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最勇猛的150名武将大排名二 历史武将真实武力排名

(续一)

31、罗士信:(公元595~622)唐初齐州历城人(济南)。少年时代就勇武过人,因一举击溃齐郡长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让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而成名。他力大无比,可生拔下牛的犄角,人称今世孟贲

史书记载:隋朝末年,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只有14岁的罗士信就投到齐郡丞张须陀帐下。他上阵杀敌的欲望十分强烈,当战前要求上阵时,张须陀看他还只是个孩子,认为他穿盔甲都没气力,何况上阵呢?罗士信见主帅小觑自己,就迅速穿上两副盔甲,悬挂两壶箭支,飞身上马。张须陀看到罗士信如此英武,就同意他出战。

1)、公元613年,罗士信随张须陀出征于潍水上,敌人正在布阵,罗士信突然冲入,连杀数人,并斩下一个敌人头颅,用长槊挑着,在敌阵前挑战,没有一个人敢上来接战。张须陀趁势率领大军进攻,敌军大败。罗士信每杀死一个敌人,就割下尸体上的鼻子藏好,回来以后按鼻子的数量报功。从此,罗士信成为天下闻名的一员少年猛将。

2)、公元614年,张须陀率领万余人马在祝阿截击卢明月的十几万人马。粮尽将退,张须陀打算出奇计取胜,需要人去袭取敌人的大营。没有人敢承担这样艰巨的任务,只有罗士信和秦琼挺身而出。张须陀率人马假装撤退,吸引卢明月全军出动追击。罗士信和秦琼率领伏兵突袭敌军的大营,他俩跃上敌军的望楼,各杀敌数人,致使敌营大乱,卢明月大败。

3)、公元619年,罗士信归唐后,在攻打王世充的多次战役中屡立战功。当时,罗士信归秦王李世民指挥。罗士信南征北讨,为唐朝统一天下建立功勋,受封为郯勇公。刘黑闼猛烈围攻河北南部一城,李世民率军三次救援,都被刘黑闼所阻击,不能前进。李世民恐怕守将王君廓不能支撑,罗士信主动请缨,请求接替王君廓。于是,李世民命令王君廓率领部队突围而出,罗士信率领手下200人杀向城下,奋勇攻击,终于突破包围进入城中。而这时天降大雪,后续救兵无法进城,罗士信虽死守城池,但城很快就被敌军攻破了。罗士信竭力奋战杀敌,终因寡不敌众被俘获。刘黑闼早知道罗士信乃当世猛将,就亲自劝降,而罗士信宁死不屈,终于被杀害,终年28岁。

李世民一生所向披靡,但是在征讨刘黑闼的战役中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而罗士信的阵亡,更是令人遗憾。他一生勇武超人,立功无数,又常挺身于患难之际,领命于危急之时,实在不负李世民所谥的“勇”字。若不是英年早逝,罗士信应该会在历史上留下更大的声名。

在《隋唐演义》和评书虚构的故事中,天下有十八条好汉,李元霸是天下第一条好汉,而罗士信是当时唯一能与李元霸匹敌的人,罗士信一条大棍横扫无敌,和李元霸乃当世对手,同时二人都是力大无穷却又憨中带傻的人物。此外,说唐中的罗成亦是以罗士信事迹为原型的。

李世民能给罗士信赐谥“勇”,说明罗士信的确非常勇猛;还说他力大无比,被誉为“今世孟贲”。孟贲以力大著名,说他能将鼎抱起一尺多高。其武力应在秦琼之上。但毕竟没有多少战绩。他是史万岁之后的猛将,相差一代。

武力得分:71或712分

32、奚康生:奚康生(467~521),享年55岁,本姓达奚,河南阳翟人。北魏名将。其祖先居代郡,世代为部落头领。年少时就以勇猛著称,能开十石强弓,用的箭也不同于常人。

1)、太和(477-499)初年柔然犯境,他担任前锋军主作战。后随魏孝文帝元宏攻齐,齐军据断水路,元宏招募可以破敌者,奚康生前往扎起木筏,在上面堆积柴火,顺风放火,焚烧敌舰,顺着烟火突击,杀敌甚众。

吐京胡反叛,自号支辛王,奚康生随元彬前往平定,元彬分军为五军,其余四军皆败,只有奚康生得全。他亲率精骑1000追敌至车突谷,假装坠马,敌军纷纷来赶,他突然跳上战马,挥矛杀伤数十人,射死辛支王。

2)、498年,奚康生随王肃攻齐义阳城,齐将张伏护登上城楼叫骂。奚康生对准城楼,一箭射死张伏护。

齐将裴叔业率众围涡阳,欲解义阳之急,魏派了许多将领前往救援,都被击败。独奚康生一战大破敌军。随后又击破桓和、陈伯之。

3)、梁将徐济率军犯境,奚康生击擒之。梁将听说他能开强弓,特地作了长八尺的两把大弓和粗如长笛的箭送给他(有考考他的意思),奚康生召集手下(那就表演给你看看),用其平射,仍有余力,观众都很惊异。

奚康生和杨大眼同为北魏猛将,却是很少听说的一员战将,确有勇力。但其战绩并不多。

武力得分: 71分或712分

33、章邯:(?—公元前205年),字少荣,章愍长子,秦末著名军事家,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前209年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婢的子女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巨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被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刘邦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二年六月,城破自杀。

1)、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在荆地起兵造反。前208年冬天,陈胜派遣周章率几十万军队到达戏水,二世派章邯率骊山刑徒及奴隶70万之众,迎击周章。打垮了周章的军队,后章邯连击破曹阳、绳池,逼迫周章自刭。

2)、田臧派诸将李归等守荥阳城,自己带精兵往西迎战章邯的秦军,结果田臧战死,章邯攻破荥阳城,李归等战死。

3)、接着章邯又连续破邓说、败伍徐,迫陈胜遁走至城父。陈胜命张贺出城西迎战章邯,张贺战死。自此陈胜不敢再战,闭关死守。在章邯围城的强大攻势下,腊月,陈胜被自己贴身的庄贾杀死,开城降秦。

4)、在栗县,项梁派别将朱鸡石、余樊君和章邯交战。余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到胡陵。

5)、项梁自东阿出发,向西进军,到达定陶。秦发动全部兵力增援章邯,攻打楚军。大破楚军于定陶,项梁战死。

6)、打垮了项梁后,章邯又攻杀反秦首领田儋,消灭了魏王魏咎。楚地有名将领都已战死,章邯不再担心的渡过黄河,北进攻打赵地,大破赵军。赵王、陈余、张耳都跑进了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这被围在巨鹿的军队就是所谓的“河北之军”。这之后才有了著名的“巨鹿之战”。

章邯出战,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

后人评价:章邯,於白起之亚也,衂羽而名。这意思好像是说,章邯是仅次于白起的军事家,他是因和项羽死战而声名鹊起。但从另一点看,那时的战将确实能战。否则他一个少府之职,也轮不上指挥这种关乎国家命运规模巨大的战争。

武力得分:70分或711分

34、周勃:(?—前169年),秦末汉初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西汉开国功臣,大将,沛县(今江苏丰县)人。周勃的祖先是卷县人,后迁居到沛县。周勃以编织养蚕的器具为生,经常为有丧事的人家做吹鼓手,后来又做了拉强弓的勇士。

1)、高祖刚刚起兵时,周勃跟随攻打胡陵,取下方与。方与反叛,高祖和他们交战,打退敌军;又进攻丰县,攻打秦军,而后回军到达留县和萧县;又攻克碣县。夺取下邑时,周勃最先登城。汉军袭击章邯的战车骑兵,周勃又立下等功。平定魏地、攻打爰戚、束缗县,一直到栗县,全都夺取。攻打啮桑,周勃最先登上城池;在东阿之下打败秦军;夺取甄城。汉军在袭取临济,攻打寿张,攻破卷县城池。在雍丘城下进击李由军队,攻打开封,周勃的军队先到城下的最多。

2)、沛公为安武侯,拜周勃为虎贲令。周勃跟随沛公平定魏地。进击王离军队,打败了他们;攻打长社县,周勃最先登上城池;攻打颖阳、缑氏,切断黄河渡口;进击赵贲军队,攻打南阳吕崎,攻破武关、蛲关;在蓝田击破秦军,到达咸阳。

3)、汉王平定三秦后,攻打槐里、好峙时,周勃立了上等功。进击赵贲、内史保于咸阳,周勃又立了上等功。攻打漆县、进击章平、姚印的军队;平定沂县、取郧城、频阳、围攻章邯;攻破西县、打败盗巴敌军、攻打上邹、把守蛲关;转过来进击项籍;攻打曲逆,周勃立了上等功。把守敖仓,追击项籍。项羽死后之后乘势往东平定楚地泗水和东海郡,共得22个县。

4)、在易县城下打败了叛军。周勃率领士兵在驰道上阻击叛军,功劳最多。周勃以将军身份跟随高帝攻打反叛的韩王信于代地,降服霍人县;在武泉打败胡人骑兵,又转过来攻打韩信(应该是韩王信)的军队,打败了他们。降服了太原的六座城池;打败韩信的军队和胡人骑兵,夺取晋阳;后来在碧石进攻韩信军队,打败了他们;回师攻打楼烦的三座城,乘机进击胡人骑军于平城之下,周勃功劳最多。

5)、在马邑屠城。周勃斩杀了陈稀的将军乘马绋;在楼烦打败韩信、陈猪、赵利的军队,俘获了陈稀的将领宋最、雁门守将困,俘获云中的守将遨、丞相箕肆、将领勋。平定雁门郡17个县,云中郡12个县。乘势又打败陈猪于灵丘,斩首陈稀,俘获陈稀的丞相程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平定代郡九个县。

6)、燕王卢绾反叛,周勃以相国身份率领军队,攻下蓟县,俘获卢绾的大将抵、丞相偃、郡守陉、太尉弱、御史大夫施,屠灭浑都县;追赶叛军到达长城,平定上谷12个县,右北平郡的16个县,辽西、辽东29个县,渔阳郡的22个县。周勃功劳是第一的。

周勃和灌婴一样,很少单独打过大仗,也没有斩杀过什么有名的大将,但他俩都经战很多,可以说是征战无数,久经沙场,英勇无敌。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忠勇无敌与杀罚果断的吴汉比喻成周勃,也足以说明周勃之勇。

武力得分:70分或710分

35、贺若弼:(544—607),字辅伯,河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隋朝著名将领。贺若弼出生在将门之家,其父贺若敦为北周将领,以武猛而闻名,任金州(今陕西省安康)刺史。北周保定五年(565年)十月,贺若敦因口出怨言,为北周晋王宇文护所不容,逼令自杀。临死前,曾嘱咐贺若弼说:“吾必欲平江南,然此心不果,汝当成吾志。且吾以舌死,汝不可不思”(《隋书·贺若弼列传》)。并用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慎言。

贺若弼少“慷慨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有重名于当世”。北周齐王宇文宪闻后,对他十分器重,用为记室。不久,封当亭县公,升小内史。

1)、隋开皇元年(581年),杨坚称帝,想吞并江南、统一中国。杨坚查访可胜任者戍镇江淮。尚书左仆射高颎推荐说:“朝臣之内,文武才干,无若贺若弼者。”杨坚说:“公得之矣”。于是杨坚拜贺若弼为吴州总管,镇江北要地广陵,委以平陈之事,经略一方,作灭陈准备。

2)、隋开皇七年(587年),杨坚多次谋议灭陈之策,贺若弼也献取陈十策,获文帝称赞,赠赐宝刀,以示殊荣。攻陈前,贺若弼卖掉老马,大量购买陈船,藏匿起来,又买破旧船只五六十艘,泊于小河,使陈军以为隋军没有战船。多次将换防士兵集于广陵,大张旗帜,营幕遍野,还使士卒沿江射猎,人马喧噪,以迷惑陈军,使之不加戒备。

3)、隋开皇八年(588年)十月,杨坚在寿春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集中水陆军51.8万,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贺若弼为行军总管,率军出广陵,云集在长江北岸。陈军因被迷惑,所以毫无察觉。

4)、隋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长江下游隋军乘陈欢度元会之际,分路渡江。贺若弼军提前发起进攻,陈军猝不及防,慌溃而逃。初六,贺若弼军乘势攻占重镇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擒其刺史黄恪,俘获敌众6000余人,均优待释放。贺若弼军军令严明,秋毫无犯,有军士拿民间一物者,立斩不赦。对俘众却给予优待,发给资粮,尽皆释放。所以所向披靡,降者甚众。随后贺若弼以一部进屯曲阿(今江苏丹阳),以防三吴陈军增援,自率主力西进,从左翼攻陈都建康(今南京);隋军另一路韩擒虎军也于初七攻占姑熟,沿江东进,皋文奏军败退建康。贺若弼、韩擒虎两军自北、南两道并进,钳击建康,沿江诸戍,望风尽走。

至十七日,隋军已对建康形成包围态势。二十日,后主突然命陈军出战。于是中领军鲁广达列阵白土冈,冈北由任忠、将军田瑞、护军将军樊毅、忠武将军孔范及萧摩诃等部依次列阵,南北亘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率轻骑登山侦察敌阵,遂与所部7总管杨牙、员明等集中甲士8000,列阵以待。陈将田瑞首先率部进击,被贺若弼军击退。陈将鲁广达等军继进力战,贺若弼军曾被迫4次后退,死273人。贺若弼下令施放烟幕,并在其掩蔽下稍事整顿,贺若弼观其情,然后乘敌胜而骄惰,猛攻陈军薄弱部分孔范军,导致全线溃退,互相践踏,死5000人。部将员明俘陈军大将萧摩诃,贺若弼令左右推出斩首,萧摩诃神色自若,于是贺若弼下令免其罪,并以礼相待。

贺若弼军乘胜推进至乐游苑(建康城东,今玄武湖南侧)。但鲁广达还督余兵苦战不息,杀获数百人。直到日薄西山,才面对宫阙恸哭再拜,解甲就擒,贺若弼遂从北掖门入城。但此时西路军总管韩擒虎已率500骑兵于朱雀门先期入城,并俘获陈后主,占据了府库。贺若弼愤恨没有先抓获陈叔宝,其功在韩擒虎之后,就与韩擒虎争功相骂,甚至挺剑而出。

四月,二人在回京后,又在隋文帝面前争功,贺若弼说:“臣在蒋山死战,破其锐卒,擒其骁将,震扬威武,遂平陈国。韩擒略不交阵,岂臣之比!”韩擒虎也说:“本奉明旨,令臣与弼同时合势,以取伪都。弼乃敢先期,逢贼遂战,致令将士伤死甚多。臣以轻骑五百,兵不血刃,直取金陵,降任蛮奴,执陈叔宝,据其府库,倾其巢穴。弼至夕,方扣北掖门,臣启关而纳之。斯乃救罪不暇,安得与臣相比!”隋文帝无奈,只好说:“二将俱合上勋”。于是将贺若弼进位上柱国,赐物八千段,加位上柱国,进爵宋国公,真食襄邑三千户,加以宝剑、宝带、金瓮、金盘各一,并雉尾扇、曲盖,杂彩二千段,女乐二部,又赐陈叔宝妹为妾。拜右领军大将军,寻转右武侯大将军。韩擒虎也受到同样待遇。

杨广为太子时,曾经问贺若弼:“杨素、韩擒虎、史万岁三人,俱称良将,优劣如何?”贺若弼说:“杨素是猛将,非谋将;韩擒虎是斗将,非领将;史万岁是骑将,非大将。”杨广又说:“然则大将谁也?”贺若弼回答说:“唯殿下所择”。言下之意,只有他贺若弼一人。

仁寿四年(604年),杨广即位为帝,是为隋炀帝,贺若弼更加被疏远了。大业三年(607年)七月,贺若弼随炀帝北巡至榆林。杨广命人制一可容纳数千人的大帐篷,以招待突厥启民可汗及其部众。贺若弼以为太奢侈,与高颎、宇文弼等人私下议论,被人所奏。杨广认为是诽谤朝政,于二十九日(公元607年8月27日)将贺若弼与高颎、宇文弼等人一起诛杀,时年六十四岁。其妻子为官奴婢,群从徙边。

从战绩看,贺若弼似乎勇于韩擒虎。两人在杨坚面前争功,韩擒虎底气不足,以为自己是兵不血刃,而贺若弼则大谈其战功。贺若弼还在隋炀帝面前敢称自己是优于杨素、韩擒虎、史万岁的大将。可见其人既有统军之帅才,又精于弓马,骁勇善战。

武力得分:71分或710分

36、杨素:(544—606)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卒谥景武。

杨素出身士族,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北周汾州刺史。杨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其从叔祖北魏尚书仆射杨宽深异之,每次在子孙面前提起杨素时总说:“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

1)、北周天和七年(公元572年)三月,周武帝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周武帝率军攻北齐,杨素请求率其父旧部为先锋,因功封清河县子,邑五百户。同年授司城大夫。

2)、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十月,杨素再次随宇文宪攻北齐,克晋州。宇文宪屯兵栖原,北齐帝高纬率诸军自晋阳向晋州进发。宇文宪闻北齐军主力至,大惧,乘夜而逃,结果为北齐军追上,北周军多被击溃。杨素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宇文宪方得以解围。此后,杨素更是屡立战功。北齐灭亡后,杨素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邑千五百户,赐以粟帛、奴婢、杂畜。

3)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十月,陈宣帝陈顼闻北周灭北齐,即乘机争夺淮北地区,遂派名将吴明彻率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北周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击败徐州总管梁士彦,进围彭城。次年二月,杨素随上大将军王轨前去救援,最终大破陈军,俘主将吴明彻。杨素遂治东楚州事。其弟杨慎被封为义安侯。陈将樊毅筑城于泗口,杨素将其击走之,并将所筑之城全部毁坏。

4)、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杨素随上柱国韦孝宽攻陈淮南,其中杨素率军攻克盱眙(在江苏)、钟离(在安徽)。六月,尉迟迥恐右丞相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荥州刺史宇文胄据武牢以应尉迟迥,使杨素无法前行。七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杨素与郕公梁士彦等为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旋拜大将军,领河内兵攻打宇文胄,破斩之。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户。其弟杨岳也被封为临贞公。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大丞相杨坚受禅登基,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并加杨素上柱国。开皇四年(584年),拜御史大夫。

5)、开皇八年(588年)十二月上旬,杨素按隋灭陈作战部署,首先率舟师自巴东郡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作战。军至流头滩(又名虎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昕率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长江中),以遏隋军。狼尾滩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易守难攻,诸将皆患之。杨素认为:“胜负大计,在此一举”。于是决定采用水陆协同,分进合击的方针,乘夜突袭,将其击败。杨素率黄龙战船数千艘,利用夜暗,令将士衔枚开进,实施正面突破;令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步兵由长江南岸攻击戚昕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自江陵(今属湖北)西进,沿长江北岸进击陈军白沙(今宜昌东)要点。隋军水陆配合,于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听所部。戚听逃走,部属全部被俘。杨素对俘虏不杀不辱,慰劳后全部释放。秋毫不犯,陈人大悦。此战,杨素恰当选择进攻时机,以水军突袭与两岸步、骑兵协同攻击,速战速决,取得首战胜利,为灭陈战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行优待俘虏政策,有利于争取更多的陈军将士。

6)、杨素率水军继续顺江东下,一时“舟舻被江,旌甲曜日”。杨素容貌雄伟,陈人望之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杨素派善于驾舟的巴延士卒1000人,乘“五牙”战舰4艘,用舰上拍竿击碎陈战船10余艘,俘2000余人,再次大破吕忠肃军,吕忠肃只身逃走。驻守江南岸安蜀城的陈信州刺史顾觉也弃城逃走。此战,杨素、刘仁恩以水军、步兵相配合,先击破陈军江岸据点,再以水军战船接舷战,大破敌军。隋大型战舰“五牙”及重型拍竿装备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

7)、隋军在长江上游作战获胜后,杨素一面率主力沿江东下,与秦王杨俊会师于汉口,一面派兵南下略地,扩大战果。二月初又派薛胄、刘仁恩率军进击湘州。隋军一举击败出城迎战的陈湘州助防遂兴侯陈正理和樊通军,薛胄等乘胜入城,俘陈叔慎。刘仁思军再破邬居业于横桥(今湖南常德),擒邬居业等。湘州等地的平定,为隋进军岭南准备了前进基地。杨素因战功卓著被进爵郢国公,邑三千户,真食长寿县千户。

8)、杨素率军由杨子津(今江苏扬州南)渡江,首先击破叛军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于京口。继而击败晋陵(今江苏常州)顾世兴,顾世兴率其都督鲍迁等再战,杨素击破之,俘鲍迁以下3000余人。又进击无锡叶略,平之。时沈玄侩、沈杰等等正围攻苏州,刺史皇甫绩屡战不利,杨素军赶到将其击败,沈玄侩逃至南沙人陆孟孙处,杨素进击陆孟孙于松江,大破之,生擒陆孟孙、沈玄侩。黟、歙叛军沈雪、沈能据栅自守,又攻拔之。

9)、高智慧(自称东扬州刺史)率部据守浙江(今钱塘江)东岸营垒,屯据要害,周围百余里,船舰千艘,遮盖江面,鼓噪而进。杨素命其率轻型战船数百艘,偷渡浙江,以奇兵突袭,并焚烧高智慧后方营垒,使其恐惧不安;杨素则乘机率军从正面突击,大败高智慧军。尔后,杨素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军2000人进攻婺州,自率主力由海道追击逃入海中的高智慧,直趋温州。高智慧来战,杨素将其击败,俘数千人。而后又平定蔡道人、汪文进。杨素在温州击败沈孝彻后,便由陆路转向天台、临海(今属浙江),继续追击反隋散兵,前后战斗达100多次。高智慧退守闽、越。隋文帝考虑到隋军长时间征战,便诏令杨素入朝。同时加其子杨玄感为上开府,赐彩物三千段。而杨素则认为:“余贼未殄,恐为后患”,便上书请求暂缓返京,继续剿匪。隋文帝对杨素此举非常赞赏,便下诏,杨素继续率军由会稽(今浙江绍兴)走海道向泉州追击。

10)、泉州人王国庆为南安豪族,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各处逃亡的叛军皆附于他。王国庆自以为海路险阻,而隋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海战,遂不设防。杨素率水师从海道掩至,王国庆大惊,弃州逃跑,其众或入海岛,或守溪洞。于是杨素分遣诸将,水、陆分进追捕。并派人密劝王国庆:“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王国庆遂抓获高智慧,送交隋军,杨素将其斩首,余众全部投降,至此,江南全部平定。此战,杨素辞谢回朝休养诏令,坚持除恶务尽,连续追歼彻底平定江南之乱,对巩固隋朝统一,发展生产具有积极作用。

11)、开皇十九年(599年)二月,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为元帅(实际未亲临前线),以杨素出灵州,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上柱国燕荣出幽州,三路进击突厥。都兰可汗得知隋军来攻,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掩击突利可汗。四月,杨素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部遭遇。此前,隋将在与突厥交战时,因担心突厥彪悍的骑兵来往冲杀,都采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等物,骑兵留在最里面。杨素改变战术,下令各军摆开骑兵阵势。达头可汗闻之大喜道:“此天赐我也”,并下马仰天而拜,即率l0余万精骑直扑隋军。上仪同三司周罗睺看到突厥求胜心切,阵形不整,乃请令率精骑迎击,杨素指挥大军随后继进,大败突厥。另一路隋军在高颎的率领下,也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被其部下所杀。隋军追过白道,越过秦山700余里,然后还师。杨素在此战中,敢于弃陈旧落后的车、骑、步互相卫护的保守阵法,大胆使用骑兵突击,取得大胜,再一次显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

杨素治军严整,其部如有违犯军令者,立斩不赦,而绝不宽容。两军对阵时,杨素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敌,若取胜也就罢了,如不胜而败逃者,无论多少,全部斩首。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敌,不胜则照杀不误。所以杨素的部下对他极其敬畏,作战时皆抱必死之心,所以战无不胜,称为名将。杨素当时正受宠幸,隋文帝对他言听计从,所以杨素征战的将士,都微功必录。而其他的将令虽有大功,但都被文官谴却。所以杨素虽严厉凶狠,但由于他能够恩威并施,所以将士皆愿随其征战。

杨素的战绩主要在灭陈上,隋统一后,在与突厥的征战上也是勇猛善战,被贺若弼称为猛将而不是谋将,即主要是靠其勇猛打胜仗而不是靠计谋取胜。这有点像项羽,不愿用计而只想靠实力。真猛将也!

武力得分:71分或710分

  

37、太史慈:(166-206)字子义,享年41岁,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汉族。东汉末年江东军团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于赤壁之战前病逝。

1)、慈年二十一时(公元187年),以选行,因坏章,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北海相孔融闻而奇之,数遣人讯问其母,并致饷遗。时融以黄巾寇暴,出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慈乃突围求救于刘备,解围。

2)、公元195年,在神亭,太史慈独与一骑小卒同遇上孙策。当时孙策共有十三从骑,皆是黄盖、韩当、宋谦等勇猛之士。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相斗,与孙策对战。孙策刺倒太史慈的座下马,更揽得太史慈系于颈后的手戟,而太史慈亦抢得孙策的头盔。直至两家军队并至神亭,二人才罢战解散。

3)、刘表从子刘磐,十分骁勇,数度作寇于艾、西安诸县。孙策以太史慈为建昌都尉,兼治海昏,并督诸将共拒刘磐,刘磐自此绝迹不复为寇。太史慈的射术史上有名,他跟从孙策讨伐麻保贼,有一贼于屯里城楼上毁骂孙策军,并以手挽著楼棼(城楼上的柱子),太史慈便引弓射之,箭矢更然贯穿手腕,更反牢牢钉在楼棼上,围外万人无不称善。

太史慈的武功好像与孙策不相上下,两人公平一战已见分晓。但战绩并不多,孙策曰:‘太史子义虽气勇有胆烈,然非纵横之人。是指太史慈不能驰骋沙场还是不善与人打交道?在与孙策单挑之前,曾为解救孔融冲杀出黄巾军的包围圈,再就是守防建昌时,吓跑了十分骁勇的刘磐,但这些都不值一提。故此本人认为他与孙策的勇猛还有很大差距。

武力得分:71分或709分

38、吴汉(?—公元44年),字子颜,汉族,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位居第二。任偏将军、大将军,刘秀称帝后,升任大司马,封广成侯。吴汉少时家贫,在县中任亭长。王莽末年,因为手下宾客犯法,逃跑到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后来资用匮乏,便以贩马为业。往来于燕、蓟之间,每到一处结交豪杰。

吴汉是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第二。更始帝立,派使者韩鸿徇行河北。有人推荐吴汉,说:“吴子颜,天下奇士,可与计事”。韩鸿召见吴汉,知所举不虚,当即任命他为安乐令。

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谁可为将。邓禹回答说,大概只有吴汉,这人勇鸷而有智谋,其他将领都不如他。刘秀立即拜吴汉为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更始幽州牧苗曾听说后,暗里调兵,敕诸郡不肯应调。吴汉带领20骑先驰至无终。苗曾还以吴汉无备,出迎于路,吴汉即捴兵骑,斩苗曾于马下,而夺其军。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弭从。后来刘秀将吴汉比喻成周勃,认为他忠勇无敌、杀罚果断。

1)、初,更始遣尚书令谢躬率六将军攻王郎,不能下。会光武至,共定邯郸,而躬裨将虏掠不相承禀,光武深忌之。穷寇死战,其锋不可当,躬遂大败,死者数千人。光武因躬在外,乃使吴汉与岑彭袭其城。吴汉伏兵收之,手击杀躬,其众悉降。

光武北击群贼,吴汉常将突骑5000为军锋,数先登陷陈。及河北平,汉与诸将奉图书,上尊号。光武即位,拜为大司马,更封舞阳侯。

2)、建武二年(公元26年)春,吴汉率大司空王梁等大将,共击檀乡贼于邺东漳水上,大破之,降者十余万人。帝使使者玺书定封汉为广平侯,复率诸将击邺西山贼黎伯卿等,及河内脩武,悉破诸屯聚。车驾亲幸抚劳。复遣汉进兵南阳新野诸城,皆下之。引兵南,与秦丰战黄邮水上,破之。又与偏将军冯异击昌城五楼贼张文等,又攻铜马、五幡于新安,皆破之。

3)、建武三年(公元27年)春,率建威大将军耿弇、虎牙大将军盖延,击青犊于轵西,大破降之。又率骠骑大将军杜茂、强弩将军陈俊等,围苏茂于广乐。吴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建等遂连兵入城。旦日,建、茂出兵围汉。吴汉选四部精兵黄头吴河等,及乌桓突骑3000余人,齐鼓而进。建军大溃,反还奔城。吴汉长驱追击,争门并入,大破之,茂、建突走。

4)、建武四年(公元28年),吴汉又率陈俊及前将军王梁,击破五校贼于临平,追至东郡箕山,大破之。北击清河长直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

5)、建武五年(公元29年)春,贼率5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吴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因追讨余党,遂至无盐,进击勃海,皆平之。又从征董宪,围朐城。明年春,拔朐,斩宪。

6)、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春,率征南大将军岑彭等伐公孙述。会岑彭为刺客所杀,吴汉并将其军。十二年春,与公孙述将魏党、公孙永战于鱼涪津,大破之,遂围武阳。述遣子婿史兴将五千人救之。吴汉迎击兴,尽殄其众,因入犍为界。诸县皆城守。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7)、敌谢丰、袁吉率众10多万,分为20余营,并出攻吴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吴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丰因围之。汉乃召诸将厉之,飨士秣马,闭门三日不出,乃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明日,乃分兵拒江北,自将攻江南。吴汉悉兵迎战,自旦至晡,遂大破之,斩谢丰、袁吉,获甲首5000余级。于是引还广都,留刘尚拒述,具以状上,自是吴汉与述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克,遂军于其郭中。述自将数万人出城大战,汉使护军高午、唐邯将数万锐卒击之。述兵败走,高午奔陈刺述,杀之。

8)、建武十八年(公元43年),蜀郡守将史歆反于成都,自称大司马,攻太守张穆,穆逾城走广都,歆遂移檄郡县,而宕渠杨伟、徐容等,起兵各数千人以应之。吴汉率刘尚及太中大夫臧宫将万余人讨之。吴汉入武都,乃发广汉、巴、蜀三郡兵围成都,百余日城破,诛歆等。吴汉诛其渠帅200余人,徙其党与数百家于南郡、长沙而还。

论曰:吴汉自建武世,常居上公之位,终始倚爱之亲,谅由质简而强力也。观吴汉整个战绩,胜多败少,且战果辉煌。其地位高于耿弇,但其勇猛可能要低于耿弇。光武帝将他比作周勃,可见其勇不一般。

武力得分:71分或709分

39、王 猛:(325—374)字景略,325年生于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时后赵已席卷中原,年幼王猛随家人颠沛流离到魏郡(在今河南北部与河北南部)落户。成年后,王猛长成为一个英俊魁伟的青年,胸怀大志,气度非凡。苻坚得知王猛是个人才,一见如故,觉得就象刘备当年遇到诸葛亮似的。由于王猛精明强干,接连升官,直做到尚书左仆射(亦为宰相之一)、辅国将军、司隶校尉等,“权倾内外”。王猛与张良、孔明同类,识英雄于草创之先,因而取得了事业成功的重要保证。

王猛统兵,攻必克,战必胜,比“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而不能“独当一面”的张良还要略胜一筹,苻坚比之于“文武足备”的姜尚,并不过分。他既是封建社会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也是武勇的战将。

1)、366年七月,王猛率军进攻东晋荆州北境诸郡,初战告捷,掠取1万余户北还。

2)、翌年二月,王猛讨平羌族叛乱头目敛歧;四月,大破前凉国主张天锡军,斩首17000级;继而兵不血刃,智擒原张氏部将李俨,夺占重镇袍罕(今甘肃临夏东北)。

3)、同年十月,晋公苻柳据军事要冲蒲坂起兵反叛,赵公双、魏公度(sou搜)、燕公武亦同时各据要冲叛乱。翌年春,王猛与诸将前往讨伐。苻柳出城挑战,王猛闭垒不应。苻柳以为王猛怯阵,便留下世子守城,自己亲率2万人偷袭长安。王猛假装不知,暗中却派邓羌率精兵伏击柳军,柳军败还,又遭王猛全师伏击,2万人只有苻柳及其随从数百骑逃入蒲坂,其余全都当了俘虏。

4)、369年四月,桓温伐燕。王猛向苻坚献策:先出兵与燕共退晋军,然后乘燕衰颓而取之,是为“先救后取”之计。同年九月,燕、秦联军大败晋兵,杀敌4万余人,桓温狼狈逃归。事后,燕毁约不割地给秦,使秦找到了伐燕的借口。王猛统兵3万伐燕,占领前燕西部重镇洛阳,又遣将击走燕乐安王慕容臧出荥阳,完成了灭燕第一阶段的战略计划。

5)、370年六月,王猛再伐前燕。统领杨安等10将,战士60000人;前燕执政慕容评率精兵30万抵御秦军。面对着五倍于己的劲敌,王猛取南路一举攻下壶关,活捉燕南安王慕容越,所过郡县无不望风而降。

6)、十月,王猛与慕容评对垒,所率部队与慕容评军相差悬殊。王猛即派五千骑兵放火焚烧燕军辎重。决战那天,王猛于阵前誓师,就象烈火一般把将士们的热血燃烧起来了,众皆踊跃,破釜弃粮,大呼竞进,锐不可当。

大将邓羌临阵讨价要官,王猛应了。王猛容忍了邓羌之短,调动了邓羌之长,结果大获全胜。在生死存亡一发千钧的紧要关头,王猛表现出来的过人度量、通权达变和善于驭下等方面的高水平,实在使人惊叹不已!北魏史学家崔鸿曾对此赞不绝口。

后来,王猛入朝任丞相,都督中外诸军事,先灭仇池,孤立前凉。接着,又降服陇西鲜卑乞伏部、甘青之间的吐谷浑。到王猛死前,秦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十分天下,秦居其七,东南地区的晋政权已感到巨大的压力,无人再敢“北伐”。

王猛被苻坚评为“文武足备”的姜尚,可见其才气超人。所属战绩主要是作为一个统帅讲的。既是统帅,自然冲锋陷阵的是就少,但论其武功想必不在他人之下。

武力得分:71分或709分

40、石勒(274-333)即后赵明帝,字世龙,原名匐勒,上党武乡(今山西榆社北)人,羯族。十六国时期后赵建立者。公元319—333年在位,从奴隶到皇帝整个世界历史上的唯一一人。319年称赵王。

西晋羯族的来源,一说类亚洲西境诸族人而非匈奴人;一说是附属于匈奴随之入塞的羌渠部後裔;一说与匈奴有关但与匈奴不同属,似来自西域;一说与羌族有关;一说属西域月氏胡;一说来自中亚的石国(今乌兹别克塔什干一带);一说西域胡占较大比重的杂胡;一说来自呼揭国遗民,各有所据。羯人高鼻深目多,信奉祆(音先)教(即拜火教,看来他们和波斯有些渊源)。石勒父祖都是羯人部落的小帅。没于333年。谥号:明帝;庙号:太祖。

1)、少年时的石勒,“状貌奇异,志度非常”,健壮有胆力,善于骑射,很有才干。年轻时他还曾代父督摄所部胡人,很得人心。长大后“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石勒很有军事头脑,组织能力超强。他的祖先是匈奴别部羌渠种落的后裔,祖父名叫耶奕于,父亲周曷朱,又名乞翼加,都曾为部落小帅。他父亲是个大老粗,不能服众,便让石勒督兵操练,“每使勒代己督摄”,而“部胡爱信之。”领兵才能可见一斑。石勒出生后,经过西晋的短期统一,随即进入八王之乱的混乱年代。

石勒召集平时结交的好友:王阳、夔安、支雄、冀保、吴豫、刘膺、桃豹、逯明、郭敖、刘征、刘宝、张曀仆、呼延莫、郭黑略、张越、孔豚、赵鹿、支屈六等18人,组建一支骑兵小队,号为“十八骑”,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他最先投靠的是茌平的牧民首领汲桑,后来他们又一起投靠起兵反晋的成都王司马颖的旧将公师藩。石勒打仗勇猛,屡立功勋,队伍也越来越壮大。

18个生龙活虎的勇士,18匹矫健如飞的战马,这便是后赵开国皇帝石勒起事时的全部家当。这个曾经卖身为奴,而又胆识过人、智勇双全的传奇英雄,靠着这区区“十八骑”,纵横北国,逐鹿中原,最终成就了傲视群雄的一世霸主,成为了大放异彩的北方新贵,令人啧啧称叹。

审时度势,是石勒立于不败的绝胜法宝;善于用人,是石勒终成大业的关键所在。石勒在战斗中勇猛异常。然而,战争并非胜于蛮力,克敌绝非一将之勇。他在与被人称作“屠伯”的苟睎作战时,便遭遇“滑铁卢”惨败。苟睎以“日行斩戮”的铁血政策,以“严刻立威”的冷酷手腕,在当时“威名日盛”,面对更为强大的对手,汲桑部几乎全军覆没,石勒不得不只身逃到乐平(今山西昔阳)。失败的教训让石勒更加冷静,敏锐的政治嗅觉,在此时充分显现。他审时度势,将目光锁定了匈奴人刘渊。投奔刘渊,是石勒最终成就大业所走的至关重要的一步棋。

刘渊趁晋末丧乱之机,统一匈奴五部,实力彰显,风头正键。石勒有心投奔,却做得十分乖巧,缴纳两个“投名状”,最终让刘渊对他委以重任,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石勒在政治上的老练。他说服盘踞老家上党的冯莫突部一起归顺,先立一功;而后又独闯龙潭,设计让刘渊一直想招降的乌桓张伏利度部归顺,再建功勋。这两件事很得刘渊赏识,刘渊因此加封他为辅汉将军,后又升为安东大将军。石勒逐渐开始成为手握重兵、实权在握的一方霸主。

石勒在情谊上笃信汉人,在谋略上听信汉人,在政治上任用汉人,不但是魄力和智慧的体现,更是一种胸襟宽广的王者风范。招贤纳士,亲近文明,这是石勒最终得以称霸的根本原因。他得到了自叹智算鉴识不后子房的谋士张宾,使他在称霸的征途中如虎添翼。他广开言路,广泛启用那些有才能却不得志的汉族士人,专门为他出谋划策,这些人得遇明主,自是不遗余力,石勒的军队也由此变为智慧之师,战斗力倍增,逐渐成为雄踞中原的一方势力。

五胡十六国,建国的渠道大概有三个:一是地方刺史雄踞一方,乘乱自立,比如前凉张轨;二是边缘势力悄悄兴起,称霸一方。最典型的莫过于辽东慕容氏;另外一种是北方诸族部族首领,先是依附强族,掌握兵权后,趁机建国,比如羌建后秦,赫连勃勃建大夏,石勒建立后赵也属于这种情况。羽翼即丰,在公元318年匈奴刘汉内部发生政变,刘渊的族侄刘曜趁机代立,建立前赵政权。刘曜虽然进一步提升石勒为大司空、大将军,但多半出于政权稳固的目的,他对石勒兵权过盛终究很担心,处处提防遏制石勒。后来又听信谋臣的话,杀了石勒的左长史王脩,终于惹怒了石勒,于是石勒于次年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称赵王,亦即后赵。

石勒先后消灭幽州、青州的割据势力,又趁祖逖病故,夺取了豫州、兖州、徐州等地,与前赵国在北方分庭抗礼。公元329年石勒灭前赵,不久称帝,成为北方新的霸主,与东晋南北对峙。他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并注意化解胡汉矛盾,明令“不得侮易衣冠华族”。还制定颁布了法典《辛亥制》,且“用法详平,国人称之”,国力得以盛极一时。

石勒以十八骑起家,纵横北国,逐鹿中原,最后终于成为一方霸主,这主要表现了石勒如何从奴隶到皇帝的过程,但也可看出他的勇猛,每次都冲锋在前,勇猛异常。否则也不可能成为刘汉的大将军,重权在握。其勇力应与王猛相当。

武力得分:71分或708分

41、韩擒虎(538—592)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韩雄子。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仕北周,袭父爵,以军功迁和州刺史。入隋,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为庐州总管,委以平陈之任。伐陈为先锋,直捣金陵,执陈后主。进位上柱国,封寿光县公,终凉州刺史。以具有胆略雄威见称.

开皇九年(589年)正月初一,韩擒虎乘陈军欢度年节、疏于守备之机,率锐卒500出庐江由横江口夜渡长江。陈军守将皆醉,韩擒虎一举袭占陈沿江要采石。袭占采石后,韩擒虎即命令主力部队渡过长江,挥军逼近建康。初四,陈后主察觉事态不利,下诏亲帅陈军拒敌。命骠骑将军萧摩诃、护军将军樊毅、中领军鲁广达并为都督;又派南豫州刺史樊猛率水军坚守白下,抵御六合方面隋军;以散骑常侍皋文奏率部镇守南豫州。正月初七,韩擒虎进攻姑苏,半日而克。陈军因惧韩擒虎勇猛善战,陈将樊巡、鲁世真、田瑞等相继投降。江南百姓久闻其威名,纷至军门拜见。隋文帝闻讯后大喜,为此宴赐群臣。陈后主令陈军放弃钟山、石头山险不守,命诸军屯于都城内外。十五日,陈镇东大将军任忠率军自吴兴入援建康,驻守朱雀门。十七日,贺若弼军进据钟山,屯于山南白土冈东;韩擒虎与渡江攻占南陵的总管杜彦合军步骑2万,进屯新林。行军总管宇文述率军3万渡江,进占石头。至此,隋军对建康已形成合围。陈后主面对隋军攻势,不采纳部将任忠、萧摩诃的建议,致使建康附近10余万陈军无所作为。二十日,陈军奉命仓促出战,在白土冈南北列阵20里,首尾进退互不相知。贺若弼军初战不利,然后猛攻陈军薄弱部分,陈军全线溃退。时建康城内空虚,韩擒虎率精骑500批亢捣虚奔袭建康。进至石子冈时,陈将任忠迎降,陈后主遣领军蔡征守朱雀航,闻韩擒虎军至,众惧而溃。韩擒虎军直入朱雀门,陈军还欲作战,任忠说:“老夫尚降,诸君何事”!陈军见任忠已降,皆散走,韩擒虎迅速占领建康,陈俘后主,陈朝灭亡。当夜,贺若弼军也从北掖门入城。二十二日,杨广到建康,令陈叔宝用手书招降上游诸将。周罗喉、陈慧纪等均降。二十九日,隋文帝诏令使节巡抚陈各州郡。二月,吴州等地守将拒不投降,被宇文述、燕荣军击破。岭南数郡共奉高凉冼夫人为主,保境拒守。文帝诏遣柱国韦洸等前往安抚,岭南各州皆归于隋。开皇十二年十一月十七(公元592年12月26日),韩擒虎去世,时年五十五岁。

从这篇介绍,看起来韩擒虎的勇猛不亚于萧摩诃。

武力得分:71分或708分

42、尉迟恭:(585—658)享年74岁,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朔城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1)、公元617年二月,马邑鹰扬府校尉刘武周起兵反隋并称帝,还遣使归附突厥,成为隋北方地区最大的割据势力。他闻知尉迟敬德作战勇猛,便将其网罗到自己麾下,担任偏将。

2)、619年年十二月,宋金刚即遣尉迟敬德和寻相率兵潜往夏县,与吕崇茂里应外合,大败唐军,李孝基、独孤怀恩、于筠、唐俭及行军总管刘世让全部被尉迟敬德俘获。

3)、620年四月,李世民大败宋金刚军。刘武周与宋金刚逃往突厥,后为突厥所杀。尉迟敬德收拢残兵,坚守介休。李世民知其武勇出众,便招降了尉迟敬德,并任命其为右一府统军,让他继续统领旧部8000人,与诸营相参。

4)、620年七月的一天,李世民率500骑兵巡视战场,被突然而至的王世充所率万余步骑兵包围。王世充骁将单雄信挺槊直逼李世民,尉迟敬德及时赶到,横刺单雄信落马,护卫李世民杀出重围。随后尉迟敬德再率骑兵突入王世充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大败王世充军,尉迟敬德活捉其冠军大将军陈智略,斩首1000余级(一说3000余级),俘虏6000。

5)、齐王李元吉也善于使马槊,对尉迟敬德的本领很不以为然,要与之比武。两人交手后,李元吉多次以槊刃刺向尉迟敬德,都未能刺中。李世民命尉迟恭夺李元吉之槊。李元吉执槊跃马,志在刺之,不料尉迟敬德片刻之间便三夺其槊。

6)、王世充侄子王琬在窦建德军中,骑着隋炀帝的骢马炫耀于众。李世民是爱马之人,不禁赞叹道:“彼之所乘,真良马也。”尉迟敬德便请求将马抢过来。李世民不愿以一马丧猛士。但尉迟敬德决心已定,率高甑生、梁建方直入窦军,擒王琬,引宝马而归,窦军虽众,却无人敢挡。

7)、622年三月,李世民率略阳公李道宗袭击刘黑闼军侧后以救援李世绩,结果被刘黑闼包围。尉迟敬德率勇士冲入包围,大破帮阵,将李世民和李道宗救出。二十六日,唐军大败刘黑闼,随后尉迟敬德又随军平掉响应刘黑闼的徐圆朗。尉迟敬德因功被授予秦王府左二副护军。

8)、627年八月,突厥颉利可汗认为李世民刚继帝位,内部矛盾尚未全部解决,统治秩序还未安定,遂与突利可汗合兵20万,大举入侵唐边,很快进至泾州、武功一带。二十四日,突厥军进至高陵县。时唐朝在长安的兵力远不及突厥,各地的援军又来不及赶到,情况十分危急。尉迟敬德临危受命,任泾州道行军总管,在泾阳与突厥交战,大破突厥,擒获突厥俟斤(官名)阿史德乌没啜,斩首千余级。

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唐太宗命人画二十四功臣图于凌烟阁,皆真人大小,尉迟敬德名列其中,位于第七名。

尉迟恭在唐朝开国之初算是最勇猛的战将,与秦叔宝难分仲伯。考虑到尉迟恭战功更多,故排于前。

武力得分:71分或707分

43、钟离昧:(?一前200年),今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伊芦乡人,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

钟离眛为霸王项羽麾下一员智勇双全的猛将,在与刘邦正面对峙时多次给刘邦以沉重打击,因此刘邦非常害怕且十分痛恨钟离眛。汉高祖三年(前204年),项羽多次切断汉军粮道,陈平向汉王献计说:项王的忠臣只有亚父、钟离昧、龙且、周殷几个人,如果你能用万金买通说客,去离间他们的君臣关系,再出兵攻打,项王必败,汉王遂用此计。项羽果然对忠臣疑忌,致使忠臣纷纷离去,只有钟离昧还追随项羽,由是,刘邦更是恨透了钟离昧。楚汉结束后,刘邦一直惦记着钟离昧,于汉五年九月斩杀钟离眛。

史料中很少有钟离昧勇猛杀敌的战绩记录,只说他是智勇双全的猛将,又是“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这足以说明钟离昧的勇武威猛不低于周勃、灌婴等人。只是由于项羽的存在而显不出他钟离昧。

武力得分:71分或707分

44、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历史上的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

1)、秦叔宝最初是在隋朝大将来护儿的帐下担任亲兵,来护儿评价秦叔宝,“此人勇悍无比,有志气,有节操”。

2)、隋朝末年,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秦叔宝转到齐郡通守张须陀帐下,镇压农民起义。大业十年(公元614年)十二月,张须陀进攻卢明月的起义军,当时,秦叔宝的年龄不会超过17岁。

张须陀让秦叔宝、罗士信分别带领1000多人埋伏于草丛中,卢明月率众追赶张须陀,秦叔宝、罗士信带着伏兵直扑义军营寨,敌人刀枪齐下,他二人用佩刀格挡,翻越栅栏,一跃而下手起刀落,很快就解决了数十人,张须陀回军冲杀,斩敌无数,激战之下,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其余的全部作了隋军的俘虏,经此一战,秦叔宝名扬四海,声震天下。

3)、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张须陀与瓦岗军李密在大海寺决战中埋伏,以身殉国后,秦叔宝投靠了隋将裴仁基。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四月,裴仁基降了瓦岗军,秦叔宝也就成了李密手下的将领。在李密的眼中,秦叔宝是最勇敢、武艺最高超的将军。

4)、公元618年七月,瓦岗军与宇文化及的军队在黎阳展开决战,面临瓦岗军一败涂地,秦叔宝在千军万马中将李密抢救出来,并集合散兵败将,向宇文化及发动反扑,终于将宇文化及击败。王世充坐收渔利,乘机向瓦岗军发起攻击,瓦岗军土崩瓦解,李密撇下部下,独自投奔了大唐,秦叔宝无奈归顺了王世充。

5)、公元619年二月,王世充军与唐军在河南九曲作战,秦叔宝和程知节乘机归唐,被指派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公元619年三月,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刘武周举兵攻唐,李世民的3万精兵渡过黄河,在柏壁与宋金刚军对峙。秦叔宝埋伏在夏县与浍州之间的美良川,尉迟敬德被胜利冲昏头脑,未将秦叔宝的伏军放在眼里,双方交手之后,才发现此路唐军勇猛无敌,势不可挡,尉迟敬德左冲右突,奋力杀出包围圈,狼狈逃向浍州,秦叔宝部斩首2000余级,一举扭转了整个战局。

6)、公元621年五月初二,与窦建德的决战打响,秦叔宝横枪跃马,从敌军正面一直杀到敌军背面,他手持唐军军旗,又从敌军背面杀到敌军正面,千军万马之中,纵横驰骋,勇不可挡,使敌军阵脚大乱,唐军赢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在跟随李世民的征战中,每逢敌人的骁将锐卒在阵前挑衅,李世民总让秦叔宝去拿下他们,秦叔宝提枪跃马而去,“必刺之万众之中,人马辟易”,堪称英雄盖世的万人敌。

玄武门事变之后,秦叔宝缠绵病塌,身体十分虚弱,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秦叔宝因病去世,享年约40多岁。

秦琼武力与尉迟恭武力相差不多,在小说中,秦琼还略高于尉迟恭,有两锏换三鞭之说。但在实际上,秦琼建功少于尉迟恭,勇猛程度也稍逊于尉迟恭。

武力得分:71分或706分

45、文鸯:(238—291)享年53岁,本名俶,又作淑,小名阿鸯。魏扬州刺史文钦之子,谯人也。身长八尺 器宇轩昂。文鸯年十八岁时,弓马娴熟,膂力过人,勇冠三军。

1)、正元二年(公元255)春,文鸯还是东吴人。因司马师废了魏帝曹芳,东吴大将军毌丘俭、和文鸯之父文钦起兵征讨,司马师派将统步骑十余万迎战,并以精锐追击。文鸯见魏军追得甚急,乃与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魏军稍退。

2)、在乐嘉城,约有魏兵万余。文钦父子以为司马师也在其中。文鸯提议,他们父子分别引2500兵,从城南、城北合围魏军。此时司马师因为眼睛刚被割过肉瘤,疮口正疼。三更时分,忽然有人报,“一军从寨北斩围直入,为首一将,勇不可当!”原来文鸯军马先到,一拥而进,在寨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人不敢当,有相拒者,枪搠鞭打,无不被杀。文鸯直杀到天明,也没有看见父亲来接应。定眼看时,只见一军行如猛风,为首一将,跃马横刀,原来是魏将邓艾,文鸯大怒,挺枪迎之,大战五十合不分胜败。正斗间,魏兵大进,前后夹攻,鸯部下兵乃各自逃散,只文鸯单人独马,冲开魏兵,望南而走。背后数百员魏将,抖擞精神,骤马追来;将至乐嘉桥边,看看赶上。文鸯忽然勒回马大喝一声,直冲入魏将阵中来;钢鞭起处,纷纷落马,各各倒退。鸯复缓缓而行。魏将聚在一处,惊讶曰:“此人尚敢退我等之众耶!可并力追之!”于是魏将百员,复来追赶。鸯勃然大怒曰:“鼠辈何不惜命也!”提鞭拨马,杀入魏将丛中,用鞭打死数人,复回马缓辔而行。魏将连追四五番,皆被文鸯一人杀退。

后人有诗曰:“长坂当年独拒曹,子龙从此显英豪。乐嘉城内争锋处,又见文鸯胆气高。”

文鸯虽然战绩不多,但乐嘉城一战也足以说明文鸯之勇,可称得上后三国第一猛将。

武力得分:71分或706分

46、郭子仪:(697—781),享年85岁,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高七尺三寸(1.69米。一尺按23.2厘米计。唐时一尺可能会大于汉时。按其说法,郭子仪身高怎么也得1.75米),勇武不凡。郭子仪的父亲郭敬之,历任绥州、渭州、桂州、寿州、泗州五州刺史。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他从小爱读兵书,练武功。郭子仪身材魁梧,体魄健壮,相貌秀杰。他不仅武艺高强、阵法娴熟,而且公正无私,不畏权贵。

1)、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的国运几乎系郭子仪一身之上。在这紧急关头,朔方节度右兵马使郭子仪被升任为朔方节度使,奉命率兵东讨叛军。756年四月,朔方军旗开得胜,一举收复重镇云中(今山西省大同市),大败叛军薛忠义,坑其骑兵2000人。接着郭子仪又使别将公孙琼岩率2000骑兵攻击马邑(今山西省朔县东北),大获全胜。从而使安禄山夹攻关中之军事行动无法实现。赢得了战略上的主动权。

2)、郭子仪推荐李光弼(契丹人)为河东节度使,并分1万军队给李光弼,使之一连收复7座县城,直奔常山。史思明闻讯,率5万大军从西包围李光弼,双方激战持续40多天,李光弼寡不敌众,紧急向郭子仪求援。郭子仪火速与李光弼会合,以10万官军,与史思明会战于九门城南,大获全胜。

3)、史思明新败后退守博陵。郭、李两部久攻不下,郭子仪决定退守常山。史思明求胜心切,追踪跟进,企图重创唐军。郭子仪将计就计,亲选500精锐骑兵,交相掩护,牵着史思明的叛军疾速北进。郭子仪乘其疲惫不堪之机,返军掩杀,大败史思明于沙河,又打了—个大胜仗。

4)、郭子仪驻扎恒阳时,仍然实行疲敌战术,大大挫伤了5万叛军的锐气。郭子仪的扰敌战术,使叛军整日提心吊胆。当叛军被拖到相当疲劳的程度时,郭子仪和李光弼在嘉山摆开了战场。郭子仪指挥得当,唐军奋勇无畏,锐不可当,打得叛军四处溃逃。史思明吓得慌不择路,狼狈逃回博陵。叛军被斩杀4万多人,被生擒5000余人,损失战马5000余匹。

5)、肃宗即位后,诏令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依旧兼任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朔方军节度使,图谋收复两京。这时,新的朝廷刚建立,军兵少而且弱。唐肃宗求胜心切,任命自己的儿子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郭子仪在潼关大破贼兵,截断叛军的后路,叛将退到蒲州据守,郭子仪又攻克蒲州,从此潼、陕之间不再有贼寇抄掠。

6)、安禄山死后,郭子仪军在谲水西与贼将安太清、安守忠战斗,唐军失利,部队溃败。九月,郭子仪随从广平王李做(即李豫)率蕃汉军队15万进攻长安,在回纥10000骑兵的帮助下协同讨贼。郭子仪与贼将安守忠、李归仁在京西香积寺之北战斗,从午时至酉时,斩贼首6万级,贼将张通儒逃到陕郡。

7)、郭子仪收复长安后,又乘胜东进,攻打洛阳。叛军领15万大军,郭子仪趁叛军立足未稳之机,选派2000名英勇善战的骑兵,向敌营冲杀过去,郭子仪佯装败退。叛军倾巢出动,从山上追赶下来,又杀了个回马枪。一举收复洛阳。

肃宗慰劳郭子仪说:“虽吾之家国,实由卿再造。”

8)、唐代宗李豫,任命李适(即后来的德宗)为统兵元帅,郭子仪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10万,攻打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公元763年正月,史朝义看到众叛亲离,走投无路,便上吊自杀。至此延续了7年零3个月的安史之乱才算完全平定。

9)、安史之乱刚平定,吐蕃又乘虚大举攻唐,朝廷急忙拜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当时只有骑兵20人,后又从各地收集散兵游勇4000余人。郭子仪分析了形势后,迅速集中兵力,奋勇攻击。吐蕃兵听说郭令公(指郭子仪)亲率大军来了!惊慌失措,不战而逃。

10)、公元764年十月,叛将仆固怀恩招引吐蕃、回纥、党项数十万部众南下,京师惶恐,皇帝派郭子仪迎战。郭子仪没有硬打,而是加固城墙以待之,使敌军不战而退。

11)、765年八月,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吐谷浑以及山贼等30万军队,郭子仪军仅1万多人,决定智取,他派牙将李光瓒去回纥大营游说。回纥王听说他是郭子仪派来的,疑惑地说:“令公还活着吗?仆固怀恩说天可汗(指唐朝皇帝)已经抛弃四海,郭令公也已谢世,中国无主,我们才随同他来的。如果他老人家健在,我们倒要见一见。”

郭子仪脱下盔甲,把枪也扔了,慢慢走近回纥。回纥首领看清后,赶忙上前迎接郭子仪,不再言战。

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

郭子仪功德越高,人们越尊重他。吐蕃、回纥称他为神人。

安庆绪的骁将田承嗣占据魏州后,蛮横无理,飞扬跋扈。郭子仪派遣自己的一个部将去见他。田承嗣倒很规矩,还向郭子仪所在的方向遥望叩拜,指着自己的膝盖对使者说:“我这双膝盖,不向别人下跪已有多年了,现在要为郭公下跪。”他麾下的老将军数十人,都是王侯显贵,郭子仪颐指他们进退,他们就像奴仆一样,听从他的安排和指挥。

郭子仪的一生,战绩主要是以智取胜。但若没有他的勇猛无比,敌军也不会敬他若神明。

武力得分:71分或706分

47、王德:(?~1155),字子华,通远军熟羊砦(今甘肃渭源)人。以武勇应募从军,归于宋将姚吉部下。金军入侵,姚吉屯军于怀、泽之间,派王德前往侦察,他斩杀一员金军头目而回。姚吉问:“还能再去吗?”王德率16名骑兵直入隆德府治,活捉金军委任的太守姚太师,敌军前往拦截,王德手杀数十人,敌军惊恐,无人敢再上前。姚吉将姚太师解送朝廷,宋钦宗赵桓询问他情况,姚太师说:“我被擒时,只见到一个夜叉而已。”从此王德就有了“王夜叉”的绰号。
  1)、1127年,王德改归刘光世部下,征讨李成时,王德率百名骑兵侦察,遇到李成军。李成军以为王德是诱敌的军队没有在乎。王德突然大呼:“王师大军到了!”李成军大惊溃退,王德追击,斩获甚众。李成逃到新息后又率兵围攻刘光世,王德又击败李成。
  2)、1129年春,叛将张昱、张彦围攻和州,太守张绩向王德求援,王德马上率兵抵达,击斩张昱,俘获兵马万余。王德坚持要自取功名,韩世忠派亲将陈彦章拦截王德,陈彦章拔刀砍王德,王德杀死陈彦章,率兵追击叛军,斩苗瑀,擒马柔吉。韩世忠告王德擅杀,王德被捕下狱。

3)、1130年,刘光世镇守京口,以王德为都统制。金军南侵,刘光世准备退保丹阳,王德请求以死守江,他在扬州以北遇到金军,其中有一个披着重铠突阵的直取王德,王德一刀就把他砍下马来。敌军大惊,王德乘机突击,杀敌数以万计。

4)、1134年春,金军在江北掠夺,攻破滁州。王德渡江袭击,追至桑根,擒获女真万户卢孛一人,千户十余人。1138年,王德受命归张俊指挥,部下军队被改名为“锐胜军”。
  5)、1140年,敌将高统军压汴水布阵,马秦、耶律温率军3000挑战。王德策马先渡河,远远对着敌军叫道:“我和金人大小百战,名王贵酋无不被我打得粉碎,你们又能干什么?”敌军吓的大批投降,马秦、耶律温逃回城中。当时叛将郦琼屯军在亳州,听说王德到来,对手下说:“夜叉可不容易抵挡。”于是率军逃走。

6)、1141年正月,完颜宗弼率骑兵号称10余万入侵,长驱直入。宋朝廷命杨沂中、刘锜和张俊北上迎敌。张俊准备分军守南岸,王德说:“淮河是长江的屏障,弃淮河不守,这是唇亡齿寒啊。……我父子愿意先渡江,待攻下和州后北渡。”张俊于是准许。王德在渡江时说:“明天在和州吃早饭。”果然在夜间攻下和州,早晨迎接张俊大军进入。金军退保昭关,又被王德打得败逃。

7)、1141年二月,适逢大雨,河水暴涨,金军毁桥以阻宋军渡河。刘锜军进到河东,时各部齐集,准备攻击金军,唯独张俊军未到。统制田师中准备等张俊到达后才发动进攻,王德大怒说:“这是极好的战机,错过了就再也等不到了!”金兵以骑兵分左右两翼,企图合击宋军。杨沂中挥军从上游渡河,进击受挫。王德见状说:“金军右翼为劲骑,我亲自攻击。”随即挥师过桥猛攻。一名金军军官跃马出阵,王德一箭将他射死,乘势冲杀。金军以其劲旅“拐子马”抵抗,杨沂中令万余士兵手持长斧,如墙而进,奋力斫杀,大破“拐子马”。金军败逃至紫金山,王德又追击破之。刘锜大为折服,对王德说:“早就听说您勇猛如神,现在亲眼见到了。我愿意以兄礼事您。”他的两个儿子王琪、王顺,也以骁勇闻名。  
 王德是位稍比岳飞晚些年的人氏,勇猛超过常人,不愧为一代猛将,也是名将,可以算是宋代名列前茅的武将,只是名气不是很大。

武力得分: 70分或704分

48、杨再兴:(?—1140) 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据说是杨业后人。南宋抗金名将,初为流寇,后成为岳家军的骨干,为岳飞破伪齐立下大功,大破金兀术于郾城下,史称“郾城大捷”。

1)、高宗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曹成拥众10余万,占道州、贺州,杨再兴为曹成部将,随曹成南下,劫掠岭南。绍兴二年,岳飞权知潭州兼权荆湖南中安抚使,进讨曹成。曹成令再兴集3万之众以相拒,再兴阵斩岳飞将部韩顺夫及飞胞弟岳翻。后兵败,再兴匹马跃入深涧,陷于绝境。追兵张弩欲发,再兴急呼:“愿执我见岳公!”乃出山涧,由张宪领见飞。飞以抗金为重,将材难得,不计个人恩怨,慨然为之松绑,劝其“以忠义报国”。再兴大为感动,从此追随岳飞南征北战,遂成抗金名将。

  2)、绍兴六年(公元1136年),岳飞屯军襄阳,再兴奉命进攻伪齐孙都统军于长水县(故城在今河南洛宁)。八月十三日,所部破伪齐孙都统、后军统制满在及士卒百馀人,伪齐军瓦解,再兴乘胜收复长水县,以功由第四副将武经郎升中军统制。

  3)、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七月上旬,金兀术率龙虎大王等1.5万骑直袭郾城。双方激战数十次,金兵不退,再兴单骑冲入敌阵,欲生擒金兀术,却被金军围住。再经血战,杀金军数百人,终获全胜。史称“郾城大捷”。

  4)、七月中旬,金兀术又率兵12万进逼临颍,岳飞督军迎战。再兴率轻骑300以为前哨,至小商桥,突遇金军大队,再兴陷入重围。经浴血奋战,斩敌2000馀人。终因寡众悬殊,再兴及其所部300人并皆战死。及获再兴尸体,焚化,得箭镞2升之多。葬于河岸南小商桥,其墓1963年为河南省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杨再兴的确勇猛,人们说杨再兴在小商河一仗实在威猛,其实郾城之战更显其英雄本色,单骑冲入有万骑之众的敌阵,斩杀金军数百人。

武力得分:71分705分

49、常遇春:(1330~1369)享年40岁, 字伯仁,号燕衡。汉族,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麾下的一员骁将。宋朝南渡时常氏迁来怀远,到常遇春已经是第七世,是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常遇春貌奇体伟,勇力过人,猿臂善射。

1)、公元1353年,适值元末,朝政日非,天下大乱,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各地农民纷纷起义。23岁的常遇春适此啸聚绿林草泽中。

2)、至正十五年(1355)六月,朱元璋率军渡江南下,在采石矶战役中,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康茂才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3)、元至正十九年(1359)七月,朱元璋派遣常遇春进兵攻取衢州。常遇春率部一路杀将而来,首先攻取了龙游城。他在戎马倥偬间,还吟赋《龙游道中》一诗以纪行。

4)、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初,常遇春与徐达率重兵镇守池州防备。陈友谅前来袭取。常遇春率精兵万人,设伏于六泉口。陈友谅兵至,全力猛攻池州城,徐达率领守军开城出击,常遇春伏兵掩其后,大破陈友谅军,斩首万余,擒捉3000,陈友谅败走江州(九江)。

5)、至正二十年(1360)五月,陈友谅在南京城西北与朱元璋军展开恶战。朱元璋以弱御强,命常遇春率三万人设伏,陈友谅兵死伤惨重,溃不成军,大败而逃。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不久,升行省参知政事。

6)、至正二十六年(1366)八月,徐达、常遇春率兵20万东征张士诚。他们军队先攻取了湖州和杭州等地,翦除了张士诚的羽翼,又经过十个月的围攻,攻破平江城,张士诚败死。常遇春以功进封为鄂国公。

7)、至正二十七年(1367)十月,徐达、常遇春率25万大军出师北伐,用三个多月即平定山东。

8)、洪武元年(1368年)四月,明军在洛阳与元军遭遇,常遇春单骑突入敌阵,勇猛冲杀,击溃元军5万,俘获无算,史称塔儿湾大捷。这一仗,占领了河南和潼关,夺取了陕西的门槛,为攻取元大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形势。

9)、洪武元年(1368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稍事休整即又挥军西进,攻取山西。与精锐的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平定山西。

10)、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欲向北平反扑。常遇春与李文忠率步卒8万、骑士1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为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3万匹、牛5万头。

常遇春十四年戎马生涯,转战南北,可以说无役不从,战无不胜,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人们美称他为“天下奇男子”。是明朝第一勇将,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故六泉口又有“开平寨”之称。当地村民为纪念常遇春智勇过人,还在大古岭下的在百丈潭侧建庙祭祀,当时称将军庙,庙址所在村落因此得名将军村。

武力得分:70分或704分

50、张辽:(169—222)享年54岁,字文远,今山西朔城区大夫庄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著名的战术家。他使用长枪、金戟,武功高强,又谋略过人。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多次建立奇功,官至前将军、征东将军、晋阳侯。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

1)、张辽少年时便已举郡吏。并州刺史丁原以张辽武力过人,召其带兵往赴京都。何进又遣张辽往河北募兵,共得千馀人。何进剿宦失败死后,张辽归董卓,董卓死后,张辽归属于吕布,任骑都尉。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破吕布,张辽领吕布军馀众归降曹,被拜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

2)、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命张辽与关羽同为解白马围的前锋,击破袁绍军。数有战功,累迁裨将军。

3)、建安十年(公元205年),袁谭破后,张辽征破营州刺史柳毅、与长广太守何夔等。曹操表汉帝,称张辽曰:“武力既弘,计略周备……”收复东莱诸县后张辽引军还邺城,亲自出迎张辽,更与辽共载一车,封辽为荡寇将军。

4)、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张辽复又别击荆州,平定江夏诸县,率军还屯临颍,封都亭侯。在回来的行军中途与敌军相遇。辽遂引军突击,大破敌兵,亲斩单于蹋顿于阵前。

5)、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卢江人陈兰、梅成占据氐等六县作叛,曹操遣于禁、臧霸等讨伐梅成,命张辽督领。梅成诈降,趁机会带其军众转入灊山自守。灊山高峻,道路险狭,山下进军难通。张辽却说:“这正是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

6)、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往征张鲁,先教护军薛悌,东吴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围合肥。张辽募集八百敢于逆击敌锐之士,饱餐一顿。第二天天尚未亮,张辽被甲持戟,独自先登直陷敌阵,立杀数十人,斩其二将,并于阵中大呼己名,然后突击冲入重垒,直至孙权麾旗之下。孙权见状大惊,其众手足无措,只得登于高丘之上,仅以长戟自守。后来东吴军望见张辽所领之兵原来甚少,于是聚众军数重围困张辽。张辽于吴阵左右突围,直前急击,其围不禁冲撞而开,张辽将领麾下数十人得以脱出。但阵中尚有馀众未出,张辽复又还入重围,救出被困馀众。孙权人马皆望风披靡,无人敢当张辽。

7)、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曹丕亲问张辽昔日破吴时的情状。张辽述说过后,曹丕向左右道:“简直是古代的召虎啊。(召虎即召公元前793年,与方叔、尹吉甫、秦仲等齐名的东周大将。)”于是为其建造第舍,又特为张辽母亲筑殿,跟从张辽突破吴军阵营、临时应募的一众步卒,皆为虎贲。

8)、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张辽得病。正当其时,孙权复叛,当得知张辽至此,甚为忌惮,敕令诸将道:“张辽虽然抱病,但仍是勇不可当的,千万要谨慎在意!”同年,张辽与诸将同破吴将吕范。不久张辽病笃,竟逝于江都,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张辽勇猛之名主要是公元215年大战逍遥津一役,打得让东吴人害了怕,他他敢以800之士冲入10万军中,足见其勇,难怪后人在评价冉闵之勇时,竟说冉闵有张辽、兴霸之风。张辽被列入曹操的五子良将,应该排在第一。

武力得分:70分或703分 

    51、荆 嗣:(?—1015年)宋代名将,后晋名将荆罕儒之孙,累立战功。历官天武军校、田重进部将,太宗时攻太原及幽州,他皆率先陷阵,拜都指挥使。真宗时,为邠庆、环庆副部署,嗣起行伍,一生经150余战,未尝败北。 主要战绩:

1)、乾德初(公元963年),应募为控鹤卒,跟随北宋名将李继勋讨河东。继勋择悍勇百人,间道截洛阳砦。嗣出行间请行,手斩北汉军50余级,北汉将杨业扼桥路,嗣与众转战,贼退逾桥。杀业所部兵千计,射中业从骑,获旗鼓铠甲甚众,业退保城(‘业’即指杨继业)。进焚南门,夺羊马城,矢集于面。贼数千夜来薄砦,继勋选勇士五百人接战,而嗣为冠。及旦,战数合,多所斩馘。
  2)、随太祖征太原,北汉来拒,焚洞子。遣殿前杨信领百人援之,荆嗣率先陷阵。太平兴国初(公元976年),三迁至天武军校。太宗再征太原,荆嗣自陈愿率一队先登,命主城西洞子。车驾巡师,嗣登城,手刃数贼,足贯双箭,中手炮,折二齿。太宗见之,亟召赐锦袍、银带。从征幽州,隶殿前崔翰,斩30级,补龙猛副指挥使。
  3)、五年(公元981年),契丹侵雄州,荆嗣隶袁继忠,继忠令率千兵力战夺路。内侍有至州阅城垒者,出郛外,敌进围之,亟出兵接战,十数合,斩骑卒700余。嗣军夜相失,在古城庄外,三鼓突敌围,壁于莫州城下,又领百人斧敌望橹,斩50级。敌为桥界河,将遁,嗣邀击之,杀获甚众。

4)、八年(公元983年),李继迁寇边,嗣从袁继忠、田钦祚戍三叉口,为前锋,斩贼千余,追之,获牛羊、铠甲、弓矢数千计。进至万井口、狐路谷,余贼复来请战。初以雄武千人为后殿,为贼所掩。继忠命嗣援之,凡数战,始与雄武合队,因列阵格斗,复夺人马700余。钦祚夜还,依山为营,贼亦砦其下。募劲卒50往袭之,嗣为其帅。抵贼所,刺杀百余人,焚其砦而还,诏赐锦袍、银带。
  5)、雍熙三年(公元987年),从田重进、谭延美率师入辽境,重进引全师合击,辽骑引去。进至飞狐城北,辽将大鹏翼率众复至。重进阵压东偏,数战不胜,命嗣出西偏,麾兵薄山崖,以短兵接战。辽兵败,投崖而下,手斩百余级。散卒千余在野,嗣呵止之,悉断弦折筈来降,追至河槽,复击退。余众屯土岭,裨将黄明与战不胜,将退,嗣谓之曰:“汝且顿兵于此,为我声援,我当夺此岭。”遂力战,追奔50余里,抵仓头而还。蔚州之降也,重进先命嗣率勇士数10人缒入,见守将,得其实状。翌日,将受降,而敌反拒大军所出之路,遂与斗,杀伤甚众,屡缒入城,取守将之归服者。  

6)、随李继隆御敌于北平砦,将赴蒲城,道遇敌,疾战,俘获甚众。又战于鸾女祠,继隆遣步卒2000,伏定州古城,为敌所攻,命嗣援之。至唐河桥,嗣扼桥路出战,解敌围数重,与伏兵合,分为三队,背水为阵。敌将于越率骑百余队临烽台求战,嗣整兵与战,数合,得与继隆会,又阵于东偏,大败之。

7)、至道二年(997年),辽人入侵,隶范廷召,提偏师捍辽兵于嘉山。廷召徙高阳,命嗣以兵2000为殿。过平敌城,辽众10多万来,嗣屡出战。咸平三年(公元1001年),加领本州团练使,出为郎山路都巡检使,破敌砦于蒲阴,俘获甚众。

荆嗣出身于将门,与杨继业为同一时代人,其勇过于杨继业,一生经历150多场大小仗,未有败绩,真是古来罕见。

武力得分:70分或702分

52、张须陀:(565—616),弘农阌乡(今河南灵宝乡)人,隋朝大将。张须陀“性刚烈,有勇略”。隋开皇十七年(597年)二月,昆州刺史、羌族首领爨翫举兵反隋,张须陀随行军总管史万岁前去进讨。因功被授仪同,赐物三百段。

1)、仁寿四年(604年),隋炀帝继位,并州总管、汉王杨谅感到安全难保,遂于晋阳起兵反炀帝。张须陀又随并州道行军总管杨素平定叛乱,因功加开府。

2)、大业七年(611年)三月,邹平人王薄率领农民群众,以长白山为根据地,首次举起了反隋义旗。号召民众不去辽东为隋炀帝打高丽送死,拿起刀枪造反,达到数万人。经常在齐郡境内活动,官军多次围剿都被打败。时任齐郡丞的张须陀带兵征讨,出其不意而击之,大败义军斩首数千级。王薄收拢被打散的部下万余人北上渡黄河,又被张须陀追至临邑击败,斩首5000余级,获六畜万计。

时天下太平日久,百姓多不习兵,地方官吏每与义军作战,或弃城逃跑,或开门出迎。唯独张须陀勇决善战,同时又长于抚驭,所以甚得军心,当时号为名将。

3)、大业九年(613年),王薄又联合各路义军十余万人攻打章邱。张须陀遣水军断其水运,自率2万步骑击之,义军大败,散军溃至津梁时,又被水军所拒。张须陀水陆夹击再次大败义军,获其家累辎重不可胜计,露布以闻。隋炀帝闻讯后非常高兴,褒奖了张须陀,并派人画其相貌而奏之。

4)、同年,裴长才、石子河等率2万义军攻至历城,纵兵大掠。张须陀当时没来得及召集士兵,遂亲率5骑与义军作战。义军为其所吸引,遂引兵围攻。张须陀身陷重围,身上多处受伤,勇气弥厉。时城中援兵至,义军稍退。张须陀督军再战,大败义军,裴长才败逃。

5)、三月二十六日,北海郡郭方预聚众3万,攻陷郡城,率部起义。郭方预又与秦君弘等义军联合围攻北海郡,兵威强盛。张须陀遂精兵倍道而进,义军无防范,隋军趁机发起进攻,大败义军,斩数万人,获辎重3000辆。

6)、时齐郡人左孝友起兵反隋,并占据蹲狗山,队伍发展至10万人。大业十年(614年)十一月,张须陀统兵进剿起义军,隋军列“八风营”紧逼左孝友部,又分兵扼守要害。左孝友被迫率众出降。其部将解象、王良、郑大彪、李畹数万余人,亦均被张须陀镇压。张须陀一时威振东夏,因功迁齐郡通守,领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讨捕大使。

7)、十二月,涿郡人卢明月率军10余万屯祝阿。张须陀统兵万余进击之。双方相距6—7里设营栅相持,经10余日,隋军粮尽将退。张须陀不想丧失战机,罗士信和秦叔宝请战,伺机领伏兵攻入义军营寨,放火焚烧30余栅,营中守卒大乱,卢明月率部迅速回救,遭张须陀回师夹击,起义军溃败,被斩杀无数,卢明月仅以数百骑突围。此后张须陀相继击败了吕明星、帅仁泰、霍小汉等义军。

8)、大业十二年(616年),瓦岗军在翟让领导下已发展成为河南地区最强的一支农民起义军。十月,曾随礼部尚书杨玄感起兵反隋的李密投靠翟让后,翟让率军由瓦岗寨西进,相继攻占金堤关和荥阳郡大部县城,进逼荥阳城。

隋炀帝即命张须陀为荥阳通守,率其精锐万余前往镇压。翟让多次为张须陀所败,闻其率兵来剿,大惧,欲避之。李密劝阻道:“须陀勇而无谋,兵又骤胜,既骄且狠,可一战而擒。公但列阵以待,保为公破之”。李密预先派兵千余人埋伏于大海寺北树林内,而以主力从正面迎敌。十七日,张须陀军以方阵进击,翟让率军接战后退,张须陀趁机追击十余里,至大海寺附近,瓦岗军伏兵骤起,翟让、李密及义军将领徐世绩、王伯当将隋军合围。张须陀力战得已突围,但见部下仍然被围,遂再冲进包围圈救之,如此四次,其部下皆败散。张须陀仰天道:“兵败如此,何面见天子乎”?遂下马战死,时年五十二。所部官兵尽夜号哭,数日不止。张须陀死后,隋朝再无良将矣。

可以说,此人是支撑隋朝的柱石之臣。

张须陀的故事很少见,从史料介绍,公元616年与李密一仗最显张须陀勇力,虽败犹荣。其勇力不比秦琼、尉迟恭差多少。

武力得分:70分或701分

53、斛律光:(公元515年~公元572年)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少工骑射,以武艺知名,初任都督,善骑射,一次随世宗打猎,一大鸟在云际飞翔,斛律光引弓射之,正中其颈,大鸟如车轮旋转落地,却原来是一只大雕,被时人称之为“落雕都督”。不久为征虏将军,累升卫将军,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北周将士都很怕他。

1)、河清三年(公元564年),北周派大将达奚成兴侵齐平阳(山西临汾西南),北齐派斛律光率步骑3万抵抗。达奚听说是斛律光迎战,不战而退,齐军乘胜追入周境,俘虏了周军2000多人。

2)、是年冬,北周宇文护亲自挂帅,以柱国大司马尉迟迥为先锋,率兵10万攻打洛阳,并派雍州牧齐国公宇文宪、同州刺史达奚武、泾州总管王雄屯兵邙山(河南洛阳西)策应。北齐则派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前往救援,齐主自己也带领卫兵从晋阳出发,作为后应。齐周两军在邙山相近,斛律光首战告捷,与高长恭带500骑兵突破周军包围进入洛阳城,与城内守军会合。周将尉迟迥退守邙山,会合宇文宽、王雄等兵拒战。猛将王雄驰马挺槊冲入斛律光营中,斛律光见其来势凶猛,奔出阵后,落荒急走,只剩一箭,随行也仅有一卒。王雄紧追,相距数丈,大喊:“当擒你献给天子”!语音未落,只见斛律光取弓措箭,返身一射,正中王雄前额。王雄伏抱马首奔回营中,当晚因伤势过重死去。斛律光乘势击杀,大败周军,“斩捕首虏3000余级,迥、宽仅而获免,尽收其甲兵辎重”。齐王高湛赶到洛阳策勋班赏,晋升斛律光为太尉,又封冠军县公。

3)、天统三年(公元567年)十二月,北周又围攻洛阳,阻断齐军粮道。第二年正月,斛律光奉高湛命率步骑3万讨之。军至定陇,与在鹿卢交屯兵的周将张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彦、开府司水大夫梁景兴等相遇。斛律光“擐甲执锐,身先士卒”,大败宇文桀军,斩首2000余级。齐军长驱直下,直到宜阳,与在这里防守的北周齐国公宇文宪、申国公拓跋显敬相持百日。为了沟通宜阳道路,斛律光营筑了统关、丰化二城,在齐军返回时,宇文宪等率军5万追击,斛律光纵骑反攻,杀败周军,俘虏其开府宇文英、都督越勤世良、韩延等。宇文宪又令宇文桀、大将军中部公梁洛都、梁士彦、梁景兴率步骑3万,于鹿卢交断路拦击,斛律光与韩贵孙、呼延族、王显等合击,大破之,斩杀梁景兴,获马千匹,因军功被加封为右丞相、并州刺史。

4)、这年冬天,斛律光率步骑5万在玉壁营筑了华谷、龙门二城,与宇文宪、拓跋显敬相持,宇文宪再也不敢妄动。斛律光又进围定阳,营筑南汾城,置州逼周军,胡、汉民众万余户前来归附。 

5)、武平二年(公元571年),斛律光率众筑平陇、卫壁、统戎等镇、戍13所。北周柱国抱罕公普屯威、柱国韦孝宽率步骑万余进攻平陇,与斛律光战于汾水之北,周军大败,被俘杀千余人。接着北周又派其柱国纥干广略图攻宜阳,斛律光率步骑5万赴之,大战于城下,战败周军,夺取了北周的建安等四戍,俘获周军千余人,凯旋而归。

北齐后主高纬是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他宠信祖(王廷)、穆提婆等小人,政治黑暗腐败。斛律光非常讨厌这些人,说“目人用权,国必破矣”!引起了他们的忌恨和陷害。

武平三年(公元572年)六月,高纬假赏给斛律光骏马一匹,约其第二天游观东山,诱到宫中,将其杀害,时年58岁。并以谋反罪尽灭其族,还派人抄家,结果只得到一些宴射用的弓箭刀鞘,并无余财。

齐后主高纬自毁栋梁,朝野为之痛惜。而周武帝得到斛律光被害消息极为高兴,下令大赦境内,于公元577年发兵长驱攻入邺城,灭了北齐。他下诏追封斛律光为上柱国、崇国公,并指着诏令对众人说:“此人若在,朕岂能至邺”。

斛律光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他一生勇猛,曾多次“表演”马上擒将的绝活,被称之南北朝时无人可在其马前走上三个回合!那与他同时期的名将有韦孝宽等。

武力得分:70分或700分

54、甘宁:生卒年不详,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祖籍荆州南阳郡。三国时期吴国大将。他为人暴躁记仇,少有气力,好游侠,为人勇猛刚强,忠心耿耿,勇往无前。

1)、甘宁少年时,常聚合一伙轻薄少年,自任首领,成群结队,携弓带箭,头插鸟羽,身佩铃铛,四处游来荡去。当时,百姓一听铃响,便知是甘宁这帮人到了。时人以“锦帆贼”呼之.

在郡中,他轻侠杀人,藏舍亡命,大有名声。甘宁路经夏口,依靠江夏太守黄祖。建安八年(203年),孙权领兵西攻江夏,黄祖大败,狼狈逃溃。甘宁将兵为其断后。他沉着冷静,举弓劲射,射杀孙权的破贼校尉凌操。孙军不敢再追,黄祖性命这才得以保全。甘宁立下大功。

2)、208年赤壁之战,甘宁是都督周瑜帐下的大将。攻打南郡时,甘宁献计偷袭夷陵得手,但是自己不足1000人马却被曹仁的5-6000人围困在城内。曹军连日箭如雨下,将士惧怕,但是甘宁谈笑自若,一直守城到周瑜的大军前来解围。

3)、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率40万人马攻濡须口。孙权率兵7万迎击,派甘宁率3000人为前部督。孙权密令甘宁夜袭曹营,挫其锐气,为此特赐米酒。甘宁选精锐100多人共食。吃毕,甘宁用银碗斟酒,自己先饮两碗,然后斟给他手下都督。都督跪伏在地,不肯接酒。甘宁拔刀,放置膝上,厉声喝道:“卿见知于至尊,孰与甘宁?甘宁尚不惜死,卿何以独惜死乎?”都督见甘宁神色严厉,马上起立施礼,恭敬地接过酒杯饮下。然后,斟酒给士兵,每人一银碗。至二更时,甘宁率其裹甲衔枚,潜至曹操营下,拔掉鹿角,冲入曹营,斩得数十级还。

  4)、建安十九年(214年)春天,曹操派朱光为庐江太守,屯驻皖城(今安徽潜山),大开稻田,妄图里应外合,进攻孙权。吕蒙得知情报后,向孙权建议立即强攻,并推荐甘宁为升城督。

攻城时,吕蒙亲自擂响战鼓助威。甘宁手持练索,身先土卒,攀缘上城,最终攻下皖城,俘朱光。张辽闻迅,率援军而至,到夹石,听说皖城已失,只得退去。战后评功,甘宁功居第二,仅次于吕蒙,被拜为折冲将军。孙权感叹道:“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相敌也。”

5)、甘宁跟随鲁肃在益阳防备关羽,关羽号称有3万人马,自选5000精锐准备从上游渡河。甘宁自称只要800人前往驻守,关羽听到他的名号就不敢过河,如果敢过也要被他俘虏。于是鲁肃拨1000人由甘宁率领,关羽果然不敢过河,在河对岸扎营,这个地方后来称为“关羽濑”。孙权知道甘宁的功绩后,封他为西陵太守,实际领阳新、下雉两个县。

甘宁是东吴最勇猛的武将之一,孙权夸耀说:孟德有张辽,我有甘兴霸,足可对付了。足见甘宁在其主子心目中的地位。蜀汉猛将关羽听说有甘宁守河也不敢贸然过河,也足见甘宁的勇力不比关张低多少。

武力得分:70分或699分  

55、季 布:生卒年月不详,从他后来的经历看,直到汉文帝离世时,季布还在任官,那已是元前156年了,足足比项羽多活了40多年,如此推算下来,季布至少享年75或80岁以上。他属于楚人,任侠有名,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季布为人好逞意气,爱打抱不平,在楚地很有名气。项羽派他率领军队,曾屡次使刘邦受到困窘。等到项羽灭亡以后,汉高祖出千金悬赏捉拿季布。季布躲藏在濮阳一个姓周的人家。后来周家将他卖给鲁地的朱家。朱家知道是季布,并且告诫家人好好照顾他。朱家去拜见滕公,问“您看季布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滕公说:“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朱家说:“做臣下的各为其主,季布受项羽差遣,这完全是他的分内。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死吗?”滕公等待机会,果真按照朱家的意思向皇上奏明,于是季布就得以赦免,朱家也因此而在当时出了名。后来季布被皇上召见,表示服罪,皇上任命他做了郎中。由于季布是项羽的部将,不可能受到重用,以后改封为河东郡守。

赞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名楚,身履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

这里只提到季布勇,是壮士,是个人才,但却没有介绍季布的勇猛战绩。在司马迁的《史记》里,楚霸王是失败的帝王,司马迁只详细记载了项羽的事迹,作为败军之将的季布与钟离昧是不削一写的,因为在项羽的手下是现显不出他们的威猛的。若写多了恐怕在汉武帝眼里还有谋逆之嫌。被称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的桂冠,怕还是后人给总结的。不过这个称谓还是恰当的。

武力得分:70分或698分

56、奇斡温.铁木真(公元1162年~公元1227年)南宋末年,一个时代的巨人被历史推举出东方的地平线。铁木真9岁时父亲便被仇敌毒死,自己的部落众叛亲离,从此过着漂泊无家的生活,在逆境中他学会了忍耐与思考,更练就了一身惊人的武艺。单独一人便战退十几个成年大汉,把被抢去的马匹夺了回来。少年时代的铁木真已经长的如一头小牛般强健,开得硬弓,箭法更是高超,只要射出,并无虚发。后来他发动征服塔塔儿、蔑尔启、泰赤乌三大部落的战争,完全剿灭了这些可恶的敌人,终于在1206年于斡难河召开库里台大会,建立大蒙古国,自称为“成吉思汗”(蒙古语,拥有四海的帝王)。随后开始了他征服天下的雄图伟业,首先狠狠打击了金国,使其元气大伤。而后又把矛头对准西方,先后灭掉乃蛮部、西辽国、花剌子模、波斯、斡罗斯、阿拔斯、康里等西方大国,一直打过多瑙河到达欧洲境内,使匈牙利、俄罗斯公爵整日胆战心惊,称之为“黄祸”,避之如恶鬼!

那时康里国有位猛将叫做萨布勒黑,是当时威镇西亚的虎将,以骁勇闻名。他提出要同成吉思汗单独对战,结果被成吉思汗没几个回合就打落了兵器,一刀砍于马下!大汗的勇猛由此可见一斑。平定了花剌子模后,成吉思汗兴兵伐西夏,此时他已是63岁两鬓斑白的老人了,但依然指挥大军于从容之中,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他闭上眼的最后一刻,微微笑语:“恨我晚生了几十年,否则定要同岳飞亲自较量一番。”说罢便安然的闭上了双目,在世纪巨人仙逝的瞬间,神又送给他最后一个礼物-------西夏灭亡了。

成吉思汗铁木真一直是被当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宣传的,而不是猛将,但从他的个人实力看,少年时就可以一人打败十几个成年人,就可以断定其厮杀格斗的能力也不见得低。

武力得分:70或697分

57、桓温:(公元312年-373年),字元子,汉族,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西龙亢镇)人,相貌温伟,有奇骨,面有七星,刘惔称他“眼如紫石棱,须作猥毛磔。”

幼年丧父,少年结交名流,与刘惔、殷浩齐名。后与庾翼相交,受庾翼推荐,娶晋明帝之女南康长公主为妻,并担任琅琊内史,历任徐州刺史、荆州刺史、江州刺史、扬州刺史、征西将军、都督天下诸军事、大司马等职。公元347年(永和三年)攻灭成汉,收复蜀地,后三次北伐,战功累累,威名赫赫。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独揽朝政,欲行篡位之事,后综合各方利益没有发难,忧愤而死。

1)、公元345年(永和二年)十一月,桓温出兵伐蜀,使袁乔率2000人为前锋。李势仗着蜀道险阻,不作战备。桓温长驱深入,依袁乔之计,只带三天粮草,合势齐力,只留少数军队守相重,自己引兵直取成都。桓温和李权遭遇,三战三胜,汉兵溃散,逃回成都。李势自忖无法再战,只得修了降表,成汉就此灭亡。之后又有好几个蜀将起兵反晋,均被桓温等打败。

三次北伐,威名赫赫

第一次北伐

后赵国主石虎死后,内部发生大乱,后赵大将冉闵称帝,建立了魏国,历史上称为冉魏;鲜卑族贵族慕容皝建立的前燕又灭了冉魏。公元352年,氏族贵族苻健也乘机占领了关中,建立了前秦。后赵灭亡的时候,桓温向晋穆帝上书,要求带兵北伐(此时冉闵还在,桓温有胆力伐赵,说明冉闵在他眼里也不算太厉害)。晋穆帝没有同意,却另派了一个殷浩带兵北伐,结果被羌族人打得大败,死伤了1万多人马,连粮草武器也丢光了。晋穆帝没办法,只好要桓温带兵北伐。公元354年,桓温统率晋军4万,进攻长安。前秦国主苻健派兵5万在峣关抵抗,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桓温胜利进军,长安附近的郡县官员纷纷向晋军投降。可苻健把没有成熟的麦子全部割光,叫桓温断了军粮,他只好退兵。但是这次北伐毕竟打了一个大胜仗,晋穆帝把他提升为征讨大都督。

第二次北伐

公元356年(寿光二年)六月,桓温进行第二次北伐,与羌族首领姚襄军二次战于伊水之北,大败姚襄,收复洛阳。桓温在洛阳修复西晋历代皇帝的陵墓,又多次建议东晋迁都洛阳。东晋朝廷对桓温的北伐抱消极态度,只求苟安东南,无意北还,桓温只得退兵南归。到公元359年(前燕光寿三年),中原地区被慕容氏的前燕政权所占领。公元363年(建熙四年),桓温被任命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第二年又兼扬州刺史。桓温身为宰相,又兼荆扬二州刺史,桓温尽揽东晋大权。

第三次北伐

公元369年(前燕建熙九年),桓温利用执权之机,发动了第三次北伐。,讨伐前燕政权。这年四月出发,六月到金乡(今山东金乡)。桓温率水军经运河、清水河进入黄河,一直进军至枯头(今河南浚县西南,黄河重要渡口)。前燕王任命慕容垂为大都督,率5万军队前往抵御,将晋军粮道截断。桓温被迫从陆路追击,慕容垂率8000轻骑兵追击,将晋军打得溃不成军,斩晋军3万余(看来前燕慕容氏也非常勇猛,冉闵和桓温都败在其铁骑下)。桓温败归后,所收复的淮北土地重又丧失。

桓温一生其活跃在石虎死后至淝水之战前夕,一生以恢复神州,青史留名为人生的终极目标而奋斗,灭亡成汉,三次北伐,镇守西府,为稳定南朝,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晚年并没有因为私欲杀谢安,王坦之,行改朝换代之事。可以说他是一个悲剧人物。

桓温18岁时就能手刃仇人之子,有勇有谋,如此胆识,也为他日后打仗时那种勇猛的气概打下了基础。(桓温经常临战以元戎的身份冲锋陷阵)可见桓温勇猛在东晋时代还是很突出的。

武力得分:70分或696分

58、鱼俱罗:生卒年代不详,隋朝将领。冯翊下邦人也(今陕西大荔一带)。身长八尺,膂力绝人,声气雄壮,言闻数百步。弱冠为亲卫,累迁大都督。从晋王广平陈,以功拜开府,赐物1500段。未几,沈玄懀、高智慧等作乱江南,杨素以俱罗壮勇,请与同行。每战有功,加上开府、高唐县公,拜叠州总管,后以母忧去职。还至扶风,会杨素率兵将出灵州道击突厥,路逢俱罗,大悦,遂奏与同行。及遇贼,俱罗与数骑奔击,瞋目大呼,所当皆披靡,出左入右,往返若飞。以功进位柱国,拜丰州总管。初,突厥数入境为寇,俱罗辄擒斩之,自是突厥畏惧屏迹,不敢畜牧于塞上(可见其勇不一般)。
  初,炀帝在藩,俱罗弟赞以左右从,累迁大都督。及帝嗣位,拜车骑将军。赞性凶暴,虐其部下,令左右炙肉,遇不中意,以签刺瞎其眼。有温酒不适者,立断其舌。帝以赞藩邸之旧,不忍加诛,谓近臣曰:“弟既如此,兄亦可知。”
  因召俱罗,谴责之,出赞于狱,令自为计。赞至家,饮药而死。帝恐俱罗不自安,虑生边患,转为安州刺史。岁馀,迁赵郡太守。后因朝集,至东都,与将军梁伯隐有旧,数相往来。又从郡多将杂物以贡献,帝不受,因遗权贵。御史劾俱罗以郡将交通内臣,帝大怒,与伯隐俱坐除名。
  未几,越巂飞山蛮作乱,侵掠郡境。诏俱罗白衣领将,并率蜀郡都尉段钟葵讨平之。大业九年,重征高丽,以俱罗为碣石道军将。及还,江南刘元进作乱,诏俱罗将兵向会稽诸郡逐捕之。于时百姓思乱,从盗如市,俱罗击贼帅朱燮、管崇等,战无不捷。然贼势浸盛,败而复聚。俱罗度贼非岁月可平,诸子并在京、洛,又见天下渐乱,终恐道路隔绝。于时东都饥馑,谷食踊贵,俱罗遣家仆将船米至东都粜之,益市财货,潜迎诸子。朝廷微知之,恐其有异志,发使案验。使者至,前后察问,不得其罪。帝复令大理司直梁敬真就锁将诣东都。俱罗相表异人,目有重瞳,阴为帝之所忌。敬真希旨,奏俱罗师徒败衄,于是斩东都市,家口籍没。

鱼俱罗确是一员猛将,膂力绝人,声气雄壮,战无不捷。一声吼叫竟能传出数百步,又是重瞳,似有项羽叱咤之威,本应为朝廷多建功绩,却只是因其弟受到朝廷猜忌而杀,真是冤枉。

武力得分:70分或695分
  

59、虞子期:秦末间人氏,生卒不详,是项羽手下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龙且同为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大约是网友总结的)。其与虞姬兄妹关系。项羽兵败垓下后,一直追随战死最后。

虞姬是宿迁沭阳人,她的哥哥叫虞子期,制造兵器远近闻名,项羽从吴中起兵到了徐州下邳驻扎后,兵力已扩充到6万多人,需要大量的兵器。于是就经常往返于虞子期家购买兵器。虞子期的妹妹才貌双全,听说是大将项羽,就经常与项羽在一起切磋武艺,时间久了。二人就产生了爱慕之情。后经虞子期撮合,就结为夫妻。

与龙且、钟离昧、季布同,史料上有其单独出战记载,却没有关于虞子期战绩的记载,但凭被列为项羽手下五大战将之一,就可以断定虞子期勇力不会比季布等差多少。

武力得分:69分或694分

60、苏定方:(592-667),享年76岁,名烈,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冀州武邑(今河北省武邑县)人。定方从小就有大丈夫气,敢说敢做,骁勇异常,同辈均敬服。年十五时,就跟随父亲与流寇作战,常率先登城陷阵。父死后,定方继其志,率领众人追杀流寇。从此之后,流寇不敢再扰本地,地方的父老百姓都赞扬他为乡亲们作了大好事。

1)、苏定方原为窦建德、刘黑闼部将,骁勇善战。贞观初年,苏定方被唐廷启用,跟随卫国公李靖进击突厥。定方率领200骑兵为先锋,乘天大雾,直冲进敌军统帅颉利可汗的帅帐,颉利当时吓得够呛,仓皇而逃。定方独自杀死了数百名敌军,其余大部投降。

2)、唐高宗即位后,西突厥贺鲁进犯,苏定方随葱山道大总管程咬金出征。定方亲自率精兵500名,越山驰进敌营,贼众大泼,斩杀千余名敌军,山中到处是敌人丢下的车仗、牛马和粮食。在进军途中,不少突厥人投降,程咬金、王文度杀死降众夺取财物。定方特别反对,认为这样跟做贼没有有什么两样。高宗知此,把程咬金、王文度等人抓起来问罪(程咬金因此免官,后病故)。

3)、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继续扰讨贺鲁。先后破处木昆部,降嫩独禄万众。贺鲁率一姓兵车共10万人迎战,定方利用敌人骄兵轻敌的弱点,严阵防守,自己率劲骑埋伏在外围。贺鲁军三次突击定方步阵都没有冲入,定方抓住时机冲杀,屠三十里,斩首数万,贺鲁军大败,又趁势追击,率大军立捣贺鲁老巢,屠数万人,得其所部全降,贺鲁也被活捉。这次战争获了全胜。定方献俘于高宗,拜左驼卫大将军、邢国公。

  4)、显庆二年(657)闰十二月,唐苏定方率军在金山北,击破处木昆部,至曳河西,苏定方率部万余人为沙钵罗率领10万之众所包围。他命步兵持矛环据南原,自率骑兵列阵于北原。沙钵罗军三冲南原未逞,苏定方率骑兵乘势反击,大败沙钵罗军,追击30里,斩获数万人。苏定方征服西突厥后,英名大振,以用兵神速、作战勇敢闻名。

5)、显庆四年(659年),西城思结部酋长都曼勾结疏勒等三部叛离唐朝廷,高宗沼今定方为安抚大使,率兵征讨。定方选精卒1万,劲骑3000,立即出发,昼夜兼程行300里,迅速抵达都曼劳地,都曼没想到唐军这样快就到达,大惊失措,全军乱成一团,大败谈逃。定方跟踪追击,把都曼团团包围起来,只好投降,俘献于朝。

6)、公元660年三月,高宗任命苏定方为神邱道行军大总管,领10万大军分水陆两路攻百济,至摈津江口,正值百济派兵前来防守,定方立即向敌军冲击。百济兵连喘息功夫部没有就遭到进攻,立即大乱奔逃,数千人被杀,共余兵卒拼命逃走,唐军在后步步追击,迅速赶到百济首都。百济王倾巢出战,被唐军一阵冲杀,抵挡不住收回都城。定方乘势猛攻,守城将士陆续继城投顺,百济王父子无路可走,最后也只得面缚投降。

7)、显庆五年(660年),唐命契苾何力为坝江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程名振为镂方道总管,领兵分道进击高句丽。661年四月十六日,唐高宗又任命任雅相为坝江道行军总管,契苾何力为辽东道行军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行军总管,与萧嗣业及诸胡兵共35军,水陆分道并进。七月,苏定方在坝江(今朝鲜大同江)击败高句丽,其后屡战屡胜,进围平壤。苏定方包围平壤久攻不下,又值大雪,遂解围而还。

定方接连三次活捉外国酋长和国王献俘于朝廷。高宗拜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以后,定方又转拜凉州安抚大使,抚定吐谷浑,继续承组成地保国的重任。吐蕃文书中言道,苏定方以唐军8000破吐蕃10万,大战之后,吐蕃10万大军仅仅只剩8000,极大地挫伤了吐蕃的元气和国力。

苏定方是比薛仁贵年长一辈的将领,其战绩也很辉煌,不但是名将也是猛将。

武力得分:69分或693分

61、吕光:(337—399),字世明,略阳(治今甘肃秦安东南)人,氐族。十六国时期后凉的建立者,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吕光的先世为汉高祖皇后吕雉的族人,“诛诸吕”事起,其先人吕文和逃脱,西奔略阳(今甘肃庄浪西南),与氐人杂居,世为猷豪。公元357年苻坚即位,吕光侍苻坚,任步兵校尉、骁骑将军,屡立战功,先后灭前燕、前凉及代国,一度统一北方。383年奉苻坚命进兵西域,降服焉耆,攻破龟兹,归服者30余国。略平西域后,还师至姑臧附近,闻苻坚被害,遂驻兵割据,自署护?校尉、凉州刺史,旋即大败原州刺史梁熙军,进入姑臧,改称三河王,不久即大凉王位,史称后凉。在位13年(公元386-399)病逝,传位于子吕绍。403年后凉为后秦所灭。

吕光十岁那年,在和伙伴一起玩耍时,便研究战阵之法,被众人推为首领,令众伙伴叹服。吕光不好读书,却喜欢鹰马。成人后,吕光“身长八尺四寸(合1.94米),目重瞳子。沈毅凝重,宽简有大量,喜怒不形于色”。时人莫能识遇,唯王猛对其非常诧异,说:“此非常人”。后吕光“言之苻坚,举贤良,除美阳令,夷夏爱服”,被升为鹰扬将军。

升平二年(358年)二月,苻坚亲征张平,张平派养子张蚝迎战,张蚝亦英勇矫健,双方僵持十余天,未见胜负。三月,张蚝单枪匹马闯入秦军阵地,反复四、五次。吕光率先出战,刺张蚝于马下,邓羌将其生擒。吕光从此威名大振。

吕光作为一个统帅,其主要战绩表现在谋略上。如太和四年(369年)至太和五年,吕光随王猛灭亡前燕,因功被封为都亭侯。平息幽州之乱,太元八年(383年)正月出征西域,以10万之军敌70万而获大胜,王侯降者计30余国。后只因淝水大战前秦大败无法回关中而在凉州称王,成立后凉国。
张蚝、邓羌都是被称为猛如关张类的猛将,吕光能即刻将其刺于马下,说明吕光勇猛在张蚝之上。

武力得分:69或692分

62、邓羌:(?~379年),安定人,并州牧、建节将军、尚书左仆射等,前秦名将。随苻黄眉等进击姚襄,献计激怒敌军,伪装撤退,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从苻坚平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寻任御史中丞,配合王猛执法,斩豪强、贵戚20余人,长安整肃。后参与击刘卫辰,平苻柳、苻廋之乱。后于石门大破燕军10万,复从王猛攻燕,潞川之战,与张蚝、徐成等策马持矛,突入燕军,大破慕容评,俘斩燕军十余万。后平蜀乱,并击败代王拓拔什翼犍等,被称为“万人敌”。

1)、356年春。他率兵在轵关和前燕将领慕舆长卿作战,生擒慕舆长卿,斩首2000余级。

2)、357年四月,他随苻黄眉、苻坚(当时还只是东海王)等率兵1.5万进攻姚襄。姚襄是当时的勇将,人多以孙策比之。初始姚襄坚守不出。邓羌献计说:“姚襄刚被桓温、张平所败,锐气已失。但他为人凶狠好强,如果擂鼓扬旗,直逼到他的营垒前,他必然大怒出战,一战可擒。”苻黄眉于是派邓羌率3000骑兵依计行事,姚襄果然大怒出战,邓羌诈败逃走,在三原突然回兵攻击,苻黄眉的大军同时夹攻,姚襄大败,在逃走时宝马黛眉跌倒(和冉闵的朱龙一样。怎么宝马总在关键时刻掉链子?),被秦兵擒杀,姚襄之弟姚苌(后来的后秦开国君主,人渣)率众投降。359年四月,他又率兵平定了高离的叛乱。由此战看来,邓羌不仅勇猛,而且还有一定的谋略。
 3)、365年七月,匈奴右贤王曹毂、左贤王刘卫辰(夏开国君主赫连勃勃之父)反叛。苻坚亲自率兵征讨曹毂,命邓羌征讨刘卫辰。苻坚斩曹毂弟曹活,曹毂投降。邓羌在木根山生擒刘卫辰。

4)、368年五月,苻柳率2万兵马出城,西取长安。邓羌率7000骑兵夜袭,大破苻柳,苻柳回军时又遭王猛伏击,只剩下数百骑逃回蒲阪。

5)、369年十二月,王猛率邓羌、梁成等进攻前燕的洛阳。370年一月,邓羌和梁成率军1万余人,在石门大败前燕慕容臧率领的10万援军,斩首3000余,俘燕将杨剧。洛阳守将慕容筑不久就献城投降。
6)、374年五月,邓羌和杨安等率军5万,入蜀中征讨反叛的张育、杨光,九月,击斩张育、杨光,收复益州。战后王猛为邓羌求司隶校尉之职,苻坚认为司隶校尉之职行政工作繁重,邓羌是可比廉颇、李牧的名将,征伐四方才是他的职责,所以没有同意,只是加封镇军将军,位特进而已。

邓羌勇猛善战,且有谋略,不枉称“万人敌”。

武力得分:69分或691分

63、张蚝:(?—386年)张蚝本姓弓,上党人,是张平的养子,张平派他抵挡邓羌。张蚝力大且敏捷,能将牛倒拖而走(和许褚有得一比),又能越过很高的城墙,和邓羌正是对手。两军相持,不分胜负,邓张二人是各自军中首屈一指的猛将。三月,苻坚的大军到达,张平全军出战。张蚝单人匹马,大呼冲锋,连续四五次出入秦军阵中,如入无人之境(邓羌跑哪里去了?)。苻坚招募可以生擒他的人,于是吕光(后来的后凉开国君主)出战,一枪刺倒张蚝(吕光远比张蚝勇猛),邓羌将他擒住,张平军溃散,张平投降。苻坚厚待张平和张蚝,尤其是张蚝,前秦人从此称邓羌、张蚝为万人敌。
  1)、367年十月,苻柳等发动叛乱。368年一月,苻坚派兵征讨,张蚝随杨安征讨陕城的苻廋。    

2)、370年六月,王猛率杨安、邓羌、张蚝等统军6万余人伐燕,屡胜。七月,王猛和张蚝前往支援。张蚝率数百壮士挖掘地道而入,斩关开门,使王猛和杨安的大军得以攻入晋阳,生擒燕东海王、并州刺史慕容庄。

邓羌和张蚝、徐成策马持矛,突入燕军阵中,出入四次,旁若无人,斩杀敌军数百人,战至中午,燕军大败,秦军斩俘5万余人,乘胜追击,又斩俘10万余人,慕容评单骑逃走。  

3)、376年十月,苻坚命苻洛率军10万,邓羌、张蚝等率军20万,进攻代王拓跋什翼犍,获胜。379年二月张蚝被封为并州刺史,所以很可能邓羌就是在379年一月左右去世的。
  4)、383年五月,晋车骑将军桓冲率军10万进攻前秦,苻坚派苻睿、慕容垂、张蚝等前往救援,张蚝从褒斜谷南下,晋将杨亮撤退。八月,苻坚决定伐晋,苻融率张蚝、慕容垂统大军25万为前锋,但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张蚝也没能阻止前军的溃散。

5)、385年八月,张蚝率兵将苻丕迎接到晋阳,苻丕即帝位。九月,张蚝被封为司空,386年六月,又被封为太尉,邓羌之子邓景也被封为京兆尹。从此张蚝就从史书记载上蒸发了,是不久就去世了吗?不得而知。

张蚝的确猛如关张、许褚,在历次战役中均发挥了猛将的作用。但张蚝智谋不及邓羌。

武力得分:69分或690分

64、檀道济(?-436),南朝宋将领。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粮尽退兵,敌不敢追。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

檀道济自幼父母双亡,侍奉哥哥和姐姐,为此受到人们称道。元兴三年(404年),檀道济便随两个兄长投奔了刘裕,随其讨桓玄入建康。檀道济参刘裕建武军事,转征西。讨平鲁山,俘桓振,任辅国参军、南阳太守,后又封吴兴县五等侯。

1)、晋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为冠军将军,与王镇恶同为先锋,引军沿淮水、淝水向许昌、洛阳进发。檀军先抵项城,后秦守将姚掌不战而降,在进攻新蔡时,遭到了后秦大将董遵的顽强扺抗。檀道济督军猛攻,破其城,杀董遵,继而攻克许昌,擒获后秦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与北宋杨业同名)。檀道济乘胜前进,拔阳城,克荥阳,直抵成皋。秦征南将军姚洸屯戍洛阳,急向关中乞求援兵。姚泓派将姚益男领1万人马星夜赶赴往救。可援军尚未到达,檀道济已攻下成皋,并会同其它部队,四面环攻洛阳。姚洸孤军难守,只得开城门率4000兵卒出降。

2)、武帝死,少帝即位,檀道济与徐羡之、傅亮、谢晦四人同为顾命大臣。北魏以宋值新丧,大举南进,共出数路,攻略宋地,司州全部及青州、兖州、豫州大部分地区很快被魏军夺占。檀道济闻警,率军救援。军至彭城,司、青二州并告危急,檀道济领兵不多,不足分赴,而青州道近,守军薄弱,便统兵兼程往救,阻止了魏军南进的势头。

3)、元嘉三年(426),文帝下令追查弑立之事,谢晦知道文帝秋后算账,便拥3万精兵抗拒朝命。文帝从广陵召回檀道济以对。文帝纳檀道济之策,遂亲统大军数万,以檀道济为先锋,溯江西上,击溃谢晦。因此平乱之功,檀道济进号征南大将军,任江州刺史。

4)、元嘉七年(430),为解除北魏对宋的威胁,文帝命檀道济统军北伐。宋军前部到彦之进军河南,收复洛阳、虎牢等地。但很快,北魏太武帝亲自率军反击,击溃了到彦之等部,刘宋前线部队一片混乱,很多地方纷纷失守,退驻滑台。

翌年一月,檀道济率师往救滑台,军至寿张(今山东东平西南),遇魏安平公乙旃眷。檀道济领军奋勇前行,大破魏军,并乘胜北进,前后20余日,连战30余次,宋军多捷,进抵历城。魏将叔孙建一面督军正面迎击,一面纵轻骑绕出其后,焚烧粮草。檀道济却不慌不忙地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

当天晚上,宋军军营里灯火通明,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一个营寨里查点粮食。一些兵士手里拿着竹筹唱着计数,另一些兵士用斗子在量米。其实檀道济在营里量的并不是白米,而是一斗斗的沙土,只是在沙土上覆盖着少量白米罢了。魏兵却以为檀道济营里军粮绰绰有余,不敢跟檀道济决战。以后,北魏也没敢轻易进攻宋朝。

檀道济立功数朝,威名日重,左右心腹都是百战之将,他的几个儿子又多具才气,引起了朝廷的猜忌,担心文帝晏驾后,难以钳制檀道济。元嘉十三年(436),刘湛即假托王命,以收买人心、图谋不就之名逮捕檀道济,旋加杀害。同时被杀害的还有檀道济的11个儿子及薛彤、高进之等大将。临刑前,檀道济投帻于地,愤怒地喊道:“你们这是在自毁长城啊!”

檀道济被枉杀,国人痛心。消息传到平城(今山西大同),北魏诸将弹冠相庆:“檀道济一死,吴人无可畏惧也!”

元嘉二十七年,文帝再令众将北伐。东线屡遭困挫,致使魏人南抵瓜步,欲饮马长江。面对一江之隔的劲敌,宋文帝长叹一声:“檀道济若在,岂使胡马至此!”可此时檀道济已屈死14年了。

檀道济在刘裕为帝时就已为将,不但有谋,而且勇猛过人,在少帝统军是为先锋就是明证。其勇武似乎不亚于桓温,在南北朝时期也非常罕见,应与桓温相当。

武力得分:69分或689分 

65、陈霸先:(503-559)享年57岁,字兴国,汉族,南朝陈吴兴下若里(今浙江省长兴县)人,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陈霸先是南北朝时期陈朝的开国皇帝,志度弘远,恭俭勤劳,属于一代文武全才的英主。陈霸先从一个村官成长为将军,又由将军黄袍加身,承担下了一片支离破碎的江山。可以说他和他所建立起来的陈朝虽然短暂却非常重要。其主要战绩:

1)、陈霸先青少年时打鱼练武,好读兵书,多武艺。梁大同十年(544年),广州爆发兵乱,萧映被围。陈霸先率3000精兵,一战解围,受到梁武帝瞩目。

2)、大宝二年八月,陈霸先以大局为重,馈送30万石给王僧辩,在各路军中赢得了威信。陈霸先发兵南康时,梁国战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大宝三年正月,陈霸先南路征讨大军率甲士3万人,水陆俱下。二月,王僧辩等西路大军在白茅湾与陈霸先会师,并登坛设誓,与陈霸先缔结盟约。征讨大军沿路攻克芜湖、姑熟,三月在建康展开了大决战,彻底摧毁了侯景暴乱势力,侯景被杀。

3)、陈霸先任大都督,总摄梁朝军国大事,分别于555年底和太556年六月,先后击溃北齐两支武装力量的大规模进犯。

4)、周文育、杜僧明等人发动哗变,包围了广州城。陈霸先闻报,率3000精兵,日夜兼程,火速救援,一战而解重围,周文育、杜僧明等叛将被擒。

5)、从公元545年十二月起,陈霸先在恶劣的环境中,经过三年苦战,终于除掉了以李贲为首的地方分离势力,收复了交、爱、德、利、明等数州(约今北越全境)。

6)、梁太清二年(548)八月,侯景举兵反梁。第二年三月,攻破宫城,梁武帝亡。陈霸先得到台城被围的消息,立即准备赴援。但陈霸先当时的顶头上司是广州刺史元景仲,他受侯景诱惑,准备举兵响应侯景。面对这样一位上司,陈霸先没有顺从,当机举兵对抗,元景仲走投无路,自缢身亡。

7)、大宝元年(550)正月,陈霸先大军击败在南野拦截的蔡路养,乘胜进驻南康。此后近一年半时间,陈霸先与响应侯景的高州刺史李迁仕在南康一带展开了拉锯战,终于擒斩李迁仕。

8)、绍泰元年(555)十一月,齐军五千人占领姑孰,徐嗣徽和任约仗着有北岸齐军为后盾,出兵猛扑冶城,陈霸先亲率精兵迎击,大破之。十二月中,梁军连胜,使徐嗣徽大为震动;陈霸先大败柳达摩,烧毁齐军所立两栅。

二十九日当天,陈霸先趁齐军先锋立足未稳,领军出建康,在白城与徐嗣徽激战半日。周文育、侯安都勇不可当,亲率骑兵突击,生擒齐将乞伏无劳。大将沈泰奉陈霸先之命领3000精兵暗渡长江,偷袭瓜步,缴获100多条船和1万军粮,令急欲增援南岸的齐军援兵大为受挫。这一天的战斗可谓是精彩之极,以劣势兵力两面出击仍然大获全胜,陈霸先对战局的判断和掌握证明了他是足以依靠的领袖人物。

陈霸先称帝,实际上受命于危难之际,攘臂于无望之时,既是民情所需,也为时局所迫。因为梁朝多次惨遭横祸,颓势已无可挽回,陈霸先称帝等于挑起了一副沉重的担子。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认为陈霸先的政治道德要高于魏、晋、齐、梁等朝,并评价说:“陈高非忠于萧氏,而保中国之遗民,延数十年以待隋之一统,则功亦伟矣哉!”陈霸先之所以能从一介平民跃居社会政界颠峰,除历史机遇使然外,应与其自身优良的文化素质有关。首先,陈霸先有着极高的军事修养。

  陈霸先手下许多将相,如杜僧明、周文育、欧阳頠、周铁虎、程灵洗、侯瑱、鲁悉达、韦载、徐陵、杜稜等,大都是他的战俘或被击败的对手,尤其是杜稜,曾险些被陈霸先亲手绞杀,陈霸先都能放手任用,让他们人尽其才。这些人也不辜负陈霸先的期望,无论在陈霸先生前还是死后,都能出死力效忠新兴的陈氏皇朝,这又不能不说陈霸先的用人之道也是一个奇迹。

陈霸先“志度弘远,怀抱豁如”,在位三年,任贤使能,政治清明,江南局势渐趋稳定。南北朝时期,中国虽处于分裂状态,但中国要统一,始终是南北的共同心愿。区别只在于其所发起的战争是否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促进经济与文化的发展。所以,我们不能把陈霸先建立的陈朝理解为一个偏安政权。但方方面面的因素,却使他未能实现更大的政治抱负。公元559年,陈霸先病亡。

陈霸先首先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统帅,但他也是一员猛将。若没有高强的武功,勇猛的作战能力,也不会将周文育、侯安都等那么多猛将击败、擒获。

武力得分:69分或688分

66、姚襄:(330--357年),字景国,五胡十六国前期人物,羌人,是姚弋仲的第五子,也是后秦开国君主姚苌之兄。原随其父归后赵,史载其“年十七,身长八尺五寸(1.97米),臂垂过膝,雄武多才艺,明察善抚纳,士众爱敬之”,因此众人请求姚弋仲立为继承人。姚弋仲起初以姚襄不是长子,并不允许,然请求的百姓很多,姚弋仲才开始给姚襄带兵后归东晋,与殷浩不合,判而北归,被桓温击破。后在逃亡途中被部下所杀。

1)、350年,冉闵夺后赵石家之权,全国大乱。石祗称后赵帝时,以姚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351年,姚襄曾率军大破冉闵军(冉闵吃过几次败仗?)。同年,后赵被灭冉魏所灭后,随其父向东晋投降,被任命为为持节、平北将军、都督并州诸军事、并州刺史、平乡县公。

2)、次年(352年)姚弋仲去世,由姚襄续统其众,率军南下,一边作战一边前进,终于到达东晋边界,单人匹马渡过淮河,于寿春(今安徽省寿县)面见豫州刺史谢尚,二人一见如故。姚襄年少就很有名气,并雄武称世,又博学,善于谈论,江东人士都很敬重他。

姚襄因为在352年东晋将领殷浩主导的北伐中,大败于前秦军,知道北方的前秦和前燕军势正强,不愿贸然再度北伐,于是在淮河两岸大量屯田并训练士卒,然而此举却使殷浩颇为忌惮,屡次派刺客暗杀姚襄,但最终都告失败。

353年,殷浩二次北伐,以姚襄为前锋,但姚襄却埋伏偷袭,大败晋军。并固守淮南,招集流亡之人,鼓励农桑,再遣使至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控诉殷浩罪状,并自请处分。354年,又遣使向前燕投降。355年,部众劝其北归,姚襄遂自称大将军、大单于,北上占据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

356年,姚襄进攻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东晋将领桓温同时亦率军北伐,向洛阳挺进,姚襄回师抵抗,大败。率麾下数千骑逃奔洛阳北山,当晚,百姓抛妻弃子跟随姚襄者有5000余人。姚襄本人勇敢而爱护人民,非常受爱戴,前后几次败仗,百姓只要知道他在哪里就奔赴投靠。当时谣传姚襄重伤而死,被桓温俘虏的百姓没有不痛哭流涕的。姚襄部属杨亮后来归降桓温,桓温向杨亮询问姚襄的为人,杨亮的评价是:“神明器宇,孙策之俦,而雄武过之。”

357年二月,姚襄谋取关中,遂与前秦军发生冲突,前秦帝苻生遣苻坚、邓羌进攻。邓羌出战,姚襄大败,姚襄所乘骏马“黧眉騧”倒地,前秦军将姚襄擒斩,其弟姚苌率余众投降。苻生后以公爵之礼葬姚襄。

后来,姚苌称后秦帝时,将姚襄追谥为魏武王。

姚襄能大败冉闵,足见其勇猛绝人。但又一役败于桓温,再败于前秦,丢了自家性命。不过评其武力。确实还有可点可圈之处,被人们评价为雄武胜过孙策一类就很难得。

武力得分:69分或687分

(未完待续)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4769.html

更多阅读

史上最详细的平汝高速通行攻略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详细

史上最详细的平汝高速通行攻略——简介小编奔波千里,亲身体验,呕心沥血写下这篇秘籍,实乃出门旅游、 探亲访友、回家团圆之必备,实用性爆表,绝对不要错过!史上最详细的平汝高速通行攻略——工具/原料车适合出行的天气史上最详细的平汝高

中国历史上最勇猛的150名武将大排名二 历史武将真实武力排名

(续一)31、罗士信:(公元595~622)唐初齐州历城人(济南)。少年时代就勇武过人,因一举击溃齐郡长白山王薄、左才相、孟让等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而成名。他力大无比,可生拔下牛的犄角,人称今世孟贲。史书记载:隋朝末年,各地义军风起云涌,只有14岁的罗

中国历史上最勇猛的150名武将大排名三 历史武将排名

(续二)67、夏侯婴(?-前172)即汝阴文侯,又称滕公,沛(今江苏沛县)人。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他与刘邦是少时的朋友,跟随刘邦起义,立下战功,后封为汝阴侯。1)、夏侯婴开始在沛府的马房里掌管养马驾车。经常到沛县泗上亭找刘邦聊天。后来,夏侯婴担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后宫传奇女性图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后宫传奇女性(图)慈禧太后,满族,又称“西太后”、“那拉太后”、“老佛爷”,死后清朝上谥号为“孝钦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配天兴圣显皇后”总共25字,为有史以来皇后生后哀荣之最。是清朝政府腐败、软弱

中国近代史上最悲壮的历史人物李鸿章 近代历史人物

100多年前的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生当“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李鸿章,生前身后都遭到诟病。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审视李鸿章,相信对仍致力于实现现代化的国人不无助益。离1901年的结束仅剩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回銮路上的

声明:《中国历史上最勇猛的150名武将大排名二 历史武将真实武力排名》为网友唯你不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