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笔重彩人物画 写意重彩人物画的创作

作为中国画,写实不是其所长,写意才是它的灵魂所在。所在,不能用自然的直观现象来解释绘车,用绘画的形式因素来表达自己对物象的认识。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下下写意重彩人物画的创作过程,欢迎参阅。

写意重彩人物画的创作

色彩是最富表现力的绘画语言,将色彩引入水墨画,从民间艺术、西方现代绘画与传统绘画中吸收营养,能使写意画有一个新的面貌。写意重彩人物画就是基于这种思考产生的审美组合的新形式。

工笔重彩人物画 写意重彩人物画的创作

我觉得,女人和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的。但这个美不单纯是表面的美,而是一种内在的美。我追求的是画面上的一种情调、一种气质、一种境界。是把人物当作山水画来画,注重画面给人的整体感觉。

我在“山花系列”作品中,表现了山花、小鸟、少女。强烈的对比,自由的形色,是对山村生活的回忆。为了营造画面清冽、甘醇、芬芳、悠远的气息,寻找远离尘嚣的一片净土,表达歌颂生命的主题,勾描安顿自己灵魂的精神家园,我用形象的平面化、图案化组成画面的构成基调。有的吸收了民间剪纸的造型。又以色彩打散组合,将时间与空间、现实与梦幻在一个画面中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求实现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语言转换。

《山花之二》就是此系列作品中的一幅。

经过反复的创作实践,我感觉到,在勾线、着墨、和上色的过程中,要尽量强调笔墨的随机性和书写性,在充分发挥水墨的渗化性的同时,也尽量利用重彩、线条的重叠交错来追求耐看、厚重的感觉。要在反复自由挥写的过程中,注意把握随机而成的墨彩变化,以便调整好画面所需的色调。

其实,绘画是一种心灵的物化。把想像的东西落实到画面上,是在画的过程中靠本能、情感的瞬间判断“偶然得之”,正是我们追求的“妙在自然”的境界。

中国画现在最大的弊病就在于技法的陈旧程式。有程式是好事,但也有坏的一面。我们常常看到这种情况,一个画家的许多作品,画得很熟练,也符合法理,虽然表现内容不一样,但看上去还像是一幅画。写意重彩人物画的创作,注重对笔墨、色彩瞬间变化的把握,是心象外化与画面形象的自然契合。因此,在具体操作时也有一定的难度。

《花季》这幅作品不是画前构思好的,是随机生发、适度调整把握而成的。在此简述一下创作步骤:第一步,开始画墨线,先画主体人物,然后根据具象人物再画背景。背景的抽象描绘有很大的随机应变成分。第二步,用水色赭石先染一遍,再用花青加少许墨根据结构需要染一遍。第三遍用曙红染。三色互相重叠,有分有和,形成丰富变化的色层。第三步,用石色(银黄、石青、石绿、锌白)厚涂。涂时水分要少,颜色要厚。要讲究用笔,以呈现笔触美。第四步,最后用水色、石色反复加工、整理、完善,是画面达到柔和、协调的效果。

《花季之五》的创作

《 花季之五》(见上图)的创作在起墨稿时不太理想。于是保留了人像部分和一些好的笔墨,其余用厚粉法处理成有肌理的底子。然后在底子上反复着色,这种处理,既能使墨色显得滋润,又能使色彩不显生硬,层次丰富,不死板,颜色也有了像笔墨那样的空灵感。这样,肌理的变化和颜色滋润形成对比,有协调了墨色,进而使画面有厚重感,达到新的和谐。并且有很强的视觉效果和一种非刻意追求的天趣。

《红妆》的创作

此画见附图起初是一幅课堂写生稿,后来根据构图的变化,把它立意为体现新娘的内容,因此定下全画火热的基调,进而完善成比较满意的作品。

为了实现预想的效果,刻画好人物形象,画中的新娘取坐姿,呈端庄之势,面目表情充满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对她的传统服饰以及头上的发簪和饰物,我都进行了精细的描绘。但在衬景上却做了简化的处理,仅在右上角画了明清雕花窗棱的一个局部,既避免了繁琐又增加了岁月感,还体现一个特定时代的特定情境。为了营造浪漫的感觉,我还借鉴民间艺术图案完善画面,在新娘头部一侧画有盛开的并蒂莲,头的上方有一硕大的凤凰,我认为这些形式符号同样也是构成画面语言的要素。为了使画面上的各种形式语言相互呼应,又用墨进行充实,然后用厚厚的朱砂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还根据需要适当上些冷色,如群青等。然后,再上一遍红色,这时在不同的位置根据效果需要再上黄色,有的地方还需要些金粉,接着再用朱砂进一步调整,如此反复,各种颜色厚度、笔触相互融合、呼应,形成了画面热烈、美好、吉祥的气氛.

《月光系列之二》创作

此图的立意追求平静、温柔、纯情的韵味,因此选择了温馨的绿调子。技巧处理上用了平直、流畅的线条。大片的黑色形成不同形状的对比,根据构图的需要用赭色铺底色,再在衣裙等处上绿色,使颜色在人物的衣裙和鸟、花等处形成一定的肌理。有些需要留白 的地方一定不要弄脏、腻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透气。然后,再作进一步的调整,用暖调的赭石水色泼染,色墨相撞又出现更丰富的效果。如此反复,就营造出画面既厚重、清雅又温馨、浪漫的气韵了。

《月光之四》的创作

平静的天空、起伏的山形和山下美丽的少女与花融为一体,表现一种压抑下的热情,这是创作此画的立意。

开始只随意画了几个女人的头部,然后将其看作抽象造型的符号进行加工。随着线条的形状加墨加色,随着想像的展开,增加画面的形象。女人的衣裙、牡丹、山的脉络,都虚虚实实地统一在一个大的山形里,与沉静的月空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下来,形成内心躁动的外在表露,呈现心迹的律动。然后再用深褐、赭石、花青、藤黄、反复交替叠加。达到既互相对比又互相融合的效果。由此使得画面下部山形里隐含的丰富的律动感的表现与上部月朗空清单纯的处理形成鲜明的对照。

《春江花月夜诗意》的创作

我在人物画创作的探索中,常常根据自己的思考进行一些多方面的尝试,《春江花月夜诗意》(见右图)便是我以唐诗诗意为题材创作的十幅作品中的一幅。古代诗意组画曾于2000年以“唐韵”为题在法国展出。

创作此画时我不刻意追求山形、人物、花鸟的形似,不以表现外在形式为主,也不是以情节为主,而是灵活调动绘画中水墨、线条、色彩等诸多元素,构成不同的形、色组合,营造一种既古雅又有现代审美理念的图式,借以表达自己对唐诗的理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0961/558285229.html

更多阅读

国宝級绘画《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论文

作品简述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朝代:五代——南唐 作者:顾闳中横卷,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绢本工笔重彩设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时代背景五代十国时期,绘画艺术成就显著,各画派人才辈出。如山水画以后梁的荆浩、关仝,南唐的董源、巨然四

老树春深更著花 形容少年意气风发的诗

——王凤年先生传统工笔画艺术赏析俞黎华工笔重彩绘画在中国绘画史的发展长河中,以其主流正统的画种之姿和辉煌璀璨之业,汇成的滚滚巨流淹贯五千年。伴随宋元两代兴起的文人笔墨写意画、明清时期西法传入,及上世纪初现代西方美术教育

武陵闺秀川河盖 川河盖旅游开发浅见

(鸡冠岩 易 刚摄)走进位于重庆秀山武陵山脉的川河盖,如同走近一位大家闺秀的温馨怀抱,走进一幅青绿山水那工笔重彩的灵动与厚重之中。武陵闺秀川河盖文·图/易 刚不必为自己平凡而温馨的家园悲哀,更不必舟车劳顿去猎奇或惊羡别处

沈铨清 的百鸟朝凤图 百鸟朝凤高清在线观看

沈铨,字衡之,号南频,浙江吴兴(今德清)人,生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卒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据《清史稿》记载,沈铨才艺警人,擅花鸟、山水、人物,集工笔重彩、水墨写意、没骨、白描、钩填、皴染、沥粉、饰金诸中国画技法之大成,画工出神入化,警

工笔重彩画家刘欣如:色彩的秩序

刘欣如艺术简历:刘欣如,1969年出生于湖南长沙。毕业于湖南师大美术系,2009年——2010年于中央美术学院蒋采萍中国重彩画研修班进修。现为北京重彩画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直书画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湘绣研究所高级工艺美术师

声明:《工笔重彩人物画 写意重彩人物画的创作》为网友刺青刺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