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创业致富 回家创业农业致富故事

创业是就业来源,创业不但为创业者本人解决就业问题,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工作岗位,具有缓解就业压力的极大潜力。看看那些回家创业致富的故事,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创业之路。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回家创业农业致富故事,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回家创业农业致富故事一:

美术硕士回乡养猪用红薯菜叶养黑猪

好猪肉是什么样的?在80后猪倌向平东眼里,应该是“有乡愁味道的猪肉”。昨日,在东湖风景区落雁岛的仓库里,向平东埋头于猪油、猪肉、猪油渣?之中,整理货架,忙碌而充实。很少有人知道,这位年轻的猪倌,还是位美术硕士。只是因为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他毅然关掉广州的公司,回乡养猪。

美术硕士回乡当猪倌

皮肤黝黑,戴着眼镜,笑声爽朗,初次见面,很难把向平东和“猪倌”联系起来。向平东是宜都市松木坪镇杨树坪村人。1999年,他被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系录取,成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2003年,他又考入广州美院攻读广告设计专业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他进入一家品牌设计公司任职。两年后,他辞职创?业,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品牌设计公司,运营基本稳定,逐渐步入正轨。2012年底,向平东却出人意料地关掉广州的公司,“想回归乡村,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父亲听到儿子的想法后急了:“好不容易培养个研究生,做点体面工作不行?你瞎折腾个什么呢!”向平东耐心解释:“研究生养猪不是什么丑事,我要养和别人不一样的猪——用粗粮蔬菜喂养的黑猪。”

向平东来到宜昌秭归大山里,与人合伙养起了黑猪。

红薯菜叶古法养猪

向平东养猪的方式是与农户合作,养殖基地将猪仔养到两个月大时,交给农户养殖,七八个月后,再将猪回收到基地。别人的猪用饲料喂,4个月就能出?栏;他的猪是圈养加放养,吃的全是玉米、红薯、菜叶等,10个半月才能长到200斤,达到出栏标准。“我给我的黑猪定义是‘古法养猪,自然之道’。就是遵?循千百年来农民自然养猪之道,养绿色、健康的猪。”向平东说。

在向平东的老家,也有村民与他合作。宜都市松木坪镇杨树坪村村民王长玉介绍,村里100多农户中,目前有30多家与向平东合作养黑猪,他家已经养了15头黑猪。

记者在向平东拍摄的黑猪放养视频中看到,签约农户将猪驱赶至山坡上,将玉米、红薯、菜叶等撒在地上,黑猪立刻围成一团,互相拱着抢食。向平东介绍,每天,农户们都会拍下一段当日放养情况的视频发给他,虽然身在武汉,但他时刻掌握着黑猪的成长状况。

想把黑猪赶上新三板

虽然养殖基地远在宜昌秭归,但向平东在武汉设立起体验基地,向客户展示公司产品。从养殖到销售,向平东去掉了所有的中间环节,直接面向客户。

“猪也要卖得艺术”,向平东的产品均为浅绿色包装,看起来格外清爽,猪油用精致的玻璃罐罐装,外面还套着质朴的麻袋,有一种古朴的美感。

去年5月,向平东报名武汉大学EMBA课程,学习新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同时积累资源,扩大人脉。春节前夕,向平东带领销售团队,穿梭于各个商会的年会活动,宣传自己养殖的土猪肉。一斤黑猪肉售价?为35元至40元,因为品质可靠,仅去年春节前的年猪销售,一个月内就卖出400头。两年多时间,向平东成功售出1500头黑猪。

光靠“圈子营销”还不够,向平东计划今年在武汉的高端社区里开10家肉铺,首家肉铺已于1月下旬在汉口后湖开业。

向平东的养猪事业也吸引了一些投资人找上门来。2月初,他从一名广州投资人那里拿到了200万元的天使投资。“不仅提高餐桌上的生活品质,更让?大家感受慢下来的快乐。”向平东希望,自己的产品能承载并传递传统文化及朴素的价值观。他计划明年将黑猪品牌推上新三板,目前正在积极做准备。

向平东是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应邀回母校做这场讲座的。2003年,向平东从湖北美院美术学系毕业后,又考入广州美院攻读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从事了创意设计工作的向平东,两年前回老家宜昌干起了养猪事业 。去年11月,向平东以武汉侬家屋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身份亮相武汉,参加团省委举行的创富大赛,闯入15强。公司诞生半年来,有多家天使投资公司一直关注他们的成长,但他却谨慎地保持着与“天使”们的距离。他希望自己创立的侬家屋黑猪品牌,能按自己的初衷发展,并成为黑猪市场的一匹黑马。

向平东的故事:曾经没钱上大学,凑不齐学费

“我是带着感恩的心态回到这个城市的。”作为年轻的创业榜样,向平东却不惧坦承自己的窘迫往事。

向平东是宜都市松木坪镇杨树坪村人。1999年,19岁的向平东被湖北美术学院录取。作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乡亲们都为他感到骄傲,但他却为凑不齐学费而发愁:向平东8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在当地煤矿打工,收入微薄。他报考的美术学系仅学费一年就要6500元。同学们都已顺利报完到、军训去了。学校为他保留一个月的学籍,希望他能在一个月内凑齐学费报到。走投无路的向平东只好向本报求助。

“我好想上大学。”15年前的9月20日,武汉晚报在头版头条报道向平东的文章,表达他内心的渴望。

报道见报次日,时任副省长王少阶作出批示,要求不使特困生失学。众多热心读者纷纷为向平东捐款,很快就为向平东凑齐了学费。

拿着读者的捐款,向平东百感交集,特意留下一封给读者和本报编辑部的感谢信:“我是一个普通的学生,在过去的十天里,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感情转折。本来是怀着渺茫的希望,在晚报大门前犹豫了许久,才将那份求援信送给一个陌生的编辑。几天前由对求学的失望,到街头流浪、四处寻工,再到受到大家无私的关怀……”

看到记者保存的信纸和已经开始发黄的感谢信,向平东露出了惊讶的表情:没想到您还保存着这个。当记者问他是否还记得其中的内容时,他只说了4个字:“刻骨铭心。”

他记得在晚报6楼过道的沙发上度过的一夜,记得文教部员工拿出自己的饭卡,让他到食堂就餐:记得一位下岗女工特意从汉阳赶到报社,为他捐出100元……

“虽然四年的大学生活仅学费就要支付3万多元,但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劳动来完成学业,把社会对我的扶助变成奋斗的动力。我请求做晚报读者公益扶助中心的一名义工,加入到帮助更多不幸人的活动中去。”

回家创业农业致富故事二:

养鹅致富不走寻常路养鹅效益高年售8000万

“我是搞鹅养殖的,目前合作社拥有12万只种鹅,鹅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每天就需要20多吨玉米,所以我现在需要与一些粮食种植大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在不久前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大会上,河北省迁安市正农鹅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印明的这个问题让全场静了下来。

马印明精心呵护尚未出壳的小鹅

马印明的创业故事:

回家创业致富 回家创业农业致富故事

马印明今年39岁,杨团堡村人,是位淳朴的农民。认识他的人都说,他干事好琢磨,肯付苦,有股子泥腿劲。

闯荡

马印明初中没毕业,就开始学做买卖。家里有台解放车,他就跟着跑车,当时主要是拉矿粉。

19岁,他到附近一家矿上上班。他干得很卖力,手掌、大腿都磨出了茧子。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就不是好士兵”。他有着自己的目标。1996年,年仅23岁的他大胆承包了矿上的一个干选车间,干得风生水起。27岁时,他便晋升采矿主任。

之后,他去了青龙县开铁矿,为他的人生赚得第一桶金。

创 业

这时他有了更大胆的想法——自己创业!

2005年,他在当地开了自己的一个小铁矿。

经过多年商海的磨爬滚打,他开始思考将来:开矿是能够赚钱,可矿石资源终有枯竭的那一天,什么产业才有发展后劲,才会永不枯竭呢?“当时国家正号召退耕还林,我仔细捉摸了一下,觉得搞养殖业,再结合退耕还林,应该大有前途。”

想到做到,他开始筹办自己的养殖场。2007年9月,养殖场正式开张。

挫折

“要干就要往大了干,不能小打小闹。”在经过到外地的一番考察后,马印明笃定主意,首先承包了村里的180多亩荒地,甩手大干。之后他又陆续承包了村里的300多亩荒地,经营面积达到了约500亩。马印明将养殖场养殖与退耕林下养殖想结合,规模迅速扩大。

到了2008年时,马印明的养殖场饲养了10多万只鹅,仅雇佣的工人就有40多人。一位客商看后惊呆了:“我跑了10多年的鹅场,从没见过这么多的鹅。”马印明当时雄心勃勃,心想每只鹅少赚点,光数量就能取胜。他没有意识到风险正一步步向他逼近。

市场如战场,行情瞬息万变。2008年的金融危机开始考验马印明的意志。当年成鹅的出栏价降到了雏鹅进价以下。卖了吧,赔钱;不卖,光饲料钱每天就得几万。马印明将养殖数量一降再降,到了2009年底,仅剩下了1000只种鹅。“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这1000只种鹅成了马印明东山再起的根基。

经过2008年到2009年残酷的市场洗礼,马印明接受了血的教训,一下子赔了400多万元。

“算了吧,开矿闭着眼就能赚钱,你何必担这份惊受这份怕呢。”亲戚朋友们苦口婆心劝他。然而马印明初衷不改——认准了的事就必须要干下去。

苦心人,天不负。他终于顽强地挺了过来。

奋斗

马印明再次去外地学习取经,并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尽管市场起起落落,但雏鹅的价格一直看好,搞孵化一定能赚钱;同时经营过程中应搞合作经营,要风险共担,有钱大家一起赚,赔钱平均到一个人也不会受到多大的损失。

思路明晰,马印明的泥腿劲又上来了。

当时自己实在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马印明用起了土方儿,在大炕上孵小鹅,人工控制温度和湿度。他成功了。之后他和亲戚又买来孵化机的零件,自己“攒”了两台孵化机,再后来手头稍稍宽裕一些,他们购买价格便宜的孵化机。

合作社规模也稳步扩大,农户数达到了52户。

马印明慢慢走出了困境。到了2010年,养殖场实现了盈利,2011年更是打了一个翻身仗。现在养殖场的雏鹅已销往山东、江苏、四川、浙江等地,最远的通过空运飞往海南。

合作社带领着农民们走上了致富路。

马印明养鹅成功经验:

马印明是个实在人,提出“加强合作社间合作交流”这个建议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他在经营过程中日益强烈的感觉。马印明自2007年开始养鹅以来,经历过不少挫折失败,已经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养鹅专家,但真正促进他快速发展的正是他这种在吃透市场的基础上得来的“奇思妙想”。

变废为宝,水葫芦养鹅

42岁的马印明是迁安市杨团堡村人,本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矿老板,2007年9月,在迁安市转型发展的带动下,他办起了正农养鹅专业合作社,他决定利用自己承包的500亩沙滩林场发展养鹅业,由矿老板转身变成了养鹅哥。自此,马印明开始专心钻研与鹅有关的一切事物。

谈及水葫芦,人们对它的印象可不是很好,它繁殖速度极快,大量消耗水中溶解氧,危害水下生物,还会堵塞河道,是世界十大害草之一。可在马印明的眼里,水葫芦却是宝贝。

“我自己有近2万只鹅,一天要吃两吨半的饲料,花费8000多元,一年下来花费近300万,怎样才能降低饲养费用呢?思来想去,我想到了水葫芦,水葫芦含有丰富的粗脂肪、蛋白、氨基酸、胡萝卜素,而且是无性繁殖,种起来比较省事,我先在池塘里试种了几株,没过多久,就长满了整个池塘。

“水葫芦种出来了,鹅爱吃吗?怀着忐忑的心情,我把数百只鹅放进了池塘,结果奇迹出现了,我的鹅非常喜欢吃水葫芦,不大一会工夫,几百只鹅就将整个池塘的水葫芦哄抢而光。从此,这水葫芦就成了我养鹅的一大‘法宝’了。”

舌尖革命,为鹅打造营养餐

在马印明的认知里,喂鹅与人吃饭是一个道理,只有营养均衡了,鹅才能茁壮成长。为此,马印明给鹅搞起了舌尖上的革命。他种植了长势快、鹅爱吃的皇竹草,以及汁多、纤维少、再生能力强的菊苣。此外,他还利用50亩地种植杂草和玉米,杂草喂鹅,鹅粪肥田,50亩地可年产五万斤玉米和五十吨秸秆,玉米可以加工成鹅饲料,冬天秸秆可作青饲料,一点不浪费。

“用多种牧草来喂鹅,可以使鹅的营养达到均衡,这样鹅的产蛋率、受精率才会提高。”马印明说。“但是光喂牧草也不行,因为牧草中含量最大的还是水分,就像人吃饭一样,有稀的还要有干的,所以还必须给鹅补充一部分粮食。”

而马印明口中的粮食是他自创的发酵饲料。“用这发酵饲料喂鹅有两大好处:一是营养成分高,鹅更爱吃。经专家检测,发酵后的饲料所含的蛋白、有益菌等成分都有所提高,而且味香,易于消化。二是延长饲料的保质期,降低成本。普通饲料保质期只有两三天,买多了就有可能浪费掉,买少了就得多次买,增加运输成本。这发酵饲料,节约空间,易储存,只要不开封、不漏气,就可保存三到五年,没有浪费和多次买的问题。”马印明告诉记者。

循环养殖,让鱼给鹅打工

鹅在池塘中嬉戏时会将30%的粪便排到水里,这会促进水中浮游生物迅速繁殖,造成水质变坏。怎么解决这些粪便和浮游生物呢?经过一番思考,马印明找来了帮手——鱼苗,原来他是要让鱼来给鹅打工。

那么多的鱼,到底要买哪种呢?经过翻阅书籍、上网查资料,最终马印明将专吃浮游生物的鲢鱼请进了他的池塘。水中的浮游生物解决了,可马印明看着水面上漂着的鹅吃剩下的草渣、草屑以及鹅槽里残留的饲料碎末,觉得非常可惜,他又开始琢磨怎样才能把这些“剩菜剩饭”充分利用起来。看着池塘中一天天长大起来的鲢鱼,马印明灵机一动又买来了专吃草的草鱼和吃杂食的鲤鱼,这样既净化水质,又不浪费草料和饲料,还可养鱼形成新的财源,一举多得。

现在马印明的养鹅场里呈现出了一副“水上是鹅,水下是鱼,团结互助,和谐相处”的局面。“现在我的30亩水面,每年至少可产5万斤鱼,又是一笔不少的利润啊!”让鹅给鱼打工,这让马印明更加喜出望外。

“以前我们是卖鹅苗,而现在,我们用以鹅苗同样的价格卖起了珠蛋”,在马印明的孵化场里,正在选蛋的工人告诉记者,“珠蛋就是经过光照被检测出已是受精,孵化十二天左右的鹅蛋,这样就解决了运输鹅苗途中鹅苗损耗的问题,既降低成本,又方便客户运输,一次顶以前运鹅苗的2倍,还提高鹅苗成活率,这是个双赢的好事儿!仅半年我们就卖出了100多万枚珠蛋,营业额达七八千万呢。”

“我们这里的气候适中,比较适合鹅产蛋、孵化,以前,我们的鹅苗主要销往山东、安徽、江苏等地,今后我要让它畅销全国,我要成为咱全国最大的养鹅哥!”手里拿着一枚珠蛋,马印明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6961/128414944.html

更多阅读

小本经营创业 农业小本创业五种经营方法?

  近年来,振兴农业,实现产业化调整,成了上上下下讨论的热门话题。对于广大的农民兄弟来说,怎样开放头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成了自己最关心的事情。   粮食种植也好,蔬菜种植也好,只要形成规模,周边慢慢就会形成市场。围绕“市

创业:农业之“独孤九剑”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直执行以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剪刀差政策,使得前些年农业得不到相应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说与近年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格格不入。  创业农业的九点建议>从小到大,笔者对农业一直情

侠女传奇之独孤九剑 创业农业之“独孤九剑”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一直执行以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剪刀差政策,使得前些年农业得不到相应的快速发展,农民收入,农村经济发展可以说与近年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格格不入。然而,农业做为第一产业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

第8节:失落的百年致富圣经(7)

系列专题:《财富史上经典名著:失落的百年致富圣经》  宇宙的能量源源不断,宇宙给予人类的财富也源源不断。不管人类发展到什么程度,不管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就会有不同的致富机会,而这些不同的致富机会将

农业普查工作总结 2013年农业工作总结

   在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加强新项目、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和推广应用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完成农业增加值12530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55%以上,农民人

声明:《回家创业致富 回家创业农业致富故事》为网友人生有酒多忘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