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_关于古代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有很多关于古代名人的励志小故事都是很值得我们找来看看的,那么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朱元璋

朱元璋曾是郭子兴帐下的一名亲兵,屡立战功,屡献良策,深得郭子兴器重,不但将自己的干女儿嫁给他,还升他做了统率兵马的总兵官。

从一个要饭的穷小子、普通的兵蛋子,一下子成了军中的第二号人物,很多人心里都不服气,特别是那些战功赫赫的老将,他们年龄比朱元璋长,功劳比朱元璋大,名声比朱元璋响,如今,每次开会,朱元璋坐在头一把交椅上,他们却屈居其后,怎么想都心有不甘。

这种情况让朱元璋心里很不是滋味,工作也很难顺利开展,不过,他并没有利用职权,杀一儆百来终止流言,而是让小兵把会议室单独摆放的椅子撤了,换成两排长凳。没有了位置的束缚,大家可以随便就坐。

第二天开会时,朱元璋故意迟到,进会场一看,果然如他所料,诸将都抢前面的位置坐,留给他的,只有左边一个末位。

会议开始了,讨论军事问题时,需要各个将领发言,右边为大,坐在那边的人需要先发言,可是,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大字不识几个,通顺话说不了几句,更别提有什么见解了,都是吭吭哧哧老半天,说不出一句管用的话。最后,轮到朱元璋了,他侃侃而谈,分析得入情入理,既有大方向,又有小细节,说得每个人都频频点头。孰高孰下,一目了然。

这样的情况出现几次后,大家从开始的不服,到对朱元璋佩服得五体投地,再开会时,都自觉地把右手第一的位置留给他,那些诋毁他的话也慢慢消失,朱元璋的威信树立了起来。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傅斯年

傅斯年被誉为“国士”,被赞为“大炮”,并非没有来由。他富有民族气节,极具战斗精神,宁肯断头,决不屈膝。

当敌寇犹如蝗虫和黄蜂一般集结,准备疯狂入侵的时候,中国民间反抗者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江湖豪杰断发文身,知识精英蓄须明志,冯友兰和闻一多就是在抗战时期成为了“美髯公”。傅斯年是五四斗士,也是历史学家,他的做法很特别,给儿子取名仁轨,可谓态度鲜明。很显然,这个名字有出处,有典故。刘仁轨是唐朝大将,驻守朝鲜,抗击日军,打过极其漂亮的歼灭战。

抗战期间,傅斯年为儿子傅仁轨书写文天祥的《正气歌》,嘱咐他“日习数行,期以成诵”,告诫他“做人之道,发轨于是,立基于是,若不能看破生死,则必为生死所困,所以异乎禽兽者几希矣”。

南宋灭亡后,文天祥被囚禁在大都(今北京)长达三年,元世祖忽必烈不想杀他,而想用他,于是让十二岁的宋恭帝去狱中劝降。文天祥见到宋恭帝赵隰的那副委琐熊样,仿佛万箭穿心,但他仍以“君降臣不降”五字断然峻拒。傅斯年是北人,文天祥是南人,北人素来轻视南人的骨气,然而悠悠数百载,毕竟会有例外。

1935年,神州大地风云变幻,形势危如累卵,日本人大肆鼓噪“华北五省自治”。畏敌如虎的人极其天真,主张将北平降格为“中立区”,为此发起建立北平文化城运动。一时间,人心惶惶,议论纷纷。值此敏感时期,胡适身为“低调俱乐部”成员,发表了附和政府妥协政策的软性言论———《保卫华北的重要》。傅斯年读罢此文,怒不可遏,大有冰炭不同炉、薰莸不同器的愤慨,他宣称要退出《独立评论》杂志社,与胡适割袍断义,割席断交,幸得丁文江居中斡旋,多方调停,傅斯年才与胡适言归于好。“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吾更爱祖国!”如此理解傅斯年与胡适的友谊,则庶几乎近之。胡适也是爱国的,但他一度被自己的那个“和比战难”的论调绊倒在地。

北平市长秦德纯上任伊始,设宴款待教育界名流,他板起面孔,虚声恫吓,要大家看清形势,知所进退,还公然为敌张目,大放厥词,“在日人面前要保持沉默”,以免惹祸,俨然出面为日本军国主义政府招降。当时,全场名流面面相觑,噤声无语,气氛固结而凝重,唯有傅斯年愤然作色,拍案而起,当面教训秦德纯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是国民政府的官员,不要站错了民族立场。他宣称,当此国运悬于一线的危急时刻,身为学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种反抗的态度和不屈的精神,赢得了众多学者的敬重。嗣后,一二九学生运动发出示威的强音,使得北平浑浊的空气为之一清。当时,亲日派嚣张,日本特务猖獗,傅斯年严正表态,很可能招致血光之灾,但他大义凛然,毫不畏缩。

抗战伊始,名校南迁,然后西迁,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定址昆明(文学院和法学院在蒙自有三个月的过渡期),宝贵的师资和财力得以集中利用。因陋就简,办好一所战时的中国最高学府,这个奇妙的构想最初即源出于傅斯年的灵感。此举壮哉伟哉!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自可大书特书一笔。西南联大经受住战火的考验,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日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均是西南联大的高材生。

抗战胜利的消息传到重庆,傅斯年欣喜若狂,他从住所里寻出一瓶烈酒,跑到街上,手舞足蹈,犹如醉八仙,脱略于形骸之外。他用手杖挑起帽子,又像一位变戏法的魔术师。那晚,他在街头与民众笑闹了许久,直到酩酊大醉,手杖和帽子全都不翼而飞。国家出了头,老百姓有了活路,这是傅斯年最感畅怀、惬意的喜事。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郑板桥

枷上贴画

郑板桥曾在山东的潍县当知县。潍县有个盐商,捉到一个贩私盐的人,请郑板桥惩办。按当时的法律,盐是不能私下买卖的,贩私盐是要惩办的。

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_关于古代名人的励志小故事

郑板桥为官一向很清正,特别同情平民百姓。他知道,那个盐商虽然是个官商,做生意的牌子“正当”,却一向哄抬盐价,利用官商的牌子坑害百姓。至于那个贩私盐的,一看就知道是个做小生意的人,郑板桥反而很同情他。

但郑板桥毕竟是个吃朝廷俸禄的知县,必须按当时的法律办事。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

郑板桥对盐商说:“你让我重重地惩办他,这还不好办,把他枷起来示众如何?”

盐商说:“好,好,贩私盐的活该被重重地枷!”

郑板桥又说:“你说要重重地枷他,我给他戴上数丈长的长枷如何?”

盐商越发得意了,也不加细想,就连连说:“好,好,就给他上长枷!”

于是,郑板桥令衙役找来一张长8丈、宽1丈的大芦席,中间挖个圆洞,做成了一副“芦枷”(其实,这样的枷分量很轻,带枷人根本不致吃苦)。郑板桥又拿来十几张纸,用笔画了许多竹子和兰草,贴在“芦枷”上。贴完画,他命衙役把戴着巨大“芦枷”的私盐贩子押送到盐商的盐店门口“示众”。十来个衙役抬着“芦枷”,吆喝着走过大街,看热闹的人把盐店围得水泄不通。这一天,盐店一笔生意也没做成。

郑板桥枷上贴画的事一传百,百传千,城里的人,乡下的人,都拥到盐店门口来看热闹。这样,一连十多天,盐商的生意全都给搅没了。盐商感到真心疼,连忙赶到县衙里,恳求郑板桥把那人放了。

“奉旨革职”

郑板桥当县官时,遇到了灾荒之年,因开仓放粮,赈济穷人,被皇帝撤了职。于是,他雇了一条船,顺着大运河回扬州老家去。

一天,见前面码头停泊着一条官船,桅杆上挂着一面旗子,上书“奉旨上任”,所有民船见了,避之唯恐不及。郑板桥道:“你奉皇上的旨意上任有啥了不起?我也是奉皇上的旨意才革职的。不都是‘奉旨’吗?你神气什么?”

于是,郑板桥用了一块绸绢,书写“奉旨革职”4个字,也挂到桅杆上去。

却说那官船上的“上任”者,是个大奸臣的儿子,叫姚有财。这时见了“奉旨革职”的旗子,觉得很奇怪,一打听,原来是郑板桥,就派人向他索字画。

郑板桥听说姚有财除了吃喝嫖赌、欺压百姓之外,别的一窍不通,就很快书写了一首诗送他:

有钱难买竹一根,

财多不得绿花盆。

缺枝少叶没多笋,

德少休要充斯文。

这是一首嵌字诗,每句开头一字,连起来读是“有财缺德”。姚有财见了,当即昏了过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1661/826384350.html

更多阅读

小学生名人故事演讲稿 名人励志故事演讲稿

篇一:名人励志故事演讲稿 无人需要的数字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无人需要的数字》。爱尔兰作家伯明罕年轻时曾在一所乡村小学做过多年的教师。那所学校既偏僻又破旧,校舍是由废弃的农场改造而成的,学生最多时也

名人励志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

名人励志故事: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他出生在四川,是穷孩子出身,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1997年7月,他应聘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的发单员,底薪300元,不包吃住,发出的单做成生意,才有一点提成。上班第一天,老板讲了很多鼓励大家的话,其中一句

外国名人励志故事200字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

中外名人励志故事毛泽东不动笔墨不看书几十年来,毛主席每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都在重要的地方划上圈、杠、点等各种符号,在书眉和空白的地方写上许多批语。有的还把书、文中精当的地方摘录下来或随时写下读书笔记或心得体会。毛主席所

中国历史励志故事 古代励志故事

  古代励志故事  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真实名人的励志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名人励志故事  《有条光明大道叫绝路》  流水在碰到抵触的地方,才把它的活力解放。——歌德  福勒的家境不好,为了生计他五岁参加劳动,九岁之前就像大人一样以赶骡子为生。在母亲的鼓励下,他开始思考如何致富。

声明:《古代名人励志故事 古代名人励志小故事_关于古代名人的励志小故事》为网友三無先森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