贫任务的部门、单位,都要把贫困村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把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作为主要扶持对象,聚精会神地实行精准扶贫。

  要用是否“进村入户”来衡量和甄别是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要把贫困村、贫困户收入增长、按期脱贫作为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凡使用扶贫资金的部门、单位、企业、项目,都要有到村到户到人的扶贫措施,承担相应脱贫任务,向群众交“扶贫帐”。

  三、重点工作

  (一)建档立卡,精准化识别

  通过建档立卡,把真正的扶贫对象和扶贫对象的准确信息摸清摸准,为精准扶贫提供可靠依据。

  1、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五清”。

  按照贫困户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全省552万贫困人口,逐户调查摸底,填写《贫困农户登记表》,通过“两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农户。

  在此基础上建立档案,做到户有《扶贫手册》,省、市、县、乡、村有接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信息管理平台。

  --摸清家底状况、致贫原因、收入来源、收入水平等基本情况,建立基础档案,做到“底数清”。

  --摸清脱贫门路、需要解决的主要困难,建立问题台账,做到“问题清”。

  --摸清以往扶持情况、扶持效果,提出帮扶措施,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对策清”。

  --确定帮扶单位、帮扶干部,实行“四定两不”,即定户定人定时定责帮扶,不脱贫不脱钩,做到“责任清”。

  --逐户制定脱贫计划,确定脱贫时限,做到“任务清”。

  2、对贫困村建档立卡,做到“六有”。

  按照贫困村建档立卡的标准、规模,对贫困村逐村摸底调查,通过“一公示一公告”确定贫困村,填写《贫困村登记表》,录入“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做到:

  --有村情档案。

  包括基本村情、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贫困状况、收入水平等。

  --有问题台账。

  包括主要制约因素、以往扶持情况和效果、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等。

  --有需求清单。

  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抓住主要矛盾,提出项目清单。

  --有村级规划。

  包括基础设施、主导产业、公共服务、人力资源开发等实施计划。

  包括贫困户增收产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计划、金融支持计划、龙头企业覆盖带动计划、科技单位和人员技术指导方案等。

  --有领导联系、单位帮扶、干部驻村工作台帐。

  --有村级综合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和增收计划、脱贫时限。

  (二)集中力量,针对性扶持

  各类扶贫资源要以建档立卡为依据,对准目标、选准项目,整合力量集中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的瓶颈问题。

  1、专项扶贫要进一步提高精准性。

  整村推进、互助资金、“两后生”培训等扶贫项目要率先实现精准投放、精细管理,把项目、资金与建档立卡结果紧密联系。

  到201x年,整村推进项目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并大力实施整乡、整流域、整产业连片开发;到2018年,互助资金加上“中和农信”小额贷款要实现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的全覆盖;从201x年开始,“两后生”(“雨露”计划)培训实行对58个片区特困县和17个插花贫困县贫困家庭全覆盖;到201x年,马铃薯、草食畜、林果、蔬菜、中药材、乡村旅游等主导产业和增收项目要实现对所有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

  2、行业扶贫要进一步增强针对性。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行业部门要发挥各自优势,把贫困村作为“项目区”,把贫困户作为“项目单位”,按照“渠道不变、资金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各做一盘菜、共办一桌席”,“多管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形成攻坚合力。

  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不仅要到村更要进村入户,重点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产业扶贫、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要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安排项目、投放资金、检查效益、承担脱贫任务。

  3、社会扶贫要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引导各类社会扶贫资源向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聚集。

  积极协调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将贫困村、贫困户作为主要工作对象,重点解决突出矛盾和迫切问题;深化和拓展东西扶贫协作,推进天津、厦门等省外发达地区的市县乡村、企事业单位与我省贫困县乡村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双联”行动的载体作用和与扶贫工作同质、同步、同向、同力的平台作用,使“双联”工作队和“双联”干部成为“精确滴灌”的管道.

  进一步推进企业参与扶贫攻坚,深化“民企陇上行”行动,通过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产业培育、市场开拓等形式,大力开展“村企共建”,将贫困村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产品优势;积极引导社会组织扶贫,支持鼓励社会团体、基金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各类社会组织与贫困村一对一、与贫困户手拉手帮扶;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文联、科协等各方面力量.

  通过爱心捐赠、结对帮扶、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等方式,参与贫困识别、扶贫调研、支医助教、文化下乡、科技推广等扶贫活动。

  通过设立社会扶贫信息服务平台和社会爱心捐助平台,以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为基础,建立精准化、规范化的社会扶贫资源配置机制。

  4、金融扶贫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政府有关部门要围绕贫困村和贫困户,加快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培育步伐,为金融服务修渠引水;通过建立融资担保、风险补偿、小额信贷保险等机制和加大贷款贴息等方式,为贫困群众贷款保驾护航,确保贫困户贷得着、用得好、还得上。

  金融部门要将服务网点向贫困乡镇和贫困村延伸,确保到201x年,每个贫困村至少有一家金融机构(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提供金融服务;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支农再贷款、缩小存贷差等金融手段,鼓励和引导金融资金流向贫困地区;要进一步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

  在扩大扶贫小额信贷、“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耕文明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贷款规模的基础上,为贫困户量身设计金融产品和服务,力争到2015年,为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有贷款需求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提供3-5万元、期限3年以上的小额信用贷款,扶持其发展生产、脱贫致富。

  要做好政府部门与金融部门的工作对接,按照“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安排部署,共同研究确定金融扶贫支持的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和扶持对象,建立金融机构与扶贫部门联合调研、共同论证、联席会议、信息共享、密切配合的长效联动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实现:

  --“五到村”:目标任务到村、规划计划到村、项目资金到村、帮扶责任到村、监测管理到村。

  实现“七有”:有主导产业、有专业合作社、有教学点和卫生室、有敬老所和幼儿园、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有金融网点覆盖、有综合商业服务、有良好的村容村貌。

  --“六到户”:结对帮扶到户、脱贫计划到户、项目安排到户、产业培育到户、跟踪监测到户、效益落实到户。

  实现“八有”:有安全住房,有安全饮水,有基本农田,有增收产业,至少一人有技能资质证书,有基本社会保障,实现家里有余粮,手头有余钱。

  --“七到人”:“两后生”等学历型技能培训落实到人,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费和助学金政策落实到人,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落实到人,农村低保、新农合、五保供养等政策落实到人,计划生育奖励政策(如少生快富工程)落实到人,增收产业技术培训落实到人,创业性、开发性、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措施落实到人。

  (三)实时监测,动态化管理

  以甘肃扶贫信息网络为依托,建立上联“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下接贫困县、乡、村的“一平台、两系统”扶贫对象动态化信息管理体系。

  1、建立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

  以村为基本单位,设立村级信息监测管理平台,每个贫困户逐户建立收支台账,常年记录,每年底在村内公示,接受监督。

  每年对贫困户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估总结,对收入变化情况进行核算分析,及时更新有关数据,准确掌握脱贫情况。

  2、建立贫困村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

  以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为基础,各县(区、市)建立信息监测管理平台,对贫困村扶贫项目实施、扶贫任务完成、收入增长以及脱贫目标实现等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每年更新一次。

  3、信息共享,互联互通。

  建立全省扶贫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省、市、县、乡、村上下之间,扶贫系统内部,扶贫系统与行业部门、金融机构、帮扶单位之间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及时提供准确数据资料,使其明确扶持对象,掌握着力重点。

  (四)落实责任,精准化考核

  1、完善制度。

  进一步完善对市(州)、县(市、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扶贫业绩考核、对相关部门扶贫工作考核以及对片区县和插花县扶贫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和评价办法,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落实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全面建立以精准扶贫为导向的奖惩机制。

  2、细化责任。

  把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六大突破”的各项任务和增收减贫目标分解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实行定位、定量、定时的精细化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帮扶措施和责任落到实处。

  3、强化措施。

  把建档立卡的质量、与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的衔接情况、动态管理情况等,作为考核扶贫工作成效、工作水平的主要依据和资金分配因素之一,与业绩考核、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直接挂钩。

  4、加强平时考核和过程考核。

  充分利用“一平台、两系统”,建立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信息查询、项目跟踪、资金监管、意见反映、举报投诉等实时监测考核机制。

  通过随机抽查、抽样调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加强对整村推进、互助资金、小额信贷、技能培训等扶贫项目实施过程的检查,及时发现、分析研究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四、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实施精准扶贫,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明确要求,也是贫困群众的热切期盼。

  通过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变“大水漫灌”为“精确滴灌”,必将从根本上解决扶贫工作底数不清、情况不明、指向不准、针对性不强等老大难问题,使整体推进与扶贫到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确保扶贫资金发挥最大效益,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各级党委、政府和参与扶贫开发的部门、单位、企业、组织,都要从我省“四个尚未根本改变”的省情实际,充分认识精准扶贫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加强领导、靠实责任,组织动员各方面力量,一切工作围绕贫困村、一切措施针对贫困户,帮助扶贫对象尽快脱贫致富。

  2、完善体制,明确责任。

  坚持省里统一领导、部门密切配合、市州协调推进、县为责任主体、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体制和扶贫开发目标责任制。

  省级主要负责政策研究、规划指导、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等工作;市州主要负责项目审查备案、资金项目监管、进度监测、监督检查、绩效考核等工作;县级是管理的主体,负责规划编制、计划审批、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检查验收等工作;乡镇主要负责政策宣传、群众发动、任务落实、组织实施、监测统计等工作。

  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修订完善扶贫项目、资金的各项管理制度、办法、实施细则等,使管理方式、程序、内容更加符合精准扶贫的要求。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58个片区特困县特别是“两州两市”中的特困县,要根据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实际情况,打好“整体战”,重点瞄准贫困村实施精准扶贫。

  17个插花贫困县和其他11个县,贫困人口少而且分散,应实行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打好“歼灭战”,定点消除。

  到户扶贫要差别化对待,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户实施产业覆盖和技能培训,使他们增加收入;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困难户,发挥低保等社会保障措施的“兜底”作用,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在全面抓好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确定具有代表性、基础工作较好的临洮县、康县、清水县、静宁县、宁县、卓尼县、康乐县、天祝县等8县为精准扶贫示范县,总结经验,示范带动。

  4、健全制度,强化监管。

  建立扶贫系统项目监管责任人制度。

  省、市、县三级扶贫办主要领导对项目监管负总责,分管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相关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

  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的资金使用、项目实施、效益发挥和群众受益等情况。

  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开展项目监管工作,掌握项目启动、资金到位和项目进展等情况,认真研究到村到户到人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不断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资金使用效果。

  直接责任人要对项目日常监管工作和“一平台、两系统”动态管理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负责,要认真、按时、高质量地完成各项监测管理任务。

  5、建立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制度。

  以县为单位,在6220个贫困村全面实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

  在现有“双联”行动确定的帮扶关系基础上,为每个贫困村选派3名以上有事业心、有经验、有能力、有市场经济头脑,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组成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任期3年。

  工作队协助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制定扶贫规划、增收计划和脱贫计划,协调帮扶资源,组织项目实施,监督资金使用,监测项目效益;帮助贫困村建立互助资金协会和专业生产合作社,提高贫困户的组织化程度;深入农户宣传政策、传播知识、推广技术、发展增收项目、拓展增收渠道;协助金融机构开展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落实各项惠农贷款和扶贫小额信贷,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省扶贫攻坚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制定《驻村扶贫工作条例》,确定工作任务,建立培训考核、激励约束机制,确保队长明确、队员落实,纪律严明、作风扎实,工作得力、成效显著,使扶贫工作队成为群众欢迎、干部满意的脱贫“催化剂”和致富“助推器”。

  6、加强基层扶贫队伍建设。

  加强县、乡扶贫队伍建设,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要。

  58个片区县扶贫部门要设立专门的内设机构,负责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的日常监测管理工作;扶贫任务重的乡镇要设立扶贫工作站、配备扶贫专干,负责建档立卡、数据监测、资金监管、项目管理、绩效考核、典型总结推广等工作;贫困村要进一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通过下派、引进、选调大学生村官、干部挂职和驻村扶贫工作队等方式优化充实村级班子,提升村干部整体素质,形成坚强的战斗堡垒,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2】

  20xx年,我办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扶贫办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紧紧瞄准贫困群体与贫困人口,大力实施开发式扶贫战略,不断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积极实施整村推进、“雨露计划”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富有成效,贫困人口继续减少,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农村经济保持稳步增长势头,社会事业有了新的进步。

  一、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五中全会和十八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县委“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办公室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一创双优”教育活动;认真学习省、市扶贫办的各类文件,掌握其中的精神实质。

  通过学习提高了我办整体素质,为开展扶贫开发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20xx年主要业务工作情况

  (一)整村推进项目

  1、20xx年整村推进项目,按照《关于下达20xx年度扶贫开发办公室责任目标的通知》(濮贫组【20xx】1号)要求,我县今年完成了9个贫困村(韩村乡苏二庄村、固城乡姚屯村、柳格镇城北村、双庙乡单寨村、六塔乡谢庄村、瓦屋头镇里固村、马村乡岳麦村、大流乡店上村、阳邵乡西阳邵三村)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任务,使用中、省财政资金630万元,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18.65公里。

  2、20xx年度第二批整村推进项目,使用中省财政扶贫资金132万元,完成了马村乡齐吕楼村、巩营乡刘庄村的整村推进道路工程,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4.6公里。

  3、20xx年度整村推进示范村奖励项目,省扶贫办奖励我县整村推进示范村(古城乡后囤上村、大屯乡南召市村)资金100万元,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2.76公里。

  4、利用整村推进结余资金86万元,修建c25标准水泥路道路长2.4公里,解决了古城乡叶村、范村、前囤上、大高村、马庄村等5个村的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雨露计划”培训情况:

  20xx年XX县“雨露计划”计划培训1000人,按照国家精准扶贫要求,今年扶贫办积极组织开展“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贫困人口培训,共举办培训班13期,培训贫困人口1200人。

  培训前期我办充分摸底调查,掌握农民需求,培训实施方式根据农民需求,真正做到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农民喜欢什么样的培训方式就采取什么的培训方式,培训过程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培训重点覆盖阳邵乡乜庄村、报录村、西阳邵二、三、四村、前寒泗滨村、仙庄乡王毛孙村、大流乡店上村、六塔东留固村、古城马庄村、西王庄村、前囤上村、固城乡吕家村、马村乡白马杨村。

  培训专业主要为花生种植与管理、现代小麦、玉米高产技术、中药材种植技术、大棚蔬菜管理技术、莲藕种植、养殖技术等。

  从今年整体培训情况来看,根据农民需求,重点突出“实用”二字,经后期电话回访培训效果整体较好,受到广大贫困农民的称赞,通过开展培训,进一步转变了贫困村群众的生产观念,提高了生产效率,增强了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使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掌握1—2门实用生产技术,拓宽了农村家庭的增收门路,提高了贫困家庭就业创业的技能和致富本领,增强了农民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

  (三)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

  1、扎实开展前期各项准备阶段工作。

  一是精心制定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按国务院扶贫办及省、市扶贫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县级实施方案;

  二是及时召开全县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动员会,及时安排部署工作。

  三是科学测算贫困人口。

  按照市测算贫困人口规模,根据本县贫困人口分布实际情况,将贫困人口规模测算到乡,乡镇按照县测算规模测算到行政村;

  四是注重分类指导。

  通过扶贫办人员包乡,经常深入一线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建档立卡工作。

  2、完成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对象的识别。

  按照“确定规模,农户申请,民主评议、村级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公告”的识别办法,稳步开展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对象识别工作,真正做到了不错评、不漏评。

  全县17个乡镇涉及到行政村都成立了民主评议小组,全县识别贫困人口46602人,11590户。

  3、完成了贫困村的识别。

  按照“一高一低一无”的标准,对符合条件的行政村采取“村级自愿申请、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的程序,以20xx年全省认定的贫困村为基础,严格按程序和条件进行识别。

  对通过整体推进,定点帮扶等措施或通过自我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已发生明显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加、贫困人口明显减少、大部分贫困群众已经稳定脱贫的贫困村(包括受表彰奖励的整村推进示范村),乡镇政府所在地以及纳入产业集聚区、中心商务区、城中村改造规划的贫困村,不再作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村。

  通过这次建档立卡工作共识别出贫困村78个,其中新认定贫困村20个。

  4、完善各乡镇资料归档工作。

  我县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但是在一些乡村仍然存在不注意保存评选材料问题。

  目前,我办采取逐乡审核上报材料,并对各乡材料提出整改意见,待各乡整改完成后方可进入下一个程序。

  截止目前,全县17个乡镇资料已审验合格,完成归档。

  5、完成了我县46602贫困人口的信息录入和上传工作。

  6、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开展情况。

  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我县已已制定《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派出78个驻村工作队,参与驻村帮扶县直单位90个,驻村工作队员246名,参与结对帮扶工作各类人员2604名,有力促进了我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

  (四)通过项目扶持和带动实现全县稳定脱贫4966人

  单位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3】

  根据x办文[20xx]23号《中共xx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和x办发[20xx]26号《中共xx县委办公室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在全县开展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我局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的要求,积极开展精准扶贫驻村帮扶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2017甘肃光伏扶贫名单 2017甘肃扶贫养殖政策

  一、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驻村联户包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将包扶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周密筹划,扎实推进。

  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班子其他成员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

  组建了由熊xx、赵xx、张xx、周xx、马xx五人扶贫工作队。

  工作队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扶贫各项工作。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县联系村领导师利龙、吴立新多次到村入户认亲,多次看望帮扶对象,结对、制定方案、指导扶贫工作。

  二、细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成效

  一是研究制定精准扶贫工作6年工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x月23日,由县领导吴立新带领局工作队,在镇党委政府、村两委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该村组农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与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开展多次座谈了解具体情况,共商制定了精准扶贫工作6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二是做好结对帮扶工作。

  根据该村贫困户名单,结合我局干部职工实际情况,确立了由局机关20名干部职工与该村62户257贫困人口建立结对帮扶,并建立完善了结对帮扶档案。

  三、2016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驻村帮扶工作,到2020年该村基本消除贫困现象,实现小康社会目标。

  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人均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农村贫困对象实现“一有、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五送、五帮”活动,使贫困村整体达到“五通、五有”目标。

  (二)帮扶方式。

  建立健全局机关帮扶工作机制,确保局机关每名干部帮扶3-5户贫困户,全面开展帮扶活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局机关将组织驻村工作队,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做到精准定位扶贫。

  (三)工作任务。

  严格按照“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建农村基层组织、帮建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市场主体带动扶贫产业发展、能人大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促干部作风转变,促群众增收脱贫”的总体要求,具体任务是:

  1、帮扶单位包村任务:

  一是制定贫困村6年总体发展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

  二是培育主导产业,帮助贫困村培育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引进市场主体,发展特色产业,培植产业大户。

  重点协助抓好全村土地流转130亩规划,帮致富带头人种植玄参、桔梗、金银花等为主的中药材,增加农户收入。

  三是指导协助该村加强信息网格化建设,制定完善信息网格化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确保年内全面完成。

  四是扶贫解困,组织单位全体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帮扶,原则上把有劳动能力、有致富愿望的贫困户作为优先帮扶对象;

  五是按照省市县总体部署,组织开展“三万”、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家园、“绿满xx”等活动。

  2、干部包扶贫困户任务:

  一是制定脱贫计划。

  了解贫困户的实际困难,分析原因,制定脱贫计划;

  二是选准发展项目。

  因户制宜地帮助贫困户选好致富项目,争取资金支持,实现稳定增收,结合全县扶贫“四大工程”,在改善居住环境、就业创业、发展产业等方面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局成立了由局支部书记熊继宏任组长,副局长赵桂平任副组长,局属各单位负责人和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建一支由熊xx、赵xx、张xx、周xx、马xx5人扶贫工作队,负责组织、协调、实施、督办本单位驻村帮扶工作。

  (二)严肃工作纪律。

  驻村帮扶工作队要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心得体会">八项规定”、“省委六条意见”、市、县有关规定,驻村工作队员要做到“三不准”。

  帮扶工作队原则上每月驻村工作不少于5天,及时为驻村帮扶工作队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工作队员生活和住宿必需品、交通费用、生活补助等按照《xx县党政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执行,每月由单位按实际驻村情况据实核销。

  2016甘肃精准扶贫1+17政策解读

  2016甘肃精准扶贫1+17政策解读一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在这套“组合拳”中,其中一招直指农电保障,要求到2016年底,实现全省6220个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为此,省发展改革委牵头制定出台了《甘肃省精准扶贫贫困村动力电覆盖支持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近日,省发改委主任周强接受本报记者专访,对《方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读。

  记者 沈丽莉

  农村动力电源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

  记者:请问我省农村都有哪些动力用电需求,现状如何?

  周强:“十二五”以来,随着我省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全省农村电力需求增长迅速,特别是2012年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等一系列扶贫攻坚行动以来,全省农村地区农副产品深加工、设施农业、规模化养殖等农村富民产业快速兴起,农村动力电源不足的矛盾日渐突出。

  为了瞄准我省最贫困的乡村、最困难的群体,解决最迫切需要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2013年9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的意见》,提出“到2016年实现动力电到所有贫困村”的工作目标。2014年3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到2016年底除地处偏远、居住分散的自然村外,实现三相动力用电入自然村”的工作任务。

  此次省委省政府出台的“1+17”的意见方案,紧密衔接配套、政策举措过硬,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我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大顶层设计、行动指南和战略抓手。特别是方案明确指出,用两年时间全面解决尚未通动力电的891个贫困村、2404个贫困自然村动力电覆盖问题,实现贫困村户均配变电容量达到约2千伏安的目标。到2015年底,全省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93.91%。到2016年底,实现全省6220个贫困村动力电覆盖率达到100%。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这一系列举措,将对加强农村地区动力电建设工作,提升贫困地区中低压配电网供电能力,满足全省贫困地区居民基本的生产生活用电和特色农牧业等脱贫致富产业项目的动力用电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省发展改革委将自觉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任务,作为同步建成小康的关键和基础,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当前促投资稳增长的重要抓手,细化责任落实,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全力建设动力电覆盖项目

  记者:在《方案》实施过程中,有哪些基本原则和具体任务?

  周强:现在,全省扶贫攻坚大决战的目标已经明确,各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施方案已经制订,关键是狠抓工作落实。今后,省发改委将进一步加大向上汇报衔接力度,全力争取国家在农网改造升级中央预算内资金安排上给予我省倾斜支持,确保全省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建设资金需求。同时,加强对市(州)、县(市区)项目前期工作的指导,科学编制项目方案,合理确定建设标准,落实各项建设条件,确保工程顺利实施。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各市州的衔接沟通,建立每月一次的与部门、市州定期分析会商机制,做好上下左右的协调服务,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各项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在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建设中,首先遵循统筹规划的原则。将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纳入全省农网改造升级项目范畴统一规划,确保农村中压、低压配网和主电网协调发展。其次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地域特点,充分考虑当前和长远发展需求,合理确定建设任务和目标,防止制约农村用电需求的增长。最后是三个结合的原则,即和农村供电能力提升相结合,提高农网整体装备水平,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电力供应;和农村低电压治理相结合,提高农网电压合格率;和农村安全用电工作相结合,消除用电设施隐患,使农村百姓用上安全电、放心电。

  在三个原则的基础上,我们计划2015年解决512个贫困村的动力电覆盖问题。其中,对于大电网无法延伸的甘南州玛曲县14个贫困村,2015年底前由省发展改革委使用扶贫资金,采用配备柴油发电机等方式解决动力用电问题。2015年在全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中安排3.65亿元,专项用于贫困村动力电覆盖项目建设。建设区域重点为定西市、庆阳市、平凉市、天水市等地区。

  2016年贫困村动力电覆盖项目解决379个贫困村的动力电覆盖问题,计划在全省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投资中安排3.2亿元,继续专项用于重点地区贫困村动力电覆盖项目建设。

  按期完成建设,严格检查验收

  记者:如何保障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按期完成建设?怎样确保贫困村百姓都能按需用上动力电?

  周强:动力电覆盖项目前期,我们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原则,抓实开展项目现场踏勘、用电需求调查、线路走廊预留等工作。根据贫困村动力用电现状和负荷发展需求,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及设备选型,强化对工程建设内容、技术方案和投资估算等方面的论证和审查,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建设,并强化工程安全质量管控。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时限,倒排时间,科学合理安排工期,积极协调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确保工程按期保质完成。

  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对全省贫困村三相动力电覆盖农网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核和批复,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汇报衔接,做好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和投资计划转下达工作,并负责解决偏远贫困村柴油发电机的配备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同各市州发展改革委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工程实施完毕后,组织开展工程省级总体验收工作。

  各市(州)、县(区)政府按属地管理原则负责及时协调解决贫困村三相动力电覆盖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征地困难、青苗赔偿等问题,国土、规划等省直相关部门负责前期路径协调、规划衔接等工作,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协助省发展改革委对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配合做好工程总体验收工作。

  省电力公司作为项目法人,负责严格按照《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有关规定,进一步靠实工作任务和责任,抓好贫困村三相动力电覆盖工程实施工作。

  各市(州)、县(区)供电公司负责及时受理承接乡、村及零散用户的三相动力用电报装需求,扎实开展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的施工建设和运营维护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并按期建成投运。

  全省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实施完毕后,我们将按照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验收管理办法开展相关验收工作。积极听取当地农村居民对于动力电覆盖工程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改进不足,确保贫困村百姓都能按需用上动力电。

  通过各方的积极努力,切实保障贫困村动力电覆盖工程如期建成,为全省扶贫攻坚提供强大支撑和有力保障,确保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和特困地区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6甘肃精准扶贫1+17政策解读二

  开展农村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是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效抓手,有利于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和输转。

  近3年来,我省按照抓培训、促就业、保增收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大贫困地区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有效助推扶贫攻坚行动。在“1+17”方案中,根据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牵头制定了《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实施方案》,记者就此采访了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厅长贾廷权。

  精准培训实现贫困地区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

  记者:作为17个专项方案之一,《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实施方案》的主要目标任务是什么?

  贾廷权:《甘肃省精准扶贫劳动力培训支持计划实施方案》是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的部署要求,为进一步提高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的精准性,着力提升贫困家庭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由省人社厅联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扶贫办、省农牧厅等省直相关部门,按照更加精准地突出培训的针对性、操作性的要求,共同研究制定的。

  总的目标是:2015年至2020年,瞄准全省417万贫困人口,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实施精准培训,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211.2万人次,到2020年,实现贫困地区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使每个贫困家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至少有一人拿到职业资格证书。

  从2015年至2017年,集中3年时间,以每年确定的100万减贫人口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统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及其他地区的劳动力实施精准扶贫培训,每年培训36.4万人次。

  从2018年至2020年,再利用3年时间,对经培训后仍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进行技能提升培训的同时,对新成长劳动力实施初次培训,每年培训34万人次,实现技能提升培训全覆盖。

  明确培训对象和项目整体推进精准扶贫培训

  记者:《实施方案》中关于精准培训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贾廷权:劳动力精准培训的主要措施有三项:一是确定培训项目和对象。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际、市场需求和培训对象意愿,确定了7个主要培训项目。即:主要对需要转移就业的劳动力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主要对在岗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主要对农村创业和技能致富带头人开展示范培训;面向“两后生”开展职业技能学历教育培训;对从事农业生产和服务的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对具备创业条件,有创业需求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

  二是整合培训资源。由省上统一规划、部门分工协作、市(州)和县(市、区)统筹实施,形成工作合力。按照目标任务同向、资金集中同向、县级统筹使用、年终各算各账各记其功的原则,对各级各类培训资金进行整合。由县(市、区)政府对辖区内的各类培训机构或进行实体化整合,或按照培训项目、内容进行功能性整合,到2015年底在每个贫困县都建立一个综合性培训平台,实现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

  三是强化责任分工。培训计划按照培训对象各有侧重、培训资源相互补充、培训内容各有特色的原则,主要由人社、扶贫、教育、农牧、妇联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省级相关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抓统筹规划、指导协调、督查考核;市州相关部门主要是抓方案细化、上下衔接、区域统筹;县级政府主要是抓资源整合、组织实施、质量提升。

  结合生产生活实际按需开展培训

  记者:在劳动力培训上,如何体现“精准”?

  贾廷权:《实施方案》紧密结合贫困地区、市场需求和劳动力的意愿开展培训,符合农村劳动力生产生活特点,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将培训工作更加精准化。在培训形式上,采取流动式、“大篷车”式教学等方式,深入田间地头、工地厂房进行现场培训,突出实践操作性。

  根据培训对象的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指导培训机构上门培训,使劳动力可以在家门口接受培训,充分调动贫困群众参加培训的积极性。让扶贫对象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和内容,变政府“端菜”为群众“点菜”,避免对培训时间和内容搞一刀切。

  在培训内容上,以农民急需的、实用性强的职业和工种为主,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展特色培训,主要包括3个方面:一是结合少数民族地区日光温室蔬菜种植、农畜产品养殖和加工等产业,开展高原蔬菜、瓜果种植、特色养殖及加工等农牧业生产实用技术培训。二是围绕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异地搬迁、重大项目建设等用工需求,开展钢筋工、砌筑工、电焊、土石方机械操作等方面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三是围绕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积极开展酒店服务、旅游餐饮、农家乐经营等服务业培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685371/775606762.html

更多阅读

教育扶贫工作总结 十一路况预测

凉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帮扶我乡教育扶贫工作总结联系单位:则拉乡中心校根据凉山州委、州政府《关于实施百乡教育扶贫工作的决定》,2008年以来,凉山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百乡扶贫办关于教育扶贫工作的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园植物分类及其照片 北京植物园

甘肃农业大学植物园植物分类及其照片▲资料整理和图片摄影:吴雅博[照片转载请注明出处]▲基本确认甘肃农业大学校园内共有绿化植物30科48属66种,其中木本植物57种,草本植物6种,包括5科裸子植物,其余为被子植物。被子植物中应用种数最多

甘肃平凉崆峒山 平凉崆峒山旅游地图

2008年6月23日星期一晴间多云19℃~33℃甘肃平凉崆峒山行车路线:西安——咸阳——西兰路——312国道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泾川——平凉——崆峒大道——崆峒山,全程326㎞,一直走312国道不拐弯,虽然不是高速公路但路况很好,也

声明:《2017甘肃光伏扶贫名单 2017甘肃扶贫养殖政策》为网友藍雨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