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别裁》读后感范文

今天,人类社会正处在急剧大变动的时代,回溯源头,传承命脉,相互学习,开拓创新,是各国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的明智选择。以下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论语别裁》读后感范文,希望你能喜欢!

《论语别裁》读后感范文篇一

近日,课业之余,或睡前静卧,或周日赋闲,随意而安,清茶相伴,读先生之《论语别裁》。

今之吾辈,对国学望而生畏,恐与古文晦涩难懂有关;对国学望而生厌,也许皆以“之乎者也,迂腐守旧”观之。今聆听先生娓娓而谈,古今逸事,人生家国,信手拈来,以微言释大义,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别裁》读后感范文

《论语别裁》顾书名知其意,此书是南怀瑾先生对儒学经典著作《论语》基于其自我理解之上作出的一种新解,故称“别裁”。这种新解当然不是对于经典的离经叛道,也不是对经典的势利功用,而是南怀瑾先生基于其毕生致力于国学研究及“通古今融中西”之功的学识升华。它使我们以一种新的思维去解读这一本中国人必读的儒家思想经典,并从中获取养分,受到启迪。

这本别裁里的思想是教我们如何读《论语》。虽然时代不同,见解不同,且不评孰对孰错,一本文言《论语》拿来,就要有自己的见解。这里教我们的读法就是“以经解经释名言”。

如果象孔孟后世一些人一样,将《论语》一段、一句分开,不把论语二十篇当作一个整体融会贯通来看,就很有可能误解孔孟语录的本意。比如“无友不如己者”一句,如照他们的解释,交朋友不要交到不如自己的,那不是太势利了!还什么圣人呢?但我们联系上下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以及后面的“三人行必有吾师”等句,我们是否应理解为,前面要人自重,后面要人不要看不起任何人,不要认为任何一个人不如自己。现实就是,人各有所长,学人长处避其短处,当如是。

《论语》是一本语录集,一句一句可以当作名言来看。又看似一段一段没有体系,其实它是经过孔子弟子们精心编排的,是首尾相连不可分割、支解的。另外,以经解经可以是本经的首尾前后相解,也可以它经来旁通此经,如用佛经解论语,也有相通。

我们要知道从前的先贤圣者做学问是以人格修养为观察点,与现代人着重看有没有价值而学习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不能以现代的标尺衡量先辈们的观点,因出发点不同而产生的差异,究竟谁对谁错谁强谁弱还很难说,还要看今后的变化。

另外,随着历史的演变,社会的发展,时代的不同,相同的词句,意义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是要注意的,否则很容易误解。比如,“自然”一词,现在大家都以物理的大自然为概念,但在《老子》中有“道法自然”一句,这时的“自然”就不是物理的大自然了,应为“本自当然如此”之意,是说“道”效法自己的意思。

所以南先生对论语的别裁自然会招来一些学者的非议。人情见得多了,而又不困于人情,仍有所依持是非分明,说出话来往往就成了智慧。至于是不是《论语》本来面目,有什么打紧?只要参照其他平实严谨的本子就行了。南先生也只是借着《论语》来说事儿,还说得特别有趣、妥帖。读书嘛,管他谁对谁错,要读出自我才有味道。

《论语别裁》使我们感到《论语》并不神秘,它不过是一部关于人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文献而已。就好比我们学习驾驶,第一步就是要背诵交通规则,以便能够顺利驾车。路有多种,高速公路,普通公路,乡间小路有十字路口、丁字路口、立交桥等等,各种各样的路况,需要不同的操控方法。人生呢?有多重身份,有多重职责,有多重的行为选择;人和人之间又有多重差别,所以人生世上犹如汽车行驶路上,不同情况不同的操控选择。经历不等于经验,经历是曾经做过的事情,经验是在做过的事情以后,总结出来的一些东西。所以,经历是经验的前提条件,但是经验未必是经历的必然结果,要使经历有价值,提升到经验,我们不但要实践地“学”,还要随时随地地总结、反思,就是“习”,即我们要“学而时习之”。

今天,我们学习《论语别裁》,可能未必都能理解。但是,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都是一种境界,我想这也应该是《论语》的价值和意义。

南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注解《论语》。当时,先生即对现行的教育导向和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先生言:今之教育,最大的失误,在于教育的功利性。一味强调职业教育或技术教育,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文凭,寻得一个饭碗,而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视而不见。其最终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缺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在这个物质的天堂、人文的沙漠里,和谐何从谈起?!这是先生的忧患意识,他也曾在书中说到“一个国家的科技落后了,可以很快迎头赶上;一个国家的经济衰落了,也能补救;惟独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复存在了,也就意味着亡国后,这个国家不可能复活了。”

这个世界,人是决定性力量。若是人文尽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这个世界何能不乱?所以,《论语》跨越几千年、传承至今,而且必将继续延续,以其人性的光辉照耀着人类前进的历程!

《论语别裁》读后感范文篇二

《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从小读到大,也曾细细读过。对于其中教诲般的言论,也曾冥思苦想,并且熟记于心。然而毕竟才疏学浅,并不能完全理解《论语》里那些金玉良言。对很多篇幅的理解,也仅仅停留在字面上的意思。比较深入地再读《论语》,一是百家论坛的于丹的心得领入,再就是读了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让我又一次沉醉在《论语》里那些来自两千多年前的至理名言。

南怀瑾先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注解《论语》时就对当时的教育导向和制度进行了无情批判。南怀瑾先生在当时说,此时教育的最大失误,在于教育的功利性。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一张文凭,寻得一个饭碗,而对青年的人文教育,如何做人、如何立身,视而不见。其最终的后果就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缺失、精神泯灭、信仰不在,和谐更无从谈起。而孔子的教育宗旨是“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南怀瑾先生提到的“行”南怀瑾先生认为狭义的讲是行为、品德,广义的讲是指一生事业的成果。我们要教育学生的行为品德,首先要正己。“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意思是说:使民如此,对学生又何尝不是如此?以庄严的态度对待学生,学生就会尊敬你。

在正己修养方面,最使我心有戚戚是南怀瑾先生对樊迟与孔子有关修养的那段解释。樊迟问孔子:“敢问崇德、修匿、辨惑?”孔子答:“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匿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读《论语别裁》,学习了《论语》的精髓,重要的是要把这些感悟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上。不可坐而论道,玄思辩难,所谓知性合一。作为党员教师,我再次学习了《论语》,领悟到关于教学的见解,应把这些圣人的见解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的进步和革新。这才算真正读过《论语》,才算真正接受圣人的教诲。

《论语别裁》读后感范文篇三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语行事的重要儒家经典。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扩展,其影响遍及政治、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大标识。《论语别裁》是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以渊博的学识,旁征博引,拈提古今而撰成的一部关于《论语》的讲演录。

以下是我概括的其中的几个论述。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篇《学而》包括了孔门当年教学的目的、态度、宗旨、方法等。我们在初中时就已学过,当时老师带着字字对应翻译。译作:学习知识并经常复习不也很愉快么,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么,别人不了解我而我并不愤怒这才是君子。这样的翻译使它变成了宗教的教条,硬性的法律。可是事实上不是这样。

“学而时习之”,重点在“时”和“习”。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好,绝对的好,绝对的对,这就是学问。学问不是文字,也不是知识,学问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学问,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开始反省时也不容易,但慢慢有了进步,自有会心的兴趣。

“有朋自远方来”,“远”,不一定是远方外国来,这个远是形容知己的难得。一个人哪怕轰轰烈烈做一辈子,不见得能得一知己,完全了解你。所以说得一知己,“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就是说做学问的人,乃至一辈子没有人了解,也“不愠”。人真正做到了为学问而学问,就不怨天不尤人,会深痛反省,这样才算得上是君子。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领导一个国家要“敬事而信”,“敬事”,对一件事认真做,一项任务宁可不接受,既接受了就要认真去做。“而信”,是使下面的人绝对信服。所以要敬其事,说了的事就一定要兑现。“节用而爱人”,节用指经济政策的措施,对经济要能够节省。“使民以时”用人时应该把握时间。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的重是自重,也就是说每个人要自重,一个人没有自信也不自己重视自己,不自尊,“学则不固”,这个学问是不稳固的,知识就会没有用,所以我们必须建立起自己的人格和信心。“无友不如己者”,这一句是尊重人家,我们要自尊,也要尊重每个人的自尊心。不要认为你的朋友不如你,没有一个朋友是不如你的。所以,不要看不起任何一个人,人与人相处,各有各的长处,他这一点不对,另一点会是对的。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他的长处,我们应该取其长而舍其短,所以“过则勿惮改”,因为看到了每一个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缺点,那么不要怕改过,这就是真学问。

读过《论语别裁》之后,让人不禁为南怀瑾先生的深刻思想和丰富的人生阅历所折服,同时,也对《论语》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研究《论语》就会知道孔子是讲究做人做事的。什么是好的人,怎样是好的事,如何作好人做好事,读过之后,自会有深切的体会。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它的演变发展当中,孔孟思想是重要的一环。《论语》记载了孔子的言语行事,它代表了孔子的重要思想和理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蕴藏了多少文化宝藏,我们必须去挖掘它们,了解我们的文化宝库,《论语》是我们前进的第一步,而《论语别裁》则可以帮助我们迈出这一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1461/433075555.html

更多阅读

读后感——《娇娇公主靠边站》梁艳 广州娇娇公主

读后感——《娇娇公主靠边站》《娇娇公主靠边站》主要讲了“娇娇公主”郑莱莱因父母有事,所以住到了“假小子”沈茜茜家里。她们因军训而相识,因住在沈茜茜家遇到过很多事情成为了一对密不可分的小闺蜜。当“娇娇公主”郑莱莱的父母

《兄弟》读后感 《影响力》的读后感

《《影响力》读后感《影响力》被某位我不曾听说过的著名营销专家推荐为从事营销、销售工作的人必读的五本书之首,读完之后,确实有一种茅塞顿开、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被别人算计了,而是被自己的思维局限或者是来自社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 《长袜子皮皮》小学生读后感

《长袜子皮皮》小学生读后感《长袜子皮皮》的主人公是一个叫皮皮的女孩,她很小就失去了她的母亲,但是她没有自卑,而是很乐观的认为她的妈妈一定会回来的。从那以后,皮皮就任何事都自己做,包括洗衣服、做饭。皮皮不仅独立、乐观,还很大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600字

《于丹论语心得》读后感600字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着他的为人。选择一个朋友,就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朋友,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是很相信这句话的。这并不是说要把

声明:《论语别裁读后感 《论语别裁》读后感范文》为网友醉迴三笙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