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历史典故

用典用得巧妙、恰当,可以使语言意蕴丰富、简洁含蓄、庄重典雅,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诗句更凝练,言近而旨远,含蓄而婉转,从而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推荐###历史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北宋时,有个州的太守名叫田登,为人心胸狭隘,专制蛮横。因为他名“登”,所以,不许州内的百姓说到任何一个与“登”同音的字。说到他这个忌讳,还真有些来历……

蒲田村,一个依山傍水的村庄,方圆几千里,山、塘、田、地……树木茂盛,水清田肥。这些地方,大多都归村上的富翁“田百万”所有。这个老地主——田百万,虽家中良田万倾,但身边却无一子。于是,他到处花重金请风水,请高人卜卦。到了40岁时,终于得了一个儿子,视他为掌上明珠。算命的说:“晚年得子,必定升官晋爵,金银财宝滚滚而来。”于是,他为儿子早日登科、做官,一步登天,就取名叫“田登”。

田登,出生的时候早产,大大的脑袋,两只极小极小的鼠眼,往上兑,眉不清,目不秀,身材矮胖。从小顽劣,又是出自富豪之家,便总是欺负小朋友,而小朋友们也常常拿“凳子”取笑他。他受不了这个气,便向他爹田百万说:“他们都拿‘凳子’取笑我,我长大当官以后,一定要让所有人都不说这个字。”

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历史典故

田登当官后,命州内的百姓不许说与“登”同音的字,要用某字来代替——花园里的灯心草叫做开心草,灯台、灯罩、灯笼得叫亮托、遮光、路照,太守出门登车得说驾车,就连吹捧太守“登峰造极”也得说“爬峰造极”……

谁要是触犯了他这个忌讳,便要加上“侮辱地方长官”的罪名,轻则挨板子,重则判刑。

一天,太守田登正在堂中坐着,一个仆人被衙役带上公堂。仆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声求侥:“冤枉呀!太守大人,今天我也没干什么呀!只是天刚亮,我就去厅前闭灯,不知犯了什么罪,被衙役蹬了一脚,差点被蹬下凳子。”太守田登一听,大怒,命人把仆人捆了个五花大绑,吼道:“大胆刁民,竟敢犯了我的忌讳还不知罪,拉下去,赏五十大板”……

从此以后,太守府中上下,人人都不敢直呼他的“名讳”了……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马上要到来了,按照以前的习惯,州里要点三天花灯表示庆祝,州府的衙役贴出告示,让百姓按时来观灯。

这次可让出告示的小官感到为难,用“灯”字要触犯太守的忌讳,不用“灯”字意思又表达不明白。想了好久,写告示的小官灵机一动,把“灯”字改成了“火”字。这样,告示上就写成了“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告示贴出后,百姓们看了都很惊慌,尤其是一些外地来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真以为官府要在城里放三天大火呢!都纷纷收拾行李,争着离开这是非之地。当地的百姓,平时就对田登的蛮横无理已经非常不满,这次看了官府贴的告示,更是气愤万分。

于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个典故就一直流传到现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6361/41440529.html

更多阅读

郑少三院长的讲话对不对 郑少三简历

郑少三院长的讲话对不对老百姓为什么要申诉?到底是有冤无处诉,还是缠诉?是像郑少三所说那样禁止了事,还是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申诉难题?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政府和法院是中国法治的最大破坏者;几乎所有的冤家错案都是二者造成的;造

40岁二婚男人对离异女人的20条忠告 40岁离异女美国签证

(来信照登,有删节,未经允许请勿转载)三下:看了你的博客中《一个40岁离异女人的20条择偶标准》,表面上看她说的不错,其实也是个不平等的条约,女性求安全感很正常,但从里面看到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霸气,凡事不管男女,要想实现永久的和谐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州官放火百姓点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双履带装甲车这一周,连续关注到四大一小五条新闻:第一条,是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出来之后,并没有白纸黑字,明确的提出“土地流转”四个字,从字面上来看整个公报平平无奇,乏善可陈。第二条,是全国18各城市一齐救

田登为郡守 田登为郡守 为

田登为郡守田登作郡,怒人触其名,犯者必笞,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吏揭榜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俗语云:“只许州 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本此。(选自《古今谭概》)【注释】州:这里指郡。上元:农历

声明:《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历史典故》为网友换张美男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