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说课稿范文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教学目标的确定,一般从知识目标、智能目标、德育目标几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教材中起决定作用的内容。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一)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六节巴西的教学设计。

下面,我将分别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设计、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板书设计等七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设计要体现探究学习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学习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诱导作用,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引领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地图找规律,探究问题引资料,并能够运用比较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地理学习方式的转变。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好胜心切,在接受知识上往往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乐于接触有趣的感性知识,对知识的认识呈现出单一和绝对的特点。并且乐于参与教学,善于想象,有一定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在以往的地理学习中,发现学生对国家的学习比较感兴趣。也通过前五个国家的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国家地理的基本方法。但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件相互关系的能力还较弱,所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结合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点,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层次,充分利用教材丰富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读图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三、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美洲的缩影,了解认识巴西就等于了解拉丁美洲。巴西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氛围都是极具特色,同时也是如何协调人地关系的一个范例。教材对巴西的编排在两个方面仍延续了前面介绍几个国家的编写体例:首先,在对国家的介绍上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突出这个国家特有的自然环境特征及经济发展特点;其次,充分注意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密切结合,把人与环境的关系作为贯穿这一节的主线,为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各地理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创造条件。对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形成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等可持续发展观点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巴西这节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亚马孙平原与亚马孙河、发展迅速的经济、人口与城市。以巴西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强调了热带雨林的合理开发与保护。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结构特点及学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南美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2)能指图说出巴西的地理位置,首都和主要城市。

(3)学会结合巴西地形、气候特点分析亚马孙河水量大的原因。

(4)能说出巴西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在对亚马孙地区开发中大规模毁林引起的环境问题的讨论中,激发环境忧患意识,懂得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人类活动协调发展的必要性。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形成积极思考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态度;学会倾听与尊重。

3、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绘图、填图、析图,讨论、阅读的过程中认识巴西的地理位置、面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经济特征和人文特征。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意识,提高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及突破方法

1、重点:巴西自然地理环境,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

①巴西自然地理环境独特,而且对巴西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工农业的发展与分布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为了更好地了解巴西的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我确定“巴西自然地理环境”为本节课的一个重点。

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的方法是: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读图、看图、画图、议图,让学生多次“接触”地图,感知地图,学习和掌握巴西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

②亚马孙热带雨林是世界最大的雨林,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它的合理开发与保护意义重大。所以,“亚马孙热带雨林的危机”确定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

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的方法是:媒体展示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破坏的图片,并结合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引起关注。

2、难点:亚马孙河流域的开发与保护

亚马孙河流域资源丰富,有世界最大的雨林,有着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环境效益,开发与保护之间产生了矛盾冲突,争议不断。所以,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中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角色扮演,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四、教法和学法设计

1、教法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搭建平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基于这一理念,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法:整节课主要贯穿“学为主体、教为主导、思练结合”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独立自主亲身参与、体验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师注意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的恰当引导,学生从不断演示中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

(2)图示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运用地图进行探究学习。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动手画图,动眼看图,动口议图,把知识落实到图上,强化对地图的认识,让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的熟练“工具”和“朋友” 。

(3)情景教学法:

①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唤起强烈的求知欲,强调重点,攻破难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果。

②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观察问题,探究现象,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2、学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分析获取新知,提高学习能力。

(2)动手画图,动眼看图,动口议图,图文结合,把知识落实到图上,强化对地图的认识。

(3)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理解和记忆。

(4)理论联系实际,结合日常生活经验,积极思考,培养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学设计理念,教材内容,课程标准和学生情况,本节课教学过程的基本思路按照“探索—研究—运用”,亦即“观察—思维—迁移”的因果层次关系进行安排,按五个环节进行教学。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二)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分析、处理

(1)教材的内容

《美洲》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三节的课文。本节教材的内容有:(1)新大陆;(2)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3)移民和经济。教学建议为3个课时,其中美洲的地形和气候部分内容安排为第2课时。

地理说课稿范文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

(2)教材的编排意图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依次讲授美洲的地形以及气候,由于一个地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往往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形成起着决定作用,所以教材这样设计是非常合理的,可以说是为后面的气候学习起铺垫的作用。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对课本26页27页的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通过对课本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能力目标:

通过读地形图、统计图表对比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的水文特征。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逐步学会熟练的掌握对比分析了解地理事物的异同。

3、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本26页27页的地形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地形的特点。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教学难点:

通过对书28页29页的气候图进行分析,掌握南北美洲气候的特点。

通过对图1-41、图1-42的分析突出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4、教学用具:多媒体

二、说教法和学法

综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

三、说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观察一组配乐图片,直观了解美洲。)

通过展示一组配乐图片,提问:这组图片所展示的是哪一地区的风光?

讲述新课:

南北各异的自然环境

1、美洲的地形

观察26页图1-35,要求学生找出北美洲主要的山脉、平原和高原,并在地图上圈画出这些地理区域的名称。

交流北美主要的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系:海岸山脉、落基山脉;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大平原;东部是低缓的高地: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形似汉字“三” 对照各大洲最高、最低及平均海拔统计表,分析得出:北美洲平均海拔高,地势起伏较大。

观察北美洲轮廓,北部一些地区四分五裂,支离破碎,对比欧洲北部轮廓特征,回忆造成这种特殊情况的原因:冰川作用;观察北美洲格陵兰岛图片,强调世界第一大岛格陵兰岛是除南极洲外冰川分布最广的地区。

总结北美地形特点

观察27页图1-36,要求学生找出南美洲主要的山脉、平原和高原,并在地图上圈画出这些地理区域的名称。

交流南美主要的地形区:西部是高大的山脉:安第斯山脉;东部平原和高原相间分布:奥里诺科平原、圭亚那高原、亚马孙平原、巴西高原、拉普拉塔平原、巴塔哥尼亚高原等。

观察安第斯山脉图片,强调它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观察亚马孙平原图片,强调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并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区之一。

总结北美地形特点

2、美洲的气候

对照前面所学方法,通过读图分析完成要求。

气候特征(指导学生读图、读书)

根据书28页图1-37和图1-38分析美洲的1月7月平均气温。

(分别从等温线的读数、等温线的分布、等温线的走向来分析。)

根据书29页图1-40分析美洲的降水量。

(分别从等降水量线的读数、等降水量线的分布、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来分析。) 根据书29页图1-41分析美洲的气候类型。通过读图分析复习影响气候的各个主要因素。

鼓励学生总结。

北美洲

1.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以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面积最广

3.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对气候影响显著

南美洲

1.南美洲主要位于热带,温带面积不大,寒带缺失

2.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

3.南美洲降水充沛,是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

利用书29页的活动练习题,以及图1-42分析北美洲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创设地理情境,提出问题,列出表格。

3、河流(学生读图对比分析。)

通过对地形图的分析和书上统计图表的判读,列表比较南北美洲最大的两条河流的特点。小组讨论互助合作分析地形图和统计图表。

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总结本科知识要点。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6361/457038690.html

更多阅读

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 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说课稿范文

   关于冬天能看到哪些树叶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分析教材内容:  《纲要》中指出:为了更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有助于开拓幼儿的经验与视野。送走秋天迎来冬天,树叶变黄,一片片树叶从树上落下来,我们

幼儿园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剪窗花》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剪窗花》说课稿范文   一、谈对中心议题“探究式学习”的理解。  所谓探究式学习,就是以探究为主的学习。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幼儿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为幼儿提供充分自由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

   初中生物说课稿范文:《生物的进化》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  浙科版教材必修模块展现了从微观到宏观的不同层次的生命系统——细胞、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等,本模块主要揭示生物在种族繁衍、生命延

说课稿范文 多变的围巾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大班《多变的围巾》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大班多元智能创意主题活动《冬日暖洋洋》中真温暖主题生成,在冬季选择这样一个活动,我觉得选材贴近幼儿生活,符合季节特点。  二、具体

说课稿范文 熊妈妈,几点了说课稿范文

   幼儿园大班数学《熊妈妈,几点了》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  认识单、双数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它来源于幼儿园课程中的科学领域。我发现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后,对单、双数的

声明:《地理说课稿范文 七年级下册地理说课稿》为网友沉迷于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