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以、之”看虚词用法 虚词以的用法

从“而、以、之”看虚词用法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功夫在课外,阅读的课外书多了,才能做得好,得高分;而文言虚词题,能力在课堂,只需在教学课文时将大纲规定的词语一一落实,反复巩固,高考时就能成竹在胸了。

下面以人教版新教材为例说一说积累巩固常考文言虚词的方法。

必修一《鸿门宴》中,“而”的用法集中而又全面,讲解课文时,先将它们的用法梳理出来,然后编成下面的试题进行练习。

1.下列带“而”的句子均选自课文,若按用法把“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③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④项王按剑而跽曰

⑤拔剑撞而破之⑥拔剑切而啖之

⑦劳苦而功高如此⑧未有封候之赏,而听细说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 B.①④/⑤⑦/②③/⑥⑦/⑥⑧

C.①/④⑥/⑦/②/⑤⑧/③    D.①/②⑧/③④/⑤⑥/⑦

解题方法:已知“而”的常用用法有:转折、顺承、并列、修饰、递进、目的、因果,从最容易判断的一个用法入手,②句“有大功“和“击之”,意义上是逆向,故是转折,⑧与②相同,所以②⑧在一起;⑥句“切”和“啖”是两个动作,有时间的先后,故是顺承,⑤与⑥相同;③句“臣与将军”做的事情是“攻秦”,“ 戮力”是解释怎样攻打的,所以是修饰关系,④的主干是“项王跽”“按剑”说的是“跽”的样子,故是修饰,所以③④相同。确定了这两组相同项,剩下的不用逐一推断,就能确定答案是D。这个题易混淆的选项不多,若仅是为了选出答案,只清楚转折关系,对②⑧作出判断,就能确定选项了。另外,①表目的,⑦表递进。

必修三《劝学》一课,“而”的用法也很多很全,学完后可以把它的用法整理成下列形式: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因果

(3)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

(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转折

(5)顺风而呼修饰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顺承

(7)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转折

(8)蟹六跪而二螯并列

再把这两课的“而”混合起来编成练习题,予以巩固。到最后选修《六国论》时,几课“而”大集合,再次练习。如下:

2.下列带“而”的各句均选自教材,若按用法把“而”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②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③吾尝终日而思矣④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⑤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⑥拔剑切而啖之

⑦蟹六跪 而二螯⑧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⑨二败而三胜⑩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⑨⑩  B.①④/⑤⑦/②③/⑥⑦⑩/⑥⑧⑨

C.①/③/④⑥/⑦⑨/②⑤⑧⑩   D.①/③④⑤/②⑧/⑥⑨/⑦⑩

解答方法如下:由记忆最清楚、最容易判定的③入手, “终日”修饰“思”,“而”表修饰关系,②的“而”代进修饰,不通顺,故排除A.B,⑤的“而”代进修饰,也不通顺,故排除D,答案是C。再由⑦去验证一下,此句中的“而”是并列,若除⑦外再无表并列的,就选A,若是与⑤同,就选B,可⑤的“而”表转折,故排除B;若与⑩同,就选D,但是,“不战”与“强弱胜负已判”不是并列,表并列关系的二者,前后的顺序是可以颠倒的,这二者不可以,由此排除D;⑨呢,“二败”与“三胜”没有主次先后之分,可以颠倒,它们是并列关系,⑦⑨均表并列。这样再次确定答案是C。C中的“而”分别是:目的;修饰;顺承;并列;转折。

十八个文言虚词中“而”是最难掌握的,“以”比它简单,必修四的《陈情表》中“以”出现的比较全,学习完课文后可以小试牛刀:

3.下列各句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臣具以表闻

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⑥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⑦是以区区不敢废远   ⑧谨拜表以闻

   A.①③ B.②⑤⑧  C.①④⑦  D.③④⑥

解题:还是由最容易的入手:⑥的“无以”意思是“没有什么用来的”⑦的“是以”意思是“因此”,都是固定结构,其余句中没有这两个固定结构了,故排除C,D;⑤是“因为”,将此义代入②⑧中,都不通顺,故又可排除B,①③都是“因为”,故选此项。其它的“以”分别是②:在。④:用。⑧表目的可译为:来。故答案为A。

到了《六国论》中再巩固一次。

4、下列句中“以”字若按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赂者以赂者丧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从“而、以、之”看虚词用法 虚词以的用法
③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④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⑤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⑥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⑦日削月割,以趋于亡。⑧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⑤/⑥⑦/②③/④⑧  B.①⑤/②④⑥/③/⑦/⑧

C、①④/②⑤/③⑥⑦/⑧ D.①④/⑤⑥/②⑦/③⑧

方法同前,答案是:B(因为、用、才、以致、凭借)

在三个最常考查的虚词中,“之”是最简单的,《鸿门宴》中它的用法就很全,练习题如下:

5.下列带“之”的各句均选自本课文,若按用法把“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为之奈何②今日之事何如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④臣活之

⑤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⑥不如因善遇之

⑦今人有大功而击之⑧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⑨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⑩今者有小人之言

 A.①⑤⑥/②③④⑧/⑦/⑨⑩  B.①④⑤⑦/②③⑥⑦/⑥⑧⑨⑩

C.①④⑤/②⑧⑨/③⑦⑩/⑥   D.①④⑥⑦⑨/②⑩/⑤⑧/③

还是使用前面的方法,很快就会选出下面的答案:D.意思分别是代词 /的/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到

“之”在其他课中出现的很多,随处还可以再巩固。到了《六国论》中,再简单练习一下。

6选出下列句中加点字与“有如此之势”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B.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C.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D.苟以天下之大

题干中的“之”的意思是“的”,将此义代入各项,B项讲得通,故答案是B。其余分别是:它,音节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其”先在必修二的《游褒禅山记》中集中出现了一次,选修《祭十二郎文》中用法更是全面,这两课学好练好了,“其”就没问题了。“为”的意义和用法在《鸿门宴》中也挺全的,可以先进行练习。按照以上方法,逐一落实其它虚词,三年下来,十八个文言虚词就能掌握得很熟练了。

虚词虽然在意义上不像实词那样确定,但解题方法容易总结,只要记住了课文中出现过的基本意义与用法,做题时,由容易的入手,或确定或排除,选出正确的答案还是不难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4232.html

更多阅读

从《会真记》看元稹的两面人格 西山群仙会真记pdf

从《会真记》看元稹的两面人格提起元稹,人们立刻就会联想到“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句,此句摘自元稹为纪念亡妻韦丛而作的诗《离思》,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忠贞如一,因而受到人们的称颂和喜爱,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实际

声明:《从“而、以、之”看虚词用法 虚词以的用法》为网友小小未成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