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从没路的地方走出的路,才是新路。敢于向荆棘丛生处迈出第一步的人,才是值得敬佩的人,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1:放弃万元月薪回家种菜 4小伙开创业卖蔬菜

4人辞去杭州工作回到东方当“菜农”

在东方市三家镇居侯村一片坡地上,赵武清和他的合作伙伴吴敏亮、钟家造、唐经邦踌躇满志地站在菜地边,赵武清指着眼前的一片菜地说,这是他们今年刚从村委会租下的50亩菜地,作为他们的第二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

赵武清今年29岁,东方市三家镇居侯村人。作为一个农家子弟,从小父母亲就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好好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赵武清是个聪明刻苦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河南大学。在校期间,赵武清结识了比自己低一届的几个海南老乡:东方的钟家造、儋州的吴敏亮、昌江的唐经邦。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畅谈理想,设计未来,慢慢成了好朋友。

2009年,从河南大学毕业后,赵武清在杭州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2010年,钟家造等3人也毕业了,经赵武清介绍,3人也都在杭州找到了工作。有的在外资企业做管理,有的在证劵交易所做客户经理,他们当中有的月薪达上万元。

在外打拼了几年后,4人商量后决定回乡创业——种植无公害蔬菜。

去年6月,他们不顾家人的反对,辞去了杭州舒适的工作,放弃了可观的薪水,毅然回到了老家,用几年工作的积蓄注册成立一家公司。他们分工合作,结合所学特长各自负责统筹、生产、销售等环节,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

基地共400余亩均为无公害蔬菜

4个小伙子在东方市八所镇租了360亩菜地作为他们首个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他们注册成立的公司,成为东方首家以无公害蔬菜种植销售为主体,以网络同城销售、物流、配送、冷藏为补充的农产品贸易公司。

赵武清透露,如今,他们公司的无公害蔬菜基地占地400余亩,生产的蔬菜品种主要有番茄、空心菜、苦瓜、苋菜等。

赵武清说,为了保证蔬菜质量,公司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监督小组,负责生产规划和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此外,他们还推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如引进抗病虫品种、实行严格的轮作制度、推广无公害蔬菜施肥技术等。公司还设立了检测室,对出园蔬菜进行严格检测,严格控制农残超标蔬菜上市。

从采摘到送达不超过4小时

在东方市八所镇36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钟家造和吴敏亮戴着草帽,和菜农一起在菜地里拔草。

吴敏亮透露,目前,公司采用的是网络销售与定点供给相结合的模式。“蔬菜无公害和送货上门,是我们的两大主打品牌。无公害蔬菜使用农家肥,价格虽然贵一些,但是人们愿意买,而且还可以送货上门,商机无限。”吴敏亮说。

吴敏亮说,“我们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标准,使用有机肥、不打农药,种植豆角、青瓜、白菜、上海青、萝卜等。从蔬菜采摘到卖到客户手里,我们不会超过4小时。”每天傍晚,他们向客户发出短信,通知第二天可以提供的蔬菜品种。收到客户的订购信息后,整理统计好再发给蔬菜生产基地的合作农户。第二天一早,农户按要求采摘蔬菜送到城区,吴敏亮负责接车、打包,然后跟同伴骑着三轮摩托车送货上门,服务到家。

吴敏亮说,他们的事业才刚起步,现在主要是创品牌,积累客户资源。下一步,他们将借助网络平台,利用手机客户端、微信等渠道卖菜,打造舌尖上的放心菜。

每天卖出400斤日销售额逾千元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吴敏亮和他的合作伙伴们的创业故事,引起了东方市委书记吉明江的关注。5月20日,吉明江和东方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去蔬菜基地看望了4名创业大学生,鼓励他们大力发展无公害健康蔬菜。

此外,东方市委有关领导还帮忙联系了几家机关单位食堂。如今,有近10家机关单位向他们订菜,还有100多户稳定的家庭客户。目前,他们现在每天大概能卖出400斤蔬菜,销售额1300多元。

吴敏亮等人回农村创业,还得到了村委会干部的全力支持。东方市三家镇居侯村村委会主任赵永良表示,他钦佩回农村创业的大学生的勇气和胆魄,因此在租地开发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方面,三家镇居侯村村委会干部给他们全力提供支持。为了解决蔬菜种植的水源灌溉问题,东方市水务局专门投资新建了一座水塔,铺设了水管,打深机井。

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2:残疾小伙身残志坚 创业做生态农业生意火爆

小伙子重新“站起来”

2003年,林林在一起车祸中双腿受伤,留下了不轻的残疾,这让当时正准备创业种茶叶的他的人生突然停滞。“当时感觉天塌了,自己在床上躺了很久,一年的时间什么也干不了。”林林回忆起当时只有苦笑,但即便躺在床上林林也没有放弃做生意,为了重新起步,他快速与肇事方达成赔偿协议,很快便开始坐在轮椅上炒茶叶。

“腿残疾了,日子还得过,我不是那种容易颓废的人,命运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坐在轮椅上的林林很快重新“站立”,手上的生意也很快进入了正轨。林林曾长期从事茶叶生意,创业后他开始自己种茶叶,只销售自己出品的崂山绿茶。

虽然每年的产量只有3000斤左右,但林林的“崂山春”茶早已经打响了名头,供不应求。“里面有朋友们的帮衬,也有远道而来的客户,因为我只卖自己种、自己炒的有机茶,所以质量上有保证,回头客也越来越多。”林林时常回想起创业之初和双腿受伤后的辛苦,但正因如此,他有了更多的动力。

特色旅游突然火起来

林林的脑子是出了名的 “活”,很多不搭边的资源在他的整合下,都成了赚钱好门路。“崂山特色乡村游”就是林林的新项目,今年初,他开始策划运营,把草莓采摘、采茶体验、挖蛤蜊、体验加工海参、做大馒头、爬二龙山等组合起来,形成一条有特色的旅游体验路线。“我提前做了两亩的草莓温室大棚,真没想到会这么火,一天要接待300多人,采摘草莓都要排长队。”新的尝试让林林意识到农家乐已经不仅仅是在餐饮上,怀旧式的乡村游才是王道。

为了挖掘乡土文化,林林成立了青岛小时候生态园有限公司,“春天和夏天开展亲子游、家庭游,体现这一代中年人小时候的感觉,品尝绿色有机菜,健康和怀旧是很重要的卖点。”林林说,对未来的谋划中,他有信心把手中的30亩地都利用起来,这不仅不会影响炒茶的主营业务,还能通过各种体验活动,增加新的旅游收入。“我还有个设想,就是做网络平台销售。我有很多农产品,都可以在网络上销售,通过线下物流配送,这也是适应年轻人的网购爱好。”

帮残疾人艺术家推广作品

林林还热爱书画,自己写一手好毛笔字,“周围的残疾人朋友多才多艺,各种书画、雕塑艺术作品都很精美,但酒香也怕巷子深,没有好的渠道推广出去,一旦集中起来就是巨大的力量。”有了这个想法,林林在自己的门店里开辟出一大片空间,成立了崂山区残疾人文化艺术创作展销中心,从去年开始,林林尝试在门店和网络推广残疾人朋友的艺术作品,没想到竟然有十几万元的收益。通过这些作品的销售,解决了一批残疾人艺术家的经济难题,也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更好环境和动力,“这是实实在在的收益,有了这个基础,大家就会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为了回馈创业中自己得到的帮助,林林还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公益服务,“许多残疾人深居简出,性格很孤僻,所以更需要一个公共的娱乐场所,所以我打算成立一个活动中心,给大家提供一个打球、打牌、创作的地方。”林林表示,年底前各种设施就能到位,将定期组织活动,还打算成立乐队和文艺表演队,丰富残疾人的业余生活。

为残疾人创造工作岗位

虽然身有残疾,但林林总是精神饱满,即便再忙,脸上也挂着笑容,闲下来的时候也搞创作,写几笔书法自娱自乐。但林林也有心事,与残疾人接触多了,他发现很多残疾人朋友没有工作,缺乏身体锻炼,没有机会和外界做深入的交流,造成他们距离主流社会越来越远,这让林林感觉自己应该再多做点什么。

“成立辅助性就业中心是个好办法,专门为残疾人创造工作岗位,不仅仅是解决经济问题,最重要的是让残疾人逐渐融入社会。”林林说,目前他已经招了32个残疾人职工,多数是智力残疾和肢体残疾,他们的岗位主要分布在做馒头、草莓蔬菜种植、工艺品制作等。在林林看来,他们的工作速度和质量并不那么重要,作为补充力量,残疾人员工能做点事情,锻炼身体和大脑就挺好。现在员工们每月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还有各种保险。

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3:80后武警退伍后当农夫 返乡创业年产值超40万

前期投资险些“打水漂”

今年35岁的庞胜是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凤和乡荣坪村村民,19岁时,他就离开父母,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于2004年冬季退役,便前往沿海务工。

他曾当过武警、做过保安、干过电工,也从事过药材生意……通过7年的努力,他带着70多万现金和对故土的热情又回到家乡,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我做保安时,有位老板很赏识我,教我做药材生意。”庞胜说,24年自己只身一人来到广州,靠着在部队练就的本领和自己的诚实,赢得老板的信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积攒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庞胜清晰地记得,刚刚做药材生意,有时一天要辗转很多地方,选购、运输、上架、销售,常常累得腿脚发软,回家倒头就睡。起初是做成品药材,慢慢地做半成品或者原料加工,为了节约成本、多挣钱、保证品质,凡是自己能够做下来的,庞胜总是尽心尽力去做,哪怕是药材开片、晾晒烘干都亲力亲为。

“很少有人种地,好多庄稼地都长满了杂草,便决定回来种地。”庞胜说,2011年春节回家,看到农村土地撂荒越来越多,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没有征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与人合伙承包了村里300亩撂荒地,搞起了种植农业。

“刚开始不知道种啥子好。”庞胜说,很多年都没有种过庄稼,不知道种什么才能赚钱,凭着做药材生意的经验,在不同的地块主要种植了黄精、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也种有萝卜等常规作物。“搞起多种经营,萝卜产值用来支付开支,药材产值就是纯利润。”他说,首次投入在土地租金、购置农资、人工等的资金近30万元。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庞胜正做着成功的美梦时,无情的现实无疑给了他“当头闷棍”,将他的梦想撕得粉碎。

回忆起创业初期,庞胜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痛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用哽咽的声音说:“万万没有想到连翘居然不挂果,金银花苗几乎全部枯死,眼看能卖钱的萝卜,到成熟时却被人偷得没剩几个。”

故土情深的庞胜,本想在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这下可麻烦了,原本不支持的家人强烈要求他放弃,就连合伙人也要求撤资,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不善言辞的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了整整一个月。之后,他仍然没有放弃,一个人奔忙在300亩庄稼地里,除草、松土、施肥……

“看着他那么辛苦和坚持,我只好支持他。”庞胜的妻子马伶俐说,期初她并不不支持庞胜种地,就一个人在外打工,听说庞胜创业失败,打过多次电话,庞胜却未接听,担心他出事,马伶俐专程回来看他,在庄稼地里看到庞胜又黑又瘦,双手结茧,夫妻俩空旷的山谷里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得到家人的支持,庞胜干的更起劲,在这5年期间先后投资近70万元,前期药材、常规农作物等项目相继失败,唯有西凤脐橙给他带来了希望。

前期投资险些“打水漂”

今年35岁的庞胜是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凤和乡荣坪村村民,19岁时,他就离开父母,成为了一名武警战士,于2004年冬季退役,便前往沿海务工。

他曾当过武警、做过保安、干过电工,也从事过药材生意……通过7年的努力,他带着70多万现金和对故土的热情又回到家乡,打造属于自己的事业。

“我做保安时,有位老板很赏识我,教我做药材生意。”庞胜说,24年自己只身一人来到广州,靠着在部队练就的本领和自己的诚实,赢得老板的信任,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积攒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

庞胜清晰地记得,刚刚做药材生意,有时一天要辗转很多地方,选购、运输、上架、销售,常常累得腿脚发软,回家倒头就睡。起初是做成品药材,慢慢地做半成品或者原料加工,为了节约成本、多挣钱、保证品质,凡是自己能够做下来的,庞胜总是尽心尽力去做,哪怕是药材开片、晾晒烘干都亲力亲为。

“很少有人种地,好多庄稼地都长满了杂草,便决定回来种地。”庞胜说,2011年春节回家,看到农村土地撂荒越来越多,心里很不是滋味。在没有征得家人同意的情况下,与人合伙承包了村里300亩撂荒地,搞起了种植农业。

“刚开始不知道种啥子好。”庞胜说,很多年都没有种过庄稼,不知道种什么才能赚钱,凭着做药材生意的经验,在不同的地块主要种植了黄精、金银花、连翘等中药材,也种有萝卜等常规作物。“搞起多种经营,萝卜产值用来支付开支,药材产值就是纯利润。”他说,首次投入在土地租金、购置农资、人工等的资金近30万元。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庞胜正做着成功的美梦时,无情的现实无疑给了他“当头闷棍”,将他的梦想撕得粉碎。

回忆起创业初期,庞胜已经掩饰不住内心的痛苦,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他用哽咽的声音说:“万万没有想到连翘居然不挂果,金银花苗几乎全部枯死,眼看能卖钱的萝卜,到成熟时却被人偷得没剩几个。”

故土情深的庞胜,本想在土地上干出一番事业,这下可麻烦了,原本不支持的家人强烈要求他放弃,就连合伙人也要求撤资,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不善言辞的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了整整一个月。之后,他仍然没有放弃,一个人奔忙在300亩庄稼地里,除草、松土、施肥……

“看着他那么辛苦和坚持,我只好支持他。”庞胜的妻子马伶俐说,期初她并不不支持庞胜种地,就一个人在外打工,听说庞胜创业失败,打过多次电话,庞胜却未接听,担心他出事,马伶俐专程回来看他,在庄稼地里看到庞胜又黑又瘦,双手结茧,夫妻俩空旷的山谷里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得到家人的支持,庞胜干的更起劲,在这5年期间先后投资近70万元,前期药材、常规农作物等项目相继失败,唯有西凤脐橙给他带来了希望。

40万元揣进腰包

随着300亩西凤脐橙的相继挂果,庞胜对脐橙的销售已在积极想办法,除了散客或批发商到园子里现场采摘外,他还利用电商平台,开展网络直销。

“庞总,预付的1万元,已经转到你账户,请查收。”“庞总,我前天要得500箱西凤脐橙什么时候可以到?”……庞胜的手机不断地收到客商信息。

“通过网络已有5家团购,6家批发商下单、付款了。”庞胜对今年的脐橙销售很有信心,他说,现在已60多单在电商平台完成交易,交易金额12万余元。“对于网上的大客户,都是主动发样品过去,客户品尝才下单的。”

据庞胜介绍,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沟通越来越讲快捷,随之而来的西凤脐橙“电商销售”也是越来越火。要想在进入电商平台销售,就需要注册网店,做好自己的宣传,做到图文并茂。“新鲜脐橙,香甜可口,入口化渣,各位朋友,欢迎品尝!”说着,他掏出手机,将发在朋友圈的宣传内容展示出来。他说,网络销售营销策划主要由妻子马伶俐负责,庞胜主要负责按质按量发货,通过微信朋友圈、QQ群、网店等网络平台发布信息,进行销售。“这个快得很,只要品质得到保证,销路不存在问题。”庞胜高兴地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在庞胜看来,随着礼品经济的萎缩,加之西凤脐橙产量逐年增加,如果不拓展新的市场,西凤脐橙将会产生滞销的可能。

电商平台开启了远距离的销售窗口,让外地消费者享受产地价格,有更多的客户愿意借助电商平台进行网上下单购买。“真没想到在网上卖水果会这么火。”庞胜说,他把西凤脐橙价位定在每公斤8元左右,这是吸引消费者的价格因素,例外一个因素是,消费者能和他直接沟通交流,让消费者感觉到购买的是正宗西凤脐橙,吃得放心。

“我们的脐橙已经卖出过半,今年的产值将超过40万元。”据庞胜介绍,通过电商平台的应用,采取线上加线下的互动模式,来自网络销售预计将突破30万元。庞胜透露又有客商打来电话,预定10吨西凤脐橙,他表示,将这一订单帮助相邻的种植户进行销售。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1661/417039095.html

更多阅读

80后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我的创业故事

 写在之前:本文是一个真实故事,主人公是作者的客户。为了写作方便,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   创业背景   我来自面对黄土背朝天的农村,大学毕业后,从豫北的安阳来到省会郑州。面对这个陌生世界,我给自己定下了五年奋斗四步曲:(一)努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创业故事7篇

白手起家的创业故事他23岁赚到首个100万.33岁做到了汽车用品老板 33岁,有的人还在寻觅努力的方向,有的人却已经成为某个领域的佼佼者,王汉荣就是后者。28岁,他完成了从0到10000000的跨越,吃了深圳汽车用品超市的螃蟹,在宝安开设了当时全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白手起家的励志创业故事

         白手起家的励志创业故事  想创业的小伙伴赶紧收藏起来,多看看,每看一遍都会给你不一样的启示,不信你试试哟!爱华阅读配图  1.复制别人的项目赚钱。  一种手机充值卡买100元送100元的,打电

草根创业故事案例 农村草根创业故事

农村草根创业故事教我们如何去面对生活,追求卓越的品质;教我们怎样超越自我,实现梦想。它就像一颗指路明星,带领我们走向成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村草根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农村草根创业故事篇一阿马颜是缅甸曼德勒市巴东族

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

青春因劳动而光荣,因创造而生辉,因奋斗而绚烂。你那闪亮的青春、火热的年华是否成就了梦想。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激励你我一路前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希望大家喜欢!农民白手起家创业故事篇一我是一个农

声明:《创业故事白手起家 农村创业故事白手起家》为网友只做的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