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子曰:贤哉,回也!

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凿 [集解]孔曰:“箪,笥也。颜回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

[皇疏]美其樂道情篤,故始末言賢也。所樂則謂道也。

[邢疏]言回居处又在隘陋之巷,他人见之不任其忧,唯回也不改其乐道之志,不以贫为忧苦也。

[朱子集注]颜子之贫如此,而处之泰然,不以害其乐,故夫子再言“贤哉回也”以深叹美之。程子曰:“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故夫子称其贤。”又曰:“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尔。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又曰“昔受学于周茂叔,每令寻仲尼颜子乐处,所乐何事?”愚按:程子之言,引而不发,盖欲学者深思而自得之。今亦不敢妄为之说。学者但当从事于博文约礼之诲,以至于欲罢不能而竭其才,则庶乎有以得之矣。

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颜回乐之者也。

不改其乐,其“乐”为何?单是乐“道”,似乎不是。是乐“箪食瓢饮”,当然不是,而是不为“箪食瓢饮”改其乐。其乐者,在立场分明、持身有则、修己不辍。乐,是“乐”在自证之路上不断提升。(帝王政治试图实现对于一切资源的彻底掌控,甚至掌控对于人的基本评判。上世纪中期,我们见识过这样的实践,那是我们才发现这种为某种崇高圣治而实行的统治,是多么的严酷!自证的立场,以及为个体的自证留下相应的空间是多么的重要,或者说讨价还价机制是多么的不可或缺。)

《韩诗外传》卷十第十九章:

颜渊问于孔子曰:“渊愿贫如富,贱如贵,无勇而威,与士交通,终身无患难,亦且可乎?”

孔子曰:“善哉回也!夫贫而如富,其知足而无欲也。贱而如贵,其让而有礼也。无勇而威,其恭敬而不失于人也。终身无患难,其择言而出之也。若回者,其至乎!虽上古圣人,亦如此而已。”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14)“贫而乐,富而好礼”(1-15),“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4-2)此所以“贤哉,回也!”

“言必行,行必果”,武士之良行,孔子所不称,而独称于文质者,自是一义;与兵家权谋之道,侠重诺之行,墨之侠行自又不同。若帝制中国,则必灭兵家权谋说、犯禁之侠、行侠之墨而后快,此非孔子之过,实帝王一统之所欲。所谓天下一统,帝王之首务皆在兵甲入库,马放南山,以牢笼其鹿,而灭妄窥鹿者,则力行、智勇之辈必为妄窥圣器之盗而灭于未形,然后解散除天下之民——凡血缘而外的组织方式皆归为异端而加以消灭,从而彻底铲除了社会自身的组织能力。而西洋学说正与此相对,其冲击自然巨大。

汉儒必欲称孔子,所以胜称孔子所叹美之颜回,而比颜回于上古圣人”,乃是由于汉儒目孔子为素王;宋儒以孔子为万世师,而曰“颜子之乐,非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窭累其心而改其所乐也,故夫子称其贤。”又曰:“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尔。其字当玩味,自有深意。”而渐进于佛门悟道之境。

孔子未尝有“绝欲去私”之说,汉儒亦无此论,即老庄之伦,大要在寻“我”之真谛,何事于“绝欲去私”之说。自佛家以“欲”为世间无尽苦海之缘而有此论,宋儒援以释儒而倡“绝欲去私”之说。

至于西洋学术(此笼统言之,亦是西人持坚甲利兵而来之识见)群己之论、公私之说则又为一义,其对于个人的绝对化意义及公私的边界问题则是华夏前所未有之论,所以在晚清至今仍未彻底将此一问题内化在自身的语境中,目前还是一夹生的异质体。在晚清民初的语境中,孔子的形象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最终孔子死亡的诊断成为时代的判断,在自我的定义中,我们面临着全新的困难,站在时代前列的呼喊者大声疾呼要消灭“孔家店”,不读古人书,在这一困境中试图以异质的西学(有点笼统的概念化想象,与儒家关于圣王之治的想象同,西学成为不同群体构建自己的概念化想象的资源甚至是画皮)达成对传统的批判,并且消灭传统本身。这一努力现在看来只是在后门挂上了西洋的招牌冒充前门,前门的牌号、形制仍旧,只是平常进出的门楣被称为后门而已。试图以改变旗号的方式来解决现代陌生化问题,似乎有锯箭之嫌。民国至今不绝如缕的读经浪潮表明,传统与西洋学说还是坚硬的的异质体,现代的挑战仍然困惑着我们的自我(现代意义上的自我定义、群己问题、公私问题仍是大问题,曾经被意识形态话语遮蔽。“斗私批修”、“恨批私字一闪念”等对“绝欲去私”的意识形态转化,又以革命的话语方式与传统中的某一部分和解),以国学的名义请回来的“经”,被赋予了什么样的灵魂,是仅仅为解决自我定义的困惑而采取的权宜,还是找到了自我提升的方式仍是有疑问的。

孔子的死亡证明虽然来至于部分医生的诊断,然而证明孔子仍然健康的证明却有些牵强。不管置孔子在什么样的位置,他提出的问题仍是我们要反复思虑的,至于其间的答案恐怕未可以说已有定论,……。

6-11、子曰:贤哉,回也!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0045.html

更多阅读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从小百姓一己私利,到泱泱大国的政治决策,人类社会从来没有间断过纷争。春秋时期,再不比尧、舜时民生极艰、民智混蒙。此时生产力已得到一定的发展,至少有更多的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杨伯峻:孔子说:“几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便一定有可以为我所取法的人:我选取那些有点优点而学习,看出那些缺点而改正。”钱穆:先生说:“三人同行,其中必有我师了。择其善的从之,不善的便改

声明:《6-11、子曰:贤哉,回也!》为网友含笑拥刀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