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的妈妈 “虎妈”的焦虑的源头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英文名:Psychology

  热播剧《虎妈猫爸》再次掀起人们对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热情。正如剧中人物一样,现实生活中,不少家庭中的母亲也都是焦虑的,不得不变成大家口中的“虎妈”。

焦虑的妈妈 “虎妈”的焦虑的源头

  “虎妈”们有一个共同目的:我的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海斯的关系框架理论,我们的大脑具有一个特性,那就是它能在两两有关系的三个事物之间自动产生新的关系,其中语言起着重要的作用。举个例子来说,“虎妈”们的思维模式大多可能是这样的:如果孩子上不了好学校,将来就找不到好工作,找不到好工作,就过不上好日子……于是,眼前的“上不了好学校”与“未来过不上好日子”联系起来了。这时候,虎妈的苦恼就来了,一些看似疯狂的育儿行为也就一发不可收拾了。

  当我们仅“从自己的想法出发”,而不“审视自己的想法”,问题就来了,甚至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比如,“虎妈”可能很少察觉到孩子练钢琴时“拉手指”的那种痛苦,即便觉察到了,也会轻易地被自己对未来的焦虑给掩盖掉,因为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这都是为了孩子的将来。

  经验告诉我们,情绪会传染,焦虑也不例外。一项对876个家庭进行的研究表明,在控制了遗传因素的影响后,儿童能够从父母那里习得焦虑的行为模式,焦虑的父母会导致他们的孩子更焦虑。比如,一个孩子反复目睹父母焦虑的样子,他便有可能从这些线索中认识到这个社会是不安全的,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同时孩子在与父母的对话过程中也有可能习得父母对未来担忧的思维模式。更要命的是,孩子从父母那里习得的焦虑行为模式又会反过来影响父母,如此恶性循环。

  事实上,适合孩子、能让他快乐健康成长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而孩子的情绪最能反映出他对教育是否认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焦虑的父母无法养育出一个快乐的孩子。父母首先要接纳孩子的个性,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并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让孩子能自由地培养自己的兴趣、个性和能力;父母要少下指令,多听孩子内心的声音,了解孩子最想做、最适合做什么。要知道,父母永远无法替代孩子成长。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1927371/346045426.html

更多阅读

育儿随笔三十六 :“狼爸虎妈”棍棒教育模式背后的思考

育儿随笔(三十六):关于“狼爸”和“虎妈”教育方式的思考文:杨柳近几天,“中国狼爸”的教育方式成为各大媒体的热议的话题。被热议的“中国狼爸”是香港商人萧百佑,其严格苛刻的教育方式可以和前一阵热炒的“美国虎妈”相“媲美”。狼

2015.5.11.电视剧《虎妈猫爸》给予我们的启示 爸爸给我的启示

2015.5.11. 电视剧《虎妈猫爸》给予我们的启示《虎妈猫爸》热播源于目前的教育状况,谁不想进一个好的学校?谁都不愿意输在起跑线上。再加上之前“美国虎妈”、“鹰爸”等的成功事例的催化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愈发强烈。在剧中

虎妈蔡美儿不能代表华人母亲 杜特尔特华人 母亲

虎妈蔡美儿不能代表华人母亲洪晃/文 西西/译 东西网 2011-01-19 17:38:22核心提示:我得说,我在中国所认识的诸位母亲中,没人会像她那样对待孩子。身为法学教授的蔡美儿来自康涅狄格州、育有两女;在自命不凡这方面,她可算是“孤芳自赏”了

声明:《焦虑的妈妈 “虎妈”的焦虑的源头》为网友江湖梦告吹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