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雍陶生肖 雍陶简介

 雍陶简介

  生平简介

  雍陶(805—?)。字国钧 ,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八年(854),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北许多地方游历过 ,写过不少纪游诗。后辞官闲居, 养疴傲世。不知所终。

  工诗。与王建、贾岛、姚合、章孝标等交往唱合。

  其诗多旅游题咏、送别寄赠之作,擅长律 诗和七绝。 《全唐诗》录存其诗一百三十一首 ,编为一卷。 《全唐文》录存其文二篇。

  题情尽桥

古诗雍陶生肖 雍陶简介

  雍 陶

  从来只有情难尽,

  何事名为情尽桥。

  自此改名为折柳,

  任他离恨一条条。

  雍陶诗鉴赏

  雍陶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出任简州刺史。简州的治所在阳安(今四川简阳西北)。据说一天他送客到城外情尽桥,向左右问起桥名的由来。回答说:“送迎之地止此。”雍陶听后,不以为,随即在桥柱上题了“折柳桥”三字,并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这诗即兴而作,直抒胸臆 ,笔酣墨畅,一气流贯。 第一句 “从来只有情难尽 ”,即从感情的高峰上发落。

  诗人以一种无可置疑的断然口气立论,道出了万事有尽情难尽的真谛。从来”二字似不经意写出,含蕴却极为丰饶,古往今来由友情、爱情织成的种种悲欢离合的故事 ,无不囊括其中。第二句“何事名为情尽桥”,顺着 首句的势头推出。难尽之情犹如洪流淹过桥头,顺势将“情尽桥”三字冲刷。

  前两句是 “破 ”,后两句是“立”。前两句过后,诗势略一顿挫,好像看到站在桥头的诗人沉吟片刻,很快唱出“自此改名为折柳”的诗句来。折柳赠别,是古代习俗。诗人认为改名为折柳桥,最切合人们在此桥送别时的情景了。接着,诗又从“折柳”二字上荡开,生出全诗中最为痛快淋漓、也最富于艺术光芒的末句——

  “任他离恨一条条”。“离恨”本不可见,诗人却化虚为实,以有形之柳条写无形之情愫,使人想见一个又一个河梁送别的缠绵悱恻的场面。

  诗的发始处在“ 情难尽”三字 。由于“情难尽”,所以要改掉“情尽桥”的名称,改为深情的“折柳桥”;也是由于“情难尽”,所以宁愿他别情伤怀、离恨条条,也胜于以“情尽”名桥之使人不快。“情难尽”这一感情线索贯彻全篇,一气呵成。

  题君山

  雍 陶

  烟波不动影沉沉,

  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

  一螺青黛镜中心。

  雍陶诗鉴赏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观的气象 ,留下了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 ,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 直》)精细图景 ,并融人美丽的神话传说,结构成新 颖而又清丽的篇章。

  这首描绘洞庭君山的诗,起笔就很独特。诗人不是先正面写君山 ,而是从君山的倒影起笔。“烟波不 动”写湖面风平浪静;“影”,是写那倒映在水中的君山之影 ;“沉沉”,是写山影的凝重。“碧色全无翠色 深 ”,碧是湖色,翠是山色,凝视倒影,当然是只见 翠山不见碧湖了。这两句以波平如镜的湖水,以浅碧与深翠色彩的对照,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是一幅静谧的湖山倒影图 。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写中。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 。君山又名湘山 ,即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 : 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 :“一螺青黛镜中间”, 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多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她的秀美 , 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眺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显得更为轻灵秀丽。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 。 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 。这种 “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形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 , 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皆备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

  访城西友人别墅

  雍 陶

  澧水桥西小路斜,

  日高犹未到君家。

  村园门巷多相似,

  处处春风枳壳花。

  雍陶诗鉴赏

  这首随笔式的小诗,写的是春郊访友的感受,作者从日常的题材中,挖掘出不平常的情致;用新鲜的构思,表现了村园春色特有的美。作品本身就像诗中写到的枳树花,色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不失为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 澧水桥西小路斜 ”,扣紧诗题 ,展开情节。 “澧水桥西”交代诗题中的 “城”,是指唐代的澧州 城( 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澧水”就从城旁流过。

  句中省略了主人公的动作,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我们,诗人已经出城,过了桥,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乡间小道上。

  “日高犹未到君家”,紧承上句,表现他访友途中的心情。“日高”两个字,写出旅人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奔逐和焦急。诗人赶路时间之长、行程之远 ,连 同他不辞劳顿地行在乡间小路上的情形 , 都浓缩在“日高”二字中 ,足见诗人用字的简炼。接着又用了 “犹未”二字,更把他会友急切的心情强调出来。

  全诗已写了一半,还没有涉及友人的住所,似乎有点让人着急。接下去最后两句:“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依然没有提到“君家”,而是一味地表现进入友人居住的村庄后,一边寻访,一边回望的所见、所感。

  诗人注意的是一座座带有围篱庭院的村舍,连同它们座落其中的一条条村巷 , 想从中寻到友人的别墅,可是,它们形状如此雷同,竟然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多相似”,并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包含了观察、判断,甚至还充满了新奇和惊讶。这意味着作者是初次拜访这位深居农村的友人。他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也不知“友人别墅”的具体位置。从“多相似”的感叹声中,还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和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

  虽然由于寻友心切 ,首先注意的是“门巷”,可 是张望之中,一个新的发现又吸引了他的视线:真美啊!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

  现在,不知是春风催发了枳花的生机,还是枳花增浓了春意。久居城市的作者,在访友过程中,意外地欣赏到这种自然超俗的村野风光,怎么能不被它吸引呢?

  三、四两句写得曲折而有层次,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微妙转换:由新奇、迷惘变成惊叹、赞美。一种从未领略过的郊园春景展现在他眼前,使他忘掉了一切——他陶然心醉了,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诗人没有像其他访友篇什那样,把主要笔墨花在描写抵达友人居处后的见闻上 ,也没有渲染好友相逢时的情景。 在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未露面,他的别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直接描写,诗人写到踏进友人村庄寻访就戛然而止,然而,就从这个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中,也能想象到这位友人的风采。

雍陶《天津桥春望》赏析雍陶《访城西友人别墅》雍陶《题情尽桥》鉴赏雍陶《题君山》赏析雍陶《题情尽桥》赏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065471/992736984.html

更多阅读

叶圣陶简介 叶圣陶第一部童话集

叶圣陶(1894年-1988年),原名叶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汉族人,江苏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他也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叶圣陶简介及代表作品 乐小米 乐小米-简介,乐小米-代表作品

乐小米,原名纪伟娜,作家,生于山东省青岛,主要作品有《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青城》等。2006年,一部《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赢得了百万“米饭”热捧,乐小米一炮而红,新年伊始,乐小米酝酿许久的首部关注“被拐卖儿童”的残酷青春小说

叶圣陶简介及代表作品 王祖皆 王祖皆-简介,王祖皆-代表作品

王祖皆总政歌剧团老团长、文职将军,现任中国歌剧研究会会长、中国音乐剧研究会会长、国家一级作曲。张卓娅_王祖皆 -简介王祖皆王祖皆,男,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文职将军,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上海人,1977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本科。1

声明:《古诗雍陶生肖 雍陶简介》为网友猜不透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