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故事 养鸭创业故事

创业成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通过不断的尝试和不放弃的精神才能成功的,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养鸭创业故事。

养鸭创业故事1:兄弟三人携手养鸭创业,当起鸭司令

兄弟三人携手养鸭

邓庆家住兴业县葵阳镇葵西村,在大学,他学的是粤剧专业。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他毅然回到玉林。

“我出生在农村,家里也有养殖的传统,我就想通过种植养殖发家致富。”邓庆说,他先后养过野猪、金钱龟,种过蔬菜、果树,都没赚到什么钱,不过,积累了不少养殖经验。2010年,他向广西大学一位老师学习饲料制作技术。他觉得用自己研究的发酵型饲料养鸭,应该会有“钱途”。

邓庆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两个好朋友——福绵管理区成均镇古城村的梁惠付和梁惠平,3人一拍即合:“我们就养鸭,有自己的配方饲料,一定大有前途!”3人注册成立了广西玉林市银源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养鸭之路。

虽然做好了前三年不赚钱的思想准备,但邓庆他们没想到养鸭之路是这么艰难。

“白面书生”变黑包公

他们养鸭的地方设在梁惠付和梁惠平老家的山坳里,这里绿树掩映又有溪水流过山塘,十分适合养鸭。

为了节约资金,创业之初什么事情都自己动手。扩大山塘筑坝,3人每天跳入山塘挖泥开渠,“每天都像泥猴一样,爬上岸就不想动了。”午饭就在简易的棚子煮粥,只有榨菜,晚上开车走30公里路回到玉林的家中。实在太晚了,就住在棚子里,忍受着蚊子的侵扰。一次,哥仨几个吃完午饭从棚子里出来,下起了大雨,轰隆一声,棚子遭雷劈了,好几样电器冒了烟。“那一幕我们至今想起来还后怕,但我们没有退缩过。这一声雷响,权当庆祝我们养鸭场开业的鞭炮声。”邓庆说。

长时间的风吹雨淋,邓庆由原来唱粤剧的“白面书生”变成了黑包公。鸭棚搭好了,池塘挖好了,可以大展拳脚了,由于资金短缺,第一批只买了200只原生态谷香鸭苗。“我对自己掌握的饲料配方也不是很有信心,200只鸭苗当试验品吧。”邓庆说。

出师不利,亏了几十万

没想到,200只鸭子饲养得很顺利,75天后出栏,送给一些朋友、经销商尝试,他们都说鸭肉鲜美、没有鸭子特有的腥味。“做清水鸭,就放点盐和姜,煮出来的鸭汤、鸭肉都很美味。”朋友们反馈回来的消息,让3人很兴奋,决定扩大投资。

第二批,他们养了几千只鸭子,两个多月的辛勤劳作,眼看就要出栏了,突然有一天,上游的水源被污染了,鸭子大批死去,让他们欲哭无泪。3人借钱再养了几千只鸭子,突然遇到禽流感等疫情,行情低迷,这次又亏了。

“几次失利,让我们损失了几十万元,欠了一屁股债。”邓庆陷入了人生低谷,穷得连给汽车加油的钱都没了。还好,合作伙伴梁惠付和梁惠平一直鼓励他:“我们这几次亏本,是运气问题,不是技术问题,只要咬牙坚持下去,总有一天一定会成功的。”

初尝甜头,又有新计划

3个人又从几百只鸭子开始养,终于苦尽甘来,一批又一批鸭子成活、出栏。他们又开始为销路发愁了,尽管鸭子肉质鲜美,可没有知名度,很难卖出去。一次,邓庆给南宁淡村市场的经销商送货,经销商诉苦说鸭子卖不动,邓庆灵机一动,当场宰杀了两只鸭子,用电磁炉在经销商的店面煮了一锅清水鸭,免费让顾客品尝,结果大受欢迎。100多只鸭子,一天就卖完了。现在,南宁、玉林、柳州等地的菜市场都有了邓庆的专门经销商。邓庆他们养的鸭子,不再是几百只,而是成千上万只。

“销路有了,另一种忙碌的生活又开始了。”为了及时给经销商送货,邓庆隔三差五要跑一趟南宁、柳州,卸车完毕,马上赶回玉林。“有时实在太困了,就开个钟点房休息2小时。”尽管他的鸭子价格比市场价每斤要高一两元钱,但依然供不应求。邓庆不敢马虎,每批鸭子都比别人多养5—10天才出栏,保证了肉质的鲜美和结实。

现在鸭场绿树掩映碧波荡漾,成千上万只鸭子在大自然的环境里嬉戏。“池塘里我们还养有本地塘角鱼,它们吃的是鸭粪产生的微生物,几乎不用成本,每天出栏的鸭子有几百只,很多客户开车上门买鸭子。”邓庆说。

现在,鸭场的面积不断扩大,邓庆和梁惠付、梁惠平又有了新的“野心”:不久的将来,建立自己的鸭苗孵化、香猪养殖基地,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创造出更多财富。

养鸭创业故事2:塞外鸭王养鸭创业故事

塞飞亚鸭是生长在内蒙古草原宁城地区的一个鸭子品种,是中国北方较好的鸭类养殖品种。内蒙古赤峰的李秉和经过反复研究实验,终于发明了一套新的养殖技术——网架养殖技术。这项技术不但解决了他的养殖难题,还获得了国家农业科技进步奖。如今他的养殖场年产值已经上亿元。

塞飞亚集团在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秦汉时期,这里叫右北平,距今天的北京城只有400公里。

塞飞亚集团是李秉和在1988年创建的,如今,它拥有资产6亿元、员工5000人。塞飞亚以肉鸭产业为主体,下延育种、养殖、饲料、屠宰、加工、餐饮等15家直属企业。2004年,塞飞亚销售鸭品2.54万吨,产值7.2亿元,“塞飞亚”成为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它还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优秀龙头企业,带动3000多家养殖大户。

宁城位于“鸡鸣听三省,马啸惊冀辽”的三省区交界处,农民习惯于种植业,增收的步履蹒跚。李秉和看中家乡的劳动力和粮食资源,自1997年始上马肉鸭产业,经三期技术改造,建成达到欧盟出口标准的“生态、绿色、环保”工业园区。李秉和拥有年加工2000万只肉鸭的生产线、6000吨级冷藏库,集团公司每年可生产22万只父母代种鸭、2200万只商品鸭、18万吨全价颗粒饲料、5万吨鸭熟食制品和2000吨鸭绒。

塞飞亚集团的快速起飞,使李秉和有了带动广大农民共同致富的实力。集团引进英国樱桃谷肉鸭,引导农民变种植为养殖。李秉和提出“五到门、四保证、三让利”的服务,即送雏到门、送饲料到门、回收商品鸭到门、防疫灭病到门、技术服务到门;保证计划放雏、保证鸭雏质量、保证现金收购、保证养殖户利益;低息贷款让利、提供鸭雏让利、现金购买饲料让利。塞飞亚集团是全国惟一实行高密度网架养鸭的企业,他们把新技术推广于养殖户,在育肥效率和预防疫病上都取得了进步。塞飞亚集团连接的养鸭户规摸都不算小,少的养几千只,大的可达上万只、上十万只。李秉和说:“连接大户的好处是推广新技术、防治疫病都比较方便,大户也需要招收农业工人,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老党员王中江在汐子村当了20多年的村主任,1998年,塞飞亚实行龙头带农户的养鸭优惠办法,王中江便带着乡亲到山坡上建了鸭场,形成年出栏21万只的规模,让一同创业的18户人家达到年收入两万元。如今,汐子村相继又建起了3个养殖场,有了87家养鸭专业户。加入养鸭的还有林场下岗职工王瑞生,他也组织了几十户人家建成标准鸭养殖场。

在塞飞亚集团周围已经有标准鸭养殖场156个,网架养殖面积100平方米,地跨内蒙、辽宁两省区的70多个乡镇、180多个自然村,从业者总数达12万人,实现了李秉和所追求的“建一个企业,兴一地经济,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宁城百姓心中有本账:给塞飞亚养鸭,每出栏一只商品鸭,养得好的纯收入能达到两块多,由种地变养鸭,年均增收2000元。养鸭还同时带动了运输业、餐饮业、玉米种植业,也就是说,因为有了塞飞亚,连种地的也比以前多挣了。李秉和最近还与捷克合资,投资建立了一个用鸭粪制造沼气发电的项目,发完电的鸭粪再用于肥田,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备受尊敬的经济学家费孝通先生在逝世前不久,对这条“鸭嘴大龙”印象深刻,他逢人就说:“塞飞亚,农牧民致富的希望”。

养鸭创业故事3:一个养鸭致富能手的创业故事

勤学苦干,成就致富梦

梦想,如何启程?一个农民的梦想,又如何实现?徐发青同志给了我们一个最生动、最完美的回答。

过去,徐发青依靠传统种地方式种植小麦和玉米,不少投资也不少流汗,增产不增收,难以发家致富。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聊城日报》上看到了一条致富信息:养鸭投资少、成本低、设备简单、鸭舍要求不如鸡舍高、加之生长发育快、见效快,收益大。说干就干,筹建资金建设养鸭场,自此开启了他的养鸭事业和致富梦想。

08年刚开始的时候,他四处筹措资金,购买了2000只雏鸭,准备大干一番。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饲养技术,一场鸭瘟使雏鸭一下死去一半。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徐发青并没打退堂鼓,而是通过冷静的反思,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失败是吃了不懂科技的亏。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

创业故事 养鸭创业故事

此后,徐发青主动地参加了农民科技培训养鸭培训班,系统地学习并掌握到稻田养鸭、饲料配方、快速育肥、提高雏鸭防疫,成鸭防病等实用技术。他严格按照所学的养鸭技术喂养,定期为雏鸭进行疾病防疫。

在不断地实践中徐发青总结出了科学养殖的五大原则:优良的品种、合理的防疫、完善的管理、全面的营养和整洁的环境。

同时徐发青抓住机会,与朝城天天食品公司和莘县立信食品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所有的雏鸭有这两家公司提供,养殖40天就销售至市场,第一年养鸭净赚2万余元。先如今他又扩大了养殖规模,建设80米长的养鸭棚2个,养鸭数量高达6500只,一年平均养鸭六茬,年收入高达10万元。

同业合作,成就致富带头人

徐发青同志严格按照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秉承“带头致富,带领集体共同致富”的理念,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在自己养殖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徐发青看到其他养鸭户因为养鸭观念落后、设施条件不好、市场信息不灵、盲目跟风饲养等导致养鸭效益不高。

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聘请养殖专业解救这些人在养殖技术上的难题,还专门去外地学习先进的养殖经验,以此来提高全村养殖户的水平。

在他的带领下,村内的养鸭户也逐渐多了起来,目前村内养殖专业户有8家,向社会提供无公害肉食鸭3万余只,创利100万余元,户均收益5万余元,让村民的腰包鼓起来,提高了村民的生活水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7161/744058026.html

更多阅读

阳台怎么养鸭 养鸭怎么快速获利?

一、猪血增重法编辑本段  用来喂鸭的新鲜猪血,应是无传染疾病的健康猪身上的血,猪血要当天使用。如果使用隔日的猪血和有点腐烂变质的猪血,添加量切不可过大,以免使鸭拉稀、中毒生病。用新鲜猪血喂鸭的方法是:将杀猪时接到的新鲜猪血,

致富经养鸭 下山农民毛善富养鸭创业致富故事

    峡口镇峡南村农民毛善富,靠养水鸭走上了致富路。6月27日,笔者上门进行了采访。    “我养了6年的鸭积累了一些经验,靠养鸭走上了致富路。”今年51岁的毛善富,是本镇原上西坑村农民,原居住在距镇政府20公里山路的高山上。七、

养鸭 复旦毕业回乡卖鸡蛋养鸭 白领回归田园渐成气候

 复旦高材生回乡卖鸡蛋、21岁女大学生乐当“鸭司令”……近年来,层出高校毕业生回到农村创业的新闻,这些怀揣着热情和梦想的年轻人让人不由地想起50年代风靡一时的口号——“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创业之

养鸭大王作文 陆屋镇“养鸭大王”刘熙芳创业故事

他是一名普通农民,以养殖、销售肉鸭为业;他是陆屋镇有名的养鸭大户,主要批量发展养殖肉鸭和西洋鸭等;他更是个有胆量、有见识、有爱心、有求必应,乐于帮助群众奔康致富,被当地村民称为“养鸭大王”的陆屋镇申安村养鸭专业户刘熙芳。   

声明:《创业故事 养鸭创业故事》为网友扮演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