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创业故事 回乡养殖成功创业故事

创业者,眼睛要看得清目标,脑海要想得到策略,看看那些回乡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乡养殖成功创业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回乡养殖成功创业故事一

养鹅致富不走寻常路养鹅效益高年售8000万

“我是搞鹅养殖的,目前合作社拥有12万只种鹅,鹅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每天就需要20多吨玉米,所以我现在需要与一些粮食种植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上,河北省迁安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印明的这个问题让全场静了下来。

马印明精心呵护尚未出壳的小鹅

马印明的创业故事:

马印明今年39岁,杨团堡村人,是位淳朴的农民。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干事好琢磨,肯付苦,有股子泥腿劲。

闯荡

马印明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学做买卖。家里有台解放车,他就跟着跑车,当时主要是拉矿粉。

19岁,他到附近一家矿上上班。他干得很卖力,手掌、大腿都磨出了茧子。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他有着自己的目标。1996年,年仅23岁的他大胆承包了矿上的一个干选车间,干得风生水起。27岁时,他便晋升采矿主任。

之后,他去了青龙县开铁矿,为他的人生赚得第一桶金。

创 业

这时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创业!

2005年,他在当地开了自己的一个小铁矿。

经过多年商海的磨爬滚打,他开始思考将来:开矿是能够赚钱,可矿石资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什么产业才有发展后劲,才会永不枯竭呢?“当时国家正号召退耕还林,我仔细捉摸了一下,觉得搞养殖业,再结合退耕还林,应该大有前途。”

想到做到,他开始筹办自己的养殖场。2007年9月,养殖场正式开张。

挫折

“要干就要往大了干,不能小打小闹。”在经过到外地的一番考察后,马印明笃定主意,首先承包了村里的180多亩荒地,甩手大干。之后他又陆续承包了村里的300多亩荒地,经营面积达到了约500亩。马印明将养殖场养殖与退耕林下养殖想结合,规模迅速扩大。

到了2008年时,马印明的养殖场饲养了10多万只鹅,仅雇佣的工人就有40多人。一位客商看后惊呆了:“我跑了10多年的鹅场,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鹅。”马印明当时雄心勃勃,心想每只鹅少赚点,光数量就能取胜。他没有意识到风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市场如战场,行情瞬息万变。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考验马印明的意志。当年成鹅的出栏价降到了雏鹅进价以下。卖了吧,赔钱;不卖,光饲料钱每天就得几万。马印明将养殖数量一降再降,到了2009年底,仅剩下了1000只种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1000只种鹅成了马印明东山再起的根基。

经过2008年到2009年残酷的市场洗礼,马印明接受了血的教训,一下子赔了400多万元。

“算了吧,开矿闭着眼就能赚钱,你何必担这份惊受这份怕呢。”亲戚朋友们苦口婆心劝他。然而马印明初衷不改——认准了的事就必须要干下去。

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顽强地挺了过来。

奋斗

马印明再次去外地学习取经,并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尽管市场起起落落,但雏鹅的价格一直看好,搞孵化一定能赚钱;同时经营过程中应搞合作经营,要风险共担,有钱大家一起赚,赔钱平均到一个人也不会受到多大的损失。

思路明晰,马印明的泥腿劲又上来了。

当时自己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马印明用起了土方儿,在大炕上孵小鹅,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他成功了。之后他和亲戚又买来孵化机的零件,自己“攒”了两台孵化机,再后来手头稍稍宽裕一些,他们购买价格便宜的孵化机。

合作社规模也稳步扩大,农户数达到了52户。

马印明慢慢走出了困境。到了2010年,养殖场实现了盈利,2011年更是打了一个翻身仗。现在养殖场的雏鹅已销往山东、江苏、四川、浙江等地,最远的通过空运飞往海南。

合作社带领着农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马印明养鹅成功经验:

马印明是个实在人,提出“加强合作社间合作交流”这个建议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他在经营过程中日益强烈的感觉。马印明自2007年开始养鹅以来,经历过不少挫折失败,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养鹅专家,但真正促进他快速发展的正是他这种在吃透市场的基础上得来的“奇思妙想”。

变废为宝,水葫芦养鹅

42岁的马印明是迁安市杨团堡村人,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矿老板,2007年9月,在迁安市转型发展的带动下,他办起了正农养鹅专业合作社,他决定利用自己承包的500亩沙滩林场发展养鹅业,由矿老板转身变成了养鹅哥。自此,马印明开始专心钻研与鹅有关的一切事物。

谈及水葫芦,人们对它的印象可不是很好,它繁殖速度极快,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危害水下生物,还会堵塞河道,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可在马印明的眼里,水葫芦却是宝贝。

“我自己有近2万只鹅,一天要吃两吨半的饲料,花费8000多元,一年下来花费近300万,怎样才能降低饲养费用呢?思来想去,我想到了水葫芦,水葫芦含有丰富的粗脂肪、蛋白、氨基酸、胡萝卜素,而且是无性繁殖,种起来比较省事,我先在池塘里试种了几株,没过多久,就长满了整个池塘。

“水葫芦种出来了,鹅爱吃吗?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把数百只鹅放进了池塘,结果奇迹出现了,我的鹅非常喜欢吃水葫芦,不大一会工夫,几百只鹅就将整个池塘的水葫芦哄抢而光。从此,这水葫芦就成了我养鹅的一大‘法宝’了。”

舌尖革命,为鹅打造营养餐

在马印明的认知里,喂鹅与人吃饭是一个道理,只有营养均衡了,鹅才能茁壮成长。为此,马印明给鹅搞起了舌尖上的革命。他种植了长势快、鹅爱吃的皇竹草,以及汁多、纤维少、再生能力强的菊苣。此外,他还利用50亩地种植杂草和玉米,杂草喂鹅,鹅粪肥田,50亩地可年产五万斤玉米和五十吨秸秆,玉米可以加工成鹅饲料,冬天秸秆可作青饲料,一点不浪费。

“用多种牧草来喂鹅,可以使鹅的营养达到均衡,这样鹅的产蛋率、受精率才会提高。”马印明说。“但是光喂牧草也不行,因为牧草中含量最大的还是水分,就像人吃饭一样,有稀的还要有干的,所以还必须给鹅补充一部分粮食。”

而马印明口中的粮食是他自创的发酵饲料。“用这发酵饲料喂鹅有两大好处:一是营养成分高,鹅更爱吃。经专家检测,发酵后的饲料所含的蛋白、有益菌等成分都有所提高,而且味香,易于消化。二是延长饲料的保质期,降低成本。普通饲料保质期只有两三天,买多了就有可能浪费掉,买少了就得多次买,增加运输成本。这发酵饲料,节约空间,易储存,只要不开封、不漏气,就可保存三到五年,没有浪费和多次买的问题。”马印明告诉记者。

循环养殖,让鱼给鹅打工

鹅在池塘中嬉戏时会将30%的粪便排到水里,这会促进水中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质变坏。怎么解决这些粪便和浮游生物呢?经过一番思考,马印明找来了帮手——鱼苗,原来他是要让鱼来给鹅打工。

那么多的鱼,到底要买哪种呢?经过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最终马印明将专吃浮游生物的鲢鱼请进了他的池塘。水中的浮游生物解决了,可马印明看着水面上漂着的鹅吃剩下的草渣、草屑以及鹅槽里残留的饲料碎末,觉得非常可惜,他又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些“剩菜剩饭”充分利用起来。看着池塘中一天天长大起来的鲢鱼,马印明灵机一动又买来了专吃草的草鱼和吃杂食的鲤鱼,这样既净化水质,又不浪费草料和饲料,还可养鱼形成新的财源,一举多得。

现在马印明的养鹅场里呈现出了一副“水上是鹅,水下是鱼,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局面。“现在我的30亩水面,每年至少可产5万斤鱼,又是一笔不少的利润啊!”让鹅给鱼打工,这让马印明更加喜出望外。

“以前我们是卖鹅苗,而现在,我们用以鹅苗同样的价格卖起了珠蛋”,在马印明的孵化场里,正在选蛋的工人告诉记者,“珠蛋就是经过光照被检测出已是受精,孵化十二天左右的鹅蛋,这样就解决了运输鹅苗途中鹅苗损耗的问题,既降低成本,又方便客户运输,一次顶以前运鹅苗的2倍,还提高鹅苗成活率,这是个双赢的好事儿!仅半年我们就卖出了100多万枚珠蛋,营业额达七八千万呢。”

“我们这里的气候适中,比较适合鹅产蛋、孵化,以前,我们的鹅苗主要销往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今后我要让它畅销全国,我要成为咱全国最大的养鹅哥!”手里拿着一枚珠蛋,马印明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回乡养殖成功创业故事二

90后大学生放弃深造回乡养鸡3月卖了50万

一对90后大学生情侣,一个放弃保研机会,一个放弃留学法国,回到家乡四川中江县富兴镇山间的小农场里养鸡。两人共投资50多万元,办起养鸡场。他们去年11月开始售卖产品,3个月销售额已达50多万元。

放弃深造机会 携手回乡养鸡

在富兴镇,从德中公路下坡走100米左右,这里便是两人开设的养鸡场。“这些鸡已经被别人买下了。”彭雨指着一群正在来回踱步的鸡,大约有100只,奇怪的是有一些鸡的眼睛前还戴着一个红色的挡板。“那是给鸡戴的眼镜,因为它们喜欢打架。”

与土鸡做邻居的是野鸡,见到有人进入它们领地,它们当中的一些扑棱扑棱地飞了起来,如果不是上面盖了一个天网,肯定全部飞出去了。除此之外,鸡场里面还有贵妃鸡等,一共有3000多只,最多的时候饲养了6000多只,而饲养这些鸡的是一对90后的大学生情侣,一个刚毕业,一个还是在校大学生。“我是西南大学动物科学系的学生,去年毕业。她是四川外语学院南译学法语的,今年六月毕业。”彭雨说,他们俩都是德阳人,是高中同学,为了爱情就都去了重庆上学。为了毕业在一起,自己放弃了保研,而她也放弃了留学法国的机会。“我们班上一共28人,其中有三个人可以去法国留学,其中就有我一个,但是一想到又要分开几年,双方都很舍不得,所以商量之后决定回到家乡养鸡,家里人也很支持,把辛苦攒下给我留学的钱给了我们创业。”戴滢说,养鸡场取名为爱苜生态农场,取自于法语词Amour,是爱的意思,并且还种了大量苜蓿草,给鸡食用。

克服重重困难 情侣在创业中成长

据了解,彭雨在大学实习期间,就去过农场实习,毕业之后,有农场想聘请他当场长,月薪万元,并解决住房问题。不过,这个敢想敢闯的男孩决定自己创业。“给别人做不如给自己做,自己创业还比较自由。”

去年3月,在亲人的帮助下,鸡场在一片荒草丛中建起来。记者看到,除了他们修建的火砖房子外,周围还有许多破烂不堪空置的泥土房。谁能想到,一个被家人精心呵护的90后独生子彭雨曾在这么破烂的泥土房中住过好几个月。

彭雨说,养鸡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最开始的那半个月,天天晚上遇上下雨,为防止鸡感冒,必须要把鸡赶进去,但是没多久又要跑出来,于是他不得不守在鸡舍旁边,很多时候是通宵。

女友戴滢说,在学校日子很逍遥,躺在床上上上网,和朋友逛逛街买衣服,而在这里要忍着被蚊虫叮咬,住着破烂的地方,睡不好觉,还要自己煮饭,成天和这些鸡打交道,弄得衣服很脏,心理落差真的很大。

虽然只是短短的一年却让这两个90后的独生子女成长不少。“以前的家务事,她都不会做,现在基本上都会了,也不挑食了。”彭雨不断地对女友点赞。而彭雨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担当,让他由小鲜肉变成一名事业心强的男生。

质疑中迎收获 通过微信谈生意

“最开始我们在这里开养鸡场的时候,也遭到了当地村民的质疑,说这么年轻的娃娃,还是大学生不去城市找工作,跑到农村养鸡,养得来不哦?”不过,八个月的努力证明彭雨能行,由他一个人喂养的第一批鸡成功出圈。“我和戴滢的爸爸用火三轮拉了30个野鸡到菜市场去卖,迅速地引起了大家的围观。”

30只鸡很快卖完,一共卖出了2000多元钱,这让彭雨尝到了收获的味道。后来,除了卖鸡之外,他们也卖鸡蛋。两个月前,由于鸡的产蛋量升高,一时又找不到销路,两人走上街头开始卖蛋。

“他用扁担挑着装着鸡蛋的箩筐,而我抱着野鸡,来到文庙广场。”两个年轻人的这身打扮和行头,迅速引起了广场上人的注意,有人说,一看就不是农村来的,会不会是骗人的哦。尽管有质疑,但是他们的鸡蛋很快就卖了200个。

因为太年轻,很多商家看到他们第一眼,并不是十分信任,因此目前也只是少量商家愿意和他们做生意。“今年我将为一家酒店和四家柴火鸡提供产品。”彭雨说,目前,他们最主要是通过微信与商家联系,也把鸡蛋放在超市展览,提高知名度。力争今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据中新社电)

>>>点击下页进入更多回乡养殖成功创业故事相关内容

回乡创业故事 回乡养殖成功创业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2961/900091437.html

更多阅读

女人创业成功的故事 离婚女人成功创业故事

离婚是指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 夫妻“感情确已破裂”是判决离婚的法定条件。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离婚女人成功创

成功90后创业故事 90后成功的人的故事

90后自主创业成功例子,创业的热潮一发不可收拾,90后自主创业已成为主流,他们有梦想有激情有热血。下面是小编分享的成功的故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90后成功的人的故事篇一一个被称为90后差生的年轻人,通过自己的努力现在两年赚百万!

90后养殖创业成功案例 养殖大户成功创业故事

人生一个乐事就是创业有成,但创业成功并非易事。看看那些养殖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那么下面就让小编分享一些关于养殖大户成功创业故事的内容,希望能够有所帮助。养殖大户成功创业故事一养殖梅花鹿赚钱吗?

成功人士的创业故事 程序员成功创业的故事

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IT工作转移方向是开发人员、程序员以及编码员工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程序员成功创业的故事,欢迎阅读!程序员成功创业的故事1:2011年,坚决辞去了发展还不错的工作。我觉得,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我在心理呐

声明:《回乡创业故事 回乡养殖成功创业故事》为网友卟荏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