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蛇 世界上最毒的蛇

蛇被大家认为是最可怕的动物之一。仅仅听到有人说蛇,你很可能想象它的嘶嘶声,甚至起一些鸡皮疙瘩了。今天小编带大家把蛇看清楚。

世界上最毒的蛇

银环蛇 (Bungarus multicinctus) 属于蛇目眼镜蛇科环蛇属的一种,又名寸白蛇、过基甲、过基峡、簸箕甲、雨伞节、金钱蛇、银蛇、花扇柄(客家话)、雨伞柄(潮州话)、小白药蛇、台湾克雷特等。银环蛇长0.6-1.2米,大蛇可达1.6米。体背面有黑白相间的环纹,躯干部有30-50个白色环带,尾部有9-15个白色环带,头颈部为黑色,黑色部分较白色长许多,腹部乳白色。头背黑褐,幼体枕背具浅色倒"V"形斑。背脊不隆起,尾末端较尖。头椭圆形,与颈区分较不明显,关背具典型的9枚大鳞片。银环蛇分布地区包括中国大陆西南、南部、台湾、缅甸、越南等地。

物种信息

银环蛇(Bungarus multicinctus):俗称过基峡、白节黑、金钱白花蛇、银甲带、银包铁等。头椭圆形,全身体背有白环和黑环相间排列,白环较窄,尾细长,体长1米左右。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

中国银环蛇有两个亚种:指名亚种,腹鳞203~221,躯干部环纹31~50个,尾部8~17个,分布于中国华中、华南、西南地区和台湾,以及缅甸、老挝;银环蛇云南亚种,腹鳞213~231,躯干部环纹20~31个,尾部7~11个,仅产于中国云南西南部。全长1米左右,通身背面具黑白相间的环纹。腹面全为白色。背鳞通身1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尾下鳞全为单行。栖息于平原、丘陵或山麓近水处;傍晚或夜间活动,常发现于田边、路旁、坟地及菜园等处。捕食泥鳅、鳝鱼和蛙类,也吃各种鱼类、鼠类、蜥蜴和其他蛇类。卵生。5~8月产卵,每产5~15枚,孵化期1个半月左右。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前沟牙)。人被咬伤后,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怯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和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地方名

银脚带,银包铁,过基甲(两广),白节蛇,簸萁甲(福建),雨伞蛇,百节蛇,白节仔(台湾),手巾蛇(福建,台湾),百步梯,吹箫蛇,竹节蛇(江西),寸白蛇(广东,湖南,江西,浙江),四时八节,银报应,甲带(湖南),节节乌,洞萧蛇(福建,湖南,江西),金钱白花蛇等等.

毒性

银环蛇毒腺很小,但毒性强烈,是毒蛇中毒性最强的一种。

银环蛇具有α-、β- bungarotoxin两种神经毒素,患者被咬时不会感到疼痛,反而想睡。轻微中毒时身体局部产生麻痹现象,若是毒素作用于神经肌肉交接位置,则会阻绝神经传导路线,致使横纹肌无法正常收缩,导致呼吸麻痹,作用时间约40分钟至2小时,或长达24小时。可以用神经性抗毒蛇血清治疗。

真伪辨别

金钱白花蛇又名金钱蛇、小白花蛇,是一味常用名贵药材,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的幼蛇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金钱白花蛇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瘰疬恶疮等症。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动物类药材资源急剧减少,特别是药典收载的蛇类药材,因为药源紧张,近年来价格涨幅很大,因此金钱白花蛇充伪现象很多,一般用赤链蛇、水赤链蛇等伪充或真假组合,因此购入时要注意鉴别。

真品

金钱白花蛇呈圆盘状,盘径3~6厘米,蛇体直径0.2~0.4厘米。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入口中,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4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伪品

赤链蛇 为游蛇科动物赤链蛇的干燥体。外形似金钱白花蛇,口内为多数同形细齿,上唇鳞8片(偶有7片)。颊鳞1片,入眶。头背黑色,鳞缘红色,体背部黑色或黑褐色,可见多数(约70条)狭窄的红色横斑纹,背鳞平滑,仅后段1~3行微起棱,脊鳞不扩大。体侧有红黑色相间的点状斑纹,尾下鳞双行。

水蛇 为游蛇科动物水蛇。尾短。鼻间鳞1片。额鳞1片,上唇鳞7~8片,第4片入眼;眼前鳞1片;眼后鳞2片;体背面呈橄榄色或青灰色,纵列有多数小黑点。头后至颈部背面中线有黑纵线一条。体鳞最外侧1行带黑色,第二、三行为白色或橙黄色。腹面黄色。

五步蛇 世界上最毒的蛇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鉴别真假金钱白花蛇根本区别点在口内有无毒沟牙、花纹条数、尾下鳞是否单行。尾下鳞单行是金钱白花蛇最主要的特征。

外形特征

银环蛇头呈椭圆形,身长0.6~1.2米,[1]背部黑白相间的横纹,腹面、上唇、颈部均呈乳白色,尾梢细长。银环蛇腹面白色。背鳞通身15行,正中1行鳞片(脊鳞)扩大呈六角形。生活在平原、山地或近水沟的丘陵地带,常出现于住宅附近。昼伏夜出,喜横在湿润的路上或水边石缝间捕食黄鳝、泥鳅、蛙类或其他蛇。卵生,产卵4~18个。银环蛇是神经性毒的毒蛇,毒腺小,但毒性剧烈。性情温顺,动作迟缓,若不过重触它,一般不会咬人。幼蛇3年后性成熟。银环蛇毒性很强,上颌骨前端有1对较长的沟牙(前沟牙)。人被咬伤后,起初感觉不是很明显,疼痛感较小,数小时后如不及时治疗常因呼吸麻痹而死亡。银环蛇成体供药用。孵出7~10天的幼蛇干制入药,称金钱白花蛇,有祛风湿、定惊搐的功效,治风湿瘫痪、小儿惊风抽搐、破伤风、疥癣和梅毒等症。银环蛇胆可治小儿高烧引起的抽搐。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17061/987584507.html

更多阅读

世界上最毒的蛇排名 世界上最毒的动物

世界上最毒的蛇排名按毒性排在世界前十名的毒蛇,一般认为是:第一名:贝尔彻海蛇第二名:内陆太攀蛇第三名:棕伊澳蛇第四名:太攀蛇第五名:东方虎蛇第六名:巨环海蛇

世界陆地上最毒的蛇类太攀蛇 细鳞太攀蛇

世界陆地上最毒的蛇类是太攀蛇,太攀蛇分泌一次毒液可杀死36个成年男性,可以让一个成年人在15秒内死亡,毒性是响尾蛇毒性的300倍,与贝尔彻海蛇齐名为世界上最毒的蛇类。  世界陆地上最毒的蛇类:太攀蛇在世界上有两个亚种,为澳洲太攀蛇(Oxy

世界上最毒的树叫“见血封喉”图 见血封喉树的解药

广州华南植物园有一棵种了二十年的“镇园之宝”树,被誉为世界上最毒的树,取名“见血封喉”。据了解,被誉为百年毒王的“见血封喉”树早年从广东湛江迁来广州,该树的干、枝、叶及果的汁液有剧毒,经伤口进入动物体内可使心脏麻痹、血液凝

声明:《五步蛇 世界上最毒的蛇》为网友别回头他不爱你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