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关于小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论文

随着人口流动的增加,转学生也越来越多,学生对新环境的适应问题已经引起教育者的关注。转学后的小学生容易在学习环境、生活习惯、人际关系及情感态度方面产生不良的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小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论文篇一

《针对小学生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辅导》

摘 要: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小学生适应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小学生的这种适应欠佳行为严重影响了学生本人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教师管理班级,对其他学生的发展也产生了某些不利影响。教师、家长习惯于单一地以德育途径教育学生,这种教育缺乏专业理论的指导,缺少行为辅导的系统性,使辅导见效甚微。作者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怎样对有适应不良行为的小学生做心理辅导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生 适应不良行为 心理辅导

适应,是一个反映个体与其环境的相互作用情况,反映个体在环境中能否有效发挥其身心机制,从而有健全的个人生活的概念。不难发现,大多数小学生身心发展正常、健康,有些小学生却表现出畏缩怕人、过分自卑、焦虑抑郁、打架滋事等问题。这里将这些反映个体适应不佳的行为称为适应不良。

我利用在杭州某小学实习三个月的机会,再根据统计常模、社会准则、生活适应,辅以儿童青少年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判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19%的对象有心理适应问题,在征求家长及学生本人同意的前提下最终确定了一名患有社交恐惧的小女生作为辅导对象。在阅读有关小学心理辅导书籍、经过专门且系统的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的学习、得到专业的小学心理辅导专家指导的基础上制订了合适的辅导方案,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辅导后期继续对辅导对象进行观察、追踪。

一、辅导对象

小卓,杭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性格胆怯,课堂上从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是自己会回答的问题也不敢举手回答,有时课堂上以“开火车”的方式轮流回答问题,轮到她回答时声音特别小,老师不走到她跟前根本听不清楚她的声音,而周围的同学只有同桌能听清她说了什么。据一周“事件取样”记录,平均每周回答次数4.3次(均非主动举手回答),在校平均每天回答0.86次(均非主动举手回答)。老师和家长都曾找她谈话,鼓励她大胆举手回答,但效果不佳。

二、矫正方案

(一)确定靶行为与目标行为

1.靶行为:上课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小。

2.目标行为:在课堂上可以大胆举手回答问题,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

(二)收集资料

1.了解情况:小卓的父母都是普通的公司职员,家庭和睦,对小卓的关心是十分到位的,小卓在家的表现很活泼,时常向父母撒娇;小卓的班主任和蔼亲切,从不责骂学生;小卓在班级温和少语,同学都很喜欢她。

2.诊断原因:通过了解得知,小卓在二年级时曾因回答错了一道题目而被全班同学嘲笑,虽然课堂上老师对大家提出了批评,但小卓自此开始害怕在课上回答问题,很怕出错被同学嘲笑,从此再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即使被迫站起来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很小。

3.寻找强化物:与小卓的交谈得知,小卓十分渴望得到班级DO都币(DO都币为该班推行的一种代币制度,可以用来购买班级小商店里自己喜欢的物品),所以以此作为一至四阶段的奖品(即一级强化物),小卓也喜欢红星,以红星作为第四阶段之后两周的奖品(即二级强化物)。

4.寻找切入点:通过了解得知,小卓很喜欢数学课,数学成绩也是几门科目里最好的,所以决定该矫正方案首先在数学课上开始实施。

(三)辅导程序

第一阶段(一周):数学课上非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时声音变大,做到,奖一元DO都币;

第二阶段(二周):数学课上主动回答问题,并声音较大,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三阶段(二周):上午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做到,奖两元DO都币;

小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关于小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论文

第四阶段(三周):全天上课主动回答问题,并且声音洪亮,做到,奖两元DO都币。

第四阶段持续三周后,取消DO都币奖品,改用二级强化物――红星,又持续观察两周,案主仍能做到上课大胆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问题时声音洪亮,充满自信。

三、研究总结

小学生由于家庭、学校、个人等各种原因会产生某些适应不良行为,一旦小学生产生某些适应不良行为,老师、家长等就应主动关心他,耐心、正确地帮助其改正某不良行为。通过此案例我们不难发现,小学生的适应不良行为是可以矫正的。

本文将观察的视角放在了处于小学高段的五年级学生身上,填补了小学生适应欠佳行为在小学高段研究的空白。同时,本文通过个别行为的具体观察指导应用并完善小学心理辅导方面的理论,以点带面,充实了教师、学者对小学高段学生心理辅导的研究。本文是在相关理论的思考、深研的基础上开展的,具有充足的理论指导。同时,本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对相关理论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完善,经过理论的指导、事实的考证后形成了更加完善、更具有针对性的小学心理辅导理论,为小学高段教师个别辅导小学生的适应欠佳行为提供了具体的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2]黄希庭.心理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4]刘金明.心理辅导研究[M].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

关于小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论文篇二

《关于小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考》

摘要:问题意识有利于小学生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时代赋予教师的责任。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创新精神

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究的心理状态。它在学生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心理状态可以驱使学生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创新精神和良好的个性发展。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的起点是疑问”。由此看来问题是创造的前提,发明的基础。所以提高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创造型人才的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然而,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大的缺憾就是不善于提出问题,缺乏创新精神。李政道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时也说:中国古代讲究做“学问”,可是现在的学生只会做“学答”。

目前,我们的学生缺乏问题意识,数学课堂里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实际情况确实如此。既然问题意识对小学生的发展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我们小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呢?我们在数学教学中又该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一、小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

1、我们教师陈旧的教学观念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根本原因

目前,重视知识的教学观念仍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无论制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教学活动时,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学生的能力情感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过分注重知识必然会造成学生与教师都产生“唯书至上”的观念,凡是书上写的都是科学的、凡是教师讲的都是正确的。在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驱使下,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几乎是不可能的。

2、我们教师的权威地位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直接原因

“师道尊严”长期统治着思想意识形态。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倍受学生的尊敬,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师讲的学生必须接受,于是教师的权威也就从小形成并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之中,使学生渐渐养成了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而且发展成为一种习惯。因此,学生不敢也不想向教师提出问题,不敢也不想向书本提出问题,只是一味地接受。

3、我们采用的教学方法是造成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还存在着问答式教学。首先考虑的是教师的问题,而不是学生的问题。显然,大多数问题是为了便于教而设立的,学生的观察、讨论、回答都是教师事先策划好的,学生只能在这些框框中打转,既使偶尔有学生跳出了这一框框,教师也会赶紧把他拉回来。这种一问一答,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到底给了学生多大的思考余地,给了学生多少主动权是值得我们深思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下,学生还用得着探究吗?还会探究吗?当然也就“不会”提问了。更为严重的是讲解灌输式的教学,根本没有给学生问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完全是接受式的学习,只是听,不用问,学生的问题意识基本丧失。

二、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1、切实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问题意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问题是创新能力的前提,我们教师必须把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首先、确定以“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灵魂的课堂教学目标。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必须要改革过去课堂教学目标重知识轻能力的结构,确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为灵魂的新型目标结构,以问题意识和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目标的灵魂,指导我们的教学活动。

其次、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我们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不以权威者的形象出现,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与老师平等相处,使学生敢于自由发问。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我们要用信任的目光迎视他,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差时,教师要先给予积极的肯定,赞扬敢提问题的勇气,而后给予启发。

最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的学习回归生活。学生头脑中问题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情境。回归生活的问题情境则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意识潜能,使问题的潮水更加“汹涌”。我们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教学目标,改造和充实所教内容,设置实际的生活情境。把枯燥乏味的知识,以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形式呈现,使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途径

为使学生的提问具有明确的目标性,科学性和针对性,我们要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想学生所想,想学生所难,教给学生提问的角度和方法,培养学生会提问题,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如求解型:提出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主要表现为对某个概念,某种方法是什么的疑问。研究型:从深入理解某个概念、某种方法的来龙去脉过程中提出问题。商榷型:对教材或注解或插图或方法有未尽善处提出商榷性意见的问题。只要我们重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加以引导和训练,学生就会提问,问题意识就会增强。

3、建立以“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轴线”的课堂结构

课堂结构是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关系等因素构成的统一体,是教学成功的基本保证。课堂结构以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主轴线,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行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从而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一个平庸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在问题中发展自我,培养个性。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会达到新课程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的目标,我们的数学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家明. 影响学生“问题发现”的因素分析

[2]王斌华.问题学习法[J].上海教育,2001,(2):40-41.

[3]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4961/592455671.html

更多阅读

小学生心理健康计划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今天,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

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有哪些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  提要

声明:《小学生心理问题论文 关于小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论文》为网友浊酒饮入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