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励志故事 餐饮创业励志故事

在餐饮界也有很多励志的创业故事,那么餐饮创业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餐饮创业励志故事:四川南充80后夫妻通宵粉创业

“粉哥,给我冒碗粉,外加一个油干。”2015年10月25日凌晨,市人民南路的一家粉馆依然灯火通明,前来吃粉的食客络绎不绝。这是一家通宵粉馆,老板便是80后夫妻黄韶浩及林薇。由于夫妇俩热情、健谈,与不少食客都成为了好朋友,大家都习惯亲切称呼他们为粉哥、粉嫂。

此时,林薇正在粉馆的阁楼上休息,黄韶浩则与服务员一起守在店里。“老婆也休息不了多久,一会儿就要起床炒臊子了。”黄韶浩笑笑说,一开始,当听说他们准备开通宵粉馆,不少亲朋好友都劝诫他们:“开粉馆本就辛苦,何况是通宵粉馆,你们可要想清楚了!”然而,他们依然义无反顾选择了这条创业之路。

“年轻人,怕什么辛苦!只要我们夫妻齐心,将生意做起来了,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黄韶浩说,这是老婆林薇当初回答所有人的话,让他十分感动。

尝遍南充米粉 粉嫂冒粉三天手磨起茧

黄韶浩是广东韶关人,出生于1985年的他,曾在家乡从事通讯行业工作。因为工作原因,他认识了聪明能干的南充姑娘林薇。二人很快坠入爱河结了婚,2010年,黄韶浩随妻子来到南充创业。

做过蔬菜批发、服装销售、汽配品牌代理……夫妻二人一起探索创业之路,却“只有搞蔬菜批发那年,挣了十万块钱。”黄韶浩告诉记者,记得那时候,他们也是每天起早贪黑,进货发货,十分辛苦。后来,有亲戚提议合伙开粉馆,他们经过商量,决定试一试。

“一开始,我们合伙在果山公园开,后来我和老婆就独自出来开店,相继转至西门坝街,人民南路。”黄韶浩说,为了学习技术,他和林薇吃遍了南充大大小小的粉馆,也学遍了南充粉馆。“冒粉三天,老婆右手手指就被磨破了皮,又生了很厚的茧。”黄韶浩说,林薇曾很少做家务,自从开了粉馆之后,做起来却样样不差。

年入五十万欲走连锁路

“记得第一次清洗肥肠,一百多斤的肥肠堆积成山,老婆戴着口罩一根一根地清洗,却仍被臭味熏得忍不住作呕,但她还是坚持下来了。”黄韶浩告诉记者,“说不辛苦是假的,但这就是一起吃苦的幸福吧!”

“做生意,一定要舍得付出,贵在坚持。”黄韶浩说,最近两年竞争十分激烈,他们的粉馆经营曾举步维艰。但他与妻子都坚持下来了。“我们的经营理念是,哪怕提高成本,也一定要保证最优良的品质和口味。”黄韶浩说,他们的粉馆生意逐渐有了起色,除了卖粉之外,他们还新增加了稀饭包子、蒸饺、凉菜、套饭等,受到食客的喜爱。他们的付出也得到了收获,粉哥笑着说,2014年月均收入4万元左右,年入五十万元,这让他们感到辛苦是值得的,也是幸福的。

对于未来,黄韶浩和林薇都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成功的米粉连锁之路,在做出高质量、好味道的同时,打造高端、精品“通宵粉”。

餐饮创业励志故事:云南李琰餐饮创业的故事

一、只为一锅骨头汤

在云南首府,四川麻辣火锅,十分红火,相互竞争也十分激烈。李琰凑了100万元想挤进火锅行业。

李琰每次出去吃饭,店家都会配送一碗骨头汤,这让他想到了用骨头汤煮火锅。经过考察他决定让顾客耳目一新,满足顾客尝鲜心理。

他拿下店面后,把装修工作全交给施工队,自己带上大厨在一个小房间熬汤,整整三个月,骨头买了上万斤,底汤熬了上千锅,李琰花光了最后两万元的积蓄,到开业前3天,一锅熬了12小时的汤让李琰非常兴奋。

创业励志故事 餐饮创业励志故事

2005年7月8日,李琰的骨头火锅店如期开业。熬了12小时的骨头汤,无论调料、火候、时间,李琰都找到了黄金组合,肉好吃,汤好喝,骨髓好吸,迅速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男女老少张开嘴,放开手享受美味,当天就卖出500锅汤,来不及洗的餐盘堆了50米,一直从厨房堆到收银台。骨头火锅一下走红,一年开了三家分店,三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

二、泰国领事来帮忙

2008年李琰没再扩展火锅店,而把赚来的400万用来开泰国餐厅,他从泰国空运大头虾,为顾客做烤虾,但顾客很少,经过调查对比,自己用了泰国的食材,做出来的都是云南的傣族菜。

傣族与泰国毗邻,傣族菜与泰国菜相似而不同,他经过调整,留下十道泰国招牌菜,其它撤掉,泰国菜的关键是蘸料,蘸料的关键又是辣椒。为了打造正宗的泰国菜,他亲自尝辣椒,有一次把嘴都尝肿了。用半年时间调整泰国菜谱,加印多次,顾客带走,同行偷走;他每年办一个泰国美食节,让顾客了解泰国文化,品尝泰国菜肴。

泰国餐厅迅速走红。一天泰国驻昆明总领事馆商务领事王双恩,用过餐后,主动表示愿意帮助申请泰国食品认证,经过三年苛刻审核,李琰终于拿下了泰国商务部办发的证书。

三、自助餐一炮走红

2011年,李琰经营的4个餐饮品牌,年销售额达6000多万元,他开始实施酝酿了5年的计划——高端自助餐,投入600万元,拿下当地最大的百货商场800平米,价位定在238元/位,比昆明最高自助餐单价还高70元,2012年自助餐惊艳亮相,世界各国美食,花样调酒,歌手助兴,给消费者一个惊喜,场面很多,许多顾客用餐后,深感物有所值,口口相传。此后回头客,新顾客都很多,李琰再创神话。

餐饮创业励志故事:鱼恋虾火锅90后创始人创业故事

首次创业折戟:爱情、事业双失利

徐莉从小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做生意,小时候在外公外婆家长大,家庭条件不太好,只有赶上镇子上有红白大事才可以吃到鱼。

在徐莉的记忆中,天微微亮时,外公就会到饭店做烧锅炉的工作,等到晚上宴会结束,去打点饭桌上剩下的鱼,伴着蒙蒙月色回到家里,经高压锅处理,吃到嘴里鱼刺已经软化,不用担心会卡到喉咙。

在她童年的记忆里,鱼不仅是一种美味食材,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高考后,父母请高人指点,徐莉稀里糊涂地选报了一个“很有前途”的专业——口腔医学技术。然而开学后,她才发现这不是自己未来想要的职业。到了大二,性格倔强的她毅然走上创业的道路。

那时,她和男友凑了8万元开了家鱼火锅店,她的经营方式叫“一切跟着感觉走”:从店面选择、装修、到正式营业,仅用了一个月时间,结果还没来得及搞清楚怎么经营,钱已花掉大半。

由于前期贪图房租便宜,店面选择很偏僻,人流量很少,顾客自然就少,生意做得冷冷清清;再加上不善于经营管理,招聘的2个服务员也都先后辞职,几个月下来,经营每况愈下。

一个夜晚,几个醉酒食客在店内闹事,要徐莉陪酒,徐莉希望男朋友能出面解围,转过头,却发现男朋友躲在自己身后,不敢抬头。

“一个遇到问题就会争吵、遇到困难只顾退缩的懦弱男人,你还怎么指望与他共同经营感情和事业?”

火锅店的惨淡经营,已经让徐莉和男朋友的感情出现裂痕,而这件事也真正将这道裂痕彻底撕开。

火锅店,关了;男朋友,分了;不仅如此,她还背欠下几万元债务。

关店那天,她喝醉了,那是她生平第一次醉酒。她不想回家,也不想告诉父母,只是一个人怀揣着极度的不甘与痛苦,找了个小旅馆睡了两天。当母亲找到她的时候,差点都认不出她来,只有心疼得一把搂她在怀里痛哭起来。

那一段时间,徐莉将自己闷在屋里,没去上课,不思寝食,体重骤减,面容也日益憔悴。心疼她的闺蜜,不忍她再这样独自沉沦,送了她一本俞敏洪的《永不言败》。

“为了使我们的一辈子不至于白过,我们从年轻时就应该创造一些令自己感动和留恋的日子……”

平实而炽烈的字里行间,让徐莉破碎的心,开始重组,并发出一波又一波的温度,那温度,变幻成耳畔紧锣密鼓的音符:振作起来,走出去,外面有一片天!

徐莉走出去了!她去学校办理在职就读手续,打算边打工边自学大学课程。来到北京后,她花320块的月租住进了5平米的地下室。安顿好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挣钱还债。

徐莉同时兼职销售、家教、淘宝客服等多份职位,强大的劳动力,让她的汗水透过衬衫,干了又湿,湿了又干,意志也几乎燃烧到了极限,但她就是咬紧牙关告慰自己:再撑一撑,我不想欠别人!

如此不问寒来暑往,徐莉很快将债务还清,并攒下了一定的积蓄。而当一切回到原点,接下来干什么?

鱼恋虾:为爱而生

对于继续打工想法,徐莉直接否定:好不容易爬起来,我就要走得更远!

攥着挣来丁点积蓄,徐莉开始继续在这条创业之路上摸索爬行。她要继续做鱼火锅,以此作为自己祭告阴晦过去的终点,和开创明媚未来的起点。

坚持做鱼火锅,并非一时兴起,而是经过多方权衡考量而决定的。

如神农尝百草一样,徐莉跑遍了成都、重庆、宜宾等地,只为尝到一种让味蕾兴奋的鱼馐,而这,在四川的一家休闲农庄实现了。

怀着难以言喻的激动,徐莉几经“纠缠”,终于让休闲农庄的大厨将这套美味“秘籍”传给了自己——当然,“秘籍”不会是免费的,不过这笔“拜师费”总算物有所值,学艺完毕临行之时,师傅又推荐他去朋友那里学习了虾火锅,师傅的朋友正是调制“虾火锅”的高手,徐莉很快又将虾火锅的精髓收入囊中。

鱼和虾的融会贯通,犹如任督二脉被打通。返京后的徐莉,她要用自己的独门绝学,掀起一场饮食界的革命。

通过一个月的选址,徐莉最终将火锅店开在南三环赵公口如家酒店的一楼。初设门店,这个只有70平米的小火锅店还未冠以响亮的名字,但鱼和虾交融的高汤浓香,已提早将附近消费者的嗅觉唤醒;而店里的10张桌子,在营业期间,从未空闲。

初开张的门店带来的食客不绝,未敢让徐莉有丝毫懈怠。经营的同时,徐莉开始恶补餐饮行业管理及营销知识。深夜,最晚的班车已早早收工,城市的灯火也熄灭殆尽,徐莉却仍盯着电脑显示屏上的餐饮管理视频,眼睛一动不动。她知道,自己不能重蹈覆辙。

一天晚上,徐莉从宿舍刚走到店里,就听见一对小情侣在店里闹别扭,争执不休。

原来这对小情侣中,男生想要吃虾火锅,理由是虾没有刺,而且营养丰富;女生则想吃鱼火锅,理由是肉质滑嫩,所含胶原蛋白有助美容——这对恋爱中的少男少女,多像当年的自己啊!只是,曾经陪伴她的他,早已不在身旁。

一阵小失落后,随即闪现在徐莉眼里的,是兴奋的光:鱼,虾,恋爱……对!就叫鱼恋虾!

像个孩子似的,徐莉兴冲冲地跑进厨房,首次将鱼和虾混合烹制。等到香气浓厚,徐莉浅浅尝了一口鲜汤,是青涩?是甜蜜?是温馨?说不上来。徐莉将锅端到小情侣面前,微笑着说:“不如试试这锅‘鱼恋虾’!”

随后几天,徐莉毅然将店面的招牌换成鱼恋虾并注册了商标。徐莉亲自设计了顾客留言墙,极致的服务,不只让顾客享受了一顿物美价廉的美食,更留下了他们关于青春、关于爱情的符号与印记。越来越多的年轻情侣也将鱼恋虾作为分享甜蜜的最佳场所。

“‘为爱而生’的鱼恋虾,让很多年轻人相识、相知、相恋,同时,也是我的一种寄托……”

徐莉的说话戛然而止,眼光里,尽是写意的温柔。

小店生意很火,每天都有钱赚,这些对于徐莉,已经满足了,也许这就是她要的生活,然而,这时候一场更大的危机向她逼近,她却浑然不知。

凤凰涅?:鱼恋虾品牌升级

在鱼恋虾第一代店经营了10个月左右的时候,她已经将全部的投资收回,开店时借亲友的钱都已经还清。突然有一天,房东找她商量,要将徐莉这间小门脸和后面的1000平米房子合并,自己开一个大型餐饮店。

摆在徐莉面前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提前解除合约,把房子让出来,给她补偿损失;第二条路是,她继续经营,合同到期后不会续约,也不会给她任何补偿。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徐莉懵了,不知所措,这意味着她所有的努力将付诸东流,一切将回到原点。

天无绝人之路,在她最无助的时候,经朋友推荐认识了上鱼舫董事长陈炳霖、黄晓华夫妇,以及拥有8家餐饮店的张胜辉。大家品尝鱼恋虾及了解鱼恋虾经营状况后,认为鱼恋虾的创意很好,独特的产品是亮点,亲民的价位也是吸引人气之一,但是目前这个店的装修环境很一般,无法和鱼恋虾品牌匹配,这个只有70平米店面太小,除了产品,不能给客人提供很好的消费体验,可以重新选址开店。如果资金不够,他们都可以合伙入股。

最终徐莉和房东达成协议,将鱼恋虾第一代店关闭,并拿到18万补偿费,开始寻找新店址。

对于鱼恋虾创意以及徐莉创业精神的认可,加上共同的理念把四个人团结到一起,他们分别是:

上鱼舫餐饮集团董事长陈炳霖,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从法官辞职干上餐饮,这一干就干了16年,干出了全国40家门店,年营业额几个亿上鱼舫品牌;

天搜创业网创始人胡立平,有10年的互联网营销经验,而且也从事餐饮连锁策划多年;

张胜辉,这个从事餐饮才五年的后来者,五年的时间开了八家餐饮店,有咖啡店、烤翅店、粥店、面馆业态不同,家家店都赚钱,他曾经因为选址开坏了2辆车,全北京每个角落都有他的影子。

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徐莉不再是孤身奋战了,鱼恋虾最大的核心价值,毋庸置疑就最佳的团队组合了。

在问到和这么多前辈的合作,会稀释自己股份和管理权的事上,徐莉浅浅一笑:赔钱的企业或者做不大的企业,你占百分百的股份有何用,反而是累赘,一个做大了的企业,就算你占1%的股份,也是身价百万、千万。何况,目前我需要的经验,不是钱,能和高手合作,学到的经验不是钱可以买到的!

鱼恋虾的团队们对鱼恋虾的品牌重新定位策划,大家一致建议将做鱼火锅定位改为做虾火锅,理由是,鱼火锅已经有上鱼舫、新辣道等很多大品牌了,而虾火锅还没有诞生知名品牌,属于火锅细分领域的蓝海,鱼恋虾--恋上鱼的虾火锅由此而生,接下来,他们又在装修、营销、管理、产品改进方面做了细致的策划和分工。最终,一个酒吧式装修风格,店面小而美,菜品有创新,价格亲民,业态多元化,模式O2O的品牌形象新鲜出炉。

在店面装修期间,徐莉参加了北京市团市委主办的青年创业创新大赛,并成功晋级北京市创业百强。紧接着,天津卫视《藏龙卧虎》节目组也慕名找到徐莉,让她参与《藏龙卧虎-创战英雄》节目录制。节目播出后,很多观众都被这个坚强女孩的创业精神以及鱼恋虾独特创意打动,每天通过电话和网络了解鱼恋虾的人络绎不绝,最高的一天竟然接到上百个咨询电话。

2015年元月,鱼恋虾火锅第二代店终于在定慧北桥一个胡同里开业了。开业火爆,只有15张桌子的鱼恋虾火锅店,每天的流水最高时可达1万多,短短20天时间,在大众点评网上升到四星级商户,在全北京7200家火锅店中,人气排名60。

众所周知,餐饮的成功靠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让记者吃惊的是,在离鱼恋虾不到150米左右的繁华地段有一个家乐福,里面有个呷哺呷哺,呷哺是开在主街上人流最大的地方,鱼恋虾是开在比较偏的的胡同里,位置的优势相差甚远。

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访问了徐莉,徐莉很自豪地说,虽然我们人均消费比呷哺稍高一点,知名度也没有呷哺大,但我们除传统的重庆麻辣火锅外,还有招牌创新锅底-秘制鱼恋虾,这个属于独创的干锅,先吃后涮,味道鲜美,客户的好评率达到95%以上,最重要的是,呷哺属于快餐火锅,相比之下,在鱼恋虾更适合朋友聚会聊天,增进友谊。不管是从桌椅、音乐、装修环境、人性化服务方面,鱼恋虾的客户体验感更好。

也许,客人时间比较紧就会选择去呷哺,如果时间充足,人比较多,或者想吃鱼和虾,就会选择来鱼恋虾。所以,表面看和呷哺看起来是同属火锅品类,但其实竞争不大。客人在不同的情景下,会变换选择适合自己的店就餐,鱼恋虾和呷哺的客户群完全可以兼容。

“虽然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位置还是很关键的!”

徐莉坦言,对于选址,徐莉最为看重交通便利、好找,周边客户群体量大的位置,一类商圈中的二三流位置是徐莉最看好的,第一,租金便宜,可以把节省的钱用于互联网宣传上,第二,闹中取静适合火锅品类。

2014年中国餐饮行业O2O市场规模达到900多亿元,比2013年增长50%以上,而鱼恋虾,正是一个将O2O模式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平民化餐饮。

在谈到营销时,徐莉表示,鱼恋虾的定位就是以互联网的思维做餐饮,会把O2O模式作为重点,至于谈到O2O营销细节,徐莉则显得很谨慎,也许这就是她的核心秘籍之一吧。

由于鱼恋虾的生意火爆,小而美模式好复制,加上天津卫视《藏龙卧虎》,《北京电视台》等众多媒体的报道,许多投资商主动找到徐莉,想以2000万的估值投资鱼恋虾,目前,双方都在相互考察了解阶段。

徐莉准备用三年时间,将鱼恋虾做成大品牌。“全国加盟店达到100家以后,估值达到1亿左右,再A轮融资。等到有500家,那离上市也不远了”,徐莉说。

她的眼里闪着光,嘴角微微上扬。这一笑,温暖而真实,好像从前的委屈,都冰释消融;曾经的感情旧事,也已不再重要,而眼里的光,写满了期许:关于未来,关于事业,关于爱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0661/671212514.html

更多阅读

管理者要学会讲故事 餐饮管理者要应该学会“情感激励”

   近几年,“感情留人”似乎被人说滥了。但对于人才来讲,他们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誉感,其高层次精神需求尤为突出。因此,对于人才,管理者不能把他们视为“经济人”,仅仅满足其生存和物质的需要,而要在管理中贯穿尊重

餐饮业创业人物故事 创业故事餐饮世界书写风流

 谈起创业故事,吴惠话不多,只说20多年来一直安分守己于自己钟爱的“一方天空”,言语简单,一如他生意场上的精明……从返城知青到“专业厨师”,他在灶台边一站就是8年年近半百的吴惠,曾和千千万万个那个时代的孩子一样,随父母一起下放到奉

民间故事 餐饮民间故事3个

餐饮民间故事 河捞矬和河捞矬底的传说盂县人远古传来就爱吃玉茭面河捞,做河捞饭首先的必备工具的用河捞矬子。古时的河捞矬子是用弯曲的硬木头做成的。就像凳子一样前后有四条腿支撑。弯曲的木头中部要凿一个圆眼,圆眼的下面要订一个

餐饮创业故事 餐饮行业创业故事材料

成功的比例幸运占一半,另一半要靠人的智能,勤以创业,俭以聚财,诚以待人,逊以自处。看看那些在餐饮行业创业的故事,学习他们的创业之道,从他们的故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方法。那么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餐饮行业创业故事材料,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声明:《创业励志故事 餐饮创业励志故事》为网友奋斗青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