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70周年办学特色研究 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

正声存风,以文化人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70周年办学特色研究

徐赟1刘惠1程金豪2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2.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

编者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于2013年7月1日应邀赴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考察,并开展了为期8天的教育实践活动。实践团通过参观校园、学术报告、学生讲座、教师座谈和会议研讨等多种形式,访谈了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和家长,通过一系列的互动交流,全方位、多视角地感悟、审视野寨中学的历史文化与办学特色。本期《深度报道》将对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的办学特色进行归纳和总结,以期对我国农村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学校是创造和传播文化的场所,学校本身就是一个文化的存在。顾明远先生说过,“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一种特别氛围,是学校特色的根本所在。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以下简称“野寨中学”)拥有独特而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学校建校根基始于对抗日英烈的缅怀,两位创校著名校长范苑声先生和乌以风先生,学识渊博、师垂典则;为人端正,范示群伦,以精湛的学识与修养奠定了野寨中学“正声存风”的独特学校文化。“声”,是以木铎为象征的教化之声;“风”,是匡扶正气之风,兴存古儒忠烈之魂,以古韵先哲之道启迪人智,教化育人。校训“景忠·成人”更是野寨中学这一文化的高度精炼,“景忠”不仅蕴含景仰忠烈之意,更是景仰忠烈所指代的精神和信念:“忠道”,以中华道统为本;“忠国”,以祖国大义为志;“忠民”,以万民幸福为念;“忠己”,以自我信念为守。70年来,野寨中学以这种文化、历史底蕴浸润学校的物质环境、管理制度、教育教学、学生和教师等诸多方面。既是以文化人,又是以文化道、以文化行、以文化制和以文化境;不仅影响着野寨中学的教师和学生,更通过他们将野寨中学的文化、历史长久地传承下去。这个文化的、历史的、继承与创造的互动过程既是野寨中学的灵魂,又是创建野寨中学特色教育品牌的源泉。

 一、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环境文化”

野寨中学具有独特的“环境文化”,这种“环境文化”是其“以文化人”办学理念的有机组成部分与重要实现途径。在物质层面,野寨中学的环境文化表现为大量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承载着野寨中学的厚重历史积淀与办学理念,自然景观与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相映成趣。在行为层面,野寨中学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时刻指引、塑造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辅助“以文化人”办学理念的实现。

1.民族抗战的人文景观

野寨中学的博物馆内既专门设有范苑声先生和乌以风先生的纪念馆,又特别设置忠烈祠、抗日阵亡将士公墓、景忠厅和范园等人文景观。这些景观不仅直接体现野寨中学“景忠·成人”的校训精神,更在潜移默化中实施对学生的教化,最终成为“以文化人”的重要渠道。如今,忠烈祠、抗日阵亡将士墓、景忠厅和范园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成为野寨中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春风化雨的自然景观

野寨中学地处儒释道三教荟集之地,依山傍水,是一座花园式校园。校内红枫锦簇,绿草生辉,古木参天,林泉清幽,于浩然亭登高望远,幸甚至哉。野寨中学的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教化,这种教化来自春风化雨的自然景观所营造的潜心治学的氛围。

3.整洁、优雅的校园环境

  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中的显性文化,又是校园文化中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形式。大到校园的整体布局规划,小到一室一梯乃至一厕的净化、香化,都是物质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总体而言,野寨中学按照“文明、洁美、安全、有序”的目标,不断加大校园环境建设的力度。校园四季常绿、四季见花、景色宜人,使人一走进学校就有一种清新亮丽的感觉。具体来说,亮点有四个。一是用名言警句、诗画雕塑及宣传警示牌等点缀于花坛之中,使花坛更富有育人的内涵。二是在校博物馆内或其他醒目位置,展示学校的办学历程、办学成果、办学特色及学校标志,既宣传学校,又引人瞩目。三是在教学区、运动区内,设置错落有致、曲径通幽的绿化带或气势恢宏的大型围墙宣传字画,以达到怡情励志的作用。四是根据校舍特点,设置“艺术走廊”“文化走廊”和“名人走廊”,并在其间布置师生书画作品、名人画像及各种专项教育常识等,以使广大学生在楼层文化的熏陶和榜样力量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不停超越自我。

二、科学、民主、系统的“管理文化”

野寨中学在70年的办学过程中,不断大力开展教育管理创新,形成了科学、民主、系统的“管理文化”,具体而言可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基点”“三个重心”“四种形式”“五大组织”和“六项制度”。

1.一个核心

“一个核心”,即以人为本。首先,“以人为本”体现在“以生为本”方面。野寨中学坚持“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坚持素质教育,坚持关爱每个学生,具体包括五点。其一,让贫困学生专心读书,实施贫困生救助制度。每年新生入学后,学校便对贫困生进行家访,然后制定多项措施,减轻贫困生的生活负担,排除贫困生的后顾之忧。学校每年用于救助贫困生的金额高达人民币100万元以上。其二,让留守学生安心读书,用爱心搭建和谐温馨的家园。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山区农村学校,野寨中学留守学生的比例占30%左右。给留守学生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是农村中学践行教育公平的重要责任。为此,学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专门为留守学生开展特别活动。例如:在双休日专门为留守学生开放图书馆;或在双休日组织留守学生观看经典电影;抑或随班主任一起出游。又如:校团委组织开展“书信感恩”活动,要求留守学生每月给父母写封信,向父母报声平安,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其三,学校设立“校长信箱”,办好“家长学校”。一是设立“校长信箱”,主要方便家长有话对校长说。二是学校要求班主任利用春节前学生父母返乡的机会,召开“留守学生家长座谈会”。三是由于班主任、家长和学校的三结合工作突出,野寨中学的“家长学校”被评为“安徽省家教名校”。其四,对所谓的“问题学生”,学校设有专职的心理教师,建成心理健康咨询室。其五,对特长生,学校坚持因势利导,并创建特长班,以便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特长。其次,“以人为本”体现在“以师为本”方面。多年来,野寨中学坚持“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文化留人”的宗旨,以教育实绩吸引教师,以安贫乐道的文化精神影响教师,以浓浓的深情感染教师,旨在鼓励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不断提升专业素养。

2.两个基点

“两个基点”,即科学管理、文化管理。野寨中学以教育质量作为科学管理的出发点,并采取一切措施保障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具体包括两方面。其一,为了提高学业成绩,野寨中学不仅将具体管理权限下放到年级部,以利于各个年级部根据本年级的特点制定管理机制、创新激励机制,而且将奖金与教育质量挂钩。例如,学校创建双选会,以便让不同的教师自由结成战斗团队,共同保障班级的教育质量。其二,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扩大野寨中学的社会影响,野寨中学采取保护校园文化建筑、编写校史和拓展校本课程及开展社会实践等措施进行文化管理。一是学校修缮烈士陵园,修建范苑声陵园和学校博物馆,每年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以野寨中学的英烈精神和文化气息感染学生。二是野寨中学重视校史的编写和校本课程的拓展,这对传承野寨中学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是野寨中学不断开展社会实践,几十年来坚持组织学生照顾孤寡老人,并经常去天柱山参与环保活动。

3.三个重心

“三个重心”,即把高考成绩、学生素质和教师归属感作为管理重心。其一,为了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学校坚持大力引进优秀教师,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其二,为了提高学生素质,学校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物质基础;其三,为了提高教师的归属感,学校加大教师培训,关注教师个人生活,建设教师食堂,等等。

4.四种形式

“四种形式”,即民主化、科学化、效率化和信息化。“民主化”即野寨中学在校园管理中重视教职员工的参与意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例如,在确定各个教学团队的过程中,学校充分尊重教师的意愿,坚持“双选”(班主任选择任课教师,任课教师选择班主任)。“科学化”即野寨中学坚持对教师的工作进行量化管理,坚持按照工作量和工作贡献考量教师的工作状况,发放绩效工资和各项奖金,做到多劳多得,真正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效率化”即野寨中学打造扁平组织,减少学校管理层级,将年级部作为实体化组织,实际负责各项教学工作。“信息化”即野寨中学完善学校信息建设。例如,校园网络办公系统、网络阅卷系统、电子阅览室和学校网页的创建等,既提升办公效率和教育质量,又加大对外宣传,还提高野寨中学的知名度。

5.五大组织

“五大组织”,即党总支、校友会、基金会、年级部和学生会。其一,党总支。多年来,野寨中学坚持党总支领导,提高行政效率。野寨中学党总支认真贯彻相关法律法规,配合校长制定学校发展战略。其二,校友会。校友会作为野寨中学近年来新建立的组织,正日益发挥关键的作用。70年来,野寨中学已培养了两万多名优秀毕业生,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作出了不俗的成绩。近几年,野寨中学建设了遍及全国的校友会,既加强校友联络,又关注学生的长远发展,还为校友回馈母校开创多种途径。其三,基金会。基金会也是野寨中学近几年重点建设的组织。基金会的建设不仅提高野寨中学的筹资能力,更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其四,年级部。在校内事务的管理上,野寨中学坚持权力下放,将年级部建成领导教学的实体机构,学校层面更多地负责学校的外部联系和战略规划。其五,学生会。为了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野寨中学非常重视学生会建设,在校团委的领导下,学生会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包括赴敬老院慰问老人、按时祭扫抗日烈士陵园及参与天柱山环保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学生会的自治能力,更使参与活动的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奉献精神的熏陶。

6.六项制度

“六项制度”,即《班级管理周制度》《教师量化评估制度》《班主任量化评估制度》《野寨中学高考奖励制度》《野寨中学优秀教研组考评细则》和《野寨中学校本培训教研活动制度》。这六大制度涵盖了学习、考勤、奖惩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并汇编成《野寨中学管理工作手册》。

为了确保这六大制度及其他相关子制度的实施,野寨中学分别成立了以教职工为主的“非常设机构”。例如,财务稽查小组、基建领导小组、大宗物品采购小组、公费医疗管理小组、职称考核小组和微型工程建设小组等,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尽可能由教职工参与讨论并提供可实施方案。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让学校的管理更加规范,既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又令各种措施精细化与程序化。总之,科学而富有文化气息的管理有力地推动了野寨中学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自立自强、崇真求实、勇于担当、知恩回馈的“学生文化”

“学生文化”既是“学校文化”的直接延伸,又是学生群体所具有的独特言行和观念总和。“学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影响的产物,伴随野寨中学70年的历史征程,逐渐形成自立自强、崇真求实、勇于担当、知恩回馈的“学生文化”。

1.自立自强

从历史上看,创办于1943年(特殊的抗日救国背景下)的景忠中学与国运兴衰紧密相连,艰难的生活条件和国耻家恨所营造的社会环境使最初的景忠中学“学生文化”具有一种自立自强的原始火苗。新中国成立之后,景忠中学几经变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扎根于农村的野寨中学面对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面对国家城镇化战略的发展,和城市中学相比,必须承担和正视资源匮乏和条件艰苦的现实校情,践行和继承前人的志向,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服务农村学生。众多来自当地农村的学生,深受厚重校史的激励,积极正视现实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在日常班级学习、校园活动及社会生活、实践等行为规范上表现出一种自立自强的特色。

2.崇真求实

厚重的校史和现实的环境不断激励和磨砺一代又一代野寨中学学子以崇真求实作为价值追求。教室内张贴的名人名言体现的热爱真理、追求真理和严谨求实的态度及精神不断影响和改造着学生的思想。通过阅读学生的学习生活体会,我们发现他们把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作为自己的人生榜样,他们在内心深处已树立起崇真求实的人生志向。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我们发现他们毫不掩饰自己对真理和科学的追求与向往,并希冀通过自身的努力为转型期的国家、社会和乡村贡献力量。

3.勇于担当

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70周年办学特色研究 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

国运兴衰,匹夫有责。建校于国难当头的历史危急时刻,野寨中学自创立之始就被赋予了一种心系国运的特殊文化标签和符号。少年强则中国强。学校和教育是培养更多、更强青年学子的主要阵地,通过教育培养勇于担当国家兴亡的青年学子是野寨中学创办者的重要理想和追求之一。学校历代管理者及师生员工虽扎根乡村,偏居一隅,但服务国家、社会的信念早已成为他们的价值追求,这种勇于担当的思想观念是“学生文化”的最好体现。历史意志需要传承,现实生活需要正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知识经济的强力推动下日新月异,勇于担当作为一种坚实的价值追求面对社会生活的实际变化有了更多、更丰富的形式,野寨中学的学子正在不断地适应和调整自己的思想观念,以期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更好地践行勇于担当的时代使命。

4.知恩回馈

野寨中学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了知识,体验了生活,感受了关爱,走出校门,进入社会,对母校的特别情结非同一般。他们以不同形式参与母校的建设与发展。“年度捐赠计划”和“教育发展基金会”在校友的提议与参与中成立,“启航奖学金”“浦江奖助学金”“能改奖助学金”和“乌以风优秀教师奖”由校友捐资设立,“思源泉”和“景忠大讲堂”等由校友出资修建。

四、尊重与合作的“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部分,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所形成的、代表教师群体共性的价值取向和职业行为特征,并成为维系教师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审视野寨中学的教师管理制度,可见其具有尊重与合作的“教师文化”,具体包括四点。

第一,学校形成了严谨的教科研制度,重视课题研究。野寨中学以科研为抓手,将科研、教研整合在一起,通过科研转变教师的研究方式,通过教研提升教师的教学智慧,引领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研究不仅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更能培养出一支研究型的教师队伍。在课题研究中,野寨中学通过强化教研组、年级部等微型团队的建设,使教师专业发展既立足于个人,又依托团队,最终打造优秀的团队文化,涵育尊重与合作的教师教研文化,体现学校团结一致的精神。

第二,学校建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的“三子”模式,即“结对子”“搭梯子”和“压担子”。其一,结对子。富有经验的资深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子,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其二,搭梯子。学校给优秀教师搭梯子,鼓励其不断提升,为其成长为名师创造良好条件。其三,压担子。对青年教师委以重任,使其受到锻炼,增长才干,最终提升专业素养。这样,尊重与合作的“教师文化”渗透其中。

第三,在教师激励方面,学校注重沟通和激励的效应。为此,野寨中学建立了教育科研奖励制度,并大力支持教师外出交流和培训,还组织各学科教师参加有关教学、课题的研讨活动等。

第四,学校已意识到要想稳定、健康和科学地向前发展,就离不开教师管理制度,离不开“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制度的外在形式内化为人的自觉行为,即人对制度的内化、认同和自觉遵守。因此,野寨中学将管理的重点放在教师对制度的自觉认同和积极遵守上,站在文化的高度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真正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

五、博专结合的“教学文化”

农村地区的教学需要通过立足本校教学实际的研究提升教学水平;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助于衔接当地的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使学校能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展对传统文化的有效教学、研究及创新工作,从而使自我更新后的“学校文化”为教育及课堂教学注入活力。野寨中学以“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基本理念,一方面狠抓高考科目的教学质量,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需要;另一方面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认识到农村学生的培养需要一条“亦博亦专”的教学之路。基于此,野寨中学结合办学历史和特色,研发多个校本课程,既满足学生的课程选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注入更长远的动力,又提供更宽广的视野,传承学校优秀的历史文化,提升全校师生的凝聚力。

本报告讨论与撰写的指导教师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导师刘复兴教授。参与本报告讨论与撰写的成员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暑期实践团队长徐赟及李中国、刘利群、张会杰、杨志、李庆成、陈晨、余晖、刘惠、蔡亮亮、谭敏达、上官金曼等队员,还有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的徐汉夫、徐富贵、朱太平、林斗宏、徐枝生、程金豪等教师,最终由徐赟整理定稿。(责任编辑:梁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3461.html

更多阅读

论岳麓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现实意义 岳麓书院学规

收稿日期〕2005-09-06〔作者简介〕谭凤娥(1977-),女,湖南大学教师,硕士,主要从事古代教育史研究。论岳麓书院的办学特色及其现实意义谭凤娥(湖南大学数学与计量经济学院,湖南长沙410082)〔摘要〕文章从办学环境、办学方针、学风、师生四

首都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组图 抗战大阅兵

首都北京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组图 ——2015-9-3下午汇编 【中新网北京9月3日电】今天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中国以最庄严隆重的形式纪念70年前那场保卫家园、抵御

声明:《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70周年办学特色研究 安徽省潜山县野寨中学》为网友为未来付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