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记账方法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想知道更多详细的内容,请看下文,小编将为您作详细的解答。

会计的起源

追溯我国会计的起源,首先要提到大禹。大禹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妇孺皆知的故事。据司马迁《史记·夏本纪》记载:“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这说的是某年大禹召开全国贡赋审计会议,统计考核各地交纳贡赋的情况,有人自恃治水有功而拖欠缴付,大禹为了惩前毖后,杀一儆百,便处死了破坏贡赋制度的诸侯。为纪念大禹和这次史无前例的会议,遂将“茅山”改名为“会稽山”。由此,大禹始创了会计、审计工作,即“会稽”工作。虽然这里的会计并没有与经济活动相联系,只是一种钱财的统计方式,但已是中国会计的萌芽。此外,大禹“会稽山”的典故亦是官员审计制度的发轫,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件大事。

西周时期,会计则有了比较明确的定义。《周礼·天官家宰》里记述:“掌国之官府郊野之百物财用,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当时人们把零星核算谓之“计”,把对一定时期的经济情况的总合考核谓之“会”。由于古代统治者重视的是官厅会计,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会计是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而存在的,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会计的应用也越广泛。《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里,孟尝君要到封地去收债,便贴出告示:“谁习会计,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可见此时会计己经成为一种技能,有专门研习应用的人了。不仅如此,随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复杂化,也出现了专门的会计从业人员。因此,会计也广泛地参与到民间经济活动中,民间会计逐渐发展起来。这也正应了那一句老话,“经济越发展,簿记(会计)越重要”。

记账法的演进

为了显示和保存统计数据的结果,会计除了统计清算外,还需要记录。记账看似简单,却大有学问。我国最早有文字记录的记账方式出现在商代,采用的是单式记账法,通俗而言就是我们所说的流水账,它对经济收支事项的记录采用文字叙述方式。当时的记录已有专门的账簿,称为“册”,是一种用麻绳把竹片串在一起的“账簿”。虽然那时的单式记账是极其简单的,但它是三千多年前的古人所创造的中式会计,是令人叹为观止的伟大创举。

就单式记账法来看,早期如西周、春秋战国时人们的会计思想还是处于混沌状态,记录中只出现物品的种类以及数量的多少,尚未明确收支的区别。到了秦朝,出现了明显的记账符号“出”、“入”。西汉时期的单式记账法中“出”、“入”在会计记录中已经被广泛采用,且这些符号一般都固定在账本的首位。到了唐宋时期仍沿用此法,但民间会计已出现了复式记账法的萌芽。

在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先后产生了两种有代表性的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法与四脚账法。龙门账法产生于明末清初,核算重点是总账,涵盖了比较健全的会计报表内容,以“收”、“付”为记账符号,将经济业务分为“进”(收入类)、“缴”(费用类)、“存”(资产)、“该”(资本和负债)四类,其关系为:进-缴=存-该,并设有进缴结册(损益类报表)与存该结册(资产负债类报表)。

四脚帐法则比龙门帐法更为完善一些。“四脚账”的盈亏计算所运用的公式为:红利(亏损)=毛利-(费用+税金+损失),已与现代商业会计利润(亏损)计算所运用的公式基本相同。这一公式较为明确地表现了商业企业利润的构成,为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带来了便利。在世界会计发展史上,会计学者、会计工作者曾经建立了多种平账方法,中国的“四脚账”所采用的“天地合”平账法便是其中的一种,它突出地表现了中式会计的特色。同时,这种账法的基本做法与西式复式簿记方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四脚帐法的应用是我国会计发展的一次重大转变,它把中式会计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是中国古代会计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

结算方式的改进

中国会计结算方式发展也是较早的,其中两种比较典型的结账法之一的“三柱结账法”应用时期约从商代后期至秦代,而从秦代以后,则进入另一方法——“四柱结账法”的产生与应用时期。

“三柱结算法”的公式为“入-出=余”。而“四柱结算法”公式为:“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旧管”指的是期初余额,“新收”指的是本期增加数,“开除”指的是本期减少数,“实在”指的是期末余额。这四方面的经济活动,反映了全部收支结余的内在联系。它与现代的会计结算式相同。由此公式演变的各种会计计算目前还在广泛地运用。“四柱结算法”的出现亦是中国会计发展史里程碑式的事件,其先进程度远远超过西方的水平。

历史上,“四柱结算法”还被借用于文学界。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到湖北去访友。在荆州的路上,邂逅自己八年未见的老朋友李辅圣,心里异常激动。黄庭坚赋《赠李辅圣》诗一首,以会计知识和老友叙旧。

诗如下:

交盖相逢水急流,八年今复会荆州。

已回青眼追鸿翼,肯使黄尘没马头?

旧管新收几妆镜,流行坎止一虚舟。

相看绝叹女博士,笔研管弦成古丘。

诗人这里便是运用了“旧管”、“新收”的概念,笑问挚友如今身边的红颜知己还有多少,实则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感叹。这也为中式会计增添了些许诗的情境之美。

规范化需“情”、“法”并重

中式会计逐步发展的过程中深受中华精神文明的熏陶,一向重视会计从业人员的“德”、“义”修养,会计人员受到道德的影响与制约来规范自身行为。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学家,他曾经任管理钱粮的“委吏”时提出了中国最早的会计原则“会计当而已矣”,指出会计需真实、准确、清楚。对会计人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诚信。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公平正义,讲求原则、注重品行,反对弄虚作假,倡导遵纪守法,是其中的深刻内涵。

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园”。要使会计信息真实,最重要的是对会计工作进行法律规定。中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封建法典是战国时期的《法经》,它对虚假做账等行为有明确的惩罚规定。西周的《周礼》对于丢失财产、伪造会计文书、违反会计报告制度等会计行为作出了处罚规定,还明确了“宰夫”是进行会计检查的职官,是一部更为完整的法制典籍。

隋朝在国家经济宏观控制与微观管理方面都有新的突破,隋朝先后颁布的《开皇律》、《大业律》是惩治会计官吏职务犯罪的主要依据,明确规定在会计核算方面本钱不得亏损,利息不得乱用,否则就以贪污挪用公款判罪。唐朝通过《唐律》对官厅会计职务犯罪加以具体、细化的规定,较之前朝达到了更加全面、系统的程度。

明太祖“重典治吏”,以重典惩处会计官吏职务犯罪,加重了对会计官吏职务犯罪的惩罚力度。明朝法律所涉及会计官吏职务犯罪规定之详细、适用的刑罚之重均为历代罕见。值得一提的是,为整顿吏治和经济秩序,朱元璋策划了历史上著名的“明初四大案”,其中有两件属于经济领域的大案,其涉案金额巨大,对经济领域影响深远而为世人瞩目。在此之后,明朝政府便制定了严格惩治经济犯罪的法令,并在财务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把记载税款、钱粮的数字都改成大写的数字“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我们今天的会计大写数字便是这么来的。

在古代,为了维护其统治,统治阶级以法律为手段,并重道德来约束人们的思想行为,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也为今天的会计监督管理有借鉴意义。

古人的智慧财富

提到古代的会计,人们脑海里多数会出现一个手持算盘、操作敏捷的账房先生的形象。作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的“算盘与珠算”文化即因会计而生。可以说,若没有会计则便不存在珠算文化,珠算文化也使得中国的会计文化更加的丰富多彩。“中国珠算”于2013年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亦是令每个中国人自豪的盛事。

“珠算”这个名词,最早见于东汉历算学家徐岳所著的《数术记遗》一书。徐岳在书中说:“刘会稽,博学多闻,偏于数学……隶首注术,仍有多种,其一珠算。”徐岳所说的“刘会稽”就是他的老师刘洪。刘洪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亦是改进推广珠算的“算圣”。因刘洪在数学方面有杰出造诣,被任命为主管财政审计事务的上计掾。“上计”是年终统计财政收入和考核地方官员成绩的方法,相当于现代的统计、审计。后来,刘洪被调任会稽郡东部都尉。而“会稽”,恰恰是我国古代会计、审计监督的发源地。在此,刘洪受到会计文化的熏陶,并在对数学的研究中,关注计算工具的改进和推广。他广泛搜集了远古时代、结绳时期、书契记数等劳动人民创造的记数、计算资料,对其加以综合、加工、改进和提高,将当时应用的“筹算”(人们把小木棍当作“算筹”,用“算筹”作为工具进行的计算叫“筹算”)改为“珠算”,并成功地发明了“正负数珠算”。

中国古代记账方法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

珠算的发明、改进和广泛运用,使人们的计算能力产生了一次飞跃,也成为会计工作不可缺少的计算工具。在大力倡导“会计电算化”的今天,珠算亦有其特殊的意义与价值。这是因为,“会计电算化”的主要支撑“计算机”与珠算文化的物化载体“算盘”的关系非常密切。正如杨振宁先生说过的那样:“由中国发明的算盘,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而古人的这种智慧,也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与发扬。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4761/293013983.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西神话与文学

1、中国古代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页。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幻想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其贡献 古代著名数学家

刘徽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刘卿学语文】【网络综合+原创整理】书信:不见面的礼仪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可以概括为八点,即载道、教化、救世、哀民、崇义、养性、言情、尚美。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认识中国文学传统所表现与折射出来的民族精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妲己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纵使是名传千古、倾国倾城的古代四大美女,都存在着一些美丽上的小瑕疵。比如素有“沉鱼”之誉的西施,生来脚就比别人大;王昭君肩膀有点窄小;貂蝉耳朵极小,特别是耳垂,几乎无肉;而杨贵妃则是有狐臭。她们为了遮掩瑕疵,采

声明:《中国古代记账方法 古代记账方法是怎么演变和发展的》为网友凡尘清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