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比兴手法 婉约派代表词人


词是我国古代最美的文学,它起源于隋唐之际,发展于晚唐五代,到宋代,已达到其艺术的顶峰。宋词句式参差多变,蕴涵着音乐的旋律,意境深邃,寄寓着丰富的情感,其强烈的艺术魅力足以与唐诗、元曲媲美。由于其篇幅短小,寓意深广,所以,无论是以香软艳丽、曲折隐微而著称的婉约派,还是以雄放慷慨,动人心魄为基调的豪放派,在艺术表现手法上都十分讲究比兴的运用,尤其是其中的精品,其比兴的运用精美绝伦,为后世的文人墨客所景仰。如王国维所推崇的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分别取之宋词《鹊踏枝》、《凤栖梧》和《青玉案》,而这三首词中的“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等,都是非常高明的比兴手法。本文拟在简述宋之前诗词中比兴成果的前提下对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比兴艺术成就进行初步的探索研究。

一、前世积淀的比兴艺术成就为婉约派词人运用比兴奠定了基础

(一)宋之前诗歌创作中比兴的运用

我国的古代文论学家钟嵘在《诗品序》中对比兴进行了较全面的界定:“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其中,“兴”,兼有发端和比喻的双重作用,是指诗歌要有含蓄蕴藉,意在言外,余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比”,比喻,指的是诗人的情志要曲含在物象的描写之中。另外,钟嵘的“滋味”说对比兴的作用进行了阐发,认为比兴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衡量诗歌品位高低的主要标准。在我国诗词艺苑中,有着运用比兴的优良传统。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比兴手法多用本义。例如,比的运用:“如鸟斯革”(《小雅·斯干》),用明喻刻画宫室建筑像大鸟展开翅膀。再如,兴的运用:“野有蔓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郑风·野有蔓草》)。先写绿意浓浓、生机盎然的景物,继而写清秀妩媚的少女,就像滴着点点露珠的绿草一样清新可爱,兴句与所咏之词通过联想前后相承,交相辉映。激浊扬清

《楚辞》中比兴手法包蕴逐渐丰富。例如,《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哀蟋蟀之霄征。”大雁、寒蝉、蟋蟀,都表现出暮秋的凄切和悲凉,客观景物有利于诗人抒发离家远行的凄苍。到了汉代及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可谓比兴兼备。例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用忠贞的孔雀比喻兰芝的爱情;用孔雀恋伴盘旋营造眷恋、凄凉的气氛;再如,曹操在《龟虽寿》中先以神龟起兴,说生命必有终时;然后,以老骥作比,“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形象地表达了事在人为的观点。又如,南朝诗人谢灵运在《登池上楼》中,以“潜龙”、“飞鸿”自喻,抒写自己不能象鸿鸟高飞避祸和虬龙深藏保身而深感惭愧的心境。北朝乐府《木兰诗》在结尾时运用比喻:“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突现出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气概。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期,著名诗人都是运用比兴艺术手法的高手,例如,王勃的“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咏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李白的“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风》)。此外,韩愈、刘禹锡、李商隐、杜牧的大部分诗作也都是运用比兴的经典之作。

(二)宋之前词创作中比兴的运用

词缘于音乐,来自民间,起于隋唐,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与比兴解下了不解之缘。初唐时期的词中不乏比兴佳作。如《望江南》:“我是曲江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又如《菩萨蛮》“概叹淼淼三江水,半是儒生泪”。至中晚唐和五代,诸多著名诗人都染指词的创作,比兴手法也普遍运用到词的创作之中:例如李白是唐代作词最早的诗人,词中的“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菩萨蛮》)和“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忆秦娥》)就是绝妙的比兴。再如,白居易《长相思·别情》中的“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刘禹锡《竹枝词》中的“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温庭筠《梦江南》中的“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州”,韦庄《思帝乡》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李煜《虞美人·感旧》中的“问君能有多少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千古吟唱的比兴佳句。

总之,在宋词产生之前,上自先秦,下至五代,诗词歌赋中较普遍的运用了比兴手法,并达到了较高的水平,积淀了丰富的比兴艺术结晶,为宋代词人运用比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宋代婉约派词人作品中比兴艺术

宋词作家与作品数量众多,现存宋代有姓氏可考的词人共1493人,词作共21055首。后世为系统有序地对宋词的艺术成就进行分析研究,往往将词人分成词派,明代张南湖及清初王士祯提出婉约、豪放派的概念,至现代,张涤云则将其分为四大派,即婉约派、豪放派、雅正派、闲逸派。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派词人大多是“太平丞相”、风流才子、文人学士,词的内容偏重于男欢女爱和离愁别恨,艺术风格上体现了委婉缠绵、含蓄蕴藉、清丽柔和的阴柔美,这种风格更需要借助于比兴手法来表达。婉约派可分为西江派、市井派、奇艳派、正宗派、大晟派,本文拟以此为序进行粗浅的分析研究。

(一)西江派词人的比兴手法


简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比兴手法 婉约派代表词人

西江派也称作江西派,是北宋前期承前启后的一个词派,以江西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为代表。晏殊七岁能属文。十三岁真宗召见并赐为进士,历居显宦要职,其词具有珠圆玉润的特色,且善用比兴。例如,《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见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首句起兴,借外物抒写凄切心情、渲染气氛;并连用两个比拟,用“愁烟”和“泣露”将象征品格高洁的菊兰人格化:菊花笼罩着轻烟薄雾,脉脉含愁;兰花上沾着露珠默默饮泣。这便将主观感情移于客观景物,为下文抒写女主人公自己的哀愁作了铺垫。词中“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两句也是运用比拟的佳句,明月本是无情之物,作者却赋予它生命和情感,埋怨明月不懂得人间离别之苦,从入夜到拂晓一直照者“朱户”,使人无法入梦,这种埋怨正透露了主人公无可奈何的心情。再如《喜迁莺》中首句“花不尽,柳无穷,应与我情同。”是以花柳作比,衬写自己离情的“不尽”和“无穷”,宛转地表露了离别的痛苦之深。又如其词作中的“春风不解禁杨花,濛濛乱扑行人面”、“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等比拟贴切,引人入胜。

欧阳修是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其词作与晏殊齐名,号称“晏欧”,善于用比兴抒写离愁和自然风光。例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因为作者与深爱的人分别,所以这离愁便随着分别时间之久、相隔路程之长越积越多,就象眼前这伴着自己的一溪春水一样,来路无穷,去程不尽。此二句即景设喻,即物生情,以水喻愁,写得自然贴切而又柔美含蓄。再如《望江南》:“江南蝶,斜日一双双。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天赋与轻狂。“此片的三、四句以人拟蝶,以何郎傅粉喻蝶的外形美,以韩寿偷香喻指蝴蝶依恋花丛、吸吮花蜜的特性,运用得极其生动、贴切。这首咏蝴蝶词,将蝶人格化,亦蝶亦人,借蝶咏人,通过何郎傅粉与韩寿偷香的故事,维妙维肖地将何郎、韩寿的禀赋一古脑儿倾注在浪蝶身上,把自然的动物性与社会的人性融合为一体,蝶就成为活脱脱的轻狂男子的化身。反过来,作者又含蓄地讽刺了那些轻狂男子身上过多的动物属性。另外《浣溪沙》中“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也是将动物拟人化,把游丝、啼鸟说成颇通人性的灵物,挽留游客“惜馀春”,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

晏几道是晏殊第七子,其词与晏殊齐名,世称“二晏”,多数词作中运用比兴。如《蝶恋花》下片:“雨罢苹风吹碧涨。脉脉荷花,泪脸红相向。斜贴绿云新月上,弯环正是愁眉样。”这几句纯属以花月状人,句句辞兼比兴。“碧涨”,是由上片的“寒浪”引出,“寒浪”是虚喻,“碧涨”是实写。“脉脉”二句,作者赋予雨后荷花以人的风韵,它含情脉脉,泪珠满脸,有情有思。“红相向”三字,似写朵朵红荷,摇曳相映,实写荷花带雨,向人脉脉欲语;人带泪珠,对之黯然神伤,达到了物与人交融的境地。结尾两句,“绿云”明指夜空浮云,暗喻女郎秀眉。新月弯弯,犹似愁眉,以新月状人之愁眉,通过景物的暗示性和象征性,使情与境谐,气氛浓重。再如其词作《蝶恋花》:“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以及《鹧鸪天》中的“云随碧玉歌声转,雪绕红琼舞袖回”、《玉楼春》中的“东风又作无情计,艳粉娇红吹满地”等,也用比兴创设意境。

(二)市井派的比兴艺术



市井派以北宋的一大词家柳永为代表,学柳而可归入市井派的有沈唐、王齐叟、李甲、初左誉、康与之等。柳永,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因生活落魄,长期出入歌楼舞馆,靠为歌妓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正因如此,而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创作风格上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因而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的语言特点是采用白描技法,不用典故,不加修饰,但其中也不乏精彩的比兴。例如,《满江红·桐川》:“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形象地刻画出桐江碧波荡漾、山石陡削的景色。《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以柳比喻舞女之纤腰,以燕比喻舞女的舞姿。《彩云归》:“此际浪萍风梗,度岁茫茫。”以“浪萍”比岁月沧桑,直截了当,形象直观。

(三)奇艳派词作中的比兴


西江派重雅,市井派偏俗,以张先、贺铸为代表的奇艳派则雅俗兼容并具有独特的奇警秀艳风格。张先善于雕琢词句,以用“影”字出名,其词集中共用过七个“影”字,故自诩为“张三影”,其《天仙子》就是运用比兴的范例:“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张先当时虽已52岁,但因性格孤傲,只当了个协助知州掌管文书的小吏,因而本词是借写春来抒发自己暮年不得志的情绪。上片开头两句起兴,写自己一边听旋律悲切的“水调”一边借酒消愁,但酒醒了却愁丝不断。“送春春去几时回?”此句的“春”为双关语,既指季节之春又指自己的青春,春天会再来,而青春却一去不返。下片首句中的“并禽”指鸳鸯,用它们夜间共暝暗比自己的孤独。“云破月来花弄影”,是千古传诵名句,“弄”字有拟人特点,极富连贯的动作性。那即将凋谢的残花,仍在把身影投向水面,不断摆动自己的腰身顾影自怜,而真正的自怜着却是“往事后期空记省”的词人。他在写离别伤感时多用比兴,例如,《定风波》:“素藕抽条未放莲,晚蚕将茧不成眠,若比相思如乱絮,何异?两心俱被暗丝牵。”再如,《怨春风》:“绵绵恨似春蚕绪。”又如,《醉桃源》:“行云犹解傍山飞。郎行去不归。桃花无语伴相思。阴阴月上时。”写歌舞场面时也如此,例如,《菩萨蛮》:“佳人学得平阳曲,纤纤玉笋横孤竹,一弄入云声,海门江月清。”再如,《定西番》:“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

稍后于他的贺铸,其词色彩浓丽,抒写朦胧的意境。如《薄倖》:“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与张先的比兴有异曲同工之妙。

(四)正宗派词人的比兴手法


正宗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被誉为“词家正宗”。他们的词情韵兼胜,清疏柔婉,缠绵凄怨,感人肺腑。特别是李清照,身历南渡前后两个不同时期,后期因国破家亡,离乡别土,其词愁苦哀婉,催人泪下,文人对其艺术成就评价极高。如潭玉生认为:“绿肥红瘦语嫣然,人比黄花更可怜,若并诗中论位置,易安居士李青莲。”此语既肯定了其善于用比,又将其在词坛的位置比同于李白在诗坛的位置。她词作中脍炙人口的佳句大多运用比兴。例如,《武陵春》:开头用“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起兴,既写出了狂风劲吹之后,落红狼藉、化作香尘之态,又描摹人物的神态,日色已高头未梳,表示词人心灰意懒的悲苦心情。结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新颖别致,愁有了重量,把愁搬到小船上,因船小愁重而“载不动”。再如《一剪梅》下片:首句用“花自飘零水自流”起兴,渲染了一种落花随流水而去的凄凉意境。结句“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将愁思比作可以摆放在眉头和心头上的物件。又如,《醉花阴》:首句中的“薄雾浓云愁永昼”写她孤独无聊,焚香闷坐;薄雾浓云喻香炉中散发出来的一缕缕云状物的烟霭。结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瘦”呼应首句“愁”,因离愁而消瘦,人与黄花比瘦,词藻绚丽,比喻精当。

秦观是北宋著名词人,曾任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由于在当时剧烈的党争中,倾向于苏轼,所以屡遭贬谪,他的作品中常反映出一种蒙受压抑而不能自解的深深的悲哀。例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词的上片开头就紧扣一个”恨“字运用比拟点明“七夕”题意,云和星被赋予人的行为,云很巧妙的布置,星传送着牛郎织女两地相思之恨。“金风玉露”借代秋风秋露,词人把这次珍贵的相会,映衬于金风玉露、冰清玉洁的背景之下,显示出这种爱情的高尚纯洁。下片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连用两个明喻,温柔缠绵,就象悠悠无声的流水,一夕佳期竟然象梦幻一般倏然而逝。结句揭示了爱情的真谛:“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种高尚的精神境界,是爱情颂歌当中的千古绝唱。再如,首句“西城杨柳弄春柔”貌似纯写景,实则有深意,“柔”字,便有百种柔情,“弄”字则有故作撩拨之意。赋予无情景物以有情,寓拟人之法于无意中。“弄春柔”的结果,便是惹得人“动离忧,泪难收”。结句“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也是一个极其巧妙的比喻,将从篇首开始逐渐写出的泪流、水流、恨流融合成一江春水,使人沉浸在感情的洪流中。

(五)大晟词派词作中的比兴

北宋末,婉约词坛出现了一位兼采众长、创调定型的大词人周邦彦,其词“浑厚和雅”,“缜密典丽”,擅长于下字运意的技巧,笔力顿挫,成为后人作词之指南。因其绍圣六年提举大晟府,该词派依此命名。在周邦彦的词作中怀古占有较大的比重,例如,《西河·金陵》为抒发人事代谢古今沧桑的感慨,融合了唐代刘禹锡《金陵五题》中《石头城》、《乌衣巷》和《台城》的意境而成,与王安石《桂枝香》堪称怀古佳作中的双璧。全词不直写历史事件,不议论,而是借助比兴,以景写情:“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鬟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垒。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寻常巷陌人家,相对如说兴亡,斜阳里。”上片一二句横空而出,以反问的方式起兴,然后转入以景写情。以“髻鬟对起”比喻长江两岸的青山象女人的髻鬟一样,仍然照旧;以“怒涛寂寞打孤城”的比拟手法写激动的浪涛耐不住寂寞,拍打着这座孤城,平填了失去往日繁华的空寂之感。“夜深月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用拟人的手法写六朝的盛世已无人记得,只有曾经见证过昔日繁荣的明月伤心地东望着依旧流淌的淮水。下片用“燕子不知何世”和“相对如说兴亡”等将燕子拟人化,写一对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正相对呢喃,诉说着今昔变迁。至此,金陵的一幅沧桑图景刻画得深切感人,艺术效果极佳。

周邦彦的大部分怀古、咏物词作中都运用了比兴手法,现举数例如下。《琐窗寒》:“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苏幕遮》:“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风流子》:“望一川暝霭,雁声哀怨。”《望江南》:“芳草怀烟迷水曲,密云衔雨暗城西。”《庆春宫》:“衰柳啼鸦,惊风驱雁,动人一片秋声。”《水龙吟·梨花》:“素肌应怯余寒,艳阳占立青芜地。”在这些词例中,有的比兴兼备,与下文的意境契合严密;有的单纯用比,本体与喻体搭配精妙,创设的特定意境令人心领神会。这种创作风格,在大晟府词人田为、徐伸、江汉、姚公立等人的词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婉约派词人继承并发展了前世诗词歌赋中的比兴艺术精华,在宋词300余年的创作历程中较广泛的运用了比兴手法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增强了该派词作的委婉、含蓄的阴柔之美,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光辉的范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18006.html

更多阅读

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赋、比、兴 诗歌写景手法

诗歌的传统表现手法——赋、比、兴诗歌有自己的表现手法。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赋、比、兴的观念早在春秋时代就有,《周礼·春官·大师》上说:“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

转载 关于BOLL-M和BBIBOLL在实战中的比对秋实原创系列 王秋实

原文地址:关于BOLL-M和BBIBOLL在实战中的比对(秋实原创系列)作者:秋实一般平时常用指标BOLL-M布林线-主图叠加指标和BBIBOLL多空指标BBI和布林线叠加比对来分析股票,而且盘中30分钟比较有效,特别是对于BBIBOLL的观察有些心得。BBIBOLL的用

漫谈《诗经》与流行歌曲歌词比兴手法 诗经赋比兴

漫谈《诗经》与流行歌曲歌词《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流行歌曲的歌词

声明:《简论宋代婉约派词人的比兴手法 婉约派代表词人》为网友三好骚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