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家花园往事》讲述一个朋友圈改变两个国家的文化传奇 民国往事之江湖传奇

《贝家花园往事》讲述一个朋友圈改变两个国家的文化传奇纪录动态 央视网 2015年05月28日 10:01

Once Upon a Time in Bussiere's Garden《贝家花园往事》


我们不会忘记,无数法国友人为中国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便有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TheHump)、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2014年3月28日习近平主席在法国国会的演讲



被遗忘的文化传奇
这是一个朋友圈创造文明神话的历史传奇。
这是一段人类不同文明融合的典范。
然而,它已经被遗忘了60年。那是弹洞斑斑的黑色历史,炮火压倒了诗人的歌吟,军刀亮过大夫的手术刀,仇恨高声喧哗。
60年后,弹壳与战刀已然锈蚀,而诗人的歌吟仍在传诵,大夫救治的生命还在延续,爱情默默生长。
在屈辱的历史背面,民国初遇法兰西,留下一段文化传奇:
一群法国人来到北京:医生贝熙业带来了防疫疫苗、外科手术和一颗良知的心;作家谢阁兰迷上中国文化,穿汉服,学汉语,甚至热爱皇帝,受中国碑的启发创造了法国诗《碑》;外交官莱热离开中国时默默无闻,后来以圣琼Ÿ佩斯之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杰作《阿纳巴斯》就创作于北京西山的一座寺庙里。
一群中国人去了法兰西:李石曾去法国留学,在巴黎开办豆腐工厂,出版反对清朝的杂志《新世纪》,参与孙中山的同盟会,甚至策划暗杀清廷要员良弼,逼迫清朝皇帝退位。民国成立后,李石曾与蔡元培、吴稚晖等人发起勤工俭学运动,一千多名有志无钱的青年远赴法兰西——包括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这些改变中国命运的名字。
铎尔孟、贝熙业、佩斯都参与了勤工俭学工作,与李石曾、蔡元培一起创建北京中法大学,还在法国里昂建立了一所中国大学——里昂中法大学,被法国人称作“中国的殖民地”。后来闻名的潘玉良、常书鸿、戴望舒与许多学科的奠基人从这里开始学术之路。
这些故事第一次讲述,这些人物第一次呈现。然而,他们曾经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中心,他们的故事连接着中法历史风云。


《贝家花园往事》主要人物
1.医生贝熙业
贝家花园位于北京海淀区阳台山山峦重叠处,一座三层方形花岗岩城堡,李石曾手书的“济世之医”的匾额依然还在。花园主人是贝熙业,一个大胡子法国医生,一口北京话。
贝熙业(Jean Jérome AugustinBussiere,1872——1958),法国波尔多大学医学博士,擅长普通医学及外科。1913年来华,曾任法国驻中国公使馆医官、法国医院院长。在中国生活了41年,1954年被迫回法国。
贝熙业是民国初期最知名的外国医生,他给中国带来防疫疫苗与外科技术。他担任总统府医师,病人包括袁世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等四位民国总统,以及汪精卫、九世班禅、梅兰芳等社会名流。又任北京大学校医、上海震旦医学院院长、中法大学医学院教授以及数十家机构的医师或顾问。但他为当地百姓治病不收分文,如今海淀北安河附近的一些老人至今仍然记得他,胡宝善清晰记得贝大夫为他动手术的情景。为了感谢贝大夫,温泉中学在温泉村西修了一座花岗岩石桥,李石曾题写“贝大夫桥”四字。
现存的一幅照片显示贝大夫曾经与八路军战士在一起。那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件爆发后,贝熙业代表外国驻京医官致函中国红十字会,愿意为红十字会服务。不久,受共产党北平地下交通员黄浩委托,他从大甜水井胡同16号住所秘密运送药品到西郊贝家花园,再辗转运到平西抗日根据地,白求恩大夫所使用的药品正是贝熙业运送的。司机之子还记得当年的往事。
贝大夫在中国找到了爱情——一场旷世之恋,尽管遭到不少反对,但80岁的贝熙业与28岁的吴似丹在新中国《婚姻法》颁布后结为夫妻。然而,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两年后,82岁高龄贝熙业被迫离开生活了41年的中国。同他一起被迫离开的还有他的好友铎尔孟——一位杰出汉学家。
回到法国,贝熙业白手起家,再次创业。第二年,儿子让•路易•贝熙业出生。1958年贝大夫离开人间,吴似丹将小贝养大成人。小贝继承父业,成为法国著名的心脏病大夫,目前任巴黎心血管协会主席。

贝熙业故事
袁世凯之死:袁世凯曾经三次颁发文虎、嘉禾勋章给贝熙业,聘为总统府医师。袁克定曾邀请贝去团城晚宴。1916年6月,袁世凯奄奄一息,死前请的最后一位医生是老贝。袁的女儿袁静雪曾回忆贝大夫的医疗过程。然而,袁世凯病入膏肓,终于死去。当时也有人怀疑,贝大夫害死了袁世凯。
给班禅拔牙:9世班禅活佛牙疼,找老贝给拔,送老贝佛珠。但老贝想留下牙齿做纪念,活佛不同意。
赴法留学生体检:所有从北京出发的留学生都需要体验,医生正是老贝,他可能从这时认识周恩来。
北京防疫:1917年,北京爆发大规模鼠疫,外国使馆区组织了防疫,老贝是使馆区医疗总指挥。他第一个把防疫疫苗引进中国。
文化沙龙:老贝家的沙龙常常是外交官与文化精英的聚会,从这里走出诺贝尔奖得主佩斯,汉学家铎尔孟,教育家李石曾。铎尔孟和老贝是哥们,两人常常争论,又亲密无间,每周见面。铎爱吃甜点,他忘了带走,老贝还专门派司机送去。贝外出时,铎甚至就住在贝家。日本军队占领北京后,铎每周只出门一次,去贝家晚餐,人称“星期三先生。”
给八路军送药,并为八路军做手术:他在一张与八路军合影的照片背后写道:1939,八路,北安河。据吴似丹弟弟回忆,他至少给八路军做过七次手术。据司机的儿子回忆,他给八路军送药至少有十几次,他还帮着取过药。
爱情传奇:老贝七十多岁时,与二十多岁的吴似丹相爱,直到1952年结婚。1954年,回到法国后,老贝83岁得子——儿子今年已经60岁,继承他的职业,成为一名心脏病医生。吴似丹直到2013年夏天去世。非常巧合的是,儿子住的地方据当年老贝在巴黎的住处是相邻的一个街区。
82岁白手起家:老贝回到法国,住在一个小村庄,82岁白手起家,造屋,买下一片林地,终于再次创业。
五箱文物:贝熙业离开中国时,身上只能带30美元,珍贵文物、书画都只能留在中国。于是,贝熙业把五个装满古玩和文物的箱子寄存在法国驻华公使馆(当时已经没有外交关系,只是临时机构)。60多年过去了,这五个箱子还沉睡在法国大使馆的仓库里。

2.外交官、诗人圣琼•佩斯
《贝家花园往事》讲述一个朋友圈改变两个国家的文化传奇 民国往事之江湖传奇
圣琼·佩斯(Saint-John Perse,1887年5月31日-1975年9月20日),笔名AlexisLéger和Alexis Saint-LegérLéger(阿莱克西•莱热)。1916年,为处理发生在天津老西开的紧急事件被派往中国,担任法国驻北京公使馆秘书。独身的佩斯很快成为社交界宠儿,与当时名媛裕容龄(1889年-1973年1月16日)——原来慈禧御前女官——发展为情人关系。
张勋(1854年12月14日-1923年9月11日)复辟期间,佩斯救出黎元洪总统家眷,劝说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然而,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送给日本,他对中国受到不公正待遇表示同情。
此时,佩斯因为法郎贬值而陷入经济困境,外交生涯似乎走到尽头。他与贝熙业一起去蒙古探险,大漠戈壁激起他的诗人灵感,在北京西山一所寺庙秘密写作梦想已久的史诗《阿纳巴斯》(Anabase,1924),196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21年佩斯回国,在法外交部担任秘书长。1938年因反对法对德绥靖政策(Appeasement)被迫流亡美国。此后,他告别外交界,回归诗人本色。
佩斯不通汉语,却在自己的别墅里升起一面中国传统式纛旗,上书一个“雷”字——这正是他的中国名字雷希爱的姓氏。
圣琼·佩斯的故事
诗人外交官:佩斯是个外交官,但最后却以诗人著名,获得诺贝尔奖。获奖诗歌《安阿巴斯》写于北京西山的寺庙里。每次有人打电话,他会问:你想跟谁说话,诗人佩斯还是外交官莱热?
情种:佩斯一直单身,直到72岁。但他是个情种,常常同时身边有几个女人。他来中国不久,就认识了民国政府礼仪官容龄公主,两人发展成情人关系。容龄曾是慈禧身边的红人,跟随父亲在巴黎生活多年,拜邓肯为老师学习舞蹈。她常常给佩斯透露中国的消息,使得佩斯成为外国使馆里的“中国通”。
抢救人质:张勋复辟时,总统黎元洪逃去日本使馆,夫人和孩子被辫子军扣为人质。佩斯挺身而出,穿过重重关卡,成功抢救总统家眷。却被上司批评。
鼓动中国参加一战:一战爆发后,法国前线吃紧。佩斯鼓动段祺瑞政府参加一战,断绝与德国的外交关系,收回德国租界。然而,中国参战胜利之后,巴黎和会却出卖了中国,佩斯非常失望。他本来想做中国政府的政治顾问,此时却不得不离开中国。
反法西斯:佩斯回到法国,做到外交部秘书长的要职。1938年,英法在慕尼黑对德国施行绥靖政策,佩斯坚决反对,惹得希特勒非常不高兴。不到两年,他在巴黎被进攻时逃离,住宅被纳粹搜查。从此,他流亡美国,直到1957年才回到法国。
书信之谜:佩斯在中国期间的书信发表之后,不断有人质疑其真实性。这些书信在发表前修改过,为了说明自己的预见性,他表示1919年就看出中国外长陆征祥将来会在欧洲的修道院终老,看出共产主义将赢得中国。
寻找道观:佩斯在西山写诗的道观究竟在哪里?从1997年佩斯与中国研讨会之后,一群热心人就一直在寻找。后来,北京民俗学者张文大先生发现了一处已经荒废的建筑,认定这里就是佩斯写诗的地方。现在,此处已经复原修建。

3.作家维克多·谢阁兰
维克多·谢阁兰(VictorSegalen,1878—1919),法国著名作家、汉学家和考古学家。生命的最后十年,有七年在中国度过,身份是海军见习译员、医生、考古领队等,他曾去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流域等地,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
然而,谢阁兰闻名于世的却是他的文学作品,而他的文学开始于中国,也都是关于中国的,他被称为“法国的中国诗人。”谢阁兰迷恋中国皇帝,骑马在皇城外转圈,曾想方设法进入紫禁城,拜见皇帝。他甚至在诗里自称“皇帝”,以皇帝口吻写作。正在此时,清朝被推翻,他满怀绝望,借中国碑刻的形式,用诗歌挽回皇帝的命运,完成了法国诗歌经典《碑》:每首由汉字题记和法文诗组成。
他的小说《勒内·莱斯》《天子》是关于清代皇帝的一首挽歌。
谢阁兰生前默默无闻,随着著作的陆续出版而成为法国经典作家。1934年,法国政府将他的名字刻在了先贤祠的墙上以纪念这位作家。波尔多第二大学也以谢阁兰的名字作为校名(UniversitéVictor-Segalen Bordeaux 2)。现在,谢阁兰基金会每年还在举行与中国相关的学术活动。
谢阁兰故事
中国诗人:谢阁兰在法国被称为“中国诗人”,他一生所写的主要作品几乎都是关于中国的。《天子》是写光绪皇帝的,《勒内·莱斯》写辛亥革命前后两位外国人在北京的生活,《碑》模仿中国的石碑形式⋯⋯
保皇党:谢阁兰在辛亥革命时,坚定地拥护皇帝,反对革命,他称孙中山是“一只广东的跳蚤”。当皇帝最终退位之后,他用诗歌重建王朝。谢阁兰常常以皇帝的身份写作,自称“我就是皇帝”。不过,他所谓的皇帝并不是皇帝本人,而是皇帝文化。
袁世凯家庭医生:1912年,袁世凯的儿子摔伤之后,谢阁兰成为袁的家庭医生。他借机接近袁世凯,希望有所作为,甚至像马可波罗一样。然而,袁世凯仅仅把他当作医生,他的希望落空,离开中国。
抗击鼠疫:1911年,东北爆发鼠疫。法国医生梅尼在防疫时死于鼠疫,谢阁兰自告奋勇替代梅尼,在山海关抗击鼠疫,终于成功。
4.教育家李石曾
李石曾(1881-1973),中国现代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与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被誉为民国四老。他生于清朝官宦之家,却拒绝做官。辛亥革命前,他与吴稚晖、张静江在巴黎创办《新世纪》杂志,宣扬革命,抨击清政府;辛亥革命期间,他成立京津同盟会,策划了刺杀良弼的活动,迫使清朝皇帝退位。
1902年李石曾留学法国,在巴黎开办豆腐工厂,第一次把豆腐介绍到法国。由此,他与吴稚晖、蔡元培发起勤工俭学运动,周恩来、陈毅、邓小平、蔡和森、聂荣臻等一千多人被送往法国。1920年,他用每年一法郎的价格租借法国古堡——被法国人称作“中国的殖民地”,创办中法大学,培育出常书鸿、潘玉良、戴望舒、苏雪林等四百多人。
现在,他的名字成为法国道路的标志,他的故居成为法国旅游景点。
李石曾故事
慈禧召见:李石曾父亲为清朝军机大臣李鸿藻,他3岁时被慈禧召见,跪拜有节,慈禧慈爱地摸摸他的头,封了官位。
豆腐工厂:1908年,李石曾在法国巴黎创办豆腐工厂,这是中国早期在外国投资的企业。这家工厂除了从河北高阳老家带来的工匠,还用了法国工人,并在法国非常有名。1911年1月法国电影新闻报道了豆腐工厂。孙中山在法国曾经考察了豆腐工厂,并写进《建国大纲》。
暗杀良弼:李石曾虽是文人,却提倡暗杀。他的好友蔡元培在上海制造炸弹,悄悄运到北京。1912年,民国成立,但清廷拒绝退位。李石曾主持京津同盟会,先策划暗杀袁世凯,不料袁逃脱;又策划暗杀满族贵族、组织总社党的良弼,由暗杀部部长彭家珍执行暗杀,一举成功。不久清廷退位,共和告成。
《夜未央》:1908年李石曾翻译了波兰作家廖抗夫的话剧《夜未央》,描写反抗沙皇的革命故事,倡导暗杀。此书作为《世界》丛书出版,后来巴金读了此书,非常激动,写进《家》中。多年以后,他去法国读了法文本,又重译此书。
李石曾与中共领袖:李石曾是国民党元老,孙中山的老朋友,却在后来发起的勤工俭学运动中造就了大批中共领袖人才。1918年,李石曾与蔡元培、吴稚晖发起勤工俭学运动,一时间影响全国。毛泽东、周恩来、陈毅、邓小平、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徐特立、李富春、李维汉、李立三、赵世炎等后来的中共领袖都参与其中。毛泽东出现在一张欢迎李石曾的照片上,那是他初次进京,为勤工俭学而来。
蔡和森到了法国,李石曾把他和向警予、蔡畅等人安排在他自己曾经留学的小城蒙达尔纪。就在这座小城,蔡和森开始读马克思著作,在公园里讨论创建共产党问题。
陈毅与李石曾关系密切。他来法国留学,因为游行示威被驱逐回国,困在上海。李石曾为了归国的学生想方设法,在北京开办中法大学,陈毅成为服尔德(伏尔泰)学院的第一届学生。
1法郎租用法国城堡——中国人的殖民地:中国近代外交丧权辱国,到处是外国殖民地,却很少有人知道,法国人称里昂的伊雷内堡为“中国的殖民地”。李石曾凭借个人努力,取得中法教育合作的成功——在法国办了一所中国大学,这是至今中国在海外主办的唯一一所中国大学。1919年,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失败之后,李石曾却在里昂与市长霍利欧、里昂大学校长儒班、医学院院长雷宾谈成了里昂中法大学的合作协议,里昂大学免学费接收里昂中法大学学生,里昂市政府以每年1法郎的租金将拿破仑的军营伊雷内堡(约200亩)租给中国,改造为中法大学。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这座古堡,这里已开辟为纪念中法教育的博物馆。
创办故宫博物院:李石曾父亲为清朝重臣李鸿藻,然而,1924年冯玉祥占领北京之后,李石曾与冯的部下鹿钟霖逼迫溥仪搬出紫禁城。李石曾主持清点故宫文物,仿照法国卢浮宫成立故宫博物院,并亲笔书写了匾额。目前郭沫若书写的匾额背后便是李石曾的原迹。






《贝家花园往事》首映讲述中法文明融合传奇2015年05月25日 10:02来源:凤凰视频



2015年5月23日,人文纪录片《贝家花园往事》首映式在法国文化中心举行。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展路索先生说,《贝家花园往事》是中法文化交流的新成果,片中人物贝熙业当年就在法国大使馆工作,非常亲切。
北京市海淀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陈名杰先生说,北京海淀刚刚被命名为中法人文交流基地,西山有22处中法文化交流遗迹,《贝家花园往事》就是中法人文交流的重要成果。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节目运营部主任、《舌尖上的中国》总导演陈晓卿先生说,他直到早晨六点才看完影片,看到不少过去并不了解的历史故事,他称这部纪录片有“一副香艳的外表。”
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俞虹教授称该片“安静,干净,诗境,学者眼光诗人气质。”
天津电视台资深制作人、《五大道》导演祖光用“优雅”形容《贝家花园往事》,“风格优雅,叙事优雅。”
《贝家花园往事》主人公便是习近平主席2014年访问法国时称赞的“冒着生命危险开辟一条自行车驼峰航线、把宝贵的药品运往中国抗日根据地的法国医生贝熙业。”《贝家花园往事》讲述了以贝熙业大夫为核心的一个朋友圈创造的中法文明传奇,这段历史被遮蔽60多年。贝家花园位于北京海淀区阳台山,为贝大夫所建。摄制组多次深入法国调研,终于找到贝大夫的儿子,让•路易•贝熙业,他正在整理父亲留下的3000多张照片和大量文献。由此,贝家花园的秘密逐步揭开,中法文化交流的一段神话浮出水面:
1913年贝熙业来中国,曾任法国驻华公使馆大夫,兼任中华民国总统府医师,法国医院院长,无偿为附近居民看病疗伤长达30多年,胡宝善老人至今还记得贝大夫为他治病的细节。日本占领北京期间,年近古稀的贝大夫突破日军封锁线,利用贝家花园秘密为八路军运送药品,并为受伤士兵做手术。贝大夫司机的儿子梅洪崑清楚记得贝大夫取药送药的过程。
每逢周三,贝大夫常常举办沙龙,沙龙里法兰西与中华文明交融碰撞,激发出一组文化神话:外交官圣琼•佩斯是贝大夫的好友,他们一起去蒙古草原探险,佩斯受东方文明启发,在北京西山秘密创作英雄史诗《阿纳巴斯》,196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谢阁兰沉醉于中国古代文化,从西安碑林《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获得灵感,创作了“碑体诗”《碑》,成为法国文学经典;中国教育家李石曾与贝熙业交往密切,他曾为贝家花园题写“济世之医”,李石曾与蔡元培、吴稚晖等人发起勤工俭学运动,创办中法大学,一批改变中国命运的人物从此诞生: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蔡和森⋯⋯在这些活动中,贝熙业一直是李石曾的支持者:担任勤工俭学会医师,为所有从北方出发去法国的勤工俭学生体检;担任中法大学医学院教授和董事,推动中法教育交流。

据总导演张同道透露,纪录片《贝家花园往事》深入法国采访,拍摄了贝熙业故居、佩斯故居、圣伊雷内堡、华幽梦等重要场景,并采访了法国前驻华大使毛磊、法兰西科学院院士巴斯蒂、年已百岁的留法翻译家李治华等专家和见证人。片中将首次展示大量珍贵资料,包括袁世凯、梅兰芳赠送给贝大夫的照片,贝大夫写给周恩来的信件,佩斯、李石曾、蔡元培等人的电影片段。
法国巴黎中国电影节主席高醇芳女士当场表示,邀请这部影片去今年举办的第9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放映。
《贝家花园往事》由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和中共北京市海淀区宣传部联合出品,将于6月2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CCTV documentary explores Beijing’s FrenchhistorySource:Global Times Published: 2015-5-31 14:18:01
HOME>>ARTS

The documentary channel for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CCTV)will air a new documentary based on the life of Jean JéromeAugustin Bussiere(1872——1958), a French doctor who spent almost40 years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century, titled Once Upon aTime in Bussiere's Garden(《贝家花园往事》).
Conducting in-depth research for the project, the CCTVproduction team went to France to interview a number of witnessesto Bussiere's story.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team, Bussiere'sson contributed over 3,000 photos and documents revealing hisfather's long history in China.
The doctor's home, the Bussiere Garden, is located inBeijing's Haidian District and was built by Bussiere almost 100years ago. According to Zhang Tongdao, director of the documentary,back in the day, this garden was the center of Beijing's Frenchsocial life.
The show is scheduled to premiere on June2.
Global Times





贝熙业的旷世之恋民国年间旷世之恋:20岁新娘嫁法国80岁老翁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全文)2014年3月27日
法名医在华悬壶济世:曾以七旬高龄为八路军伤员疗伤治病_欧洲时报贝熙业后代参观巴黎“贝家花园”展 回忆习近平接见场景_欧洲时报2014-09-1510:03:10
贝家花园的百年梦与情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05月05日他们在战时_今日中国2014-09-02 15:08:01
Latest news — Asia Trail Master



http://jishi.cntv.cn/2015/05/28/ARTI1432778007169422.shtmlhttp://www.globaltimes.cn/content/924526.s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25101010/24932.html

更多阅读

音乐笔记:德彪西的《月光》出自其《贝加莫组曲》

DEBUSSYBergamaque  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贝加莫组曲》,是作者的早期作品,作于1890年,其曲名来自法国诗人魏尔伦《月光》中“去参加欢畅的假面舞与贝加莫舞”之句。  该组曲(Suite Bergamasque forPiano,Debussy)共包括4首小曲:  

《伤寒杂病论》作者简介张仲景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张仲景张仲景,名机,据传当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南阳郡涅阳(今河南省南阳县)人,约生于东汉和平元年(公元一五○年),卒于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张仲景自小好学深思,“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

唐嫣最新力作:《夏家三千金》正在拍摄中。。。

唐嫣最新力作:《夏家三千金》(正在拍摄中。。。)概述  《夏家三千金》由金牌琼瑶导演沈怡执笔创作,讲述亲情和爱的故事,探讨为人父母如何引导子女追求真正的幸福,展现在子女人生旅途中父母真情的感召力量。基本资料  中文名:夏

声明:《《贝家花园往事》讲述一个朋友圈改变两个国家的文化传奇 民国往事之江湖传奇》为网友如履薄冰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