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派武术传承 传承中国武术精神

 崆峒派武术

作为中国传统武术五大流派之一的崆峒派,可谓源远流长。从现有的记载看,崆峒派武术早于少林、峨嵋、武当等。《庄子》、《尔雅》、《史记》中都有记载,“空同之人武”。崆峒武术到了唐代盛行一时,也促成了体系的完善,李白诗云“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荡”。这一时期,“派”开始形成。第一代掌派人唐朝甘肃人飞虹子吸收了当时瓜州(现在的敦煌)等地的舞蹈,形成崆峒派重要的高深武功“花架门”,正式完成了崆峒派武学的整体架构。飞虹子也因此成为崆峒派第一代掌派人。
从唐朝开始兴盛的崆峒派武术,晚清时达到鼎盛,到了现代,已基本脱离了普通人的视野。以致大多数人认为崆峒派只不过是武侠小说中虚幻的门派。
现代武侠小说中,崆峒派为名门正派,武术以剑术为主,走奇险辛辣之道。
事实上,崆峒派武学中,剑术只是其中之一,从记者了解到的情况看,崆峒派多用扇子、拂尘、铁耙、双钩等武器。现代弟子演练武功,用剑的反倒稀少。
金庸在崆峒山立碑“崆峒武术,威震西陲”。而实际上,崆峒派武术流传甚广。清朝,由第四代掌派人眉姑传至四川,后遍布南方。尤其在晚清的广东,崆峒武术成为抵御外敌的工具。崆峒派第八代掌派袁一飞、第九代掌派胡飞子均为广东人。

  崆峒派武术并不是只有道士才练的武术。月牙铲、拂尘、扇子都是崆峒派常习器械,而拳术中有先天十八罗汉、八卦掌、笑傲乾坤风流扇等,充分融入了佛道儒三家文化。
现今就有崆峒山全山佛教住持释妙林大师习练发扬崆峒派武学。妙林大师精研崆峒武学,在2004年结缘崆峒派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燕飞霞去世后,留遗嘱叫人将一块珍宝“田黄石”交与妙林大师,依托其振兴崆峒派武术。
掌派人之武学奇才
崆峒派武术集修身、养性、健体和技击于一体,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性。以柔美为主,身、步、手法多以弧线、曲线形成。所用兵器以短、小、轻、柔、奇为特色,如扇、拂尘、剑、耙、五形轮和鞭杆等。
崆峒派宗师以人之不同性情,创编崆峒派武术飞龙门、追魂门、夺命门、醉门、神拳门、花架门、奇兵门和玄空门八门。每门有十五六套拳法,共计118种。其中飞龙门为初级武功,神拳门是攻击性最高的武功,奇兵门最为奇特,讲究阵法,而玄空门是秘传之宝,多以历代掌派独修之法,包含了燕式古太极八式、无相神功、达摩神功柔镁绝伦,以舒展之手臂翩然拥动似母拥婴儿,柔情之身躯吸纳大地日月之精气,达到天人合一之境界。花架门的各种拳种,神情飘溢似飞天舞蹈,尽显人性之美,习练配乐,多以古筝、二胡之舒缓柔美之曲调,令武者陶醉,令观者入迷。机具观赏性。  崆峒派武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不断总结和创新的一种修身养性的运动方法。从远古时期上古仙人广成子在崆峒山修炼引来《史记》中记载的“黄帝问道”史实和《尔雅》中记载的“空同人武”,到现在日本国七个崆峒派武馆的建立,记载着武术这门独特的运动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是中华民族的一种象征。  崆峒派武术中所孕涵的文化,包容了在中国大地上所产生和延续的道教、佛教、儒教文化的精髓。其器械中的月牙铲,佛尘、扇子、其拳法中的先天十八罗汉,笑傲乾坤风流扇,八卦掌无不具有三大宗教的文化信息,这也证明了崆峒山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史实。从崆峒派武术八大门中,可以明显看出中华民族从启先认识自然,强身健体到完善自我的文化理念过程,具有文化演变的史料特征。

飞龙门

是崆峒派武术的初级门、这一门里包括飞龙拳、飞龙掌、飞龙刀、飞龙枪、飞龙剑、飞龙棍、飞龙铲、飞龙双钩、飞龙双鞭等。在此基础上,追魂门、夺命、醉门、神拳门都有拳、掌、刀、枪、剑、棍、铲、双钩、双鞭等功夫逐一提高变化,增强了难度和攻击性。

追魂门

  在飞龙门的基本套路和动作上加强了追击性,攻击时招式多变,招招紧逼,连绵不断,有排山倒海之势。其各路名称亦由飞龙门中的“飞龙”变成“追魂”称谓。即:追魂拳、追魂掌、追魂刀、追魂枪、追魂剑、追魂棍、追魂铲、追魂双钩、追魂双鞭等。

夺命门

  是在追魂门的基础上又上了一层,其特点是猛烈,招招致命,绝招频出,不留活路,因此,夺命门各路均以“夺命”冠名,如夺命拳、夺命掌、夺命剑、夺命棍等十几个套路。

醉门

  是在夺命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主要强调动作中的跃、翻、仆、腾、宕等功夫。醉门有分文武两类,称文八仙和武八仙。文八仙重醉态的表现,没有跌仆动作,武八仙带跃、带宕、跌仆腾跳都有。醉门中的套路因此多出十几个套路,如文醉拳、武醉拳;文醉剑、武醉剑等,都是文、武个一套、拳、掌、刀、枪、剑、棍、铲、钩、鞭齐备。

神拳门

  是崆峒派武术中的最高武功。所谓神拳,即花拳绣腿。这种花拳绣腿不是通常所说表演的那种“花拳绣腿”。这拳打不实,用意而不用力,如游龙一般,是崆峒派拳术中登峰造极的功夫。此门中同样有拳、掌、刀、枪、剑、棍、铲、钩、鞭等十几种套路。

花架门

  是在神拳门的基础上脱颖而出,结合敦煌画上的飞天造型而创立的一门集攻击与欣赏为一体的上乘功法,其造型优美,攻击巧妙,尤适于女性习练,花架门中有出水芙蓉香飘宇庭,笑傲乾坤风流扇、桃花扇、花架拳、花架枪、花架剑十几套套路。

奇兵门

  是崆峒派武术最具特色的一门,其特点在于所用兵器短小及排兵布阵以阵法,其中兵器有风火五行轮、风火扇、挎虎篮、飞爪、佛尘、九齿铁耙、连枷、铁琵琶、分水娥媚刺、翻天印、太统法铃等。阵法有太极阵、八卦阵、十二生肖阵、二十四天魔阵、三十六游龙阵、四十八降妖阵、六十四卦齐天阵、八十一通天奇门遁甲阵、七星回天阵、二十八宿造天阵、十套阵法等。

玄空门

  是崆峒派秘传之宝,多以历代掌派独修之法。其内容有燕式古太极八法,无相神功,达摩神功,以此修炼内功;以针灸,中药、易经、气功结合而成的疗病方法《易通疗法》,是崆峒山镇山之宝,其中针灸取用《灵龟法法》,《子午流注》之时辰、穴位、脉络,借以《易经》之卦相推断,配合气功引导助力,在用几尾中草药服用,达到疗病奇效;以藏传佛教密宗之咒语,手印为主的修心之法,历来为崆峒派所重视,是达到天人合一境界的必修法宝。此法以《金刚七句》《一切如来陀罗心秘密咒》及《莲花生大师咒》为主课,每咒以八十万遍为阶梯,直至心空如宙,体同大宇为止。达到大智大勇,大慈大悲,大彻大悟,大雄大力的佛之境界;在做人处世上讲求儒家仁、义、礼、智、信五大法度。在修性上以道家所精释的道法自然,空同如如要述,达到无我无相,无执无着的境界,玄空而玄空,意空而识空,乃至真空,方显神通,为苍生服务。当代传承近乎断层,又称燕式太极门。

崆峒派掌派人的选择标准和武侠小说中的不同。现实中的崆峒派掌门要求必须精练8门功夫,学全118种套路,这118套武术刚柔风格不同,一人很难适应。能全部精练者为武学奇才,方能成为掌派人。没有这样的奇才,这一时期就没有掌派人。所以1000多年来,崆峒派武学未断,但是掌派人却没有几个。
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宗师已随鹤西去,其中前九代侠踪无从考究,即使是传说,也极少保留至今。而第十代掌派人燕飞霞,则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武学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他16岁就在第一届全国武术比赛(1956年)中夺冠,17岁在缅甸举行的世界武术大赛中独得5项冠军,他也是当年5大门派中最年轻的掌派人。
玄空门中的燕式古太极八式也是燕飞霞在前人的基础上所创造。
崆峒传承谱系
第一代飞虹子唐朝末年甘肃
第二代飞绥子宋朝甘肃
第三代云离子元朝甘肃
第四代黄衫客(号飞云子)明朝甘肃
第五代眉姑(女)清朝四川
第六代曲一洪(号飞尘子)清朝四川
第七代陆尘子清朝湖南
第八代袁一飞清朝广东
第九代胡惠民(胡飞子)民国广东
第十代燕飞霞(王进)中国吉林
第十一代花舞影(女)日本东京
释妙林中国甘肃
王镖崆峒武术非物质文化代表性传承人、崆峒武术研究会会长,崆峒文学校学校校长、中国甘肃尹腾剑崆峒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会会长中国甘肃第十二代飞真子(陈虎)中国甘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2779.html

更多阅读

甘肃平凉崆峒山 平凉崆峒山旅游地图

2008年6月23日星期一晴间多云19℃~33℃甘肃平凉崆峒山行车路线:西安——咸阳——西兰路——312国道乾县——永寿——彬县——长武——泾川——平凉——崆峒大道——崆峒山,全程326㎞,一直走312国道不拐弯,虽然不是高速公路但路况很好,也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 甘肃省平凉市多少个县

崆峒山:“山川雄秀,甲于关塞”,这是古人对崆峒山的赞誉。史载崆峒山为广成子修炼得道之处,黄帝亦曾问道于此山,所以道家尊称崆峒为“天下道教第一山”。秦皇、汉武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后历代墨客也多有题咏。崆

浅谈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传统文化是历史的结晶,但它并不只是博物馆里的陈列品,而是活着的生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代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

传承太阳石精神——徐妃 奥运精神 你我传承

我们总是强调着工大博大精深的太阳石文化,那份赤诚,火热的向上的内心世界,是熊熊燃烧的煤炭堆积的,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激情的诠释。是我们工大人的精髓。但是,逐渐安逸的生活中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合格的工大太阳石传承者?如何做一个对

中国贵族精神的衰变——朝闻道集033 真正的贵族精神

中国贵族精神的衰变——朝闻道集(033)三月云淡风清摘引原作者:闲人·维杰《贵族精神的消亡 流氓意识的兴起》欧洲贵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已如上述。中国的贵族,在秦王朝之前,可以与欧洲的贵族并驾齐驱,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古文明。中国的

声明:《崆峒派武术传承 传承中国武术精神》为网友温山软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