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令进补有讲究 秋冬进补有啥讲究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下面我们来看立冬进补要注意的几方面:

  温补之前最好先“引补”

冬令进补有讲究 秋冬进补有啥讲究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因此,冬补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吃狗肉、牛肉、羊肉、鸡肉、鹿肉、鱼虾、鹌鹑、鸽、海参、乳类、豆类及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保证优质蛋白质的供应。

  但专家提醒,入冬进补,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一个好选择。如小麦粥有养心除烦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养阴、萝卜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养阴固精、茯苓粥可健脾养胃、大枣粥可益气养阴等等……然后,再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进行饮食调养。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有的人会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出现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专家提醒,冬来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红心甘薯还含较多的胡萝卜素。多吃薯类,不仅可补充维生素,还有清内热的作用。此外,大白菜、黄豆、白萝卜、胡萝卜、黄豆芽、芥菜、韭菜、绿豆芽、油菜等的维生素含量均较丰富,也有“护阳”的作用,要经常调换品种,合理搭配食用补充人体维生素需要。

  咸味入肾补益阴血

  中医认为冬季对应人体的“肾”,而甜、酸、苦、辣、咸五味中的咸入肾,咸味有补益阴血等作用。于是,根据“秋冬养阴”,“冬季养肾”的原则,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品,如海带、紫菜和海蜇等。此外,还应多吃温热护阳之品,如桂圆、胡桃、核桃、栗子、大枣、山药和木耳等。

  而多补充富含钙、铁、碘的食物也可提高肌体的抗冷能力。含钙的食物主要包括牛奶、豆制品、海带、紫菜、贝壳、牡蛎、沙丁鱼、虾等。含铁的食物则主要为动物血、蛋黄、猪肝、黄豆、芝麻、黑木耳和红枣等。含碘的食物可以促进甲状腺素分泌,助人体抗冷,如海带、紫菜、发菜、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增加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摄入则可以增强对寒冷的适应力,并对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新鲜水果和蔬菜。另外,辣椒中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中含胡椒碱,入冬多吃一些可以增进食欲,还能促进血液循环。

  而寒凉性的食物应该少吃了,如螃蟹、海虾、西瓜和葡萄等。

  尤其要注意的是,立冬食疗要根据每个人体质不同而不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0071/595443422.html

更多阅读

秋冬养生,进补有道。 秋冬进补食材

文/赖清辉立秋之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秋冬进补的习惯,秋季“进补”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贴秋膘”,又称“引补”或“底补”。其实,秋冬进补在祖国医学中早就有所记载,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食养”的概念。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

秋冬进补五大膏方 “秋冬进补”再调查

     十大省中医院长与国医大师惊人一致中医权威只认道地,东阿阿胶高居榜首  继向国医大师进行调查采访后,《中国中医药报》再次向中医药行业的权威人士——省中医院院长,发起有关秋冬进补问题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从全国省

秋冬进补汤谱 秋冬进补 教你如何选好人参

      秋冬进补可是一件大事。在调补中,自然会想到服用各种“参”,然而,大补的野山参已基本绝迹,日前新闻还曝出黑龙江大集疑卖“胶水糊人参”冒充老人参,面对品种繁多的“参”,不知如何选择?此“参”彼“参”有何区别

冬令进补有讲究 冬至进补有讲究

冬至进补有讲究“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的人们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当然,为了提高进补质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进补的时间、方法等常识。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

声明:《冬令进补有讲究 秋冬进补有啥讲究》为网友萌城菇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