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二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及答案

通过充分的练习能让学习技能得到熟练。下面是小编为您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及答案:

第I卷(选择题)

1.下图为我国西部某区域7月均温(℃)等值线图,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地距海远近不同 B.甲地为盆地、乙地为高原

C.高山阻挡了水汽输送 D.两地纬度差异大

【答案】B

下图中a、b、c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 d、e线为等温线, f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有关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河流的流向大致是东南流向西北 B.等温线值的大小关系是d > e

C.该地最有可能是南半球某地 D.该湖泊为咸水湖

3.A地未来几日天气状况可能是 ( )

A.晴朗、气温高、气压低 B.晴朗、气温低、气压高

C.阴雨、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D.阴雨、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答案】

2.D

3.C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4.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点的是

A.① B. ② C.③ D.④

5.该国人口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 1950-1970年 D. 1970-1990年

【答案】

4.A

5.C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该农业生产紧缺的自然资源是

高一地理必修二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及答案

A.土地资源 B.水资源 C.生物资源 D.太阳能资源

7.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

8.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答案】

6.B

7.D

8.D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人口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图3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9.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10.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

9.D

10.B

有人把城市楼房超过90m部分的高度之和称为“城市个头”。2011年香港和重庆“城市个头”在中国排名靠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1.香港“城市个头”比重庆高,下列原因更合理的是香港

A.洪涝灾害更少 B.淡水资源更多 C.经济水平更高 D.土地成本更低

12.今年来重庆“城市个头”不断长高,其主要积极影响是

A.节约建筑用地 B.缓解交通压力 C.降低建筑耗能 D.扩大用地规模

【答案】

11.C

12.A

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3.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A、河流 B、聚落 C、耕地 D、地形

14.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A、线路过长 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 D、工程量过大

15.50多年来,兰新铁路并没有改变该区域城镇的分布,是因为该区域的城镇分布受控于

A、地形分布 B、绿洲分布 C、河流分布 D、沙漠分布

【答案】

13.D

14.B

15.B

图2为某个组团式城市布局图,各城区分散布局。完成下题。

16.该城市的布局模式有利于

A、缩短居民出行距离 B、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C、加强各区之间的联系 D、节省基础设施投资

17.该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和化工园区,应分别安排在

A、①处和③处 B、①处和④处 C、②处和③处 D、②处和④处

【答案】

16.B

17.A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第下列问题。

上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某地理小组学生实地考察了该商城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8.同学们经考察认识到,最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C、接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较低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19.同学们针对如何新建这类大型商城各抒己见,其中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是

A、增加商城数量,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B、扩大商城规模,带动周边城镇发展

C、立体建设商城,集约开发利用土地 D、商城靠近景点,吸引游客休闲购物

【答案】

18.B

19.C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在上图中所示甲乙丙丁四地,年降水量由多到少的正确排序是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板栗属于喜光、喜暖的落叶阔叶树种,是北京西山地区重要的经济林木。

21.在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大面积栽培板栗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20.A

21.A

(十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H国IT产业迅速发展,但该国的基本国情也使得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面临挑战,读图表,回答问题。

表1 2006年—2008年11国外投资的主要产业部门(百万美元)

现代服务业

609

金融

54

计算机制造

197

化工及相关产品

53

微电子及电器设备

198

制药业

40

现代通信工程

123

食品及日用产品

35

表2 2010年11国、世界平均受教育程度(%)

15岁以上成人识字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11国

61.00

13.49

世界平均

78.60

26.42

22.H国外资投入的主要产业部门属于

A. 技术密集型 B. 劳动密集型 C. 资源密集型 D. 资本密集型

23.H国第三产业出现如图所示特点的可能原因是,该产业

A. 发展速度在减缓 B. 劳动力素质较高

C. 金融业比重较小 D. 提供就业岗位多

24.有学者提出H国以IT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发展难以持续,其主要理由可能是该国

A. 人口发展基数太大 B. 服务业发展到达顶峰

C. 外资投入行业失衡 D. 高素质人口比重偏低

【答案】

22.A

23.B

24.D

读“装备制造业的价值曲线链”回答下列各题

25.德国装备制造业利润高的原因是

①设计研发水平高 ②重视产品的组装 ③零配件依赖进口 ④品牌知名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6.下列措施,有利于提高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是

A.加强规划引导,促进产业集群

B.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增强研发能力

C.吸引组装的生产环节的流入

D.强化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答案】

25.D

26.A

27.下图反映了1985年和2003年我国部分省(区、市)制造业综合竞争力在全国位次的变化。从中可知新疆、江苏、福建、湖北四省(区)的制造业综合竞争力位次变化是( )

A.新疆在全国位次明显上升 B.江苏在全国位次明显下降

C.湖北在全国位次稳定不变 D.福建在全国位次明显上升

【答案】C

图3为我国某区域冬季某日8时至此日8时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分布图,该时段该区域风向主要为偏东风,云量分布差异不明显。完成下题。

28.造成该区域东西部积雪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A、降雪量 B、温度 C、光照 D、地形

29.图中M地积雪深度低于周围地区,该地可能是

A、农田 B、林地 C、城区 D、乡村

30.道路积雪会影响交通,应用GPS技术可以

A、获取道路积雪影像数据 B、解译积雪遥感影像

C、分析道路积雪空间分布 D、确定带救援车辆位置

【答案】

28.B

29.C

30.D

第II卷(非选择题)

31.(十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制造业迅猛发展,在多钟区位因素影响下,汽车制造业发生空间集聚与扩散。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汽车制造具有链条长,关联企业多的特点,既有整车生产企业,又有与之相配合的上游各零部件生产企业和下游销售服务企业,它们共同组成庞大的汽车产业链。 (1)分析从1996年到2010年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企业高密度区和中密度区的空间拓展方向。(4分)

(2)图2显示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一般过程,如图2a所示,在市场等因素的驱动下,在中心区形成汽车核心企业,上、下游的关联企业都集聚而来,形成由核心企业一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如图2的b、c、图,进一步阐述汽车制造业空间演变的过程和原因。

(8分)

(3)从市场、土地价格、集聚三个方面,分析区位条件对京津冀都市圈汽车制造业发展的影响。(6分)

【答案】

(1)从1996年到2010年,中密度区明显向都市圈北部拓展;高密度区由京津及其周边地区进一步向外扩展,都市圈东部、南部也出现若干高密度区。

(2)图2b显示,在市场等因素的吸引下,中心区域又出现了新的核心企业,同时与该核心企业相关的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也集聚而来,形成由两个核心企业——关联企业组成的汽车产业链。

图2c表示,集聚在中心区域的核心企业和部分关联企业,为了开拓新的市场或为了降低成本,向外扩散,同时集聚了一批新的关联企业。

(3)京津冀都市圈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汽车销售市场扩大;京、津市区土地价格较高,但该都市圈地域广大,京、津、冀郊区(县)土地价格相对较低;原有工业基础较雄厚,制造业门类齐全,水平高,有利于形成众多的上游关联企业,从而可以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和已有基础设施,降低生产成本,促进协作与更新。因此,京津冀成为我国汽车制造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域之一,且汽车制造业主要集聚在京、津郊区县或河北省的一些中心城市附近。

32.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二 某国国情

位置 亚洲西部

面积 1.4万平方千米

人口和民族 427万,3/4以上为犹太人

国土特征 50%以上为沙漠;盐碱地面积广

农业特点 种植业尤为发达

(1)材料二表示的国家是__________。

(2)从自然条件分析,该国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__________。

(3)该国大部分属于干旱的沙漠气候,自然资源十分贫乏,却创造了世界一流的农业,这是由于该国十分重视依靠__________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4)从自然条件考虑,图中四地可借鉴该国农业发展经验的是__________。

(5)A、C两地乳肉畜牧业均较发达,但影响其布局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__________;C__________。

(6)A地所在图示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基地,请列举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D地所在图示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以色列

(2)水源

(3)科技

(4)BD

(5)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市场) 气候

(6)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农产品出口基地、蚕丝基地

(7)光热充足、地势平坦、有锡尔河和阿姆河河水进行灌溉

33. (18分)下图为中国与东南亚高速铁路规划示意图,另有专家建议中泰两国合作在克拉地峡开凿运河,如图所示。

(1)评价图示区域高铁建设的区位条件。(12分)

(2)说明克拉地峡运河的开凿对我国的重大意义。(6分)

【答案】

(1)有利条件:中国与东南亚社会经济发展快,经济贸易联系密切;沿线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中国拥有较强的高铁建设技术;中国拥有丰富的高铁运营、管理经验。

不利条件: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施工难度大;喀斯特地貌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度大;降水量大,多暴雨,影响施工;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热带丛林地区,施工条件差;河流众多。(每要点2分,任答其中6个要点即可得12分,其它合理答案可酌情得分)

(2)新增加了一条我国与南亚、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等区域联系的海上通道;有利于我国资源(尤其是能源)的进口,改善了我国的能源安全;缩短了我国与南亚、中亚、西亚、非洲、欧洲之间航线的距离,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和时间。(每点3分,任答2点即可得6分)

34.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湖地处加拿大西南部的高山深谷,其周边方圆约一百公里的区域是力口拿大多种优质水果的生产基地。R河谷地是世界著名的冰酒产地。冰酒酿造技术独特,品质上乘,所需葡萄原料用量约比一般葡萄酒多20倍,是在冬季气温低于-8oC,优质葡萄成熟后在树上经自然冰冻,夜间采摘,酿造而成。

材料二 图示意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区地形,右图为甲湖湖畔A市的气候资料。

(1)指出A市的气候类型,并说明判断理由。(9分)

(2)简述甲湖的水文特征。(9分)

(3)说明甲湖周边区域生产水果种类多的主要原因。(9分)

(4)从工业区位角度分析R河谷所产冰酒昂贵的原因。 (10分)

【答案】

(1)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3分)

判断理由:最冷月均温低于0℃(2分);气温年较差较大(2分);降水总量较小(2分)。(或位于温带大陆西部;西面有高山阻挡;受西风影响较小)

(2)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含沙量小;有结冰期;含盐量低。(9分,答对3点得满分)

(3)位于温带,谷底海拔低;高山深谷地区,地形复杂;垂直地域差异显著,光、热、水等气候条件多样;农业技术水平高,促进新品种的培育;市场的多样化需求。(9分,答对3点得满分)

(4)冰葡萄产量低,酿造冰酒原料用量大;生产工艺要求高;地处内陆山区,交通不便;市场距离远;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10分,答对5点得满分)

35.读下面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图,回答问题。(14分)

(1)该城市若计划布局以下农业区:①粮食产区,②蔬菜园艺区,③乳肉家禽畜牧业区,④果树林区。合理的布局是(填代号):A为_____,B为_______,C为_______,D为_______。简述布局②的理由。(6分)

(2)随着“菜蓝子放心工程”和“绿色食品工程”的实施,E地区蔬菜基地面积迅速减小,并发生向城市西北方向转移的趋向,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分)

(3)该市意欲发展成为蔬菜生产基地,这一设想得以立足的自然条件是________ ,社会经济条件有________和________。(4分)

【答案】

(1)② ③ ④ ① (每空1分)

蔬菜等副食品,城市的需求量大;易腐烂,不易远距离运输,应布局在近郊。(2分)

(2)E位于流经城区河流的下游,蔬菜的灌溉水源受到污染 (4分)

(3)光热充足、降水丰富(2分) 劳力充足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分)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分享的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及答案全部内容,相信对你会有帮助的。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相关文章推荐:

1.高一地理必修二最新期末试题及答案

2.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考试及答案

3.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4.高一必修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

5.2016高一地理必修2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6.高一地理必修2期中测试题及答案

7.2016年鲁教版地理必修二期末试卷及答案

8.高一地理必修二考试题及答案

9.高一必修二地理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10.高一地理必修二会考试题及答案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5061/700171368.html

更多阅读

地理必修二必背重点 高一地理必修二考点

对于高一地理的学习,把握好每一个考点吧。下面是小编网络整理的高一地理必修二考点以供大家学习。高一地理必修二考点:陆地环境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2、岩石圈范围

声明:《高一地理必修二 高一地理必修二期末考试及答案》为网友影子不孤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