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东倒西歪楼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个人走在风中的傍晚,开始不自觉地反复吟诵徐渭的这首诗……

徐渭一生才华横溢,诗、书、画冠绝百年,为明朝第一才子。在徐渭去世后三十多年,其诗文集被公安派巨子袁宏道在陶望龄处读到,大为惊异,急问:“这是古人,还是今人?”他在灯下边读边大声赞叹,以至把陶家熟睡的僮仆都惊醒了;齐白石也说过:恨不能生在300年前,为徐公磨墨理纸,就算是公不答应,我就在徐公的大门外一直候着,亦是人生一大快事。

更为称奇的是,徐渭在军事、戏曲、民间艺术、旅游、历史学等各方面造诣均甚高。他随胡宗宪抗倭,论兵谈谋深为胡所倚重,并著有兵法授予了后来让倭寇闻风丧胆的李如松;戏剧《四声猿》、杂剧《歌代啸》、小说《英烈传》均为徐公所著;传世奇作《金瓶梅》亦有学者疑为徐渭所写。

这样的一代文豪,却有着落魄潦倒的大半人生。

才气逼人的徐文清,自20岁左右参加乡试,20年间屡试不第。其自号中有“山阴布衣”,小弟看来,有自嘲之情,亦有引“布衣”为豪,嗤与官宦为伍之意。

37岁时,徐渭被胡宗宪招为幕僚,为抵御倭寇出兵划策,多建奇功。后来徐阶扳倒严嵩,参劾胡宗宪,胡被免职,后被构陷而死。胡宗宪在当时特定的条件下,可能巴结过严嵩,为严党流,徐公亦撰文颂过严嵩,胡死后他还写过赋悼念胡宗宪。朝廷要严办胡一案,为此,徐公特别担心受到迫害,加上他一直是体制外的人,时年已经40多岁,对人生充满了失望和绝望。精神一度失常。

在此期间,他曾把大长钉钉进自己的耳朵,拿斧头砍碎了自己的头骨,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他用铁棒锤猛砸自己的肾部,肾囊破裂,却也没有死成。后来杀死自己的妻子,终于入狱。狱中七年,他研究书画,功力倍增。

七年后,万历登基,朋友趁机把他从狱中救出。此时的徐渭已经53岁。

自此,徐渭开始遍游江浙一带山水,结交了不少诗朋画友。后来他应邀到朋友吴兑那里去玩,当时吴兑已官任宣化巡抚,负责边防。在宣化府,徐公有所得志,写下了许多边旅、民俗的诗文。并时常写点评论参与政事,期间还对明朝另外一个超级重量级人物张居正的政举表示过赞赏。由于身体不适,徐公次年春(1576年)经北京旅游一圈回到故居山阴(今绍兴)。

5年后,北京张元忭邀徐公前往。徐公居京三年,因不喜与官僚交往,又受到张的约束,情绪激愤,病情复发,遂归故居山阴,此后乡居不出。

晚年的徐渭以卖字画为生,但拒不为官僚政客作画,往来之士皆为故友和追随他的门生。生活困顿潦苦。后几年病痛缠身,几乎不能作画,常常“忍饥月下独徘徊”。1593年,气贯古今的一代文学艺术家与世长辞。

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东倒西歪楼

400多年后的今天,浙江绍兴青藤书屋里,“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一副楹联篆刻了山阴布衣潦倒如斯的沧桑印记。

虽无功名加身,虽无金银盈贯,千百年后,徐公的才华与品质依然让我辈涕泪敬仰……

-----------辛卯年五月夜,郓州布衣剑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18696.html

更多阅读

声明:《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东倒西歪楼》为网友天长地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