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 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浅析

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门综合性的系统科学。安全管理的对象是生产中一切人、物、环境的状态管理与控制,安全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下面由小编为你介绍安全管理的相关法律知识。

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浅析

l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人本管理

安全管理的效果如何,在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企业管理者和广大员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和责任感。只有人人都认识到,搞好安全生产是切身利益所在,是与自己本身和家庭幸福息息相关的大事,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这样,全体员工才会积极行动起来,自觉地参与安全管理。企业在实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安全管理模式,必须得到全员的认同,包括决策者、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员工。

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浅析

安全管理成败的关键在领导,强调最高领导层的重视和参与,要求管理者对企业安全管理方针的制定与安全措施的筹划、开发、实施和改进的决策负最终责任。管理人员的工作也是举足轻重的,要真正起到管理作用,不能仅仅是安排任务,告诉工人如何处理发生的问题,而应该和所有员工一起投入工作,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质量。安全水平是管理水平的体现。

安全管理的基础是“全员参与”。直接从事生产和服务的一线工人,在工作岗位上长期获得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是别人无法比拟的。他们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是真正的专家,往往能提出一些极有价值的问题和建议。工人的智慧和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2 安全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

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仅要追求经济利益,还必须兼顾到企业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乃至国家的利益,并对此承担一定的责任。企业的安全管理系统是人、社会、环境、技术、经济等因素构成的大协调系统,安全生产需要多因素的协调与组织才能实现。安全系统以满足人类安全的生产与生存以及保障社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降低事故和灾害对人类自身生命和健康的影响为目的。首先,应与社会发展基础、科学技术背景和经济条件相适应和协调。安全活动的进行,需要经济和科学技术等资源的支持,它既是一种消费活动(以生命健康安全为目的),也是一种投资活动(以保障经济生产和社会发展为目的)。

3 安全管理注意风险管理

在管理学中,把风险管理定义为企业以最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来管理最大范围的风险,从而避免和减少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个企业从繁荣走向衰落甚至破产的事情已经屡见不鲜。因此,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安全管理要求考虑来自对顾客、员工、组织、社会和环境的风险。对顾客和员工而言,必须考虑人的健康和安全因素;对组织而言,必须考虑有缺陷的产品或重大危害事故可能导致的企业形象或信誉损失、丧失市场、意见、索赔、产品、责任、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等风险;对社会和环境而言,必须考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给社会和环境带来的破坏,导致人类生存危机的风险。

安全管理的风险管理机制可以增强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性和员工的安全感;通过对潜在性的风险进行科学预测和分析,可以事先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可能带来的损失;也可以增强员工对于风险的承受能力。风险管理的最大作用是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使企业经营立于不败之地。

4 安全管理要突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的事故预防不仅要充分依靠安全技术、安全工程设施等手段,更需要安全管理、安全法制、安全教育等安全科学的软技术。安全文化建设是近年来提出的一项安全生产保障新对策,是安全系统工程和现代安全管理的一种新思路、新策略。

企业安全文化要求在人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以外,还应正视观念、态度、品行、道德、伦理、修养等更为基本和深层的人文因素和人文背景。它全面、深刻地影响着人的观念、思维和行为,从而形成客观的物态和环境的安全质量。

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 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浅析

企业安全文化包括安全观念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物质文化,具有保障人类安全生产与安全生活的战略意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既包括安全宣传、文艺、管理、教育、文化、经济等软件手段的建设,还包括安全科技、安全工程、安全设备、工具等硬技术的建设,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相关阅读:

安全管理的五种关系

安全与危险并存

安全与危险在同一事物的运动中是相互对立的,相互依赖而存在的。因为有危险,才要进行安全管理,以防止危险。安全与危险并非是等量并存、平静相处。随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安全与危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进行着此消彼长的斗争。事物的状态将向斗争的胜方倾斜。可见,在事物的运动中,都不会存在绝对的安全或危险。

保持生产的安全状态,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预防为主,危险因素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危险因素是客观的存在于事物运动之中的,自然是可知的,也是可控的。

安全与生产的统一

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如果生产中人、物、环境都处于危险状态,则生产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安全是生产的客观要求,自然,当生产完全停止,安全也就失去意义。就生产的目的性来说,组织好安全生产就是对国家、人民和社会最大的负责。

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安全与质量的包涵

从广义上看,质量包涵安全工作质量,安全概念也内涵着质量,交互作用,互为因果。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两个第一并不矛盾。安全第一是从保护生产因素的角度提出的,而质量第一则是从关心产品成果的角度而强调的。安全为质量服务,质量需要安全保证。生产过程丢掉哪一头,都要陷于失控状态。

安全与速度互保

生产的蛮干、乱干,在侥幸中求得的快,缺乏真实与可靠,一旦酿成不幸,非但无速度可言,反而会延误时间。速度应以安全做保障,安全就是速度。我们应追求安全加速度,竭力避免安全减速度。

安全与速度成正比例关系。一味强调速度,置安全于不顾的做法、是极其有害的。当速度与安全发生矛盾时,暂时减缓速度,保证安全才是正确的做法。

安全与效益的兼顾

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定会改善劳动条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焕发劳动热性,带来经济效益,足以使原来的投入得以补偿。从这个意义上说,安全与效益完全是一致的,安全促进了效益的增长。

在安全管理中,投入要适度、适当,精打细算,统筹安排。既要保证安全生产,又要经济合理,还要考虑力所能及。单纯为了省钱而忽视安全生产,或单纯追求不惜资金的盲目高标准,都不可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43661/445573132.html

更多阅读

企业行政管理的六大模块 企业行政管理范围

企业行政管理广义上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产会计管理四个方面;狭义上指以行政部为主,负责行政事务和办公事务。企业行政管理广义上包括行政事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产会计管理四个方面;

浅谈乡镇行政管理 浅谈企业行政管理体系的三大特征

     企业行政管理,是指企业行政部门和行政人员依靠企业行政组织、按照企业行政管理系统的行政流程管理整个企业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案。在现代企业中,制定战略决策的企业决策中心属“企业管理意志的表达”;执行战略决策的企业行政系

企业行政管理 企业合适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行政管理必须时刻着眼于为企业的经济利益服务,这要求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甘当幕后英雄。企业行政管理的理想境界应该是“润物细无声”。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像一部自动化程度很高的机器,这头原料进去,那头成品出来;其中

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 提高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一、企业行政管理效率  所谓行政管理效率,就是在圆满完成行政机关的使命和 任务以及即定的基础上,投入的工作量与所得的工作效果之比。低下 的行政管理效率,会使企业机构僵化,调节失误,作用错位,而高能 的行政管理效率则可使企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 现代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分析

内容摘要:企业行政管理运作的规律性和企业行政效率的提高,是企业行政管理活动的宗旨之一。本文从企业行政活动中领导者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人员执行力素质的适合程度来进行企业行政效率高低机理的分析。文章提出,领导者使用的行政管

声明:《浅析现代企业行政管理 现代企业的安全管理浅析》为网友黑色森林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