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创业 青春 青春创业励志故事

青春创业励志故事向我们讲述了人生的道理,用故事的形式教我们怎样做自己,怎样与他人相处,怎样成为社会和谐的一分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青春创业励志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青春创业励志故事篇一

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温习功课,然而父亲还是没能熬过去。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无奈地结束学业,挑起赡养母亲、抚育弟妹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学徒。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他坚信,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后来,他的名字被世人熟知,他是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顿,即使是两顿,还都是汤汤水水,根本填不饱肚子。他九岁才上学,念到十四岁,因为家境实在太艰难,不得不辍学。母亲向生产队申请领养了一头牛,于是他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放牛娃,他一天能挣两个工分。他知道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他一边放牛,一边如饥似渴地读他能借到的所有的书。后来,他创办了福耀玻璃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毕业以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舟山马目农场当起了挖盐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单调的生活让他很失落,他总想着要出人头地,可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就四处找些书来看,希望能从书里找到出路。一起挖盐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还装什么清高看书。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后来,他成了娃哈哈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叫宗庆后。

1993年的盛夏,他提前修完学分,成为当年复旦大学18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然而,满怀抱负的他却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做幻灯放映员,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间小房子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这么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胜任,他的才智和抱负无法施展,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在心里憋足了劲,发誓一定要改变现状。后来,他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缔造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他就是陈天桥。

他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长大,19岁高中毕业后,父亲给了他120块钱让他自谋生路,他就买了一台照相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满大街地问别人需不需要照相。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要照相不会去照相馆哪,而且这小伙子这么年轻,技术到底牢不牢靠哇?但他敢闯敢拼,又豁得出去,不惜赔上胶卷让别人免费试拍,半年后就赚够了正式开照相馆的钱。他就是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从小到大,他的功课都不是特别好,小学和中学上的都是三四流的学校,初中考高中的时候考了两次才考上,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才考了1分。高考失利后,瘦弱的他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这份工作既辛苦又赚不到钱,可是他还是很满足,认为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好了。直到有一天,他拉着客人到金华火车站,无意间捡到了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拉客的间隙他看完了这本书,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于是他费尽千辛万苦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后来,他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网,他叫马云。

这些成功人物,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有些还不如我们,但最终我们却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点固然重要,但比起点更重要的,是梦想,以及为梦想付出的努力。

青春创业励志故事篇二

“我在‘命运’赋予我的地貌上,搭建我的人生舞台。而这也是我的天堂,虽然很无趣,但很简单,很真实。”蒋友柏在最近出版的中文自传《悬崖下的小道》中这样总结自己。作为蒋家奇特的第四代,蒋友柏聪明、冷静,却又狂妄不羁。他颠覆了权贵后代与家世之间的沉重脐带,他的帅气与背景,在娱乐圈也备受注目。现在的蒋友柏,更喜欢以“生意人”的身份自居。

贵族的少年

1975年,蒋介石在台湾去世,次年,蒋家第四代继承人蒋友柏出生。姓“蒋”,在蒋友柏的儿童时代,可以算做一件引以为傲的事。上课有保镖,作业可以提前批改……家族赋予的特权,让小时候的蒋友柏形成张扬的个性,感觉自己非常“拽”。在《悬崖边的贵族》中,他形容自己的童年:“小时候我真的就像拥有一个阿拉丁神灯似的,心想事成,要什么有什么。”1988年,蒋经国去世,台湾政坛风云变幻。

蒋友柏12岁的时候,父亲蒋孝勇带领全家搬到加拿大蒙特利尔,开始漂泊海外的生活。对于年幼的蒋友柏来说,他那时还不能理解生活为何会突然发生如此大的改变,就好像“有人把我手上的神灯拿走,我好像一下子被丢到一个看不见边界的沙漠里,东西一下子都不见了”,而他也会幻想,有一天还能够回到台湾,回归原来锦衣玉食的生活。

加拿大的生活没有往日的呼风唤雨,但也单纯快乐。父亲很少跟友柏谈起家族的政治历史,“轻声细语说重话”是蒋孝勇的教育方式,跟他相处,更像朋友。蒋孝勇是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年少的友柏心里对于未来的规划也许就是进入父亲的公司上班,自然而然会有一段美好的前程。

励志创业 青春 青春创业励志故事

迷茫的纨绔子弟

18岁那年,在父亲朋友的帮助下,蒋友柏从事期货交易,赚到了百万美元的人生第一桶金。在美国上学的日子,他无节制地大肆挥霍,对红酒很有研究,吃遍了曼哈顿米其林餐厅,随随便便吃个法国菜就要两三万台币。中学同学去美国看他,他直接负责来回机票。带着兄弟们去吃米其林推荐的法国大餐,只要觉得红酒不错,来个五六瓶也是很正常的。和朋友约在纽约最热门的酒吧Chaos见面,朋友先到却无法进入,蒋友柏到了以后和门口保镖握握手就带着朋友们进去了。更多的夜晚,蒋友柏喝得酩酊大醉,倒头就睡,习惯在酒精中麻痹自己,他曾经形容过当时的放纵状态:你能够想到的事情我都做过,你没有想到的我也都做过。但是,放纵过后却是迷失。巨大的空虚感包围了他,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

然而命运却开了又一个玩笑,之后的几年,他经历了休学、回台陪伴父亲对抗病魔、丧父。1996年,蒋孝勇英年早逝,年仅20岁的蒋友柏就这样失去了靠山。再次到了纽约,蒋友柏没有继续学业。苦闷的他经常在酒醉中醒来,想一想家里的事,又睡着了。半夜再醒来,便沉溺于给他温暖灯光的酒吧。他在迷茫中寻找自我。

学会“弯腰”做生意

1998年,蒋友柏选择回到台湾——那个爷爷、父亲不在之后的台湾。在这里,他开始了一个月生活费两万台币的节俭生活,全然抵制物欲。在台北流行商圈西门町,他开创了自己的设计公司“橙果”。

“那个时候,蓝营和绿营都扁我扁得很凶啊,那我的客户从哪里来?”因为姓蒋,说话做事,蒋友柏的一举一动都会被人用放大器来观察。“一个普通的公司明天倒了,没有人去报道它;要是哪天橙果倒了,新闻会炒一个星期。”

平时,蒋友柏都是每天早上8点半第一个来办公室开门的人。为了请到在他心目中最上乘的世界级设计师,蒋友柏会坚持不懈地每天给对方一个电话。狂打了六个月、每次一小时的越洋电话,终于把对方请到自己刚登记成立的设计公司,而那时,橙果唯一的业务只有室内装潢。

橙果设计公司最初的发展非常顺利,陆续为捷安特、雷诺、摩托罗拉等知名品牌设计作品,2005年营业额已超过7000万新台币,这个数字,比成立之时暴增24倍,橙果在台湾时尚设计界已是不可或缺的要角。然而,2006年,橙果却遭遇了一次危机。

设计师与客户之间的矛盾一直让蒋友柏非常为难。有些设计师要求的设计成本非常高,他们只是想要借助东方市场去提升自己的商业价值,而蒋友柏的原则却是最大程度为客户赚钱。无法调和的矛盾使橙果失去了一张王牌——Michael Young,更糟糕的是,一些冲着设计师名气来的客户开始停止与橙果的合作。随着严重财务问题而来的是巨大的人事变更,两个资深主管向蒋友柏辞职,随后又有一半员工离开了橙果。尽管如此,蒋友柏却总是能绝处逢生。2007年,橙果谈妥了一些设计案,那些单子的金额总计大约1300万元新台币,正好补足缺口。反省过后,橙果也找到了新的前进方向,转危为安,走出困境。

此后,他将《中庸》里提到的“中”与“和”作为橙果设计理念的DNA,“一个可以获利的设计,需要与目的地的环境相辅相成。我讲究‘赚钱’的设计,有时,客户的逻辑是不符合市场的,这时,要‘中’,就必须先以破坏式的创新达成人‘和’。”

2008年,橙果在上海开了内地第一家分公司,先后推出了上海双妹、浙江奇迪、联想酷酷熊等设计,但是无论是台湾还是内地,所有的策略、战略与创意都是由蒋友柏直接裁决。

最宝贵的是家庭

在台湾,蒋友柏和名模林姮怡的的爱情故事已经是耳熟能详的“经典案例”了。这个小S口中“天煞的帅哥”,苦苦追求心上人一年;婚礼时,为了体恤新娘子有孕在身,干脆就直接打破一般习俗,让所有人穿黑色;婚后,更是对家庭照顾有加,宁可夜夜自己在电脑前伏案到深夜,都要保证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如今俩人已育有一儿一女,家庭幸福美满。

一个熟读政治、经济、与文化研究的男子,他的生活是否多姿多彩?蒋友柏笑说,“很充实”。尽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蒋友柏还是坚持每天两点就离开办公室的原则,下班后回家忙着照顾狗和鱼,在院子里种菜,和老婆聊天,每天下午5点,他会准时去接放学的儿女。有一段时间,他在接送小孩路途中,会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幻化为精灵的故事讲给小孩听。每次下雨时,他们还会与水精灵说话。他也会亲昵地叫儿子“弟弟”,陪他去广场放鸽子。晚上12点,等妻儿睡去,他又开始在电脑旁操作他的投资业务。

在老婆林姮怡生下第一胎时蒋友柏就曾坚定的说:“我一定不会是一个失败的爸爸。”蒋友柏说:“我是在自己成家以后,才开始思考关于家的意义,我现在只想多陪陪小孩,多尊重家人的决定。”为了老婆和小孩,蒋友柏还在身上刺了许多刺青,用刺青来纪录人生中重要的事情,蒋友柏身上共有八个刺青,第一个是腰间的红色的豹,是因为老婆喜欢红豹,当初为了追求老婆而刺的,后来在有了小孩后,也分别刺了玫瑰、猴子、羊、凤、柏树、老虎、龙在身上,蒋友柏说,看到这些刺青就会想起那一阵子所发生的事。

现在的蒋友柏,更喜欢以“生意人”的身份自居。素未谋面的曾祖父留给蒋友柏的不仅仅是几十年叱咤风云的历史,还有浸润家族一代代的傲气与贵气。在没有资源、背景无效、人情不再,靠山消失的时候,他回到了“被赶出来”的台湾,哪里跌倒,就从哪里重新站起。

蒋友柏,蒋家最奇特的后代,却也是最贴近民众的蒋家人,虽然他有着33岁男子的狂傲不羁,却有着60岁男子的深谋远虑,他的叛逆、与众不同,只是突显他的睿智,这样一个男子注定成就不一样的蒋家光环。

蒋友柏曾经认为“蒋”姓是荣耀,而现在,他更多地希望利用姓氏的积极影响去为橙果打响品牌,在世界的舞台上,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东方故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0861/565219612.html

更多阅读

亚都何鲁敏:我们的创业就像励志韩剧(一)

在中国人均GDP才290美元的20年前,因为看不惯“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知识分子何鲁敏决定创业了,他把目光瞄准了空气加湿器。但当时没有多少人愿意买这个“奢侈品”。何鲁敏感叹,“太前瞻了不一定是好事,可能会遇到许多倒霉事。亚

创业励志演讲稿 关于青春创业励志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青春”一词史于汉代,原意为春季,即一年的开始。而今,青春象征着勃发的生机与活力、无穷的激情与梦想以及不懈的拼搏和进取,同时,青春也意味着青涩、稚嫩与懵懂,我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世

青春创业励志演讲稿:青春需要创业

   很高兴能够和大家一起探讨奉献青春这个话题,青春需要实现人生价值,而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佳途径;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青春需要创业。创业难,难创业;作为我们青年应该如何去创业呢?  “让青春烈火燃

青春励志:你总抱怨得不到,其实也没多想要

   青春励志:你总抱怨得不到,其实也没多想要  当年做实习记者时,曾经采访过一位创业成功、名利双收的师兄。  采访比想象中要顺利,原本预约了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到了之后他主动说:“你们要是不着急,就再留一会儿,等我开一个会

声明:《励志创业 青春 青春创业励志故事》为网友仰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