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忠恕之道 试论儒家伦理思想之“忠”“恕”

论文摘要:忠恕是儒家学说的一个基本思想,本文结合“忠”所代表的忠实于祖国利益和正义事业及“恕”所代表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内容对这两点伦理思想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忠:恕:伦理

一、忠实于祖国利益和正义事业

“忠”作为一种高尚品格.突出体现在忠实于祖国利益和正义事业上。古人很早就把“忠”和祖国联系起来。如抗金名将岳飞背刺“精忠报国”。封建社会结束后,忠君的观念破除了,“忠”愈表现在忠于祖国,忠于事业方面。

对祖国利益对正义事业忠心耿耿。兢兢业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蜀汉名相诸葛亮聪敏机智,才略超群,谦虚谨慎,勤俭奉公,对蜀国统一大业忠贞不渝,鞠躬尽瘁。唐代诗人杜甫在《蜀相》中表现了对诸葛亮崇高人格的无限仰慕:“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忠实于祖国和正义事业,就是时刻关心祖国民族的前途,忧国忧民,跟祖国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战国时楚国贤大夫屈原博学多才,受奸臣毁谤。获罪流放,在流放途中他仍深深眷恋祖国,但他的思想却不被君主所重视,以至后来抱石投江,用自己的生命表示对祖国的忠诚。

忠实祖国利益和正义事业,就是自觉地为国家效力。每一个人都应该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当国家利益受到侵害时,自觉维护它。这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一个人应具有的道德修养。西汉中期名将赵充国,在汉宣帝元年由于当时负责处理西羌事务的官员处理不当,居住在今青海湖一带的西羌各部起兵反汉,于是在76岁高龄时自请为将,带兵出征。赵充国经过调查,提出攻打策略上书汉宣帝,但汉宣帝和群臣商议后作出不同意见。但赵充国能据理力争,坚持自己。赵充国在保卫国家安全上不畏上,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坚持真理,令人佩服,更遑论其76岁高龄乎?

忠实于国家利益和正义事业,就是当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以集团、国家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国家、民族利益。唐代开国功臣屈突通奉命攻打洛阳。而当时他有两个儿子在城内。极有可能丧命。唐高祖说,东征洛阳的事交给你了,可你的两个儿子怎么办呢?屈突通答到,两儿如死。那是命该如此,我绝不能因为私情损害公义。在关键时刻为国家做出自我牺牲,这是忠诚的最高表现。

忠实于祖国和正义事业,就是为维护祖国利益。为坚持正义事业,临危不惧,临难不苟,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甚至宝贵的生命。后汉人李固以天下为己任,为了国家的利益,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畏一手遮天的梁翼,至死不屈,在临刑前还给胡广、赵戒写了一封信,大义凛然表明自己的心迹,并对胡广、赵戒的所作所为进行了批评。胡广、赵戒读信后,感到悲伤惭愧,长叹流泪。世上有些人平日慷慨陈词,但到危急关头就背弃前誓,匍匐变节,此是不讲道德和廉耻的。世上也有像李固那样一类人,他们忠于自己的道德信念,言行一致,临危奋不顾身。为祖国利益和正义事业赴汤蹈火。

儒家忠恕之道 试论儒家伦理思想之“忠”“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1061/976468364.html

更多阅读

读《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有感

于丹《论语》心得之四:君子之道。这章主要讲如何做一个君子,能够称为君子的标准又是什么。“君子”是孔夫子心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使许多人正在努力的方向与动力。提到“君子”一般都会与男子相联系,谁说女子中就不能有“君子”。“君子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7《人生之道》 于丹 论语 心得讲稿

视频片头语一: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不过是从岁月中借来的一段光阴,自己把这段光阴过成什么模样,你的人生就是什么样。论语中孔子对自己的一生有着非常概括的总结,我们如何理解孔老夫子对人生的理解,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论语》

转载: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

试论议论文三要素之弊害潘新和《语文建设》2012年第1期●对成见有所超越或发展,提出有较高逼真度的假说,这才是议论体式写作教学的终极目的。●“材料”意识,可谓议论体式写作的首要意识。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之

后金融危机时代定义 后危机时代,零售业突围取胜之道

后危机时代,零售业突围取胜之道——兼论零售业流程管理的困境与对策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已经来临,国外零售业巨头纷纷在中国市场抢摊设点,加快了攻城略地的脚步,国内零售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压力日益加剧,于是合并重组在国内零售业内不断上

声明:《儒家忠恕之道 试论儒家伦理思想之“忠”“恕”》为网友菲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