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散文 随感 土地随感散文

土地是我们的母亲,她孕育了生命,滋润着万物生长。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土地随感散文,供大家欣赏。

土地随感散文:我与土地

如今每逢节假日,外漂的游子难得回乡小住,吃着乡村的土菜,粗茶淡酒,虽不够档次,不够有面子,但是绝对的安全放心,餐桌上乡亲们都为此引以为自豪。食材从菜园到饭桌都在父母亲人的视线下,除非被骗买到假油之外都是干净的。油然产生的感受是:乡村是安逸的,温馨的,它有种种的好处:阳光,空气,水都是都市无法比拟,也没有朝八晚六。归家的游子言语之外总是透露着对自给自足的小农生活的向往。大伙的共识是:不求大富大贵,在乡下其实是安逸的。

小富即安,胸无大志似乎总是被人不齿,有意思的是知足常乐也是常被人宣扬羡慕的一种生活境界---人总是这样自相矛盾,举棋不定的,咋说都有理。

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我们上辈的写照,基本是负面的形象了,我们一辈都不甘于与土地为伍,纷纷逃出土地,淹没到都市的繁华中。世纪之交前后的外漂打工一族,如今多已人到中年,历经职场变幻,商场沉浮,多数人看起来虽已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但说到底,我们骨子里还是农民,虽然不少人头上都戴着总经理、经理、科长、总监、主任……零零总总的职场头衔,但是哪个都不如“农民”来得贴切。

从时间上算,我和土地直接接触的时间不长,我体质不好,上学时只是农忙时的帮忙,工作后也就不再怎么与土地打交道了,我至今田间耕作的技术局限于小时候父亲的口传手教。对于土地,我的感情是复杂的---恐惧,逃避,思恋……但他就是那么真实的存在,就如父母在我生命中的存在一样。

我曾经十分疑惑:我们为何对土地如此恐惧,失望,无奈? 或许因为土地能给我们的太少太少?……

二十年前,面对成家立业的压力,我深感前途无望,也是自然而然地把希望寄托在土地身上。在农村,种植和养殖是最现实的事了(我如今还是对此情有独钟),我花了好些时间把村子周围的山地都“考察”了一番,心里一遍又一遍钩画着农庄的蓝图:种果树,间作,盖座小屋,建个养殖场,用禽畜的粪肥地……梦想过着诗意的农庄生活……

我最终选在离村几公里外的甜泉水库边上的一个山头上开荒,那时候家乡推广种植油柰(李和桃嫁接成的水果)和板栗,棠口村一带已经开发了大片大片的油奈园,我买了些种植方面的书学着,利用假期和周末(那时我上高三补习班)去开荒,只要天气不坏,早上就带上些饭,扛着柴刀出工(锄头多是就地藏在山上免得来回拿),傍晚才回家。就这样到第二年春天,终于种上了百来棵油奈苗,也算是种上了希望……

工作散文 随感 土地随感散文

现在想来我觉得自已当初真是浪漫,那个山头其实是十分贫脊的,有经验的老农一般不会选这种地开荒,看见我在这里开荒的同村的长辈也曾建议我另找地方,说这里“土太衰”,可我最终没有换地方,只因为我觉得这里地势好(一个小山包),风景好,视线开阔,不阴森(虽然在背阴的一面也有一个坟地),靠近公路,我一个人开荒的时候不害怕,土衰就勤施些肥吧,再说我还要搞养殖呢,我这样想。

两三年后,奈树也长得有些模样了,春天里也花开满树,看着满心欢喜。山上也有几棵野生的柿子树,我也把它嫁接了,成活了几棵。每到空闲时我就到山头上锄草,剪枝,施肥……我还想着建个木屋或砖房,再种些竹子之类的。似乎诗意的生活不远了……

可是这终究只是我内心的理想,现实并没有这么美。当时基本就靠我一双手,如今算计起来,我自以为在这块土地上投入很多精力、体力,可除了劳作外也没有太多的成本投入,肥料、农药都少得很,因为没什么钱可以投进去。它也没给我多少收入,更没让我发财。油萘刚结果的那几年,采了一些,因缺管理,长得不多也不好,卖不了什么钱,基本自家零吃了。另一年父亲在园地里种上些萝卜,收了一些。后来似乎油奈行情不好,即使别家种得很好的也卖不了好价格,许多人都砍了奈树,改种板栗了。我外漂打工后,山地交给弟弟管,他也没太大兴致,看到别人都把奈砍了种别的,他也把奈树砍了,种上了杉树,也没管它,如今整个山头看上去已是一片荒芜。

我曾经是想着让这园地圆我的发财梦的,可事实是它不堪重负,承载不了我的梦---故乡的土地,想说爱你不容易!我是真切地体会了农民从土地上掘取财富的不容易,我终于半推半就,依依不舍地退却了……

若回过头用功利的眼光来审视一下这片土地所给我的,确实是不多,但是从当时来说,它也是给我带来快乐和希望的,在失意的岁月里,至少也算画饼充饥吧,在挥汗如雨中,我也得到成长和经验,感受土地的温情和冷峻,也许比实物的收入更重要吧。

我常想,面对土地,我们常常感到无奈失落,只是因为我们奢望太多,贪欲,攀比。若是生活能够简单一点,其实我们只要有几分田地也就足够。我们的追求似乎总是远超土地能够给予,以至不堪重负。土地其实已经满足了我们最重要的口腹之欲,我们却没有知足,老指望着靠土地发大财,为此常常不惜违背土地的自然规律,也就难免受挫痛苦!

如我一般的进城农民工在城市职场商场沉浮起落,每到失意时,常愤而放言:“……大不了回家种地去……”---土地已成了我们最末的选择了,但也确实算是我们最后的一道屏障了。在我们年轻气盛,被世俗的欲望无情裹挟的时候,我们对土地是淡漠和轻蔑的,也许当我们慢慢成熟,直到繁华落尽,看尽虚名浮利,钩心斗角,才能再回头来寻找土地与乡村那一方清静。当我仰望都市上空,把我这许多年的都市生活如抽丝剥茧般层层剥开,发现能真正沉淀的已所剩无几,最终只剩下故乡那一片日渐荒凉的土地。我想到了《人生》中的高加林和《乱世佳人》思嘉丽的结局,无不是土地给了他们最终的安慰, 千帆过尽,我们终将明白土地是根,土地,才是世上唯一真实的东西,那是唯一留下的东西 ……

土地随感散文:土地的絮语

人立于天地之间。昊天高远而深邃,无可捉摸;大地坚实而稳重,颐人载物。泥土的厚薄决定了生存条件的贫瘠或丰腴,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然而无论根还是源,其深情厚爱都凝聚于泥水土壤之中。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大自然把生机托付于春天,而春天的脚步就从土松泥软开始,山绿了,水柔了,草绿了,花开了,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田野中,新翻的泥土里种子萌动,土生五谷,五谷养人,人种五谷,循环往复,四季轮回,古老的农耕文明就此产生,自足自给的自然经济逐步形成。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对土地有着深沉而持久的感情。古老的传说讲述者女娲抟土造人的故事,至今有些地方还有“泥人”的说法,意思是无论怎样洗涤也无法清除身上的泥土气息。黄土地、黄河水哺育了黄色文明,黑眼睛黄皮肤的中国人,认定自己是炎黄子孙,历朝历代都尊奉着对土地的崇拜。从前,我们把国家称作祭祀土谷神的“社稷”,在中华大地上,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一座像模像样的土地庙。

中国古代历史散文《左传》中就有一段关于“泥土”故事的记载。大约两千七百年前盛夏的一天,黄土高原上,晋国公子重耳逃亡的车队慢腾腾的行进,已经好几天没有吃的了,一行人实在是饿极了,然而骄阳似火,田垅间麦苗稀疏。那流亡队伍中有人看到一个农夫正在田间除草,走下车子来,尽量客气地向农夫请求着:“求你给我们弄点吃的东西吧!”衣不蔽体的农夫抬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4461/643304226.html

更多阅读

工作散文 随感 有关苦难的随感散文作品

平淡的过去总会淡了回忆,苦难折磨总难以忘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苦难的随感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有关苦难的随感散文作品:苦难.幸福.人生幸福,一个多么温馨的词语。在我们生活中幸福无处不在,伴随着我们一生。当我们在学习

工作散文 随感 有关自由的随感散文作品

向往自由的人,他会追求,因为他明白,鸟翼上系上黄金,这鸟便永不能翱翔天际。黄金与自由相比,黄金不过如一个漂亮的枷锁,而自由则是拥有永恒色彩的花朵,相比之下,自由珍贵直至。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自由的随感散文作品,供大家欣赏。有

工作散文 随感 爱情随感散文推荐

每段爱情在走向终结时,到带回去,一路上或花草鲜美,或落英缤纷,而最初总是倾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情随感散文推荐,供大家欣赏。爱情随感散文推荐:念深深,雨蒙蒙秋雨阑珊,夜未央,梦微凉,泪洒红尘,念落清秋。华丽的相思,一丝丝怅悯,孤

工作散文 随感 爱情随感散文

爱情和生活是分离的,懂爱情的人不一定会生活,会生活的人则失去了爱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爱情随感散文,供大家欣赏。爱情随感散文:遥将心事寄明月一阵雷雨过后,湿润的空气中透着一丝微凉,清新甘甜,令人神清气爽。天,渐渐暗了下来,夜

工作散文 随感 有关职场的随感散文推荐

在职场中,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职场的随感散文,供大家欣赏。有关职场的随感散文推荐:《有了工作之后》二十几年前,我刚从日本念研究所回来,进入中国输出入银行工作,担任办事员;同期的同事

声明:《工作散文 随感 土地随感散文》为网友夏雨初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