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

典故指古代的典章制度、旧事旧例。我们今天所讲的典故当然用的是典故的今义。小编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典故介绍

此地无银三百两,比喻想要把事情隐瞒掩饰,结果反而暴露。此话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有人把银子埋藏地下,上面留字写道:“此地无银三百两”。邻人阿二偷走了银子,也留字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李四看到了这个牌子,大笑道:“这不是明明告诉人们,这里有三百两银子吗?”于是就把银子挖走了,但也不放心,怕张三怀疑自己,于是就在那块牌子边上又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道:“邻居李四不曾偷”。

历史故事来源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喜欢自作聪明。他积攒了三 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也很苦恼,怕这么多钱被别人偷走,不知道存放在哪里才安全。带在身上吧,很不方便,容易让小偷察觉;放在抽屉里吧,觉得不妥当,也容易被小偷偷去,反正放在哪里都不方便。他捧着银子,冥思苦想了半天,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想出了自认为最好 的方法。张三趁黑夜,在自家房后,墙角下挖了一个坑,悄悄把银子埋在里面。埋好后,他还是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里埋了银子。他又想了想,终于又想出 了一个办法。他回屋,在一张白纸上写上“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出去贴在坑边的墙上。他感到这样是很安全的了,便回屋睡觉了。

张三一整天心神不定的样子,早已经被邻居王二注意到了,晚上又听到 屋外有挖坑的声音,感到十分奇怪。就在张三回屋睡觉时,王二去了屋后,借月光,看到墙角上贴着纸条,写着“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王二一切都明白了。他轻手轻脚把银子挖出来后,再把坑填好。 王二回到自己的家里,见到眼前的白花花的银子高兴极了,但又害怕了起来。他一想,如果明天张三发现银子丢了,怀疑是我怎么办?于是,他也 灵机一动,自作聪明地拿起笔,在纸上写到“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大字,也贴在 坑边的墙角上。〔注〕:后来人们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把这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隔壁王二不曾偷”当作一个成语,用来比喻自作聪明,想要隐瞒,掩饰所干的事情,结果反而更加暴露明显了。这句成语,被简化为“此地无银”了。 “此地无银三百两”,本来的意思就是这个地方没有三百两银子。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歇后语:

【歇后语】此地无银三百两——不打自招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顺口溜:

隔壁王二不曾偷

此地无银三百两打一成语:

成语 欲盖弥彰

成语 蓄须明志

成语 虚有其表

成语 深藏若虚

成语 财不露白

成语 不打自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37261/247441617.html

更多阅读

《三季人的故事》 三季人是什么意思

《三季人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院门外扫地,远处走来了一个身穿绿衣服的人。那个人问道:“你是谁啊?”孔子的学生回答说:“我是孔丘先生的学生。”  “那你一定懂很多东西啦?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吧,你知道一年中,有几个季节吗

中国造价三百亿的巨型航母现身南海:全球震惊

中国造价三百亿的巨型航母现身南海:全球震惊中国造船厂我们用美国最大的核动力航空母舰作比较。1998年服役的「杜鲁门」号,排水量九万七千吨,可载80架战机,耗时九年完成,耗资45亿美元。1998年的汇率大约是1比8。2,所以「杜鲁门」号的造价

“三季人”的故事 孔子 三季人

“三季人”的故事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正在门外扫地,忽然走过来一个浑身绿装的人,他便好奇的看去,只见那人冲着自己就过来了,刚一靠近就问他:你是孔子的弟子吧?他回答道:是呀,你有什么事?那人接着说:请问一年有几个季节?孔子的弟子莫名其妙的看

孔子与“三季人”的故事 三季人的故事的哲理

孔子与“三季人”的故事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一天,孔老夫子正在午休,被窗外虽然尽量压着嗓门却又透着争吵的激动的唧唧喳喳闹醒了。孔子向窗外望去,只见子路正在跟一个来客争着什么,向来不发火的子路已经面红耳赤。孔子正要出门看个究竟,只

声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典故》为网友透明的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