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养生知识 立秋节气养生知识

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以在冬季到来时,减少病毒感染和防止旧病复发。下面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立秋节气养生方面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24节气养生知识 立秋节气养生知识

立秋养生保健知识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呼气时要默念哂字,但不要出声。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立秋时节养生保健要注意

1、防暑。立秋之后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人们还会经历一段高温潮热的苦夏,因此,立秋之后清热解暑要继续,防晒防中暑的工作依然不能松懈。

2、防燥。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平时用嗓较多的人更要保护好嗓子,尽量减少说话。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以免刺激嗓子影响健康。

3、养阴润肺。中医认为,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集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呼吸道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同时可多食一些酸味果蔬,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

4、防感冒。初秋是感染性疾病的高发期,孩子往往会出现发烧症状,有时还会出现脸色苍白、情绪不稳定、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异常表现。初秋的夜晚,很多人习惯不盖被子,太过贪凉会导致腹泻、头重等。因此,初秋之际,千万注意不要贪凉!

5、早睡早起。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6、做运动。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慢跑、爬山、球类运动等,秋冬运动量与夏季相比可适当增大,运动时间可加长,但要注意循序渐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28361/616124862.html

更多阅读

立秋节气养生 立秋节气养生短信祝福语2014

  立秋节气养生短信祝福语2014  .萝卜白菜,立秋信赖,健康崇拜,快乐天籁,平淡清雅,立秋最爱,不狂不燥,寻常心态,茶前茶后,最是有爱,一生幸福,让人青睐,立秋,要留意保养哦。  .立秋之日凉风至,余热未消要留意;一日三餐配仔细,悲秋不可要谨记;

疟疾防治知识 立秋吃坚果防疟疾

  立秋后,饮食上要多食酸味食物少食辛辣食物,以助肝气,多食用平肝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藕、土豆、萝卜、木耳、山药、扁豆、枸杞、银耳、猪肉、鸭、鸡肉、兔肉、花生、黄鳝、鲫鱼、黄鱼、柚子、梨、苹果等。  秋季是人体适宜进补的

小满节气养生 小满节气养生小知识

   小满时节 关注养生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

大雪节气养生 大雪节气养生知识大全

爱华保健知识配图   大雪节气养生知识大全  “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也有个别年份的6日或8日)。太阳黄经达255度时,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大雪”。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这个

秋分节气养生 秋分节气养生知识

  阴平阳秘  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按照《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以平为期”,阴阳所在不可出现偏颇。  要

声明:《24节气养生知识 立秋节气养生知识》为网友陌上清风雨曲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