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焦虑心理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

焦虑心理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较大的影响。探寻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的因素并加以分析,能解决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范文一: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及其应对方式分析

摘 要

近年来,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1, 2]。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当前影响我国大学生焦虑的一些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正确地从焦虑中走出,健康地学习和生活。并且可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文中主要从焦虑的理论、性质、分类、成因、应对方式等方面等方面加以论述分析,并就大学生的焦虑成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对相关的问题进行预防和干预,解决大学生焦虑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大学生; 焦虑; 焦虑心理; 形成原因; 应对方式

1. 引 言

1.1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现代化,在高度工业化都市化的社会中,人际间的关系越来越复杂,竞争越来越激烈,个人在社会情境中所感受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anxiety)的心理越来越增加,它不但影响个人的成败,同时也关系于个人的行为适应与心理健康,使我们不得不特别重视与研究这个问题。

焦虑对个人的人格发展至为重要,焦虑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负性的情绪,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对于可能造成心理冲突或挫折的某种事物或情境进行反应时的一

[3]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近几十年来,心理学界对焦虑问题的研究极为重要,尤以临床心理学为然。最早研究焦虑问题的当推心理分析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心理分析的理论即受到心理学界尤其是精神医学的注意,使这个心理分析论的中心概念“焦虑”成为大家研究的主题,如“焦虑的意思与潜意识意义”、“焦虑的标准”、“焦虑发展的因素”、“焦虑的表面与内在的表现”等,而这些研究的结果,也直接影响了心理分析的理论。

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在一定比例上的高校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一般处于青年前期, 由于其生理的发展接近或达到成熟,这为其心理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这并不能说明大学生心理的发展是伴随着生理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研究表明个体心理的发展滞后于其生理的发展, 处于趋向成熟但又不成熟的阶段[3]。刘贤臣报

[4][5]道16%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范瑞泉、陈维清调查的检出率为16.6%,申小莹等的调查显示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18.2%[6]。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焦虑问题,探索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心理活动效率,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1.2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进行理论性分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是首先运用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核心期刊和书籍杂志,对其进行归纳、分类和整理,然后对收集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定性分析,即对研究结果进行“质”的分析,把研究结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研究侧重对大学生焦虑的界定和影响因素探讨对策分析。阐述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环境及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分析大学生焦虑的来源以及其性质、分类和基本特征,分析大学生焦虑的产生原因,影响因素等,同时分析当代大学生如何应对其焦虑心理。

2.大学生焦虑的现状和形成原因

2.1 大学生焦虑的现状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就大学生的焦虑现状而言,国内的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承受着很大或较大的心理压力[7 ]。国外如英国牛津大学有2/ 3 的学生也为学业压力感到焦虑[8 ]。有关于年轻大学生遇到问题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的调查结果显示[9],大部分学生偏好的应对策略是个人问题解决,这是一种积极的应对策略;但仍有小部分的学生采取听天由命和逃避问题这两种应对策略;特别少的学生在面临问题时会寻求帮助。尽管如此,其实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2.2 大学生焦虑的形成原因

2.2.1 适应困难

因生活和学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这是大学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大学生远离家乡和亲朋好友,异地求学读书,失去了父母亲友的直接呵护和疼爱,原来的依赖心理一下子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另一方面,大学生还面临着一种对当地文化适应的问题,尤其是来自异地的学生。学习上的不适应也是促使焦虑产生的又一原因。学习内容上,老师课堂上讲的不多,课下自己要自学的内容很多,大学生无所适从;时间支配上,学校除了一天安排的几节课,其余时间有学生支配,而一直习惯与被老师安排的大学生,不会支配自己的时间;学习方法上,习惯于被动学习方式的大学生,更不会自主选择内容、构建知识。再加上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具有自信、好强心理的大学生总担心学习上被同伴超过,有的学生对以后的生活和前途感到忧虑不安,极个别同学甚至担心自己不能完成学业,从而导致心理焦虑,并伴随各种紧张症状,尤其会出现特定的考试焦虑现象。

2.2.2 大众传媒和社会舆论的负面影响

近年来出现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事件, 广州数千名大学生争抢卖猪肉工作事件等, 在社会上尤其是在农村普遍出现了关于大学生卖猪肉的各种负面舆论, 造成很多人认为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如“读大学没用”等舆论。这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心灵,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认为自己无用、无能、对不起父母。这种焦虑普遍存在大学生的心里。而舆论导向过多、过频的转向,甚至前后矛盾,则更使得某些大学生不知所措,增加其焦虑心理的发生[10]。

2.2.3 人际关系失调

人际关系失调是大学生心理焦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彼此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距离[11]。人际关系反映了交往双方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交往是大学生生活的基本内容之一,主要包括个人与同学、教师、老乡、室友,以及与学校等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的焦虑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大学一年级新生,由于他们刚进入大学,初入新环境,远离亲人、家乡,不免有孤独、失落感。特别是独生子女,从未离开过父母。还有的大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由于对周围的人或事敏感多疑, 往往担心自己不能处理好与他们的关系,担心别人会嘲笑自己,担心与别人产生矛盾隔阂等心理状态。还有一些大学生因为个性的原因如自尊心太强和自私自利等不被周围同学认可接纳,时间一久就会和周围的人产生冷漠以致相互猜忌;另外一些同学在交往技巧方面存在问题, 许多同学在与自己比较熟悉的人交往时表现自如, 而在与不太熟悉的人交往时显得很被动,由于缺乏技巧而失去交往的兴趣,造成人际交往的场合的被动、孤立境地。结果一遇到新的交往环境便感到紧张焦虑。这些不协调的人际关系会导致自我不再与他人沟通交流,也得不到别人的认可,从而产生人际关系焦虑症。此外,大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竞争,特别是当涉及到对群体内稀缺资源的争夺时,当竞争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群体内部成员之间关系的紧张,个体感受到这种紧张但又无力化解时,便会产生焦虑。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2.2.4 家庭环境

家庭情绪氛围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 出生于良好情绪氛围的大学生更能以乐观的心态应对挫折困难, 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家庭结构的变化如单亲家庭、重新组合家庭等必然对正在读大学的大学生心理有一定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幼年、童年甚至青年时期的生活环境中,曾经经历过不幸事件或境遇,并造成严重的伤害体验,这会对他们的行为模式、生活态度、人生观、世界观、个性方面产生严重的影响,他们在进入大学后,仍会以仇恨、多疑、攻击、逃避等行为方式对待周围的一切,造成他们的社会适应不良,并严重影响他们的自身发展。

2.2.5 择业压力

当前,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就业竞争压力增大,市场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提高,就业问题成为大学生们担心的首要问题。择业时,冷门专业的学生为能否找到工作而焦虑。热门专业的学生又为能留在城市还是回家乡而焦虑,再加上近几年高校不断扩招,难找到工作已成为大学生们面临的事实。

学生就业由原来的统分变为双向选择,职业选择自由度增大。职业选择行为的责任越重,择业心理压力越大。现实与理想之间存在很大的分歧,强烈的期望带来的往往是更强烈的失望。面对这些很多人感到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产生危机感、迷茫感,甚至是恐惧感。

2.2.6 身体健康状况

大学生由于对身体健康状况过分的关注而产生焦虑,也是比较常见的原因。大学生因学习比较紧张,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存在着一些可能导致健康水平下降的因素,如心跳加快、失眠、疲倦等。这些生理感受是正常的,如果这些学生去医院检查,任何指标都正常,但是自感身体不舒服,终日无精打采,就会对这些反应产生恐慌,由于对身体状况的过分担心,导致焦虑的发生,由此也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2.2.7 大学生恋爱问题

大学生恋爱方面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已进入恋爱年龄,他们对爱情有着美好的向往和热烈的追求,有着强烈的与异性交往的要求,因此恋爱中出现的许多心理问题也常困扰着大学生们并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如在大学校园中,一些大学生因找不到恋爱对象而孤独,一些大学生一厢情愿而陷入单相思,还有一些大学生面临几个追求者难以取舍,甚至一些大学生因失恋而痛不欲生,荒废学业等。由于恋爱心理上的不成熟使他们很容易产生焦虑感。

3. 大学生焦虑的特点与测定

3.1 大学生焦虑的特点

从心理学家关于焦虑的定义及产生过程的阐述中,我们可归纳和总结出焦虑产生的四个要素, 即刺激、自尊、认知评价和能力。

焦虑产生的过程,首先是刺激作用于个体,刺激被个体知觉到之后便通过认知评价判断其是否威胁到他的自尊,如判断为不威胁其自尊则无焦虑产生,如果判断为威胁其自尊则再次经过认知评价把这种威胁与其能力进行比较,判断自己有无能力应付这一威胁,如有能力应对则无焦虑产生, 无能力应对焦虑便产生了[12]。

焦虑的特点是患者在缺乏充分的事实根据和客观因素的情况下,对其自身的健康或其他问题感到忧虑不安,紧张恐惧,顾虑重重,犹如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即使多方面劝解也不容易消除其焦虑。常常伴可能伴随出汗、憋气、心悸、出汗、颤抖、尿频、心跳加快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的急性焦虑发作,称惊恐发作,患者

宜宾学院教师教育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常常有濒死感、失控感,伴有呼吸困难、心跳加快、尿频、尿急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惊恐发作一般持续几分钟到半小时左右,焦虑和惊恐发作多见于焦虑症、惊恐障碍[13]。

3.2 大学生焦虑的测定

人在焦虑时必定有特定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生理反应以及行为的表现。在选择焦虑测量量表中我们应该因具体情况而定,测量结果也仅作参考指标。

3.2.1 焦虑自评量表(SAS)

我们通常采用目前心理学中最常用的焦虑自评量表(SAS)[14],它是由华裔教授Zung编制(1971)。 从量表构造的形式到具体评定的方法,都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十分相似,是一种分析病人主观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成年人,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国外研究认为,SAS能够较好地反映有焦虑倾向的精神病求助者的主观感受。而焦虑是心理咨询门诊中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所以近年来SAS是咨询门诊中了解焦虑症状的自评工具。

注意事项:由于焦虑是神经症的共同症状,故SAS在各类神经症鉴别中作用不大;关于焦虑症状的临床分级,除参考量表分值外,主要还应根据临床症状,特别是要害症状的程度来划分,量表总分值仅能作为一项参考指标而非绝对标准。

3.2.2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

状态-特质焦虑问卷,由Charles D.Spielberger 等人编制,首版(STAL-Form X)于1970年问世,曾经过2000项研究,涉及医学、教育、心理学及其他科学等方面。作者于1979年对STAL-Form X进行修订1980年修订版STAL-Form X开始应用。0988年译成中文。旨在区别评定短暂的焦虑情绪状态和人格特质性焦虑倾向。

本问卷信度、效度好,应用性广泛,可以分别评定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优于其他焦虑量表,且内容简明,操作方便,易于接受和掌握。

3.2.3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最早是精神科临床中常用的量表之一,包括14个反映焦虑症状的项目,主要涉及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愿网大类因子结构。《CCMD-3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将其列为焦虑症的重要诊断工具,临床上常将其用于焦虑症的诊断及程度划分的依据。HAMA所有项目采用0~4分的5级评分法。

HAMA的得分为总分和因子分。总分即所有项目评分的算术和,为0~56分。HA—MA有两个因子,每个因子所包含的所有项目得分总和即因子分。 HAMA总分能较好的反映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总分可以用来评价焦虑和抑郁障碍患者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和对各种药物、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 按照我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超过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超过14分,肯定有焦虑;超过7分,可能有焦虑;如小于7分,便没有焦虑症状。一般来说,HAMA总分高于l4分,提示被评估者具有临床意义的焦虑症状。通过对HAMA躯体性和精神性两大类因子分析,不仅可以具体反映病人的精神病理学,也可反映靶症状群的治疗结果。

本量表评定方法简便易行,可用于焦虑症,但不大宜于估计各种精神病时的焦虑状态。

3.2.4 贝克虚量表

贝克虚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由美国阿隆·贝克(Aaron T. Beck)等于1985年编制,是一个含有21个项目的自评量表。该量表用4级评分,主要评定受试者被多种焦虑症状烦扰的程度。适用于具有焦虑症状的17岁以上的成年人。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主观感受到的焦虑程度。

该量表均应由评定对象自行填写。在填表之前应向填写者交代清楚填写方法及每题的涵义,要求独立完成自我评定。需要注意的方面有:评定时间范围应是“现在”或“最近一周”内的自我体验;应仔细评定结果,不要漏项或重复评定;可随临床诊治或研究需要反复评定,一般间隔时间至少一周。

该量表是一种分析受试者主观焦虑症状的相当简便的临床工具。总的特点是项目内容简明,容易理解,操作分析方便。该量表是焦虑感受的自评量表,其总分能充分反映焦虑状态的严重程度。能帮助了解近期心境体验及治疗期间焦虑症状的变化动态。因此,可用于我国临床心理工作中了解焦虑症状的常用检测工具。

一般将BAI总分大于或等于45分作为焦虑阳性的判断标准。

4. 大学生焦虑的应对方式

据报道大约有10%~40%的大学生心理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适, 其中焦虑情绪发生率较高[15]。尽管适度的焦虑在某种生活场景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持续严重的焦虑却会导致机体免疫机能降低、内分泌调节紊乱, 从而损害健康[16,17]。被焦虑所困的大学生轻者抑郁自闭、社会交际能力差, 重者会自杀。焦虑不仅影响到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还严重影响了社会的进步。

大学生正处于个体成长的关键期, 其心理问题的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18], 对于同一应激事件, 不同的应对方式可产生不同的反应。成熟的应付方式有助于减轻焦虑的表现程度[19]。由于个体焦虑的原因不同和焦虑水平差异的存在,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应该具体分析。

4.1从焦虑情绪的理论角度上出发:

4.1.1 防御机制的应付方式

弗洛伊德(Freud)提出的防御机制概念,反映的是人们用以保护自己的免受焦虑影响和维护自尊的方式.防御机制是一种无意识的过程。

A.潜抑:最基本的防御方式。通过潜抑,可将一些意识中不愿接受的想法和冲动压抑到潜意识中去。

B.压抑:它是处于意识层次比较暂时的防御机制,人们主动将某些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

C. 认同作用:指一个人向比自己地位高的人认同,以降低自己的焦虑。认同作用可能为个体带来不易获得的满足和增加自信。

D.投射作用:指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情绪及想法,归咎于是由他人引起的,以保护自己免受这些情绪或想法引起的焦虑的影响。

E.补偿作用:指很多人尝试克服因自卑引起的焦虑的方法,可以用来弥补可见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缺陷。

F.转移作用:指将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与态度转移到其他对象上。

G.幻想作用:指有些人在对现实不够满意的时候,就尝试幻想创造一个令人满意的世界。

H.替代作用:指有时候,我们无法实现某些欲望和梦想,我们就会寻找替代的方法来对抗焦虑。

I.合理化作用:指人们试图将个体感到不舒服的想法、情绪和行为正当化。

4.1.2 认知重组

当有能降低对危险的知觉或能增加应付威胁的信心时,焦虑就会减轻。如何评估焦虑思维,就可以很快地评估危险及其后果。当你检查证据并发现你所面临的危险并不像想的那样时,焦虑感就会降低。所以,对焦虑的认知重组包括对危险的评估及增进对应付方法的认识[20]。

4.1.3 自然的应付方式

有些人发现防御机制和认知上的矫正已经无法控制他们的焦虑情绪,则会另外寻求其他的应对方式。目前有一种方法越来越引起重视,那就是运动。

A.放松练习:又称松弛疗法、放松疗法,是一种通过训练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降低唤醒水平、改善机体紊乱功能的心理治疗方法。其认为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括躯体的和情绪的两个方面,当改变躯体反应的时候,个体的情绪反应也会有所改变。近年来放松训练法主要发展了五种类型,即渐近性肌肉放松、自生训练、自我催眠、静默和生物反馈辅助下的放松。放松训练法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水平、减低骨骼肌的紧张及减轻焦虑与紧张的主观状态。放松训练法经常和系统脱敏法结合使用。

B.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系统脱敏法又称为交互抑制法,基本原理就是诱导来访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通过心理的放松训练来抵抗这种焦虑反应,从而达到消除神经性焦虑的效果。

一般步骤为:一、根据来访者自身的情况,将引起他们焦虑反应的原因或是情境一一列举出来,并排列焦虑等级。二、运用想象的方法来进行脱敏练习。首先从最轻程度的焦虑情境进行想象,尽可能逼真地想象当时的情境,然后运用各种方法消除此情境产生的焦虑反应,依次逐步训练直到消除所有等级的焦虑反应。三、当想象最高程度的焦虑情境都能很快消除紧张反应时,系统脱敏也就结束了。当然,系统脱敏法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

C.呼吸控制,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当人们愤怒或紧张时,他们的呼吸变浅且不规则,这种呼吸形式导致体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不平衡,从而引发焦虑的躯体症状。我们至少得花4分钟的时间,温和的慢慢的呼吸,来恢复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平衡状态。

D.理性情绪疗法。这一疗法是艾利斯在19 世纪50 年代创立的,简称RET。它的基本观点是: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这一事件的个体在主观上对此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面对同一事件,由于不同的人持有不同的信念,于是会有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具体步骤为:一、首先向个体说明产生焦虑的信念是非逻辑的,帮助他理解怎么变成焦虑的这种状态,让他认清焦虑里的那些不合理信念,最后让他明白焦虑并非产生于客观世界,而是源于自己对事件的理解与评价。二、努力使个体改变思维方式,放弃焦虑里的不合理的信念(内容) 。三、了解与处理可能与个体焦虑情绪障碍有关的其他一些次要性的非理性信念。

4.2从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

4.2.1 大力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对少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 使之尽快摆脱困惑恢复健康状态[21]。在校园内开展必修课和选修课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同时以大学生心理协会等相关社团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宣传与教育实践活动。可以定期开展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讲座,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手册, 创办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杂志及校内期刊,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心理健康活动。各个高校应在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的基础上, 不断完善和落实心理咨询工作, 应对学校心理咨询投入一定的经费和场所支持,健全心理咨询队伍,从多渠道开展心理咨询工作。

4.2.2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就业指导教育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 可以开设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讲座, 利用校园多媒体平台向大学生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同时作为大学生自己也要调整择业的价值取向,要对当前形势有个清醒的认识,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勇敢参与竞争接受挑战,并在实践中磨砺自己,要克服畏难心态,敢于创业,超越自卑的心态。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之上制定切实可行的符合自己实情的职业生涯规划。

4.2.3 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消除焦虑的重要手段。在当前大学校园内很多大学生焦虑的原因还包括人际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因此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人际关系教育。作为大学生自己首先要主动而热情的待人, 一个面带微笑的人很容易被他人接纳, 要热情待人还要从心里对他人感兴趣真心喜欢他人,要真诚地关心他人帮助他人,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能在别人需要帮助之时及时主动地伸出援助之手。其次要把每个人都看成重要的人, 在交往中不要习惯于通过挑别人的毛病和漏洞来显示自己的聪明,同学之间常有争论,所以要正确处理好争论, 要学会发现和赞赏别人的优点。最后,要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艺术,在交往中重视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学会表达、善于聆听,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

4.2.4 培养大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根据大学生的需要对他们进行不同程度的挫折教育。首先,在认识和对待挫折时大学生应对挫折进行正确的归因。面对挫折时大学生应该认识到挫折的产生有时是内因,有时是外因,但更多时候是内外因两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因此在遇到挫折时要避免归因的片面性。其次,大学生要正确认识挫折,挫折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但挫折并不总是坏的,挫折可以增强我们的意志力。最后,也要合理定位,适当调节个人的抱负水平,大学生都有对未来工作和感情生活的向往,但有些想法往往不切合实际,目标定得过高但又不具备实现目标的实力和条件,一次达不到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进而产生焦虑。

总之,减轻大学生的心理焦虑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协同努力, 而大学生加强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自我调节能力是其中的关键。

5.总结

本研究侧重对大学生焦虑心理的成因和应对方式两方面进行探讨分析,在逻辑上是以大学生的焦虑现状、形成原因、特点、测定、应对方式为主线进行阐述。由于论文相关要求的限制,只分别对大学生的焦虑心理的现状、过程、特点、测定做了简要陈述。所以要想更全面的了解大学生焦虑心理相关信息,则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致 谢

在此次毕业论文的掷笔之际,衷心地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梁旗老师。在整个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梁老师给予了我许多帮助,包括论文的选题、构思、问卷设计、统计方法、论文修改,最后到定稿,梁老师都给予了我很多指导,给我的论文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的论文能够顺利完成。在此,谨向梁老师致以衷心的感谢。

感谢教师教育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四年来给予我学习、生活上的耐心指导和热心帮助。

感谢在我的论文写作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同学们。

最后,向论文所参考和征引的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深深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李林英, 陈会昌. 大学生自我表露与人格特征孤独心理健康的关系[ J] . 中国心 理卫生杂志,2003, 17( 10) : 666-668

[2] 张克让, 罗锦秀, 韩向明. 大学新生自杀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J] . 中国心理卫 生杂志, 1999,13( 3) : 144-145

[3] 蒋益琴,丁雪梅.毕业班大学生焦虑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报, 2007-02-27,(1):34-37.

[4] 刘贤臣, 孙良民, 唐茂芹, 等.2426名青少年焦虑自评量表测查结果分析〔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 11 (2) : 75 - 77.

[5] 范瑞泉, 陈维清.大学生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与抑郁和焦虑情绪的关系〔J 〕.中 国学校卫生, 2007: 620 - 621.

[6] 申小莹, 刘晓瑞, 董雪.西安某高校大学生焦虑状况的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 心理学杂志, 2006(3) : 311 - 312.

[7] 樊富珉,李伟. 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应对方式[J ] . 青年研究,2000(6) :40 - 48.

[8] Hawton K, Simkin S , Fagg J , et al . Suicide in oxford university stu2dents[J ] .BrJ Psychiatry , 1995 , 166 (1) :44 - 50.

[9] 陈琦,吴志功,苗逢春. 年轻大学生忧虑的问题、应对策略和寻求帮助的行为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范文二: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分析

一、 课题来源及设计(研究)意义

1、课题来源简介

本课题来源于现实生活与核心期刊中有关研究课题的结合,首先当代大学生处于身心发展最迅猛的时期,心理还不够成熟和稳定,在校园生活中,由于各种新观念的迅速更新,认知能力变差,竞争激烈,缺乏理性,危机感不断增加,以及受社会上不良风气影响的原因,使处于特殊心理发展阶段的大学生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因此高校应加强教育和领导,认真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为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服务,这是我们学校乃至社会、家庭、个人和其他集体应该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有待我们进一步关注和认识了解的问题。在此背景之上,现在也已经有很多先进工作者和相关学者对此做过一些研究,但都是比较零散的片面的论述,为了我们能够更好更具体全面的对其进行了解和分析,我选择了这个课题来作为我的论文题目。本课题就大学生中存在的焦虑心理问题、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进行研究和探索。

2、课题研究意义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经历着从精英型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高校规模不断扩张,大学生人数迅猛发展,但他们仍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因此他们是否能够成为心理健康的高素质人才,是当前社会,特别是教育界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愈来愈引起教育者广泛关注与重视,每年在一些高校里都有过大学生自杀事件,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也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未来,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全面、充实、和谐、主动地发展,成为教育界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

1、国内的相关研究

随着社会生活的现代化进程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深刻社会变革,人们的经济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复杂的社会变革中,人们的心理状态自然会受到很大影响,市场经济对人才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得大学生难免不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冲突和困惑,如环境不适、考试恐惧焦虑、人际关系障碍、性意识困惑、工作学习的挫折、双向选择的就业难题等,这些问题都特别容易造成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必须予以重视的课题。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竞争压力的增大等社会因素,导致大学生心理卫生问题明显增多,有关资料显示,越有25%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独特的成长环境和复杂的社会环境产生的巨大压力,人际关系不良、经济困难、失恋、学业等,使他们内心积累了众多的矛盾和困惑,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会影响其行为方式,甚至会严重影响今后的人生发展,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为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非常急迫的工作,根据对CNKI等核心期刊的检索、百度文库和相关书籍的查阅,检索到很多关于大学生焦虑心理问题的相关研究,但都未有比较详细的和系统的阐述,这一方面说明当代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还是很重视的,与此同时,也表现出我国对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全面,有待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

2、国外的相关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和日本起步较早,191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将心理健康问题列入大学法案,1956年又召开了第一次国际学生心理卫生会议,使得该项工作在世界范围内得以重视,在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设有心理卫生、心理咨询类机构,配备专职人员,除日常的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开展各种形式的团体训练活动。在日本,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多次召开全国性的大学生心理保健会议,50年代以来各高校陆续建立心理咨询机构,咨询内容涉及学生的性格、情绪、学习、就业和人际等各方面,同时还开展大学生心理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咨询,开设心理热线,心理健康课程和系列讲座。加拿大的大学也普遍的设立学生咨询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个人问题、学习问题和择业问题等方面的帮助,鉴于此,可知国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程度和相关的研究,在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预防矫治方面目前还没有进行大量的的研究和探索。

三、研究方案

(一)、研究目标:

1、从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现实生活环境入手,分析他们产生焦虑心理的原因

2、分析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的特点及测定方法

3、为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提供合理的教育建议和理论指导

(二)、研究内容:

1、分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基本特征

2、阐述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学习、生活、工作等社会环境及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3、分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影响因素

4、分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发生机制(诱因或产生的根源)

5、分析大学生焦虑心理的应对方法

6、分析如何预防当代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

(三)、研究方法:

对当代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和应对方式进行理论性分析,本研究的研究思路是首先运用文献法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核心期刊和书籍杂志,对其进行归纳、分类和整理,然后对收集的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定性分析,暨对研究结果进行“质”的分析,把研究结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

(四)、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撰写开题报告,确定具体的研究专题,落实研究实施的方案

2、调查阶段:进行文献的检索和信息的收集,撰写文献综述

3、研究阶段;对资料进行精确的归类整理和分析,最后汇总得到资料,形成文本,撰写毕业论文的一稿,二稿

4、结题阶段:撰写专题总结报告,修改专题报告,课题结题,毕业论文定稿

(五)、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可能遇到的问题

(1)课题涵盖的知识较专业,需要收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的期刊、文献和书籍 等资料

(2)需收集的资料种类和数量繁多,需要大量的时间来整理和归类

2、可行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1)充分的利用图书馆资源和网络资源

(2)提早的开始收集和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进行归纳和整理

(六)、创新点:

大学生焦虑心理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

1、弥补现有的研究现状中的不足(研究数量多,内容零散,范围广,无系统是条理性,针对性不强)

2、可为高校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教学依据

3、可唤起当代社会各界更加的重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4、可使对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和影响因素及应对方式有更加系统和全面的了解,充分的从正面去认识当代大学生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

5、可为家庭、社会、学校等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帮助

四、条件分析(可行性分析)

1、接受过相关心理学教育,有丰富的心理学专业知识

2、有专业、有丰富经验的指导老师

3、有充足的时间和前期的充分准备准备

4、有丰富的资料来源

五、预期结果:

1、综合研究的总结报告

2、可以写成关于该课题的研究论文

3、得到关于大学生焦虑心理及其影响因素与应对方式分析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研究资料

六、参考文献

1、朱惠丽 《商丘师专学报》 1999 第3期

2、汪一明 《江西农业学报》 2009 第8期

3、薛宝平 《中国科技信息》 2005 第20B期

4、郑金香 吴真 吉峰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5 第3期

5、杨眉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7 第4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0261/665434960.html

更多阅读

焦虑性神经症的心理治疗 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

对于焦虑性神经症的治疗主要是以心理治疗为主,当然也可以适当配合药物进行综合治疗。患者不妨按以下几种方法进行自我治疗:  1.增加自信 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必要前提。一些对自己没有自信心的人,对自己完成和应付事物的能力是怀疑

考试焦虑症的心理动力学和分析性的心理治疗1 心理焦虑症

考试焦虑症的心理动力学和分析性的心理治疗A.Gerlach曾奇峰译 施琪嘉校德国医学2000年第四期十七卷考试的发展历史和社会功能 当我今天准备就考试恐惧症的问题谈一谈心理动力学派的观点时,我的中国同行告诉我,据他们所知,很多中国

大学生心理问题要如何应对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近年来,随着高校一些触目惊心的“校园事件”的发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学校、社会和家长所关注的焦点。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

声明:《大学生焦虑心理 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为网友我是大暖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