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小学生读的散文 小学生可读的散文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会给自己一份从容。面对争奇斗艳的鲜花,我们会欣赏但不会陶醉,面对袭来的风雨,我们会应对但不会逃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生可读的散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生可读的散文(一):枣花茶

枣花茶是家乡一种很平常的土产品,它是由三月刚发芽的嫩嫩的枣叶多次刨制加工而成,茶味微甜,略苦,淡香,色泽浅黄而呈绿。虽然家乡人没有饮茶习惯,但谁家都会准备一些,以备外地亲朋好友作客来饮用。

父亲是很喜欢饮这种茶叶的。这也许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故。父亲是名牙医,有些好友常给他馈送些好茶甚至有些名贵茶叶,但父亲只是把它置放起来,或转送给朋友或等朋友来了再拿出来品尝。而自己还是多饮这种家乡口味的略苦的枣花茶。

父亲六十多岁因常年的辛苦劳累,积劳成疾患上了糖尿病等多种病疾。但是父亲并没因此而停下手中的工作,父亲是当时全县内唯一的牙科技师,由于患者的信赖,父亲不得不抱着病体来为患者修复诊治。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烈日酷署,还照常到城里简陋的工作地点上班。七八月份是冀中平原最炎热的季节,父亲在城里工作多半天后,中午在城里简单地吃些饭莱便顶着酷暑返回十多里的家中,每当这时,母亲总是把院里的树荫下打扫的千干净净,放上那个陈旧的吃饭桌,父亲拿来一把蒲扇和一个低低的小凳,只穿件背心,手轻轻地摇动,坐在桌前休息。尽管这样汗水还是从父亲的脸上脖子上不断流下。母亲这时提着那只老式磁壶放在桌上,再从一个绿色纸茶桶中拿出小撮淡绿色的枣花茶,用开水冲下,再盖上壶盖,沏好。母亲又拿来两个吃饭用的磁碗,洗刷干净等茶泡好,约摸一刻钟后,父亲提起磁壶向碗中倒出呈浅黄色的茶水,随后,小院中便弥散着这枣花茶的清香。

父亲一生不吸烟不饮酒,没有其它任何嗜好,饮一点茶算是唯一的奢侈。但他还是听从医生的忠告尽量少喝。父亲一生劳累奔波,据我所见,只有在父亲饮茶时才显出特有的轻闲和安逸。

父亲一只手轻轻端起茶碗,眼神是那样专注,轻轻吹动飘浮在茶水上面的片叶,然后轻轻的饮上一小口,淡淡的热气便扑绕于父亲的脸上,此时父亲的脸显的湿润,不知是汗水还是茶水的滋润,片刻后又轻轻饮上一口。这时我发现父亲满是皱纹的脸上出了少有的轻松和愉悦。一碗香茶使父亲忘记了劳累,忘记了当时的麻烦。汗水也从父亲的背上脸上淌下,父亲闭上眼睛,轻轻摇动蒲扇享受着悠闲时光,享受这工作后的幸福,父亲也许是在慢慢品嚼人生的苦辣酸甜吧。

多少年以后,我还能真切地记忆起父亲那轻松的模样。

父亲到了晚年是很少出远门的,但唯一一次我见到他随身携带着自己爱喝的枣花茶远行。那是七十年代中期,我和二哥在承德山区的三线单位工作,父亲在家照样经营他的业务,那时割资本主义尾巴,批资产阶级法权的口号喊的震天响,父亲虽然有合法的行医手续,但也并不因此而安生。不是今天学习就是明天接受检查,要不就是搞革命大批判,再不就是停止营业回队参加劳动,那些有权人象神经病患者一样,编着心思使老百姓们不得消停,不得安宁。

一个大雨飘泼的夜晚,去承叶线榆树沟接站的小车司机突然把父亲带到我们的办公室前,由于雨大,又没带雨具的父亲被淋的一身透湿,我们赶紧把父亲接进屋内换上干净农服,父亲的突然到来使我们有些紧张,因为如果没有紧要事情,父亲不会不顾六十多岁高龄千里迢迢来到塞北。父亲坐下体息片刻告诉二哥和我,他是来拿营业证的,县里后天就要突击检查,如果没有就要受到批判,停止营业。听完后我才想起,原来两个月前我回老家,为了在保定买些牙科材科,我携带并使用了父亲的营业证,而后准备再给父亲邮回,哪知一回到三线单位就把这事给忘记了。自己的疏忽使的父亲日夜兼程来这里。父亲说因为时间紧急写信不行,就只好来了,我听后心中十分惭愧,赶忙从卧室中取出营业证交给父亲,父亲这时才显的轻松起来。我扶父亲上床休息,赶忙打来开水给父亲泡茶。哪知父亲却说不用了,我自己带着呢,说完忙从带着的那只黑色手提包内取出一个磁缸,而后又取出小塑料袋里的一包茶叶,父亲轻轻用手取出几片,灯光下,我看到是父亲爱喝的枣花荼,赶忙给父亲泡好,等泡好后父亲只喝了两口就躺在床上发出了轻轻鼾声。我赶忙给父亲盖上毛毯,望着身困疲惫的父亲,我想父亲为了这个家操透了心,劳透了力呀!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父亲从床上爬起就要准备上火车站。我知道昨天晚上 父亲没有吃饭,而且昨天一天也只吃了一顿,我和二哥劝父亲多住两天,父亲说不行,明天就要检查,要不他们就又挑出毛病找麻烦的。我们知道父亲脾气劝说是没有用的,因不到开饭时间,我们手下又没有可吃的东西,父亲看看我们有些为难,就说再喝点枣花茶又解饿又解渴。我们知道父亲是在安慰我们,就这样来去匆匆两千多里路,父亲只喝了几杯茶水。我们送父亲去了十多里外的榆树沟车站,在车站上父亲才草草吃了点东西,匆匆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在父亲踏上列车车门刹那问望着父亲疲劳,苍老,忧心过度的身影,我掉下了眼泪。

枣花茶微苦谈香略甜,是极平民化的饮料,它不只是悠闲时的品尝,而是品尝后的愉悦!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爱饮起了家乡的枣花茶。我虽身居塞北多年,但我每次回家都带回一些,每空闲时总爱饮上几杯。每当这时我就想起父亲,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想起父亲的勤劳和不易。

小学生可读的散文(二):父亲是一本读不完的书

世上有一种情最厚重,那就是亲情。世上有一种爱最深沉,那就是父爱。年轻时的我,大都是凭着感性去认识和理解父亲的。在我的印象里,更多的感觉是父亲的冷峻、严厉和苛刻,而缺少的是对子辈细腻的关怀和温柔的呵护,甚至在心目中还或多或少产生过一种畏惧的感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长,思维的日渐成熟,我越来越觉得,自己对父亲的认识非常肤浅。父亲就像一本名着,只有细细的品味,才能感受到它的深邃、领略到它的厚重、体会到它的博大精深。我作为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孩子,能够入伍、入党、提干并调至军一级机关工作,转业后又成为省一级机关的公务员、处级干部,回顾这一历程,可以说,这里面既有各级领导的关心培养、同事朋友的热心帮助,也有自身的奋发努力。然而,正是那润物无声、深情无言的父爱,给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茁壮成长的土壤。

关注贫弱,行医济世,救死扶伤,回报社会,是父亲毕生奋斗和追求的目标。父亲大名赵学诗,属马,1930 年出生在行唐县一个穷苦的家庭。爷爷赵老强是个文盲,腿有些残疾,一辈子靠卖豆腐为生。据说奶奶一生共生育十一胎,因家境贫寒和缺医少药等原因,十之七八大都夭折或是送人。父亲是第十胎,故取名“小十子”,叔叔则取名“十一子”。父亲高小毕业即因家贫失学。之后,他立志救死扶伤,造福百姓。于是就到本县顺城街名中医王锦章的药铺学徒兼当司药。王老爷子大医精诚、悬壶济世、悬丝切脉、妙手回春的医德医术,对父亲影响极深。靠耳濡目染、勤奋学习和名师点拨,加之天资聪慧和悟性较高,他很快就锻炼成为一名独当一面的医生,并在县城办起了私立康宁诊所。由于他医德高尚,行医严谨,治病独辟蹊径,虽年纪较轻,却已在县城崭露头角。五十年代国家实行公私合营,28岁的父亲就担任了行唐县城关镇医院第一任院长兼党支部书记。父亲重视医德医风培养,倡导钻研业务、又红又专。他那时领导下的镇医院,可谓是人才荟萃,高手如云,阵容强大。眼科刘峰、儿科刘新辰、妇科周国云、外科杨文才、内科刘玉春、精神病科张英全、五官科郭振清等一大批或科班出身或私家名医齐聚麾下,并在日后都成为行唐医学界的权威和栋梁。然而,直到1988年父亲因病去世时,他仍然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地工作在一个公社医院院长的岗位上。在我的记忆中,父亲从来没为自己的提拔使用,个人待遇争过什么,讲过什么。倒是那一个个经他妙手回春,解除病痛,延续生命的小小百姓们让他感到莫大的欣慰。

刻苦学习,深造医学,探索不止,不断更新自己的医疗水平,以精湛的医技救治患者,是父亲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在我的印象里,父亲最舍得花的钱就是购买医书,最大的嗜好博览医书。医疗专业,在他的一生中,几乎占据了全部的位置。五十年代末,他曾经自费到当时的省会保定一家大医院,专门向名医学习外科技术。轰轰烈烈的“文革”开始后,破“四旧”、搞“四大”、文攻武卫,天下大乱,造反派、保皇派你方唱罢我登场。而父亲则与世无争,独善其身。他充分利用国家医学界部分“反动学术权威”下放行唐劳动改造的天赐良机,主动接近,不耻下问,学到了许多高端的医学知识。

忠于职守,严谨求实,淡泊名利,人道行医,是父亲的安身立命之本和终身奉行的最高准则。医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健康所系,生命所托。人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物体,把日积月累的病体调整好,绝不是找到松动的螺丝再拧紧一下那么简单。面对众多的疑难杂症,父亲总是那样心神气定,不急不躁,精益求精,毫不马虎。有的病情比较复杂,一时拿不准如何诊断,他从不顾及个人面子,草率处方,或拿病人去做实验。而是通过翻医书、查资料,与高手交流,直到胸有成竹之后,再处方下药。面对众多家境贫困、一分钱都要掰两掰来花的农民,他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中西结合诊病,组方精妙独到,常常以小处方出奇制胜,用最少的药费解除了无数病人的痛苦。类似例子不胜枚举。有一年,邻居家的女婿将一个多年不孕的战友夫人带到我家,经过父亲的精心诊治,多年顽疾终解沉疴。第二年,就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当母亲抱怨这位夫人的感谢行动只是仅仅寄来一张照片之时,而思想境界已达到医者仁心的父亲对此却并不以为然。因为金钱、地位、荣誉对他来讲,都不过是过眼烟云。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他的满足和喜悦,就是追求自己医术上的进步、创新和突破,就是靠自己的医术为百姓治病减灾、为一个个家庭带来幸福,这种成就感和自豪感非一般人所能理解。即使是父亲晚年身患癌症之后,他仍然坚持为慕名而来的患者把脉看病,开出了一个又一个处方,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灵,他在平凡的岗位上找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所在,造福天下苍生,成了他一生的快乐和追求。

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忠诚老实,不向组织讨价还价,是父亲一生所遵循的处事原则。1964年,父亲担任城关镇医院院长期间,国家为减轻天灾人祸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决定要下放部分国家职工。当时在镇医院妇产科担任助产师的母亲被父亲第一个列入下放名单。从此,母亲和我们兄弟三人的户口由行唐县城转到了老家贝村,商品粮改吃农业粮。正是他的这一率先垂范的决定,让我们全家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虽然后来我通过当兵提干改变了身份,但两个兄弟及后来出生的妹妹农村户口的身份,却使他们永远失去了城镇户口分配工作的那种特殊待遇,并受到了不少的磨难。尽管两个弟弟后来靠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日子过的还都不错,但父亲的这一举动一直让他们难以理解和释怀。60年代中期到72年期间,父亲在离家较远的赵阳关公社医院担任院长。那时的全家,上有爷爷奶奶姥爷姥娘,下有我们兄弟三人,家庭又因被下放面临不少实际困难。其实,当时的县卫生科长(相当于文革后的县卫生局长)王炳海就住着我家县城的房子。这位曾在朝鲜打过仗转业干部,与我家关系也一直处的很好。通过它调到近一点的地方应该是能做的,但父亲却从未为个人的这些私事向这位领导开过口。

父亲性格内向,不拘言笑,为人低调,谨言慎行。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工作中,他总是一付冷静、从容、深沉和平淡的面孔。即是是在家庭里,也很少与我们做近距离的交流和沟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身上就没有浓浓的父爱,他自有自己的表达方式。60年代中期,我放假后来到父亲所在的赵阳关公社医院,有机会跟随父亲一起到患者家出诊。面对热情好客百姓群众,本以为父亲会带些好吃的让我回去解馋,没想到父亲却陆续为我借了些书让我阅读。记得有《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敌后武工队》、《野火春风斗古城》、《林海雪原》、《红旗谱》、《小城春秋》等不少现代文学书籍。正是这些书籍,将我带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并使我从此爱上了读书,逐步学会了怎样写作,怎样做人。品味起书香里的父爱,一生咀嚼,受益无穷。1972年12月我高中毕业后应征参军,因村里干部把指标都留给了自己的亲朋好友,我虽体检合格但就是不让走。几经周折,最后还是接兵的魏传笃副政委听说我有些特长而点名要我,我才得以当兵。记得我参军离家时,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态度严肃、声音不大地对我说:“好好干、争口气”。六个字,透出了人世间最真情的嘱咐和殷切的期望。正是这六个沉甸甸的字,激励我奋发向上,永不言败,信步风雨人生。我1975年3月入党、5月提干,1976年6月提拔为副连、10月调到师政治部当干事,1979年调到北京军区炮兵政治部当干事,并提拔为正连,成为我们这批兵当年提干最早、提升最快的一个。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不知足,做学问要知不足”、“人要靠本事和本分立足”、“一招鲜吃遍天”、“做事不贪大舍小,为人莫瞒上欺下”、“知恩图报,施恩不图报”。这既是父亲平凡一生的真实写照,也是垒砌和树立在我心中的人生座标。在父亲的一生中,也许还有太多、太多我不曾知晓的故事和奇迹,但父爱的深沉与厚重,就蕴藏在这平淡如水的日常生活之中。那些无言的父爱,就像清茶一杯,细心品味,虽苦涩却清香,虽淡然却深刻。如陈年的老酒,令我回味无穷,历久弥香。如明亮的灯塔,不仅照亮了我的成长之路,并让我由此读懂了人生。

小学生可读的散文(三):儿时的中秋

塞上的九月真好,最热的天气已经过去,中秋月圆、云淡月清、温和爽飒。

在这风和景明的季节里,我常常想起老家的中秋节来。“八月十五” 是老家人对中秋节的统称,因为农家人记事的时间都以农历为主,除此之外,就再没有其他叫法。虽然很直白,但却承载着家乡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盼与向往。

农家小院的房前屋后都有成片的树荫,当月上树梢,月光散向院落的时候,整个院落静谧极了,树梢下面斑驳陆离的月影如月亮娘娘散向人间的碎银一般,将这农家小院妆扮得神秘而洁净、温情而浪漫,再无喧嚣和杂乱。庭院中央的桌子上,父亲燃起了炉香,母亲刚从锅里烙出的月饼及水果之类也被一一敬献于月光之下,这此地,如没有院外一两声蛙鸣传来,还真不分天上人间呢!

月饼是母亲烙制的,刚出锅散发出新鲜而浓郁的麦香味儿,如母亲的味道熟悉而好闻极了。离家多年后的今天,我一直在想,那该是家的味道才对呀!

适合小学生读的散文 小学生可读的散文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人过八月十五的心是非常虔诚的,烙制的月饼得用当年自家新产的麦面,得家人亲自烙制,而且必须得献在皎洁的月光下才算了结一年的心事。如果这天没有月光,这个节日的敬献活动就得向后顺延,直到月亮赏脸为至。敬献的物品除了月饼之外,还有粗粮制品和自家水果及其他农作物。因为,敬献过月亮的食品中既饱含着月亮娘娘对敬献者来年的祝福,也深含着农家人对一年来上天赐予风调雨顺、丰收年景等福报的感激。所以,敬献过月亮的食品是要分给家人每个成员还有鸡狗等家畜来享用,以保来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

儿时的八月十五,在我的心中很早就占据着很大的空间,不仅很神秘,而且还能吃到母亲做的月饼和平时很少有的水果。这一天,所有的敬献活动都是在大人的操持下完成的,除制作月饼之外,村子里还要唱大戏。所以,这一天,大人们都赋闲在家,整个村子里到处人来人往,节日的气氛很随意的飘荡在村子上空。平时不走动的亲戚在这一天也要相互登门送去祝福。不仅如此,村子里将要过门的姑娘们在这一天都会收到男方家里送来的礼品,两家新亲戚同座一席大话未来的美好生活。既将要做媳妇的姑娘们,在这一天就会一改往日的羞涩,妆扮一新,如同主妇一般开始上锅煮饭,大显身手,预示着她们即将步入主妇的行列。我也是在这一天,真切地看到村子里的姑娘们如月亮娘娘赋予灵气一般,变得妩媚了许多、柔情了许多、清秀了许多、动人了许多。也有好多姐姐被邻村的小伙子们牵着手,在这一天喜滋滋地做了别人的新娘……

少不更事的我,每逢此时,就缠着姐姐让她保证永远不被别人牵手,永远不离开我。姐姐被我不懂事的胡搅蛮缠逗得笑翻了天,掐住我的鼻子嗔怪道:赶快长大挣钱,给你媳妇送礼去…姐姐无意的戏谑,竟让我心中涌起阵阵的不舍与酸楚。因为,我知道姐姐总是要离我而去的。

在我离家后的多年里,每逢这个节日,大街小巷、超市的柜台上到处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月饼。虽然精致极了、炫目极了,可在我的眼中,竟没有一样能抵得上家乡月饼的甜美与醇香,不仅没有新鲜的麦香,更没有母亲和家的味道,也失去了月饼应有的寓意。给我的感觉是月是月、饼是饼,饼来自超市、月自在天边,超市的饼永远不能摆脱市侩的俗艳,而母亲烙制的饼始终饱含着农家人对明月的虔诚与美好生活的向往。远在天边的明月时时关注着人间的一切,可忙碌的人们有几人在这一刻想起了母亲的味道、新鲜的麦香、静谧的农家小院、还有院落里年迈的爹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古人对“圆满”生活的一种美好向往。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圆满的,亲人天各一方的日子无处不在。在我们很小的时候,一家人因为生活聚集一处,当我们长大成人的时候,这个圆满就被生活所切割……,如果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中就不会有“每逢佳节倍思情”这样精美的诗句来脍炙人口了。

其实,月亮是永不失去的,当我们看不到月光的时候,那只是被云层遮蔽了。人人都知道月亮的存在,可不一定时时能触及月光清辉的爱抚,可月的清辉不因为遮蔽而消失,就象儿时的八月十五一样,永远在我的心中,那里有母亲烙制的月饼、还有月影下农家小院及小院里年迈的爹娘……既使因为忙碌而忘却,我想那只是暂时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小学生可读的散文的内容,谢谢你的阅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1461/179159511.html

更多阅读

适合男生朗诵的散文 适合男生朗诵的散文3篇

适合男生朗诵的散文海燕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在这叫喊声里――充

适合女生朗诵的散文 适合女生朗诵的散文3篇

适合女生朗诵的散文淡 淡 兰 香那天,庞若夫妇送来一盆兰花,在月下静静地绽放。月亮清幽,兰花也很雅致,也很富有诗意,将那洁白的馨香点点渲染开来,淡淡地洒满了我家的每个角落。在花盆旁,还留了张祝词贺卡:让我们的友谊,如淡淡的花香!接着是

适合儿童朗诵的散文 适合儿童朗诵的散文5篇

火的冰□作者:鲁迅流动的火,是熔化的珊瑚么?中间有些绿白,像珊瑚的心,浑身通红,像珊瑚的肉,外层带些黑,是珊瑚焦了。好是好呵,可惜拿了要烫手。遇着说不出的冷,水便结了冰了。中间有些绿的,像珊瑚的心,浑身通红,像珊瑚的肉,外层带些黑,也还

适合小学生读的散文 小学生可读的散文

把微笑送给自己,就会给自己一份从容。面对争奇斗艳的鲜花,我们会欣赏但不会陶醉,面对袭来的风雨,我们会应对但不会逃避。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生可读的散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小学生可读的散文(一):枣花茶枣花茶是家乡一种很平常

声明:《适合小学生读的散文 小学生可读的散文》为网友凤凰情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