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食物 处暑食补首选食物有哪些

处暑过后,暑气渐消,特别是早晚时秋凉的感觉渐渐明显,养生要防燥、防寒,同时还得注意防暑。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处暑食补首选食物,欢迎大家阅读。

处暑润燥食补首选:莲藕

处暑后空气干燥,人容易烦躁不安。这时要多吃一些清心润燥的食物来消除秋燥,比如莲藕、梨、甘蔗、银耳、菊花、鸭肉、兔肉等。其中以莲藕为首选。

莲藕开胃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它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等,有明显益血益气的功效,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养生秘诀:荷莲一身宝,秋藕最补人。

处暑补肺食补首选:杏仁

按中医的理论,时脏对应,秋季属肺。处暑后是养肺、补肺或治疗肺部疾患的最好时节。补肺的有银耳、百合、猪肺、柿饼、枇杷、荸荠等。而其中当季最好的,非杏仁莫属。杏仁分甜杏仁和苦杏仁两种,甜杏仁滋润补肺功效更强。

《本草纲目》中列举了杏仁的三大功效:润肺,清积食,散滞。杏仁富含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具有润肺、止咳、滑肠等功效,对干咳无痰、肺虚久咳等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

养生秘诀:萝卜杏仁干姜梨,治咳有效不求医。

处暑养阴食补首选:蜂蜜

处暑后,要把保养体内的“阴气”作为首要任务。养阴的食物也有很多,比如泥鳅、芝麻、核桃、糯米、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果、梨、红枣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蜂蜜。中医认为,蜂蜜有养阴润燥、润肺补虚、润肠通便、解药毒、养脾气、悦颜色的功效,因此拥有“百花之精”的美名。蜂蜜是一种非常好的能量补充品,对于缓解疲劳效果显著。

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养生秘诀: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处暑多酸食补首选:葡萄

“少辛增酸”是中医营养学关于夏秋交迭时最重要的饮食原则之一。这时要多酸,就是要多吃酸的水果,比如橘子、山楂、青苹果等,而要少吃甜味的西瓜、甜瓜等。

眼下正大量上市的葡萄,正是“酸”的好水果。葡萄益气补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时多吃还能帮助机体排毒,解内热。红色葡萄可软化血管、活血化淤,心血管病人不妨多吃。白葡萄有润肺功效,适合咳嗽、呼吸系统不好的人吃。绿葡萄则偏重清热解毒。紫葡萄富含花青素,可以美容抗衰老。黑葡萄滋阴养肾的功效更为突出。

葡萄最好整颗吃。葡萄也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煮甜粥的时候放一些也不错。另外,自制家酿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养生秘诀:蜂蜜润肠又益寿,葡萄增色又年少。

处暑食物 处暑食补首选食物有哪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6761/507599503.html

更多阅读

食补 食补-食补,食补-开放分类

利用食物营养功效结合身体情况,通过膳食来达到增强抵抗力,延年益寿的方法。春季食补宜选用较清淡温和且扶助正气、补益元气的食物。如偏于气虚的,可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土豆、鸡蛋、鹌鹑蛋、鸡肉、鹌鹑肉、牛肉

食补补锌 如何补锌 补锌要注意食补是关键

锌元素是人体各项机能活动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人体一旦缺锌将会给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那么,在生活中我们该如何补锌呢?补锌的食物都有哪些呢?孕产妇的补锌该注意哪些呢?下面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补锌一、饮食可补锌补锌的食

气血两虚的食补法 女人气血两虚的症状

女人气血两虚的症状气血两虚常见症状有面色不华,头晕心悸,气短,形寒。临床可同时并见面色苍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表现。结合症状有小便淋漓不畅,或尿道口有秽浊之物流出,或带下异常,小腹胀痛,舌暗,苔白,脉弦

黑木耳生姜红枣花生汤 立冬食补宜吃栗子花生黑木耳!

   所谓“立冬补一冬”,此时养生应遵循阳气潜藏的规律,以“养藏”为根本,适当进补,并辅以运动、精神调养。  饮食调养方面,“秋冬养阴”,立冬时心肺气弱,肾气强盛,饮食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此时饮食宜少吃生冷或躁热的食物,适合清补

黑木耳生姜红枣花生汤 立冬食补宜吃栗子花生黑木耳

  所谓“立冬补一冬”,此时养生应遵循阳气潜藏的规律,以“养藏”为根本,适当进补,并辅以运动、精神调养。  饮食调养方面,“秋冬养阴”,立冬时心肺气弱,肾气强盛,饮食宜减辛苦,以养肾气。此时饮食宜少吃生冷或躁热的食物,适合清补甘温的

声明:《处暑食物 处暑食补首选食物有哪些》为网友柳絮池塘淡淡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