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名句 茶道名句_茶道名句有什么

很多人都很喜欢喝茶,可是,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品茶呢?茶道名句有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名句,一起来看看。

茶道名句

1、茶性:专指茶汤入口后口感的刺激性。包括香型和苦涩度,常用“强、弱”来形容。

2、茶质:指茶汤入口后,汤质在口腔中的饱满度。包括滑度、甜度、回甘度、底蕴及耐泡程度,常用“厚薄”、“重、淡”来表达。

3、茶香:鲜叶在制作工艺中产生,主要由茶叶中游离型儿茶素产生。在口腔中,上颚、舌面、舌下、两颊、咽喉间感觉明显。

4、苦、涩:苦是一种味道,涩是一种感觉。苦是由茶叶内含物中的茶碱产生,涩是口腔中细嫩组织收敛的表现。

5、回甘:指苦味在口中转化后产生甘甜的过程。

6、生津:指两颊、舌面、舌底、有小气泡不断的涌出。

7、收敛性:品茶后,舌面和口腔四周出现的紧绷感,多为涩感的表现。

8、甘韵、甜质:是甘于甜的表达方式。

9、水性:指茶汤带给口腔的每种不同的感觉,如滑、化、活、砂、厚、薄、利。

10、层次感:层指重叠之象,次指先后顺序。指茶汤香气和滋味在口腔中转变的感觉。

11、喉韵:品茶后,茶汤带给喉咙的感觉,如甘、润、燥。

12、饱满:指茶汤物质丰富而带给口腔的一种充实感。

13、烟熏味:由人工烘焙时产生,并非指不好的气味,有火香味,随时间陈化,会挥发转化而产生其它香味。

14、果酸味:品茶汤时带有鲜味,像新鲜的酸果味。

15、酸味:在揉捻后未晒干,压制时所含水分过高而产生。

16、水味:在储藏中产生,带有植物腐烂的气味。

17、青味:杀青温度不够或时间不足而产生,严重时会有“青腥味”。

18、锁喉:品茶后,咽喉过于干燥,吞咽困难、紧缩发痒等不适感,人会觉不安、烦躁等。

19、汤氲:指茶汤汤面上白色的“雾气”。

20、茶气:是由茶叶中有机锗与多糖类结合而溶于水产生。茶气在老茶中易出现,常表现有打嗝、身体发暖、发热、发轻汗等。

茶道文化名句 茶道名句_茶道名句有什么

21、陈韵:经时间陈化而产生的韵味,常在有一定年份的旧茶中易感到。

日本茶道的简介

日本茶道——和、敬、清、寂 从唐代开始,中国的饮茶习俗就传入日本,到了宋代,日本开始种植茶树,制造茶叶。但要一直到明代,

才真正形成独具特色的日本茶道。其中集大成者是千利休(1522-1592年)。他明确提出 “和、敬、清、寂”为日本茶道的基本精神,要求人们通过茶室中的饮茶进行自我思想反省,彼此思想沟通,于清寂之中去掉自己内心的尘垢和彼此的芥蒂,以达到和敬的目的。“和、敬、清、寂”被称之为日本“茶道四规”。和、敬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准则,通过饮茶做到和睦相处、互相,以调节人际关系;清、寂是指环境气氛,要以幽雅清静的环境和古朴的陈设,造成一种空灵静寂的意境,给人以熏陶。但日本茶道的宗教(特别是禅宗)色彩很浓,并形成严密的组织形式。它是通过非常严格、复杂甚至到了繁琐程度的表演程式来实现“茶道四规”的,较为缺乏一个宽松、自由的氛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1561/48117715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茶道之精髓 中国茶道文化精髓

中国茶道之精髓茶文化在中国属于一种高雅文化,儒释道各家都崇尚茶文化,而各家茶文化精神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点,即:和谐、平静。有人说,西方人性格像酒,火热、兴奋,但也容易偏执、暴躁、走极端,动辄决斗,很容易对立;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

茶道入门茶道基本知识 茶道 茶道-基本简介,茶道-文化本质

茶道,就是品赏茶的美感之道。茶道亦被视为一种烹茶饮茶的生活艺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一种以茶修身的生活方式。它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领略传统美德,是很有益的一种和美仪式。喝茶能静心、静神,有

茶道内涵 茶道文化_茶道的文化内涵

中国茶道被称为美学宗教,以和、敬、清、寂为基本精神的日本茶道,则是承唐宋遗风。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一起来看看。茶道的文化内涵茶文化既属中国文化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在品茶的各个细节,讲究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和饮

茶与禅的关系 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

茶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茶禅的结合,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道奇特的景观。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一起来看看。茶道与禅道的文化意蕴1.古代《茶诗》云:“虽是草木中人,乐为大众献身。不惜赴汤蹈火,欲振

中国茶道文化 茶道与中国文化的联系

中国古代茶文化之花可谓遍地开放,在世界各地显示出不同的文化风采。于是中国这朵民族文化的奇葩一变成为世界的了,及至今日,这个世界已经变成了没有不饮茶的国家,没有不饮茶的民族"了。下面是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一

声明:《茶道文化名句 茶道名句_茶道名句有什么》为网友高调恋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