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卷

乐学实学,同学们要学好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基础知识点,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卷,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卷: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4分)

A.妖娆(ráo ) 分外(fēn ) 咏梅(yǒng) 驿外( yì )

B.寂寞(jī ) 箪食(dān ) 吏禄( lì ) 辔头( pī )

C.戎机(róng) 金柝( xī ) 饷田(shǒng) 麾下(huī)

D.兀立(wù ) 崖层(yó ) 敦厚(dūn ) 契机(qì )

2.原文填写:(4分)

⑴.写出《沁园春 雪》中“望”的内容:

⑵.《沁园春 雪》一词的主旨句是

⑶.风雨送春雪,飞雪迎春到。 ,

⑷.《木兰诗》中木兰回家时写家人欢喜忙碌的诗句是 。

3.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4分)

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

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⑶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

⑷信念是一株树/一株坚强的高山柏( )

4.按照下面画线部分的句式,仿照三个句子,要求与上文意思连贯。(4分)

人人都向往天堂,然而天堂何在?什么是天堂?其实,天堂是地狱的终极,地狱是天堂的走廊。 ; ; ; 。

5.将下列古诗句中的对偶上下句连线:(2分)

业精于勤荒于嬉 雪却输梅一段香

无可奈何花落去 深巷明朝卖杏花

梅须逊雪三分白 形成于思毁于随

小楼一夜听春雨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 现代文阅读(42分)

(一)

一对可爱的姐妹, 彼此虽隔天涯, 当东方露出鱼肚白,

大自然——母亲把她们养大。 却有着同样的色香。 当天上的花终于凋零,

天上的花叫星星, 星星的亮光,花儿的笑, 看那一滴滴晶亮的白露,

地上的星星叫花。 交映在中宵的良辰。 人间的星星泪珠儿盈盈。

6. 着感情默读全诗,分别用“/”和“· ”直接在上文的最后一节标示出它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简要说明理由。(2分)

7. 人说,这首小诗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是它新奇的想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加以说明。(2分)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卷

(二) 有趣的“三”(共10分)

①数字中最神秘、最受青睐的大概要算“三”了。在我国,从许慎的《说文解字》到《淮南子·天文训》,历来注家对此都有解释。其中,较为权威的解释是:“道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是两性合和的成果,是万物生殖繁衍的体现。

②如中国古代建筑,王城的营建制度是九里见方,城的每一面各开三个城门;城内南北道路、东西道路各九条,路宽72 尺。这些数字都是三或三的倍数。为何要这样修建呢?一是帝王都自称“受命于天”,表示其统治人民的权力是上苍赋予的,于是干什么都打着“行天之道”的旗号;二是因为“三生万物”,王朝要兴盛发达,就得行“三”之法。

③再如历史上的“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共计120 个官。这说明王朝设官也是以“三”为法的,其用意仍然是为了表明王者法天,即所谓“顺天成道”。

④在社会和民俗方面,“三”这个数字也是无所不在的。“一问三不知”中的“三”体现了事物的开始、过程和结果。“三羊开泰”中的“三”在民俗中有“吉祥”之意。“三教九流”中的“三”和“九”概括了社会各行业的方方面面。

⑤自古以来,中国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通过对中国古代礼节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情,古代的礼节也多与“三”这个数字有关。古时候,中国人待客,往往要客人熏三次香,洗三个澡,叫做“三衅”、“三浴”,表示极高的尊重。古有“退避三舍”之说,也是起源于一种礼节。晋重耳为报楚王之恩,在两国交兵时,后退三次,以表示感谢和敬畏之心。

⑥古代,臣民们拜见帝王都得行三叩九拜之礼,同时还得三呼万岁。如遇家中长辈死丧,晚辈人还有守孝三年之说。《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高卧隆中,刘备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请他出山,帮自己打天下,演出了一部思贤若渴“三顾茅庐”的剧目,诸葛亮在三请之下如再不出山,恐怕就有失礼之嫌了。

⑦古代的许多礼节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很繁琐的,没有必要去讲究了,但是有的礼节我们还仍然保留着,如去吊唁时,面对死者,哀悼者要三鞠躬;去别人家里作客,需得敲门而进,而敲门三下,则是比较礼貌的行为;现在还有一种礼貌与“三”的联系比较密切,就是我们常见到汽车的厢板上往往写着“礼让三先”。

⑧“三”这个数字也被广泛地应用于时空和算数。凡极言时间之长、空间之大、数量之多,古时多用三或三的倍数来表示。如“三思而行”、 “九天”、“十八层地狱”、 “三人行必有吾师”、“三百六十行”等等。

⑨可见,“三”这个数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古代被广泛运用到各个方面。

8.阅读全文,根据下表中已填内容的所属类别,在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

9.第⑤段中把“熏三次香”叫做“三衅”,“熏”和“衅”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字,请运用你已有的知识或经验,推测其中的原因。(2分)

10.运用文中有关知识,分别指出下面语句中 “三”的文化含义。(2分)

①率子孙荷担三夫。 ②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③三里之城,七里之廓。

11.第⑧段介绍了“三”在时空和算数方面的表达功能,而下面几个成语中的“三”却恰与之相反。请以这几个成语为例,在该段后面再补写一段话。(3分)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寸金莲 三言两语 三三两两

(三)我的四季(共16分)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没有权利逃避,上苍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也给予我责任。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这样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到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每天,我怀着希望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像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来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花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花朵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可那是怎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

我顿足,我懊恼,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自己检点!

我眼睁睁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5061/702013067.html

更多阅读

2016年苏教版暑假作业 2015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

2015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暑假作业答案星期一:一、趣味园:(关于珍惜时间的名句)(要求背诵)1、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岁月不居,时节如流。3、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5、闲云潭影日悠悠

七年级下册英语范文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

数学计划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强化基本计算能力和归纳的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提高知识应用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范文,一起来看

苏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七年级数学老师经常督促我们复习好知识点,争取在期末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仅供参考。苏科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一)整式一、整式的有关概念:(1)单项式的定义:像1.5V,8n2,3a2

声明:《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基础卷》为网友天涯为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