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节,北方人流行吃饺子,而南方则吃汤圆,但福州冬至的习俗不一样,到底福州冬至吃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欢迎大家阅读。

福州冬至习俗1:理发、酿酒

福州冬至很隆重,节前家长会督促孩子们去理发。冬至节前要理发,如果不理发就俗有“耽冬耽矮细、耽年耽富贵”的说法。

福州人还会选择在冬至这天酿酒,因为这一天福州真正进入隆冬季节,其气候比较适合酿酒;另外,这个时候糯米比早稻米好,酿出的酒更香。

福州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福州冬至习俗2:捏土人

还有孩子们玩的捏土人,也是福州一个风俗,小土人一年会出现两次,一次是中秋节,另一次就是冬至,一对土捏的小泥人摆在案桌前,寓意“回进宝”。等到祭拜祖先的仪式结束,一对小土人就“功成身退”,大人就会把小土人分给孩子当玩具。

多年以前人们衣衫不够,手里要拿个火笼,火笼是一个陶制的罐,里面放着烧红的木炭,木炭上盖着草木灰,刚加热的陶罐很烫手,于是人们在陶罐的外面用竹子编上一个隔热套。冬至日这天拿出来,寓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福州冬至习俗3:扫墓祭祖

随着时代的变化、地域的交流,福州冬至也开始流行扫墓。很多在外工作、做生意的人,都会返乡在冬至这天祭祖后上山扫墓,非常热闹。

福州乡村一直有“冬至分时入祠堂”的习俗。乡村各姓都有祠堂,聚合各支的同姓,称“宗祠”;衍派一支的,称“支祠”。凡是男性当年四十九岁的,冬至就上寿为五十,入支祠,让晚辈敬重。凡是男性当年五十九岁,冬至便上寿为六十,入宗祠,让各支祠的晚辈一齐敬重。

福州冬至吃什么?

福州称冬至为“冬节”、“团圆节”,在冬至前夜全家围坐搓米时,寓意团圆。搓好之后,冬至早上煮熟,外裹黄豆粉加糖食用,象征好运。出嫁的女儿会在冬至当日送米时回娘家,以表孝心。

米时不是糍粑,区别在制作流程。“米时”是将生糯米用磨盘磨成米浆,而糍粑是用熟糯米放到石臼里捣成糊状。搓“米时”时,桌上要放福橘,象征吉祥如意;还要摆上一对胖乎乎的小泥人,寓意“回进宝”。搓“米时”时,需将糯米粉搓成丸子,在糖粉中来回滚动,寓意“时来运转”,祈福来年好运。

冬至福州为啥吃米时,这与一个民间传说有关。老百姓在这天吃米时,是为了纪念一个孝子。在福州人眼里冬至也跟“拗九节”一样,是个孝顺节。

福州民间流行一个传说,过去有位男子上山砍柴,被母猩猩抓走成亲,后来还生了一个儿子。一天,男子趁母猩猩不在,带着儿子逃回山下,母猩猩悲恸欲绝,孩子也哭闹着要找妈妈。因为母猩猩喜欢吃糯米粉做成的丸子,思念母亲的儿子,便在冬至这天,把煮熟的米时粘在门板上,让母亲循着米时的香气而来,找到了自己。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5061/100089098.html

更多阅读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再过一个周就是端午节了,很多人都想了解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具体的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下面详细介绍。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简介 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七夕节的习俗介绍: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方法/步骤七夕节的习俗有哪些? 1、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简介 冬至的由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中国不同的地区在冬至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在这一天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冬至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

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中秋佳节,人们最主要的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了。各地中秋节习俗因地而有所不同,多种多样,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中秋节的习俗】赏月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

春节手抄报: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春节手抄报:除夕的习俗有哪些   燃放烟花爆竹  燃放爆竹是除夕夜必须要做的一件事。传说怪兽“夕”最怕爆竹的响声,我们的先人就是用爆竹驱走了怪兽的。如今,冉犯爆竹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它还有驱散穷气和晦气的作用,响

声明:《福州冬至的习俗有哪些》为网友袖手天下睨苍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