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练习试题

往往在高一的时候,对于历史的学习要怎样有效的做练习呢?接下来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练习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练习试题

选择题

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应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D.八一三事变以后

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个战役是指中国的

A.平津战役B.淞沪会战C.渡江战役D.百团大战

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在此,毛泽东( )

A.认为政府的错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B.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以鼓舞全国士气

C.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D.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晚上10点,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方向传来一声沉闷的炮声,随后炮声夹杂着枪声不断传出。……沈阳七十万市民一觉醒来,悲伤地发现青天白日的国旗已经换成了刺眼的太阳旗。”与这段描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中日甲午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伪满洲国建立

D.苏联对日宣战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人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举助成吉思汗陵柩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

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B.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C.促进了民族融合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经历了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到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转变。这一转变反映出的显著变化有

①中国革命的性质 ②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③中共的政治斗争策略 ④中共的中心任务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南京失守后的第三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国民书》,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能晓然于敌人之鲸吞无可幸免,父告其子,兄勉其弟,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方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可见他已经认识到( )。

①中国的对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抗战 ②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来争取胜利 ③民心团结的重要性 ④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是抗战主战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

“这是伟大的狂欢节!胜利的狂欢节!解放的狂欢节!”诗人艾青在《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8月)中这样欢呼的原因是

A.民主革命取得基本胜利B.反列强侵略取得完全胜利

C.中国彻底实现和平民主D.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下图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这枚邮票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见证了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

B.孙中山和林肯作为中美两国“国父”深受人民爱戴

C.是为了宣扬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D.体现了美国“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

图所表达的思想是

A.厌恶城市文化和工业文化

B.宣扬中国抗战必胜信念

C.肯定日本艺术的进步

D.谴责日本军国主义政策

“在黄河两岸,游击兵团,野战兵团,星罗棋布,散布在敌人后面;在万山丛中,在青纱帐里,展开了英勇血战!”这是《黄河大合唱》中的一段朗诵词。它描述的主要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B.井冈山斗争时期红军的武装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的敌后抗日D.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媒体大多采用临时增刊的形式,大量报道日本从满洲事变到全面侵华的照片。下列报道与史实不符的是

A.占领海南B.贺南京陷落C.救民于水火D.欢呼胜利

纪念馆是为纪念有卓越贡献的人或重大历史事件而建立的陈设实物、图片等的房屋。下列纪念馆所承载的历史事件,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澳门林则徐纪念馆 台儿庄战役纪念馆

A.抵制西方资本主义B.反对外来侵略

C.反对封建统治D.维护封建经济

“我们要保证,一方面红军只要有适当驻地与相当给养,不但不向白区做任何攻击

行动,而且停止打土豪,目前红军已实行此两点。”从这份电报的内容可以判断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正式建立B.国民党和共产党之间的矛盾已消失

C.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D.土地革命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在《南京大屠杀的虚构》一书中,田中正明说:“记述历史有一大禁忌,就是绝对不能以传闻(口述)为证据撰写论文或记事 ”。对此评价你认为正确的是

A.传闻(口述)主观因素多,不能作为考证历史的有效证据之一

B.田中正明的言论肯定了传闻(口述)在历史研究中的地位

C.此观点正确反映了日本对华历史的态度,符合中日两国的利益

D.田中正明的言论否定了日本侵略的历史,是为南京大屠杀翻案

“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我们在太行山上,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他在哪里灭亡!”歌曲反映的史实是( )

A.东北地区军民的抗战B.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斗筝

C.敌后战场的军民抗战D.正面战场的全面抗战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国共产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他不知道该材料的真伪。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作出了努力

B.应该是真,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C.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1938年4月,中国飞行员陈怀民在武汉空战中与日军飞行员高桥宪一同归于尽。随后,陈怀民的妹妹致信高桥的妻子美惠子:陈怀民猛撞高桥的飞机,不是发泄对高桥的私仇,而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力量之间的较量。同时表示,她们一家对美惠子没有怨恨,希望有一天能够友爱地握手。此事( )

①发生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 ②反映了正面战场的英勇抗战

③说明两国人民深受战争之害 ④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博大胸怀

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战胜利后根据三巨头开罗会议的决定,日本所占领的中国领土一概归还给中国。所有的租界也都恢复中国的主权。全中国20多个租界,在上海、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地的租界全部归还。外国人在中国享有的领事裁判权(涉及外国人在华的诉讼由外国领事裁决),经过一个世纪的抗争,也被取消。1931年“九一八事变”被日本占领的东三省,也回到中央政府手中。尤其是被日本侵占半个世纪的台湾也归还中国。这是中国百姓绝没有想到的事。……更重要的是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1945年6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两个月,联合国正式成立时中国就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战后对日关系的安排是在1943年11月底的开罗会议上做出的决定。参加开罗会议的是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罗斯福和丘吉尔能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中国,这才有中国进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机会。

——《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二 1940至1941年间,英美亦宣布,战后将与中国商谈取消在华特权,尚不肯立时废止。中国要求改善在同盟国的地位不遂。1942年5月,熊式辉主张中国自行废除不平等条约。6月,熊改向白官行政助理居里献策,谓美国对华援助物资有限,正应取消不平等条约,给以精神鼓励。美国政府认为这是惠而不费之举,经与英国交换意见后,10月9日,国务卿赫尔通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准备与中国谈判放弃在华特权及有关问题的条约,另订新约。……雅尔塔协定,中国再被出卖,罗斯福忘记了四年前他与丘吉尔宣布的“大西洋宪章”中的未得有关人民同意,不得改变领土的原则。斯大林更不顾1919年苏俄对华宣言中的放弃帝俄在满洲及其他地方掠夺的利权与租借地的诺言,且将1924年中俄协定中的苏俄承认外蒙古为中国的一部分,中东铁路主权概由中国处理的条款置诸脑后。中国虽为同盟国之一,命运依然由强国决定。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材料三 1943年12月的英、美、中开罗宣言保证把所有被日本占去的领土归还中国,并且罗斯福在德黑兰会议上坚决主张中国在将来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应享有大国的地位。然而,这种把大国地位给予国民党政府的举动是美国完成的,并非中国、更绝非英国或苏联的成就。

——费正清《美国与中国》

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练习试题

有学者认为,中国人民在抗战胜利时就已经站起来了。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此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苏联援华物资通过西北陆路运到中国,英美物资通过香港、越南和1938年开通的滇緬公路运到中国。威廉·凯宁在《飞越驼峰》一书中指出:“从这方面看,中国维持战争的能力完全变成了一个供应问题。”

材料二 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1942年3月,中国和美国合作,开辟了从印度阿萨姆邦汀江至中国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的空中航线――驼峰航线。此后三年中,中、美通过这条航线,将大量物资空运到中国境内,中、美都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材料三 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签署《四国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2年开辟驼峰航线的必要性。(3分)

(2)分析驼峰航线的作用。(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四国宣言》的主要目的。(3分)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2分)

(4)依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正确解决当今国际社会所面临重大问题的认识。(4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0861/23238695.html

更多阅读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

高一历史必修一历史总复习提纲(1-4单元)江苏省泗阳中学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总复习资料第一部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含

高一历史必修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练习试题

临近期末的时候,对于高一历史的复习要怎样做练习呢?还很困惑的话,不妨和小编一起来做份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练习试题,希望对各位有帮助!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练习试题选择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根

高一化学必修二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时练题及答案

铝土矿是生产金属铝的最佳原料,也是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时练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时练题: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时练题答案:以上就是小编今天分享的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时练

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练习试题

在紧张的历史考试复习里,我们要认真对待好试题的练习。因为试题卷的练习能够帮助我们去检测学习中的缺点与漏洞!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练习试题,欢迎阅读!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

高一历史必修一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练习试题

在历史考试即将到来之际,学生们你们准备好了复习工作了吗?让我们来做一套试题卷吧!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练习试题以供大家阅读。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练习试题选择题在古罗

声明:《高一历史必修一抗日战争练习试题》为网友青柠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