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颂的教学反思 组歌的教学反思

《长征组歌》是一组歌词,也是自读课文。在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的基础上,我决定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课文。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先放了一遍课前下载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接下来是为大家带来的组歌的教学反思,望大家喜欢。

组歌的教学反思范文一

过前后两次的授课实践,预先设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其中仍出现了不少问题。经过师傅和组内各位老师的指导,我又习得了些经验体会。

雷电颂的教学反思 组歌的教学反思

首先,问题还在于课堂不够形象、生动。正如张老师所说,导入部分原本完全能让生长在海边的学生调动最大的生活经验,进入与海浪、海岸的沟通,但由于我没有给学生以视觉化的大海情境和形象化的海浪声音,造成原本熟悉的海远离学生的课堂学习。而在问题设计上,教师的语言尤欠生动,过于理性和生硬,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其次,对文本主题的探究还不够全面。第一次授课时,我在引导学生挖掘这首散文诗的第二个层面的主题时,对作者纪伯伦做过相关的简介,但没能结合他的身世和经历,从诗人与祖国的情感方面来探究。虽然这点在第二次授课期间得到了补充,把它插入在第一层面主题与第二层面主题之间。但从课堂的总体架构来看,这部分内容的加入破坏了课堂设计的整体性,有点“半路杀出个程咬金”的感觉。而这个爱国主题又不得不说,因此左右为难。后来,还是叶老师帮忙解决了这个难题。那就是将爱国主题放在最后——由诗人出生地环境与文中的海的环境做一联系,再用创作背景的相关说明做一个巧妙的过渡并出示诗人流亡海外,为祖国的独立而奔走呼告的经历,那么让学生理解文中所表现的那份对国土的思恋和赤子深情便水到渠成了。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还要学会对课文相关资料与课文内容的结合与转化运用。而有时一个巧妙的过渡就能让左右为难的事变成两全齐美。这也是师傅经常向我强调的。

最后,就是朗读问题。总所周知,语文学科的朗读非常重要,更何况是这样优美的散文诗。陈老师不止一次给我们年轻教师指出,教师的朗读能够带动学生的品读,调动学生的情感。但是,在我们自己做学生时,默读、速读已经成为习惯,对于高声朗读确乎十分陌生。然而我还是相信“勤能补拙”这句话,反复的练习定能够提高我们现有的朗读水平。

组歌的教学反思范文二

《长征组歌》是一组歌词,也是自读课文。在学习了毛泽东的《七律 长征》的基础上,我决定让学生通过朗读自主学习课文。考虑到实际情况,我先放了一遍课前下载的朗诵,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没想到,本来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们好像一下子发现了新大陆似的,个个跃跃欲试。如《四渡赤水出奇兵》一文,有的说后半部分要读得快点,因为打了胜仗,心情高兴;还有的说后半部分句子的前面要读的稍微慢一点而后句要快,因为有动词,也说明行军神速。最后一句要读得慢一点,调子要高,才能强调毛主席的用兵如神,还有的说开头写环境的四句应读得特别慢,并指出重音在“断”和“难”上。让学生说的同时我也让他们示范去读,他们俨然一位小老师,读得有板有眼。

随后,我又趁热打铁,要他们在朗读的基础上体会关键词的含义及作用,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目标。如:从“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中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细细体会“长征难”和“红军将士不怕难”,感受诗歌语言的简练和形象。我想:有时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会胜过老师的讲解,书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文章就理解了。

组歌的教学反思范文三

《组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一篇佳作,作者纪伯伦。这是一篇自读课文,预设一个课时讲完。我最初对这篇文章的处理原则是:朗读为主,稍作点拨,点到为止。本文的语言清丽流畅,运用了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作者在抒情的同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在《浪之歌》的教学中,我预想体现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尽全力调动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主宰课堂的主人。但最大的感受还是感觉设计课的时候想达到的效果和真正通过上课达到的效果的差距比较大。分析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了解不够充分,另一个原因自己对各个教学环节设计不够科学,文章的美感没有通过入情的朗读体现出来。

《雨之歌》是纪伯伦先生具有代表性的散文诗,我却忽略了最重要的问题——对诗歌意象的重点讲解。预设问题时,也没能本着循序渐进的手法,让学生一步步领悟出“雨”的形象。在通读几遍课文后,考虑课堂时间分配问题,就匆匆设下问题,让学生自己总结 “雨”的形象,问题的难度比较大,却没考虑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行文用句方面有何不理解的地方。

现在想想,将教学的环节相对调,让学生们在美读中品味情感,领悟意象,效果应该会比这节课好很多。反复地美读课文,学生们会逐步体会出,作者笔下的事物,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这样就能感受到“浪”的一个博爱形象,一个世界万事万物的守护者的形象;和“雨”的一个奉献者形象,一个传递爱的使者形象。更能深知作者是一个有着大爱的人,如此课文的主题便突显出来,情感自然就能不期而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3561/546196868.html

更多阅读

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

备课知不足,教后方知困——《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反思王小槐名师工作室成员李丽平《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三单元中第二课。这个单元是学习社会科学方面的杂文、随笔的单元。通过学习本单元,将使

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反思集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写话

《春雨》是一首诗歌。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雨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本节课我通过组织学生看图片,利用配乐范读,自由练读,有感情地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_吕正云 三角形的内角教后反思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反思实验小学吕正云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特征以及三角形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三角形三个角的关系。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课堂上我围绕以下几点去完成教学目标:一、创设情境,营造研究氛围怎样提

《少年旅行队》的教学反思 少年旅行队教学设计

《少年旅行队》的教学反思新课已在上星期结束。但这册教材的最后一篇课文《少年旅行队》的教学却引起了办公室老师的争议。首先这篇教材我们都没教过,也不知如何教学这样一组散文诗。其次,觉得由于文中内容离现在的旅行方式有一定的差

声明:《雷电颂的教学反思 组歌的教学反思》为网友教主会发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