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智慧咒回向给孩子 给孩子有智慧的爱

  孩子得到爱,才能去爱别人;得到爱,才能去爱生活。

  爱孩子是一种天性,但妈妈们很容易走入误区。“吃掉这勺青菜,妈妈才会爱你哟!”“好好练琴,不然妈妈就不爱你了。”“别乱跑,才是妈妈最爱的 孩子。”这样的“爱”不是“智爱”,而是盗用了爱的名义误导孩子。这种所谓的爱,只会因为各种各样的现实条件而大打折扣。在孩子心里,他会认为妈妈爱的是 他的行为,爱的是他为父母带来的荣誉或面子,并不是他。

  在元元3岁之前,我几乎每晚都和他共同入睡,因为惦记着没做完的家务或工作,经常凌晨两点惊醒,又爬起来做事;或者总想着给他盖好踢开的被子, 几次折腾下来睡意全无。我熟识的一位妈妈说,她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凌晨一两点开始洗澡……元元8个月时,正逢夏天,当时我是一个人带他,忙着把他照顾入睡后 自己也同时昏昏睡去,累得没力气洗澡,胳膊起了一堆奇痒的疹子!

  对于一个全心投入的母亲来说,这样那样的辛苦是无法避免的。我常想,为什么母爱如此无私?真正是天性使然。孩子越小,就越需要妈妈无条件地付出自己的爱。

  爱带来了敏感。

  “一个孩子的低声呜咽就能使妈妈从睡梦中惊醒,即使此时窗外正是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凭着妈妈的敏感,母亲可以从孩子的视角看到东西。”

  “妈妈把她的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他的喜悦,他的痛苦,她都仿佛同样感受得到。她为他的每一点成就而异常欣喜,因为它们就是她自己的成就。 妈妈从母子相处中感受到了快乐。对彼此交流的关注和对孩子做出反应的强烈期望,使得她不由得把孩子当成了自己唯一的关爱对象。当妈妈发现孩子的失败和缺点 时,她也同样会觉得羞耻和愤怒。”

  “爱代表着对一切情感的放大和强化,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恨和爱几乎没有什么距离,即使是母爱最深的妈妈也会对她的孩子大发脾气。”

  蒙特梭利说,儿童应该得到成人全部的爱,而不是成人忙于生活所残余的爱。孩子们需要爱。尽管每个人都需要爱,但是孩子更为需要,这就像一棵新生的树苗比一棵长大了的树更需要阳光和水分一样。孩子得到爱,才能去爱别人;得到爱,才能去爱生活。

  蒙氏对妈妈们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什么是妈妈的爱?我们能否做到在对它歌颂、咏叹的基础上有所超越?爱不只是一种温暖的感情,它有清楚的表达,会对孩子产生影响。爱有一种移情作用,不过得靠妈妈超越自我中心。

  自信、冷静、理性,同时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让自己时刻处于观察和学习的状态,大胆去爱,增强自己爱的能力,学会“智爱”,这就是我的答案。

  沟通和交流,是联系父母和孩子之间最重要的纽带。但是如今“80后”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多表现在给他们提供尽可能好的环境,尽可能丰富的物质上,却很少关注他们内心的需要。有时候,大人和孩子近在咫尺,却也让他们感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

  孩子需要来自父母高质量的陪伴。一个5岁小女孩的姥爷曾不无感慨地对我说:“我自己的孩子是‘80后’,说句不中听的,他们的确太自私,事业做 得不错有什么用,孩子扔给我们老两口,我们精力不够,知识结构也跟不上,孩子从幼儿园回家后,精力旺盛,缠着让讲故事、玩游戏,我们身体真是吃不消,带着 孩子去学钢琴,耳朵也不行,记了30分钟笔记,回来也不知从何下手辅导孩子,学了5次就放弃了。”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鉴于自己曾深受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之苦,下决心在孩子的身上扭转这一局面。孩子出生不久,她就经常抱着孩子对他说“我爱你”。 这样最原始的爱的表达一直持续,但内涵会有轻微的变化,到了孩子更大一些,她问孩子:“爸爸妈妈最爱谁?”孩子会习惯性地回答“宝宝”。她会说,爸爸妈妈 爱自己也爱对方,还特别爱宝宝,再问:“宝宝最爱谁?”孩子则快乐地回答:“爱自己,也爱爸爸妈妈。”这个孩子很小就确定自己是被关注被爱的,建立了强烈 的自信,就有足够的力量爱家人,在外面也知道爱护比他更小的幼儿。

  孩子3岁多时,说过一句话:“大家都喜欢我。”这让母亲觉得很欣慰,因为这正是她通过各种努力希望孩子明白的事。孩子上了幼儿园,不少家长经常 找老师“套近乎”,给老师送礼,要求关照孩子。她从不这样做,因为她知道一个对自己有信心,同时对别人充满爱心的孩子,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表现赢得老师的喜 爱。

  元旦来临了,孩子想给班上的老师寄张贺卡,却不知该写什么。她先问清楚孩子想对老师说的话,然后帮孩子写上:“老师,我爱你。”老师收到贺卡 后,很感动,自然也更喜欢这个孩子了。学期结束时,在这个孩子的《成长纪念册》上,老师对他的评价是:“你通情达理,聪明好学,积极进取,表现欲强。特别 是你有着美好的情感世界,对每个小朋友都很友善。”

  一个孩子如果对自己得到的爱满足,他的心中就会充满种种美好的感情,不必任何说教,他就能自然融入周围的世界,获得别人的喜爱。

  孩子得到爱,才能去爱别人;得到爱,才能去爱生活。

  不要让爱因为各种各样的条件而大打折扣。不要让孩子认为,妈妈爱的是他的行为,爱的是他为父母带来的荣誉,并不是他。

  爱代表着对一切情感的放大和强化,包括积极的和消极的,恨和爱几乎没有什么距离,即使是母爱最深的妈妈也会对她的孩子大发脾气。

  自信、冷静、理性,同时充分相信自己的直觉,大胆去爱,增强自己爱的能力,学会“智爱”。

  儿童纪律的主要之点在于不是去压制顽皮,而是去改造它。不能要求儿童去做我们用自己的教育学不能开导他们的事。

文殊智慧咒回向给孩子 给孩子有智慧的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07971/457954473.html

更多阅读

文殊菩萨心咒的妙用 文殊菩萨心咒念诵

特别提示:本文是作者投稿。分享个小事情,今天中午,我念诵了五百遍文殊心咒,然后去弹古琴了。原来一首我当时跟师父学习完了之后只练习过五六遍的曲子,并且有三个月没有练习了,竟然比较流畅的弹了下来。按说没有几十遍的练习是不可能达到

转载 文殊八字真言及修持方法 文殊八字大威德心真言

原文地址:文殊八字真言及修持方法作者:南无文殊师利菩萨文殊八字真言及修持方法(2010-11-27 22:19:11)整理原文地址:授道2——古佛文殊八字咒证道济世至尊密法 作者:文殊菩萨真身法像文殊菩萨乃古佛,其佛国胜超西方极乐世界及诸佛世界

佛门最全的发愿回向文 念经前如何发愿

佛门最全的发愿回向文转自http://gogoqq.com/ASPX/823947698/JournalContent/1327033402.aspx愿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常说般若波罗蜜;愿一切受持者,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所求如意,常行般若波罗蜜。愿一切法界国土众生,皆离七难,无有

心经全文和回向文 心经全文诵读及回向文

心经全文和回向文 2012-9-26 14:06阅读(8)转载自六月雪。冷!赞转载(11)分享(2)评论复制地址举报更多上一篇|下一篇:发愿文 回向文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忆念文殊菩萨就是最好的供养 文殊菩萨

在座的大多数人都应该很熟悉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以智慧著称。有时候,文殊菩萨示现为佛陀的弟子。身相常常示现为在家众,就像观音菩萨和普贤菩萨一样。和观音菩萨一样,文殊菩萨以教法著称。心经就记载了舍利佛与观音菩萨的对话。很多时

声明:《文殊智慧咒回向给孩子 给孩子有智慧的爱》为网友我不能输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