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式简化太极拳 女人练太极拳24式可预防内分泌紊乱

时常练习太极拳24式对女性朋友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女人练太极拳24式可以预防内分泌紊乱,对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利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女人练太极拳24式可预防内分泌紊乱。欢迎阅读!

女人练太极拳24式可预防内分泌紊乱1.疏通经脉,防治妇科疾病

女性朋友往往都会因为生理上的原因,导致肝血亏损和内分泌失调,而且适当的练习太极拳24式就能起到非常好的预防和调节作用。

单练”金刚三大对”“侧身领落”和‘怀中抱月”,对妇女的肝经、”肾经、任脉、带脉和冲脉均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可以补益肾气,疏导肝气,行气开郁。

2.防治内分泌失调,延年益寿

传统太极拳24式动作缓慢柔和、中正圆活,非常适合调理内分泌失调。练习中,全身经络和微循环在放松运动中保持畅通,心脏压力减轻,免疫功能增强,持之以恒则疾病消失.延年益寿。

女人想要保持好的身材和容颜不老,那么内分泌的正常是非常关键的,适当练习太极拳24式能提高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有利女性健康长寿。

3.延缓衰老,除皱美容

“怀中抱月”和“手挥琵琶”两式能调理手三阳经和足三阳经,对肠胃和面部有一定保健作用。尤其对女孩子有推迟老化、除皱美容的功效。

4.增强免疫功能,摆脱亚健康状态

练习“揽扎衣”时,左右手在任脉抱圆旋转,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阴平阳秘.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摆脱亚键康状态。

5.调理中枢神经,防治失眠

练习“白鹤亮翅”时.左掌从身前任脉穿起,右掌从头顶右侧向身前中线任脉落下.对身体中枢神经和交叉神经有保健调理的作用,能治疗头痛.对防治失眠也有显著疗效。

现如今各种生活、工作压力,导致很多人长期的精神压抑,常常出现脑梗、中风等疾病,如果经常练习太极拳24式对睡眠有改善,自然对神经有调节作用,就能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6.调动五脏之气,按摩内脏

“单鞭”左右两手所划的路线就是太极图阴阳鱼的分界线,单鞭式能把身体的五脏气调动起来,能起到一种按摩内脏的效果,对于治疗五脏虚弱等慢性疾病有良好效果。

太极拳24式对女性的调节作用第一,练太极拳24式要求“心静”注意力集中

练习太极拳24式讲究的是用意,这些能够使大脑得到充分的训练,练习太极拳24式动作需要完整一气,由眼神到上肢及全身都要照顾不乱。

前后连贯、绵绵不断,需要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因此需要大脑在紧张的活动下完成。这也间接地对中枢神经系统起着训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了其他系统与器官的机能活动,加强了大脑方面的调节作用。

第二,练太极拳24式对心脏血管系统的影响

是在中枢神经活动支配下发生的,就太极拳24式动作的组成来说,它包括了各组肌肉关节的活动,也包括了有节律的呼吸运动,特别是横膈运动。

其能够加强血液及淋巴的循环,减少体内的淤血,是消除体内淤血的好办法。

在全身各部分骨骼肌的周期性的收缩与舒张,可以加强静脉的血液循环,肌肉的活动保证了静脉血液回流,及向右心室充盈的必要的静脉压力。呼吸运动同样也能加速静脉的回流。

例如,吸气时胸廓的容积增大,内部的负压增高,结果上下腔静脉的压力减低,静脉回流加速。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改善体内各器官之间的协调活动,使神经紧张度增高,各器官组织的供血、供氧充分,物质代谢也得到改善。

第三,练太极拳24式对骨骼、肌肉及关节活动的影响很突出

以脊柱为例,练剑时要求“含肠松腰拔背”,“腰脊为第一主宰”等,这说明练太极拳24式与腰部活动有着密切关系。经常练习太极拳24式,无论对脊柱的形态和组织结构都有良好作用。

除此之外,经常练习太极拳24式对脂类、蛋白类以及新陈代谢等方面都起着练好的作用。

第四,练太极拳24式对血内胆固醇含量下降

血中白蛋白含量增加,对动脉硬化的症状大大减轻起着很好作用。由于神经系统可以改善其他系统的机能活动,因此它可以预防并治疗某些因神经系统机能紊乱而产生的消化系统疾病(运动、分泌、吸收的紊乱)。

修炼24式太极拳需注意七大项

太极拳重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周身协调一致,这是太极拳的宗旨,也是练拳的原则。

1.练拳时尤要注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逐步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若能细细体察其中奥秘,功必大进。

2.用劲要刚柔相济、阴阳参半。太极拳的用劲要符合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练功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柔软无力难以长功,坚刚过度则难养气血。故此必须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径习练方可得“太极劲”。

太极拳主张用意不用力,很多拳者学习太极拳注重慢,但忽视了蛮劲,太极拳的要求是慢而不掺杂蛮劲。

3.不可用拙力。周身肌肉紧张,对于用力部位和着力点不加选择的盲目用力为“拙力”。练太极拳绝不可用拙力。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以致全身拘谨,四肢不活。

24式简化太极拳 女人练太极拳24式可预防内分泌紊乱

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绝密件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在推手中若用出力,必为能手所乘,以致倾跌。若双方均用拙力,必发生顶抗的毛病,不能体现太极拳沾、连、粘、随之特点。

4.练拳亦不可努,努则力刚易折,且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

坚持练习太极拳能修复身体病灶,太极拳是一项调节气血的运动,气血顺畅则百病消。

5.练拳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否则气逆行而上,不能归丹田。气血上冲则双足似萍草无根,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阴阳不和。久之会影响健康。

6.练拳不可心存打人之念,以示速成。否则必为神气所拘,好勇斗狠而失心和。更有每日苦下功夫练数十遍拳者,亦不知已变运动为劳动,变养中长为疲中伤,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便齐发而至,是为大害!学者尤须牢记。

若气顺力活,虚心实腹则道心自生,久久行之身健功增,瓜熟蒂落,水到而渠成。

7.练好太极拳,还要懂一点经络学。经络发源于腑脏,布于肢体。经络畅通则百病不生。概内气发于丹田(气海),贯于经络之中,通过旋腰转脊,缠绕运行与腰隙内肾的左右抽换,使内气流布周身而达于四梢,复归于丹田。

太极阴阳之理结合经络学说,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明白了上述道理并付诸实践,才能在练拳时逐渐做到内外相合、上下相随,周身一家。

以心行气,使气不离丹田(开时气行周身,合时出肾入肾、任督相交,浑灏流行,一气呵成 。

24式太极拳内功特点

太极内功的特点,不仅仅是在于由内外动静结合到内外动静合一,而且在功法的组织、锻炼方法、临床运用诸方面又是分级、分段、分步,练静、练动、练意,因人、因病、因时,由浅入深,区别对待,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

在效果上,除与一般气功一样收到治疗疾病、保健强身之效外,突出特点一是产生鼓荡劲,增强技击能力,二是在抓闭训练中达到固精养生之效。

从医疗健身方面讲,太极内功的适应症比较广泛,在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慢性肠胃病及脑动脉硬化等方面有显著疗效。

由于它具有分级、分段、分步,由浅入深,适应面广的特点,既适用于强壮者,也适用于病弱者。太极内功可以使弱者变强,使病者变壮,祛病健身效果迅速而明显。

再者,太极内功是过去武术界用以增强技击能力的功法,无论是气功爱好者、24式太极拳锻炼者,还是慢性病患者,以及气功专业人员,都可以学习应用。

有兴趣者还可以通过气功的锻炼,把针灸与气功结合起来,提高针刺的效果。特别要强调的是,太极内功是气功与武术的结合。

因此,若修炼得当,持之以恒,随着功力的积累,不难达到意气鼓荡,内劲充沛而产生过人爆发力的功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6661/694111967.html

更多阅读

二十四式太极拳口令 24式简化太极拳口令

第一组一.起式1.左脚开立,与肩同宽. 2.两臂棚举,达于肩平. 3.沉胯按掌,落掌胯旁.二.野马分鬃1.悬胯揽掌,丁步抱球. 2.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3.坐步分掌,撇脚扣步.4.丁步抱球,合气化一. 5.猫步按球,弓步分掌. 6.坐步分掌,撇脚扣步.7.丁步抱球,合

太极拳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太极拳,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之一,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1956年国家体委组织部分专家,在传统太极拳的基础上,按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易学易记的原则,去其繁难和重复动作,选取了二十四式,编成《简化太极

陈氏太极拳24式简化太极拳 图文教程 陈氏简化太极拳24式

太极拳24式是目前练习人群最多,普及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太极拳路之一,又称陈氏太极拳24式,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渐渐

声明:《24式简化太极拳 女人练太极拳24式可预防内分泌紊乱》为网友踢吊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