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市场营销论文 与服务有关的市场营销论文

服务营销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与服务有关的市场营销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与服务有关的市场营销论文篇一

《服务营销策略探析》

[摘要]我们正处在一个服务经济时代,它是消费层次上升到一定档次以后出现的一种经济现象。服务营销作为新型营销模式,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也是目前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服务营销的概念、特征及开展服务营销的必要性进行阐述,针对实施服务营销提出了一些策略,希望对开展服务营销的企业有一些启示。

[关键词]服务营销;策略;探析

服务营销,是基于目前市场的发展提出的一种具体的营销观念,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就企业性质来说,服务本身就是其产品;其二,作为一种营销方式,服务就是企业的营销手段,始终贯穿于其营销的全过程。根据不同的行业性质、不同的经营策略,服务可以是纯粹意义的服务,也可以是传统服务业的延伸和发展,无论是服务产品营销,还是顾客服务营销,服务营销的核心理念都是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通过取得顾客的满意和忠诚来促进相互有利的交换,最终实现营销绩效的改进和企业的长期成长。

一、服务营销具有不同于产品营销的特征

1.从产品的性质来看

由于服务是无形的,顾客很难判断其质量和效果,服务的现实感是通过消费者的五官能够感受的东西来塑造的,将更多地根据服务设施和环境等有形物品来进行判断,如服务场所温馨、舒适,服务人员专业、礼貌等,要想让消费者对一种基本无形的产品产生一种有形的评价,就应该对服务的有形部分进行充分的重视,通过对有形物品的充分利用和服务人员的自身表演来调动观众的情绪,营造出独特的服务氛围。因此,有形展示成了服务营销的一个重要工具。

2.质量控制和顾客评价更困难

有形的商品在到达顾客那里之前,可以根据质量标准对其进行检查,但服务在生产出来的同时就被消费了,这样产品的错误和缺陷往往就会被掩盖。顾客对有形产品可以根据颜色、尺寸、价格和感觉来进行选择,但对服务产品顾客只能在购买和消费的过程中才能识别质量。这种服务特性使得服务性组织很难控制质量,也很难提供始终如一的服务产品,企业每一次提供的服务与前一次相比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服务补救的关键是欢迎抱怨和快速行动。一个未被妥善解决的问题可能会导致问题的升级,而每一次完美服务的累积是形成品牌的基础,服务性企业的品牌影响力是吸引顾客的最强有利的保证。

3.顾客直接参与服务的生产过程

传统的产品生产管理完全排除了顾客在生产过程中的角色,管理的对象是企业的员工而非顾客。而在服务行业中,顾客参与服务过程的事实则迫使服务企业的管理人员正视如何有效引导顾客正确扮演他们的角色,如何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生产过程,如何确保他们获得足够的服务知识达成生产和消费过程的和谐并行。顾客通常并不会责怪自己的失误而将之归咎于企业,认为该企业的服务水平低下,进而丧失日后与之打交道的兴趣和信心。这种参与正在要求企业改变服务生产过程和服务营销方式,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正由于人成为产品一部分的特性,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与客户互动的营销原则,及时回应客户的需求。要保证实际提供的服务达到每一位顾客预期的质量水平,就必须保证服务人员与顾客间取得充分的沟通,同时,服务人员必须针对不同顾客的需求差异保持足够的应变能力。所以,服务产品的质量管理应当扩展至对服务过程及顾客的管理。

4.与有形产品相比,服务不可贮存,服务营销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更为准确地平衡需求水平的方法

服务是一次行动或是一次表演,不是顾客可以保有的一件有形物品,当需求超过服务能力时,顾客会失望地离开,因为没有存货提供支持,也不能轻易地运输到需求水平较高的地方,至少在短期内,当需求大于供给时,增加服务能力(如设备、设施和训练有素的人员)是非常困难的。如果拥有未被使用的能力,这种过剩的能力就是闲置的能力,只会增加成本而不会增加利润。因此,供给与需求间的“同步营销”对确保服务企业经济地使用其生产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5.服务的差异性易使顾客对企业及其提供的服务产生“形象混淆”

因为,对于同一个企业,透过不同的分支机构或不同的服务人员所提供的服务,可能出现一个机构或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明显优于另一个机构或服务人员的情形。前者的顾客确实会认为该企业的服务质量很好,而后者的顾客则可能认为整个企业的服务都质量低劣。这种“企业形象”和“服务产品形象”的混淆将对服务产品的推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二、开展服务营销的客观必要性

顾客越来越重视商品和服务的购买与消费过程中是否带来心里上的满足,企业正由生产密集型向服务密集型转变,服务已成为谋取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战略手段,顾客满意作为服务营销的主要之本,是企业生产或提供服务的直接目标和最终归宿。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服务业扩展的前提条件

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一方面推动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另一方面滋生出许多新型的服务业。例如,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为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电讯服务等行业提供了物质和运作手段,从而促成新的服务行业的产业。

2.中国服务业亟待加快发展且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社会分工和生产专门化使服务业独立于第一、第三产业之外。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及行业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发展的进程中,流通业、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通讯服务业、交通服务业等行业相继独立成为第三产业,并日渐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特色且具有一定比例的新的产业群。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0%以上,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平均亦为国民生产总值的50%左右,中国只占32.8%,差距较大,发展空间较大。

3.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了生活服务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提高生活质量和改善生存环境的要求将愈来愈迫切,人们不仅要求满足物质生活需求,而且对精神生活的需求更为突出,这样,文化娱乐服务业、保健服务业、生活服务业,以及各种维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为己任的环保保护服务业也会越来越壮大。

4.市场环境的变化推动新型服务业的兴起和发展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产品越来越丰富,市场竞争也日益加剧,众多企业采取价格竞争吸引顾客。虽然价格竞争可以刺激了一些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但仅靠它来促进销售增长,是不切合实际的,企业如果要抢占竞争的有利地位,扩大市场占有率,应在市场营销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美国哈佛商业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再次光顾的顾客比初次登门的人可能为公司带来25%-85%的利润,而吸引他们再来的因素,首先是服务质量的好坏,其次是产品质量,最后才是价格”。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服务竞争必将取代商品竞争和价格竞争,而成为21世纪企业竞争的一张王牌。

三、实施服务营销的策略

服务营销已进入整合时代,缺乏规划的服务营销,四面出击,只会增加运营成本、降低服务效率。要做好服务营销,需要制定服务营销策略:

1.人本管理策略

在服务营销组合中,人员是关键要素。服务业员工不仅仅是一种生产要素,更是服务业的主体,在服务传递过程中,员工是联系服务业和顾客的纽带。顾客服务主要是依靠员工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流实现的,服务业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员工在服务过程中的表现。因此,服务业比其他行业更加注重人员的选择、培训与管理。员工是服务业的内部顾客,实行人本管理,有利于促进员工的满意和忠诚,使服务得以顺利传递。

服务业实行人本管理,其核心就是以人为中心,理解人、尊重人,激发人的热情,满足人的合理需求,进一步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员工积极参与管理,形成对企业的归属感,经常使员工处于轻松愉快、和谐团结、友好合作、相互帮助的氛围中。只有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才能真正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服务业效益的增长,让服务营销理念内化为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使组织和个人得到最优的组合与匹配。

2.创新服务营销策略

服务营销面临的是瞬息万变的市场,面对的是追求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辨识变化中的顾客需求和新的商业挑战,关注这些需求和挑战的出现,在这些新机会变化或消失之前,迅速地、恰当地做出反应。可以说创新是服务营销的根本,通过不断创新服务营销,才能快速应变市场环境变化,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塑造企业的竞争优势。通过下列途径加强服务营销的创新:

(1)创造服务需求。是指通过与顾客建立,保持和维护双方良好的互利互惠的关系,通过提供良好的服务可以使企业及时得到反馈的信息,发掘对其服务与其销售具有重要价值的机会。创造需求,并非纯粹打探顾客现实的或潜在的需要,而是要求引起顾客的需求与购买动因;它不是简单套用旧的营销模式,而是用创新的眼光去审视与分析顾客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等。

(2)开发服务新产品。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要以顾客的价值为目的来满足顾客的需求,即在服务产品的各个方面以便利顾客为原则,及时研究顾客购买后的感受,调整企业的经营目标,开发出顾客最需要的新产品,最大限度地使顾客满意,最终培育顾客对服务的高度忠诚。

(3)追踪顾客不满。那些积极寻求现在和潜在顾客反馈信息的公司,发现他们与消费者的密切接触能够为其提供巨大数量的市场信息,并使其增加利润。这些公司发现,给公司打进电话来的消费者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抱怨,从中还可获得忠告和信息,为其改善服务产品质量和开发服务新产品提供重要来源。

3.服务营销差异化策略

市场消费需求越来越个性化,服务也要随之个性化,否则企业就会被动于市场。企业不但要进行产品市场细分,还要进行服务市场细分;甚至不但要“一对一”销售,还要“一对一”服务。通过把客户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量身提供差异化服务,这是服务营销的未来准则。在产品、技术日趋同质化的今天,唯有在品牌和服务上下功夫,于是生产商开始做服务差异化的文章。服务差异化体现在很多方面,如服务品牌差异化、服务模式差异化、服务技术差异化、服务概念差异化、服务传播差异化等诸多方面。对于“差异”,可以是竞争对手没有而企业自己独有;也可以是竞争对手虽有但本企业更优越;或者是完全追求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做法。

4.服务营销多元化策略

服务市场营销论文 与服务有关的市场营销论文

服务平台多元化、立体化,为客户创造最大的便利,如建立了店面服务接待、平面服务载体、语音服务载体、移动服务载体、网络服务载体等多元化服务平台,使客户拥有了更多的接受服务的机会。同时,在“被动”接受客户提出的服务要求的同时,也在主动地利用多种沟通渠道进行客户访问,提供计划性、制度化、流程化的销售服务,通过诸如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信函、上门访问等多种渠道提供服务。

5.服务营销的品牌策略

当今世界已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已成为企业进入市场的“敲门砖”,对于服务营销来说,品牌给顾客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来识别特定公司的服务,因此树立公司服务品牌至关重要。要实施服务营销品牌策略,首先要提高服务质量,把服务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力。服务质量对于一项服务产品的营销至关重要,服务质量是判断一家服务公司好坏的最主要的凭据,也是与其他竞争者相区别的最主要的定位工具。其次克服服务营销的零散状况,形成一定的集中度,使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标准化,使造成零散的主要因素中立化或分离,通过收购等方法克服零散,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集中,创造服务品牌。第三要注重品牌创新与保护策略。品牌创新策略一般通过服务企业的服务开发、营销开发、文化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途径,不断提高服务产品,服务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在品牌创造过程中,企业要注意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自己的商誉,抓紧作好服务商标的注册工作。

6.服务营销的沟通策略

沟通无时无刻不在,沟通也是一种全方位的价值创造过程。在实施服务营销时,应努力塑造自己的特点,给顾客留下深刻印象的个性,做好服务沟通工作,通过语言和行为上的沟通,取得企业价值观的有效传递与沟通,获得顾客对企业文化的充分认可,这样会为企业带来大量的忠诚的顾客群体。此外,针对目标市场对服务的特殊需求和偏好,服务营销往往还需要公共关系促销,许多富有创意的公关促销活动,在极大促进销售的同时,使企业的形象获得良好、适当的诠释,扩大企业的知名度。

总之,服务营销已进入全面化、多样化的时代,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就要整体努力,灵活利用服务营销各种策略来创造竞争优势,这样才能在竞争中赢得胜利。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托弗・H・洛夫洛克,著.陆雄文,庄莉,主译.服务营销[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美]菲利普・科特勒,著.梅汝和,梅清豪,周安柱,译.营销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与服务有关的市场营销论文篇二

《公共服务营销策略及目标模式探析》

摘要:作为产品的公共服务虽然明显区别于私人物品,然而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可以借鉴一般产品的营销策略及目标模式,以公众的不同需求为中心来重构公共服务生产-供给的价值链,选择适当的营销策略来整合社会资源,从而实现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

关键词:公共服务;营销策略;目标模式

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政府转型中新的价值诉求与执政理念,在现实的构建过程中,一方面确实存在着厘清特征、缕析职能的必要,但另一方面迫切需要摆脱一般概念层面的桎梏,注重执行过程之中的策略分析与模式探究。公共服务型政府简单的说就是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公共管理、社会服务”[1]的政府职能,提供公共产品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公共服务是以一定的物质、信息、技术或者劳务等形式表现出来的产品。因而,从本质上说,政府职能的履行是通过提供公共服务来实现的,公共服务就是政府管理过程中的产品输出。公共服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与一般私人物品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公共产品在市场导向和客户价值上却具有一般产品的普适性,亦即公共产品作为现代意义上的产品,最终也是为了满足产品对象(公民)的需求。我们认为正如政府改革中可以借鉴企业家精神一样,公共服务也应该借鉴一般产品的营销策略和目标模式,从而全面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和绩效。

一、公共服务的营销策略分析

(一)公共服务的产品策略

公共服务的产品策略是有效的公共服务营销策略的核心。首先,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必须分析某项公共服务中的核心产品,即公民在接受某种政府服务时所能获得满足自身某种需要的效用和利益。如社会保障是满足基本公民生理上的需求,治安和医疗制度是满足公民安全上的需求,义务教育是针对发展的需求等等。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要关注公民对于核心产品需求的层级结构,社会经济、科技进步、文化环境等因素都与此直接相关。有时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并不为民众所接受和认同就在于公共产品脱离了民众需求的实际水平,盲目超前或者滞后。当前,我国公共产品沿循自上而下的决策路径,实行强制性供给的机制,民众迫切需要的诸如就业、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安全和环境保护等公共产品供给不足,而缺乏“消费者偏好”的服务却可能供给过剩,造成公共产品的结构性矛盾。公共服务型政府注重的行政伦理之一便是回应性,政府应当对公民的需求做出及时的和负责任的回应,通过设计出有针对性地公共产品来实现。同时,公共产品供给也是社会再分配的重要环节,政府的有效产品设计,公共服务本身也可以创造出巨大的市场需求,既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又可以达到公平。公共产品的产品策略最根本的还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使公共服务真正满足民众的根本利益。

其次,公共服务型政府推行公共服务市场化原则,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必须进行市场的细分。公共产品虽然冠名以“公共”,且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ility)和非竞争性消费(non-rivalnessinconsumption)的特性,但并不意味着公共产品在实际的流通中可以无差别的为公众整体所共享,其自身承载着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行政价值目标。因而,在公共产品的产品策略制定中需要考虑公平与效率的二元维度,既要考虑某项公共产品可以兼顾全体民众的整体利益,符合帕累托效率的要求;同时也要优化公共资源的配置方向,照顾弱势群体的特殊需要,达到社会的整体和谐。在这一制度设计的安排下,那么纯公共产品就可以由中央政府来提供,同时地方各级可以结合地域特点进行补充,扩大公共产品的覆盖面;其他准公共物品则可采取公私竞争、合同外包等多渠道的供给机制,拓展公共产品的产品线,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例如,医疗改革的发展方向是将基本医疗和补充医疗进行有机结合,满足社会整体的医疗需求,而又通过社会公共部门实现产品的多样化,满足不同层次,提升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二)公共服务的价格策略

市场经济的活动,必须按照市场规律、经济原则实行等价交换。产品价格的形成过程与产品定价的方法,即定价策略是调节市场供求关系的主要手段。但基于公共物品的特殊性,生产中具有较高的甚至无法计量的私人交易成本,使得公共产品的定价在现实中难以操作。

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策略是根据公共物品的分类,确定不同的定价方法,从而实现公共产品定价的多重性体系。纯公共物品可以采用政府定价或免费方式供社会公众消费,服务产品的成本的补偿从财政渠道中获取,也就是由全社会共同分担该产品的生产费用。准公共物品可以考虑由市场机制来引导资源配置,通过政府引导形成以竞争性为主要特征的、并兼具约束性的价格形成机制。通过有效价格形成机制来配置资源,制约公众对于公共物品的过度消费,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搭便车”现象,防止对稀缺资源需求导致的无序竞争。在公共服务产品的价格策略中要注意我们应采取成本补偿、微利持平、财政补贴、政府监管的原则。

(三)公共服务的渠道策略

公共服务的渠道也就是产品通过供给部门向消费者移动时所经历的途径。公共产品渠道的优化,会使得产品供给的效率全面提高,降低公共产品的成本。传统的公共产品渠道模式是各级政府向公众提供各种公共产品的垂直渠道,是由政府作为唯一的产品供应商组成的一元供应体系。(见下图)其特点是渠道宽度较窄,渠道流程较长,上级控制力较强,符合计划经济时代“大一统”的社会管理思想。但是,一元化的垂直渠道通过政府的公共政策和公共产品的供应来承载全部的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保障民生的效果是被动的和消极的,甚至是资源配置的低效和供应结构的混乱。

为此,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首要内容也就是优化公共服务的供给渠道,进行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的流程再造。一是,追求渠道扁平化。信息时代技术的发展已经渗透到政府管理的实质操作层面,电子政务使得上级政府可以将产品供应的指令信息直接传输给和公众直接面对的政府服务终端,实现了权力的下放、规制的放松以及流程的优化,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层级节制,带来了整体的效能的提升和顾客的满意;二是,达到渠道差异化,适应不同公共产品的特点,公共部门、私人部门和第三部门(即非政府非营利部门)基于法定性规则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合作,共同治理社会公共事务,以实现“善治”,[2]形成“政府主导、公私竞争”的公共服务多元化供应体系。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正确发挥政府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规范、协调、服务和监督的作用,并鼓励社会组织在准公共产品的供应中以及社会服务方面的积极参与作用,以实现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从政府主导型向政府主导与市场参与结合型转变。另一方面要强化政府公共服务渠道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导作用,政府要充分履行公共管理职能,恪守行政责任,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三是,实现渠道弹性化。亦即渠道模式并非僵化不变,而是提倡同种产品的供应在政府相关机构内部竞争,或者授权其他非政府机构承担公共服务职能。政府通过竞争实现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优化,公众通过行使选择来达到服务的满意。

(四)公共服务的促销策略

营销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提供产品,满足需求的一种管理活动。从政府社会管理的角度看,政府也需要进行公共服务的供给,满足公众的需求。因而,政府也要开展相关的公共服务促销活动,亦即“政府营销”。具体来说,就是政府及公共管理机构,通过对公共服务进行地缘识别(GI)、人文识别(HI)、政策识别(PI)和行业识别(SI)的有效整合,使得政府的公共服务与政策理念为公众所普遍接受,形成对产品的“销售促进”的结果。政府可以采取以下具体策略:第一,政府政策行销,通过一切可能的方式说明政府的决定或者政策,最大限度的取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通过政府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落实公民民主政治制度下的参与权力,另一方面政府推销自己的政策主张,可以优化政府公共服务的操作流程。第二,政府形象塑造。政府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凭借已有的经验对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显示的行政行为、服务行为和精神状况的总体印象和评价。政府公共服务中的形象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内容,诸如政府信用的完善、政府发言人制度和某些地方政府的ISO质量认证体系建设、地方品牌形象识别等等,都可以作为一个多维结构的一个方面在公共服务的促销中引起我们的重视。

二、公共服务的目标模式分析

(一)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目标

顾客满意度(Customersatisfactiondegree)是衡量产品与服务竞争优势的主要标志,它反映了市场对产品和服务的认可程度。对于公共服务产品来说,顾客是指政府管理和服务的对象——社会公众和企业。公共服务的满意度目标要求根据“顾客取向”来考核政府的工作成效,即以满意度为核心来构建公共服务型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出台的美国国家绩效评审报告就具有这样一个目标:“为顾客提供与企业的最佳服务相同的服务”。西方国家再造政府的改革过程中,政府极力试图按照受顾客驱使的方式进行运作,从而实现对顾客需要的满足。政府自身制定了一系列最低的服务标准,并努力加以实现;当实际上没有达到标准时,政府甚至会给与当事人以补偿。针对公共服务,其提高顾客满意度的途径是:第一,从管理层面,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及降低公众获得的服务成本和增加公共服务的种类,强化服务提供的便捷性。第二,从价值层面,转换传统观念的束缚,从“政府本位”变为“公民本位”,树立“以民为本”、“执政为民”的新时期行政价值观,使政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服务对象,形成现代政府所应具备的“顾客意识”。第三,从制度层面,适时制定、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公布政府公共服务的流程、标准、效果,减少公众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从而建立以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一整套政府绩效评估体系,其主要包括政府目标责任制、公众评议政府、公共服务承诺制、效能监察制等。

(二)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目标

公共性即是政府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公共责任指向,意味着政府与公民之间横向的平等的关系,表明政府与公民一道来关心和解决公共利益问题,同时公共性也意味着公共服务的提供应以社会公平作为政策的首要价值。公共服务的公共性可以用责任性以及公正性两个维度来加以阐释。立足公共服务的公共性目标,一方面我们在公共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应坚持政府伦理。政府确保公众利益得到维护是其职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努力承担基于“委托——代理”关系而进行社会治理的责任,对社会的公共利益要求做出负责任的回应。不管是政府机构改革进程中的“减政放权”,还是以促进社会自治为方向的公共服务渠道多元化,政府都不应当放弃自身的职责,例如公共服务提供的主渠道功能、市场失灵时的“补位”作用、社会参与的引导者和社会发展的“元治理”角色。另一方面,政府提供服务应强调和倡导平等性。和谐社会政府治理是以服务为核心,以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服务行政,主张建立在保障行政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与正义的效率型正义型政府。诚如弗雷德里克森所言:“公共管理者必须平等地对待所有的公民。公共服务分配中所存在的明显的不公平,……是人们所不能容忍的,正如我们在其他地方已经强调过的那样,公共行政不仅仅要致力于效率和经济,而且要致力于社会的公平。”[3]

(三)公共服务的效益性目标

人类的管理活动都在追求着效益,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也是如此。公共服务的效益性是指政府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投入与所带来利益之间的关系,既强调客观效率上的低投入高产出,又追求主观效果上的目的与方法的竞合。公共服务的效益性目标包括经济性效益和社会性效益,不仅要求政府提供高质量、多种类、有针对的公共产品,满足社会的公共需求,并且这种供给在所需成本上能够实现经济、效率、效能的“三E”目标。实现效益性目标,在管理实践中政府管理应当:首先,定位政府公共服务提供的职责,着眼于提供有益于社会整体而又无法通过市场提供的各种公共物品,竭力为社会的正常运转提供所必须的制度安排和政策规制;其次,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输出的质量,要不断优化政府的整体能力,在不同层级和部门之间配置管理资源,提升政府部门运转的效率,进一步依法行政和完善行政监督,同时改进政府治理的方式,引导私人部门和NGO参与实现公共目标,全面改进政府运作的效率。

三、提高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的思考

(一)公共服务本质上也是一种公共产品,因而作为产品的公共服务同样需要关注其营销策略

营销策略不是私人产品的专利,公共服务既然是政府向公众提供的产品,如果忽视其供给策略势必导致其生产与供给的低效化,既不能充分满足公众的需求,又浪费社会资源降低政府的效率,甚至还会使政府在与私人企业提供相应产品时处于明显劣势。政府从自身绩效提升的角度应该对公共服务的营销策略加以高度关注,借鉴私人产品营销的各种成功的策略。

(二)公共服务又不完全等同于私人产品,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的目标模式选择相应的营销策略

公共服务的公共性要求政府在生产与提供公共服务时必须对公众的不同需求分析清楚,对属于人们基本需求的公共服务的供给,政府可以采取免费提供方式;而对于具有差异性的公众需求,政府更多的是利用市场的因素,发挥私人企业在生产与提供产品上的优势,采取推销公共服务的策略,吸引不同层次公众来购买和使用。

(三)服务型政府的建构不仅是政府单方面的任务,更重要在于政府选择恰当的公共服务营销策略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

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是衡量服务型政府建设成败的标准,这种能力的提升关键是政府营销策略的选择。通过与私人企业、社会中介组织甚至是民众的广泛合作,政府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具有普遍需求的公共服务的生产与提供上,而将大量的公共事务分担给其他社会治理的主体,让他们参与到政府治理的系统中来,促进社会资源的多元化竞合,最终达到满足公众需求和实现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实现政府管理创新-在国家行政学院省级干部政府管理创新与电子政府专题研究班上的讲话[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1).

[2]张立荣.当代中国政府治理范式变革探析-以麦肯锡7-S系统思维模型为框架[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3](美)弗雷德里克森.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0261/401343447.html

更多阅读

市场营销知识点 市场营销知识点与技能点(农药行业)

成功法则与技巧市场营销—→赚钱—→成功!一般情况下,熟悉的环境易分散受训者的注意力;新环境能加强受训者的培训效果——要用新环境,改变旧习惯!主讲:《市场营销知识点与技能点》 苏大朱仲羽教授讲骆驼是被最后一棵稻草压死的!讲的就是

加油站营销理论与实务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二)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二) 柴强: 企业里面,它实际上衍生出很多企业里面,每一个企业是一个专业化的东西。所以,房地产业本身几块我们要看得比较长远一点。 接下来讲一下项目策划的内容,讲完我们再休息。我还回到我原来在今天来之前我准备要

市场营销实务课后答案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一)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一) 首先的话,怎么来谈,昨天晚上我们还在讨论一个项目,就是北京前门地区的改造的问题。要搞一个报告,但委托方就说不清楚这个报告到底怎么用,他说的话谁都可以用,实际上在琢磨这个东西的时候,实际上是不行的。一种用途

2016党校论文参考题目 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参考

市场营销是公司,包括非营利组织的基本职能之一,负责向消费者提供服务,处理与中介组织及外部支持组织如分销商和广告商之间的关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仅供大家参考。2016市场营销论文题目1. 宜家公司

市场营销论文参考文献 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参考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融入全球经济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市场格局日趋完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市场营销论文参考篇一《浅析大学生创业与市场营销》摘要:“大学生创

声明:《服务市场营销论文 与服务有关的市场营销论文》为网友舔脚王子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