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学生的特点 当代普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阶段,是人生黄金时代的开端,是人一生中非常关键而又富有特色的时期。中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期,身心急剧地发展、变化和成熟。研究和把握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教育工作者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于班主任全面了解和认识教育对象,提高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供你参考!

普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的心理现象极其丰富多彩,心理学一般将它们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和自我意识三大类。这里主要介绍普通中学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心理过程的特点

由于青年初期生活实践的内容逐渐丰富,社会交往内容日渐增加,学习内容日益复杂、系统与完整,因而,中学生社会化程度已接近成人水平,心理过程的水平得以迅速地提高。

1.认识过程的特点

(1)感知和观察质量提高。由于掌握知识,进行观察和实验的要求,中学生观察水平不断提高,内容更加丰富,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比少年期更富有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和恒常性。但也有观察程序不合理,观察精确性不够,容易草率下结论等不成熟的表现。

(2)注意品质得到较好发展。中学生的注意力比较稳定和具有目的性,有意注意在学习、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注意的广度、分配达到了一般成人的水平,他们大都能根据学习的目的、要求及时而又迅速地转移注意力。

(3)记忆已达到新的水平。中学阶段是人的记忆力发展的高峰期。中学生记忆的主要特征有:意义识记占主要地位,机械识记逐渐减少,对无意义的材料,也能采用"人工记忆术"有效地加以识记;有意识记发挥重要作用,兼顾无意识记;记忆的容量大,记忆的质量明显地超过少年期的水平。有关研究资料表明,在相同时间内,高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记忆内容上,比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要高一倍多,比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多四倍,但部分中学生否认必要的机械识记,认为是"死记硬背",班主任要帮助他们消除对机械识记的错误认识。

(4)思维品质获得了很大发展。中学生的思维既有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也有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开始从直觉经验型向理论逻辑型转化,具体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与此同时,中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迅速发展,对事物认识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开始用怀疑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一切事物,不满足成人和书本上的结论,喜欢怀疑、争论和猎奇,也喜欢探索、辩驳和提出一些新奇的想法,但其发展还很不完善,容易产生一定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例如,容易毫无根据地争论,钻"牛角尖",看问题孤立偏激,易走极端等。

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显著提高,灵活性与敏捷性迅速发展。主要表现为思考问题周全,既能抓住关键问题和事物的本质规律,又能不忽略个别重要的具体细节;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用多种方法来思考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思考问题速度快,能很快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辩证思维获得明显的发展,青年初期学生的知识经验不断丰富,能够较为全面地发展地看待问题。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他们能够正确认识一种现象的产生可能有多种原因,而同一个原因可能产生不同的结果。任何事物的存在往往依存于其它事物,与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并受其制约。例如,曾有专家对三个不同年级的学生(初一、初三、高二)就"自由"概念的理解水平进行测查。结果初一学生属于第一级水平,即认为自由就是不受管束,但如果随心所欲地做坏事,也必须受到制裁。初三学生属第二级水平,他们认为自由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要受到纪律的约束,高二学生属于第三级水平,他们认为自由不是一切由自己,并能认识到"一切都随心所欲,并不是自?quot;、"自由应受到纪律的约束,没有纪律的约束,也就没有自由。"由此可见,初中三年级是理解到自由和纪律的基本关系,但并不透彻,而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则能多层次地理解,达到辩证思维水平,他们已经理解一切事物都处于互相制约、互相联系、对立统一的关系之中。

中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特别强,大多敢想、敢说、敢做,较少受传统习惯势力的束缚,不被名人权威吓倒;创新意识强烈,敢于标新立异,勇于解决新问题。中学生的创造性更多地表现在学习活动中。1988年举行的第19届国际中学生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第20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考题难度极高,以致参赛国的领队提出抗议,说:"这是考诺贝尔奖的题。"而我国参赛的9名中学生全部获奖,物理获得金奖;化学获得金牌总数、个人成绩和全队总分三个第一的优异成绩,这说明中学生很有创造潜力。

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创造性越来越大,发散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强。表现在他们不受旧思想、旧观念、旧思维方式的束缚,善于改变思维方向,从新的角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如让中学生给如下故事命题:一个传教士被野蛮部落虏去,被强迫与野蛮族的女头人结婚,否则要被处死。传教士拒绝,终被野蛮人用沸水烫死,分而食之。大部分中学生的命题为"锅中惨剧"、"清炖牧师"、"宁死毋娶"、"自由无价"。显然,这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强。

值得一提的是,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存在着性别差异,总体而言,男生优于女生。因此,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能力方面,应注意对女生进行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2.情绪、情感过程的特点

(1)内容丰富多彩。随着生活、学习范围的扩大,青年初期的中学生喜欢唱歌、跳舞、诗词、书法、绘画及体育活动等,借此表达自己喜、怒、哀、乐、好、恶、欲等不同的情绪情感。他们常常对所爱的表现热烈,对所憎深恶痛绝,取得成就则欢欣鼓舞,遇到不平则愤而慨之。

当代中学生的特点 当代普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2)情绪两极性突出。青年初期学生的情绪尚不够稳定,情绪的两极性比少年时期更为突出,极易出现高强度的兴奋、激动、或是极端的愤怒、悲观、绝望,而且常常稍遇刺激,即刻爆发,出现偏激情绪和极端的行为方式,冲动性强,理智性差。

(3)情绪、情感的文饰与内隐性。少年期的面部表情常常是内心世界的晴雨表,而青年初期的中学生面部表情和内心世界体验不完全一致,掩饰作用较突出。如有的中学生明明痛苦,却可以毫不在意;明明对异性朋友爱慕,却可以做出庄重、回避的姿态,明明对人厌烦,却可能强装笑脸;明明心虚胆怯,却能故作镇静等。中学生在表白自己真实情绪时选择性很强,一般不愿向别人吐露真情,即使对密友也会保留一些内在的个人隐私。中学生情绪的内隐性和闭锁性,是他们情绪自我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强的结果,但对了解学生真实思想情感带来了一定困难。

(4)情绪的延续性。中学生的情绪很少出现儿童期的哭笑无常现象,而更多地显现出心境状态。某件事所引起的情绪体验可以长久留在心头,虽已时过境迁,但很难消退。碰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有的中学生往往由热情、爽朗、爱说爱笑而变得沉闷、抑郁,感到万事皆不顺心,一切黯然失色,甚至几天都不理人,而碰到高兴的事情时,又感到心旷神怡,飘飘然,似乎万事如意,干什么都有劲头。

(5)情感趋向深刻而稳定,带有浓郁的社会性。青年初期的社会义务感、责任感、友谊感、敬爱感、集体荣誉感等已得到较稳定的发展。中学生对知识及对美的追求要比少年更主动更自觉。在思想认识提高的前提下,中学生的情感逐渐深化趋向稳定。普通高中学生比较好管理,与他们的情感深刻和稳定有关系。

3.意志过程的特点

中学生意志品质自觉性有所增强。他们对动机、行动目的及后果的认识更加自觉,开始自觉地考虑未来的职业与生活目标,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在行动之前能冷静思考。

意志行动的独立性增强。中学生已能独立地完成各种任务。为了培养中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成人对他们应多给予指导,但不要包办代替,否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与对立。

此外,中学生在果断性、坚持性、自制力等方面的意志品质也有较大发展。他们大多具有恒心和毅力,能善始善终地完成既定的任务,良好意志品质逐渐形成。

另一方面,应该看到,中学生意志品质还不完全成熟。在不利环境作用下,可能出现一些易激动、不冷静、缺乏自制的行为;容易受外界事物和他人暗示;在挫折和失败面前还易产生动摇、畏难和悲观情绪;对积极意志品质(如勇敢有主见)与消极意志品质(如鲁莽、固执)的界限认识模糊。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5561/843558446.html

更多阅读

浅谈中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 中学生情绪特点

浅谈中学生情绪的自我调节吴 蕾摘 要:通过阐述情绪调节的概念和类别,结合中学生心身发育特点及中学生情绪表现的特点,帮助中学生提高对自我情绪调节的认识和掌握自我情绪调节的方法。关键词: 中学生自我情绪调节美国的一名中学生枪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与管理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摘要】 就目前来说,80后将要成为过去式,90后已经成为了进行时,这是我国当今大学生的主要构成成分,90后大学生夺取了人们关注80后大学生的目光,成了当前的热点话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大学生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全面和深化,随着时

中学生德育自我鉴定表 中学生的德育方法

中学生的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目标,完成德育任务的途径和手段,是教师与学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媒介和桥梁。在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受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与学生在德育教学中的地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一

声明:《当代中学生的特点 当代普通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为网友蓝戈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